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參考書分析論文

時間:2022-02-10 10:45:00

導語:語文參考書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語文參考書分析論文

要想學好語文,課前預習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預習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學生感知具體知識材料的第一步。語文的預習,主要是指學習對有關語文知識或短文的閱讀和思索。要取得較好的預習效果,就要提出明確的預習目標和采取具體的預習方法。預習目標應該包括課堂上老師要講授的各方面的內容,如讀課文、學字詞、分析課文結構、歸納中心思想、總結寫作特點等等。這個工作很好做,因為市面上的參考書很多,學生幾乎人手一本參考書。精美的包裝,漂亮的排版,《教材解析》、《精講精練》、《教材完全解讀》、《高效讀教材》、《高中文言文全解一本通》、《文言文詳解一本全》等等,十多種。學生或用來預習課文,或用來上課理解,或用來課后復習,即使有的學生沒有參考書,他們也都想方設法從同學那里借來看看。然而,語文學習,其課堂教學與課外自主學習是有很大區別的。參考書只能教會你要掌握的知識,但我們的語文學習不能只停留在知識的掌握上,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學習語文,培養我們的語文能力。有很多家長和老師不大贊成學生過分依賴參考書。其實,只要善于利用參考書,參考書對學生的幫助是無法估量的。用好參考書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第一,借助參考書,提升學生課前理解。語文教學需要學生在課前進行充分的預習,對課文有個自己的理解,學生課前預習理解愈充分,接受能力就愈強,語文學習愈顯成效。而學生的課前理解跟學生各自的閱歷、經驗和掌握的知識有關。有些課文距今時代久遠,作者和文章與現代生活都已經相差甚遠,以現代的眼光,學生很難理解。而語文學習參考書可以彌補這方面的不足,提高學生對課文的親和力。如在上新課前,讓學生利用參考書對課文的寫作背景及作者生活經歷有所了解,可以更快地進入課文情景。

第二,借助參考書的內容,促進領悟消化文本內容。參考書詳盡地告訴學生一些常見問題的“標準答案”,因此,課堂上學生的回答近乎于完美,課堂的流程流暢和諧。然而這是否就說明學生真正思考了,真正明白了?事實證明,學生只是借參考書盡興“表演”罷了。語文教師必須向學生指出:課本與教輔材料切不可本末倒置。而一位優秀的老師,在課堂上傳授的不僅是知識,同時還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正所謂“授之魚,不如授之于漁”。語文注重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只有在課堂教學中才能充分體現出來。學生在課堂上,接授的不只是每篇課文所要掌握的字詞、文章的主題和寫作持點等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老師在課堂上的講解和引導,學會如何通過對課文的閱讀和學習,感悟課文表達的情感,把握課文的主題、學習作者如何布局謀篇的。

在參閱參考書時,可看出,寫參考書的老師在講這篇課文時,先講什么樣,再講什么,這時,學生要思考老師為什么要這樣設計。而等到在課堂上聽課時,聽聽老師在講這篇課文時,又是怎樣設計教學環節的,兩位老師有什么不同之處,又有什么共同之處。同時在預習時也許會遇到這樣的情形,參考書中對課文的分析,學生有些地方會和參考書所想的一樣,但又存在著不同的見解,如果能向同學借到有不同分析結果的參考書,則更好,不同的見解能讓學生去思考,哪種更合理,這個思索過程實際就是理解課文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也許會有很多問題,如果學生的想法和參考書不同,就要問自己,我為什么會這樣想,參考書的結論是如何得出的。上課時,帶著問題聽老師怎么講的,這樣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對課文的把握也會更準確,大大減輕了復習時的負擔。在課堂上,老師所講的內容很多,要善于從老師的講解中抓住要點、重點,要會聽。而老師的提問旨在培養學生的說讀的能力,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需要再次閱讀課文,然后將相關信息進行整理,表述出來,從而提高閱讀能力和語語言表達能力。如果能正確、流暢的表達出來,這無疑也同時提高了寫的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是學生在利用參考書課前預習和課后的語文學習中無法達到的。

第三,利用參考書,引導學生復習、鞏固已有的知識,培養學生整理、歸納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研究精神。每學一篇課文之后,總會有很多的同音字、形似字或者通假字、一詞多義等內容需要小結,老師完全可以讓學生利用參考書上的相關小結來完成。如教科書《逍遙游(節選)》一文中就有通假字“培”通“憑”沒有標示,學生從參考書中看到后來問,我解釋后進一步要求大家利用參考書總結這一課的通假字并將這些答案“抄”在筆記本上。結果他們不僅完成了書上已有的知識的小結,還找出了“而”通“能”等書上未注明的通假字。同理,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參考書完成一系列知識的小結,既能培養他們整理、歸納的能力,又能彌補教科書的不足,為進一步學習做好準備。

在講《項脊軒志》“垣墻周庭”的時候,學生遇到了問題:有的參考書將“周”講為名詞作動詞,而有的卻將“周”講為名詞作狀語。抓住這個機會,我引導學生總結了課本和參考書中所有的“名作動”和“名作狀”的例子來比較,再進行判斷、歸納。由此一方面解決了問題,一方面又鼓舞了學生大膽質疑、認真分析和研究的精神。這正是多本參考書帶給我們的教學機會。

第四,利用參考書,促進師生共同提高。參考書中,有大量典型性創新型題例,提供解題技巧和寫作方法,通過訓練,應該確實能收到一定成效。但學生往往由于時間或其他一些原因,或從沒去做,或抄抄答案了事。面對這些好的資源,教師可從中挑選一部分,選擇在課前訓練、自習或閱讀課,給學生以獨立或合作或競賽的方式,做一做,練一練。在訓練當中,徹底弄清解答思路和解答技巧,有爭議的答案更能激發學生的活躍的思維,學生從中受益,教師當然也不例外,在共同研討的過程里,教師思維的火花同樣會被激起。當然,由于語文生活的廣泛性,語文的外延與社會生活相等,只靠語文課本和學習參考書的讀寫訓練是不夠的,要指導學生從課本中走出來,從學習參考書中走出來,落實學生個性化的讀和寫。從身邊小事做起,感悟語文生活,感悟人生,感悟現實世界。

總之,學生學好語文,不能否認語文學習參考書的輔助作用,但關鍵是教師能夠合理引導學生使用參考書。

【摘要】學習,要善于利用參考書,參考書用好了,對學生的幫助是無法估量的??上У氖牵m然學生幾乎人手一本參考書,但是,真正能用好參考書嗎?本文從“借助參考書,提升學生課前理解;借助參考書的內容,促進領悟消化文本內容;利用參考書,引導學生復習、鞏固已有的知識,培養學生整理、歸納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研究精神;利用參考書,促進師生共同提高”等幾個方面對參考書的應用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參考書學生文本理解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