高中語文階梯性教學論文
時間:2022-07-18 02:54:05
導語:高中語文階梯性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高中語文教師應當正確看待學生差異性
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充分研究教學對象,針對語文教學目標要求和高中生實際能力狀況設計周密科學的教學方案,為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教師首先要正確看待學生的語文學習差異性,進入高中階段以后,學生兩級分化現象日益明顯,教師既然無法在短期內迅速扭轉這一狀況,就應該在教學中區別對待,對學生設置不同的目標要求,從而為學生提供量體裁衣的教學活動。
二、立足實際扎實有效組織開展高中語文教學工作
在階梯性要求背景下,教師要緊扣五個方面扎實有效開展語文教學。
1、目標設定體現階梯性。教學目標是整個教學的方向引領,設置正確的目標可以讓語文教學少走彎路、直達目的。目標設定要體現階梯性,根據學生語文學習實際狀況,可以細化為三到四個階梯,分別對應不同基礎能力的學生。設置階梯性目標可以讓班級每一個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都能夠尋找到對應的目標,這對于緩解學生語文學習消極情感具有重要意義,當學生看到學習目標和自己的能力較為接近時,可以提高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情感。
2、教學組織體現階梯性。在高中語文教學工作中,不同教學流程、環節都要體現階梯性教學要求。例如在教學提問環節,教師不能僅僅提問班級的優秀生,也要提問中等生和學困生。針對不同對象所涉及的提問內容和提問難度要體現差異,尤其是為了照顧到班級語文學困生的情緒,要適當設計一些難度較低的內容對他們進行提問,通過兼顧全體的方式讓更多學生融入到語文學習互動中來,這是增強語文學習有效性的重要抓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可以結合小組分析研究對學生進行有效組織,設置的探究題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學習,每一個小組既要有優秀生也要有學困生,使整個語文課堂更加和諧,設計的思考題中也有一些難度較低的內容,便于學困生在小組中也有參與的機會。
3、能力要求體現階梯性。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著眼于知識點傳授,還要培養學生語文綜合能力,包括閱讀能力、分析能力、構思能力、表達能力乃至書寫能力等等,大部分能力要求與學生的差異性要形成對應關系。例如在背誦方面,中等以上學生要對照背誦內容不折不扣地完成,而學困生則可以刪減一些內容,或是擇其精華要求學生背誦,減少背誦的量。在背誦準確率方面也可以適當降低,使能力要求和學生的實際狀況保持吻合,通過這種階梯性的能力要求,提高教學工作與學生實際的吻合程度,這對于促進學生最大化發展具有明顯幫助。
4、檢測考試體現階梯性。高中階段檢測的頻率較高,如果完全按照一種標準進行檢測考試,學習活動就會演變為優秀生的天堂、學困生的地獄,一次次的低分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熱情,久而久之甚至產生消極情感。因此,教師在檢測考試環節要體現出階梯性,重點針對班級一定層面以下的學生單獨設置檢測內容,側重于基礎性知識,降低能力要求,在計分標準上也要單獨設置,這樣班級的學生所接受的檢測與自身能力基礎相一致,可以較好地體現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激發和自尊心的保護,這也是語文教學中提高教學成效的有力抓手。
5、評價總結體現階梯性。定期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評價,和學生進行談心交流,這也是做好語文教學工作有效輔助手段。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總結時要體現階梯性原則,對優秀生要多表揚其成績,對中等以下學生要多肯定其進步或情感態度方面的轉變,要立足于不同的角度對學生進行表揚激勵,讓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都能夠展示在大家面前。通過教師的總結評定,學生之間要形成正確的認識,避免以分數論英雄這樣的片面思維,進一步提高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積極程度。
三、高中語文階梯性教學實施注意點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開展階梯性教學,應當遵循因材施教量體裁衣原則,在具體落實過程中,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要科學設定階梯梯度。設定語文教學的階梯原則上以四個左右較為適宜,過多過少都不利于教學活動的有效組織。二是要把握學生心理狀態。要始終把營造濃厚氛圍、調動學習積極性作為推動語文教學開展的抓手,要通過階梯要求緩解學生學習中的畏難情緒。三是要發揮激勵評價作用。要借助于各種場合和高頻率的激勵性評價,使學生提高學習的投入程度,以及鼓勵學生在本階梯層面的學生中開展結對與競賽活動,進一步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內升動力。
作者:江志強
- 上一篇:初中語文生命教育研究
- 下一篇:高中數學小組合作式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