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學生檢索能力培養的重要性論文
時間:2022-09-09 04:49:00
導語:語文課學生檢索能力培養的重要性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語文課是基礎課,中學階段就要培養學生掌握一定的基礎知識,培養學生具有聽、說、讀、寫的能力。而中學階段所學的知識是極其有限的,大量的知識是要靠以后自學來獲得。要從浩如煙海的知識當中迅速而準確地找到自己所必須的知識,那就要學會檢索。所以檢索能力的培養不僅具有極為重要的實用價值,而且能使學生終生受益。
幾年來我在教學實踐當中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課型,教給學生一些檢索知識,適當設計補充一些訓練題,逐步培養學生的檢索能力,收到了較好的效果。現將一些作法介紹于后,以就教于各位專家和廣大同行。
一、單一性檢索
這種檢索是指從單一的材料當中,檢索單一的目標。尋找的范圍已經圈定,尋找的目標也非常明確,因而稱為單一性檢索。如學習完《哥白尼》一課后,補充一個訓練題:根據課文提供的材料,列出哥白尼的生平大事年表。這是人物傳記后邊經常附有的一種文體,它的特點是簡明扼要,一目了然。檢索的范圍就是一課書,檢索的目標是生平大事及發生年月,學生很容易就完成了這個作業。例如:單一性檢索是學會檢索的基礎。在我們的講讀教學當中,實際上經常用到它。如分析課文時常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環境描寫、肖像描寫、心理描寫、對話描寫、修辭方法,哪些地方是議論、抒情、說明、記敘等,每一個單項都可以視為是單一性的檢索。在教學中給學生稍加點撥,他們便理解并掌握。
二、綜合性檢索
這種檢索是指眾多的材料當中檢索單一的目標,或者是從單一的材料中搜尋眾多的目標,或者從眾多的材料當中尋找眾多的目標。這是日常生活當中經常用到的一種檢索方法。例如:從解說詞《從宜賓到重慶》一課中找出有關重慶的歷史知識、地理知識、氣候條件等,寫一篇說明文《重慶簡介》。例如:
[學生作文]重慶簡介
重慶位于四川省嘉陵江與長江的匯合處,人口160萬。
它是一座古城。早在三千年前,就是巴國的首府,名叫“巴”。隋朝改名為“渝州”,北宋更名為“恭州”。到了公元1199年南宋有個名叫趙惇的人,他先在這里當王,接著又當上了皇帝,真是喜慶雙重,所以把它改名為重慶。
重慶是座山城。市區的最高地面海拔280米,最低地面只有海拔160米,市區內地面相對高度竟差120米。這在我國以至于世界都是不多見的。
重慶是座霧城。一年到頭總是霧氣騰騰,平均每兩天就有一次霧。到了冬季,山城的居民就有四分之三的時間過著霧中來、霧中去的生活。重慶三面是水,空氣濕度大,重慶又處在四川盆地的中部,所以霧多霧濃就是必然的了。
這是一個在指定的范圍內去搜尋有關知識的問題,作起來比較容易。殊不知當初作者寫作此文時卻是耗費了大量的工夫,從眾多的歷史、地理、氣候等材料當中檢索出有用的東西,綜合加工,才寫成這篇文章。作者運用的是綜合性檢索手段。
課文當中運用綜合性檢索的實例相當多。如《花兒為什么這樣紅》一文,作者就運用了綜合性檢索的方法,從《細胞學》、《物理學》、《植物生理學》、《進化論》、《人工選擇》等學科當中,搜集了大量的有關材料寫成的。這種檢索方法在寫作議論、說明文時尤其要用到它。我們讀過的說明文、議論文中都是綜合檢索了大量的材料之后才寫成的。即使一篇記敘文,也必須從現實生活當中,從書本當中運用綜合檢索的手段、搜集了大量的材料之后,才能寫出來。
三、比較性檢索
對于一個問題常常有不同的見解,產生不同的學說,要辨別真偽,就要進行比較,然后才能決定取舍或繼續進行探討。課文中有一篇比較典型的例子:《月亮—地球的妻子,姐妹,還是女兒》,對于解釋月球起源的三種學說——俘獲說、同源說、分裂說,取其精要,客觀地加以介紹,使人們對當今月球起源的研究有一個較全面的了解,讓人們自己去思考、研究和鑒別。這也是當今常用的一種檢索方法。例如:
訓練題:列出月球起源的三種學說要點
《對于一棵古松的三種態度》這篇課文也可以列入比較檢索進行訓練。訓練題為:表解《對于一棵古松的三種態度》。公務員之家
四、推斷檢索
以上三種檢索方法都是直接獲得了所需要的材料,所以又稱直接檢索。而推斷檢索屬于間接檢索,因為所需材料必須從所能掌握的資料當中經過嚴格的鑒別,周密的推理,合情合理地總結出來。這個結果是科學的,讓人信服的。如講授《普通勞動者》一文時,曾布置這樣一個練習:根據課文所提供的材料,寫一篇《林將軍小傳》。有不少素材可以由直接檢索獲得:將軍當過礦工,參加過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職務由士兵、連長、團長、師長而到將軍部長。但是有些細節需要認真推算。如:有一句話“二十八年前他已經是水口山礦上的一個有三年工齡的礦工了”,修建十三陵水庫是1958年的事,寫作本文也是1958年,二十八年就是1930年,由此可以斷定林將軍是1930年參加革命。根據“三年工齡的礦工”一句,可以推斷當礦工是1927年。經過這樣一推算(當然不只這一處),有關將軍的主要材料就基本齊全了。基本素材要點如下;
1927年—1930年在江西水口山礦當礦工。砸石頭、排礦砂什么活都干過。
1930年參加革命。
1934年—1935年參加二萬五千里長征,任連長。1935年冬參加東渡黃河的戰斗,身負重傷。
抗日戰爭時期帶著他的團隊轉戰于敵后。
1948年帶領他的師由東北通過“天下第一關”轉戰到華北。
1949年參加了解放北平的重要戰役。
建國后任我軍某部部長,授予將軍軍銜。
林將軍既是一位為創建共和國而奮斗不止的戰士,又是一位建設社會主義的普通勞動者。
根據這些材料,寫一份《林將軍小傳》就非常容易了。
課文中可以學到的檢索方法不只這些,可資訓練的材料也很多。只要我們平時利用課堂或課余時間對學生適當地加以點撥,學生的自學能力就會迅速提高。這種能力的進一步發展,就會形成初步的研究能力和創造能力。所以我覺得在語文課的教學當中應當注意培養學生的檢索能力。
- 上一篇:改善融資結構維護經濟安全論文
- 下一篇:破解三農問題和發展農村經濟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