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中學作文效果
時間:2022-03-28 10:08:00
導語:小議中學作文效果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我們教師總覺得作文教學無處著手、無話可講、無法可想;學生寫來也是思維混亂、索然無味、語句艱澀。如何根據學生實際,改進教學方法,提高作文效果,是擺在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面前的嚴峻任務。我們認為作文教學要遵循作文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初中作文;教學方法;作文效果;思考
一、由模仿到創新
一切創新都是由模仿開始的。“沒有規矩,無以成方圓”也同樣適用于作文模仿。寫作模仿不是生搬硬套,死扣形式,而是一種智能型的模仿,“始于學步,終于創新。”一則精典的例文,應引導學生品其精妙、得其訣竅、模其形、仿其神,新的創作便會由此而生。我們常發現有這樣的事實:盡管給學生提供了寫作材料,命題作文又結合他們的生活實際,卻很難發現令人滿意的作文,甚至一些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在學生心中燃起了熊熊火焰,但他們卻因不知如何組織材料、如何表達……出現這種不盡人意的現狀,其主要原因是形不成思路,不知如何表達思想。摹擬范文則是一個引發思路,組織材料的有效而切實的辦法。初中語文所選課文大多是古今中外的名篇,無論在思想上還是在章法技巧上,都堪稱典范。如模仿魏巍的《我的老師》中,記敘自己求學中最愛戴的老師,在選材、章法、中心等各個方面都值得借鑒;模仿朱自清的《背影》來選取生活中最令人難忘的細節(如眼神、腳印)等來表達親人對自己無無微不至的關愛和照顧等。
模仿不能只著眼于表面形式,而更應在模仿選材、構思、結構、中心時形成自己完整的思想體系,由模仿來激活自己的思路,充分進行發散加劇思維,再根據自己的構思來寫作,在模仿中有創新。如摹仿《松樹的風格》將描寫一個景物貫穿始終,結尾以議論方式進一步揭示其象征意義;借鑒《白楊禮贊》的特點,突出景物的個性特點,闡發其精神特質等。當然,摹仿中還要學習語言的精煉、語言的生動,多種表達手法和修辭方法的運用等。
二、思維創新意
對于同樣一個事物,不同的觀察者有不同的理解,從而形成各異的觀點。在作文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多角度、多方面進行思維,激發思維的廣闊性。如我們熟悉的《小馬過河》故事,不同的學生感受不盡相同,因而立意也不完全相同,有的著眼于小馬摸石頭過河,弄清了河水的深淺,提出“實踐出真知”的觀點;有的選取老牛、松樹、小馬對河水深淺的不同認識的角度,認為衡量一個事物的標準因人而異,因事而異;有的以小馬開始聽信別人的話走回頭路,后來又勇敢地闖過河去,提出人生路上應“跌倒了再爬起來”,還是能夠成功的。在老師的再次引導下,有的同學還認識到小馬能過河歸功于媽媽,雖然,小馬媽媽并沒告訴他河水的深淺,卻引而不發,三言兩語,舉足輕重,據此提出“剛剛走出人生征途的人是多么需要正確引導”的觀點,并進而討論為什么小馬需要媽媽的引導,因為小馬畢竟“小”,他智力尚不發達,沒經過歷練,小馬一旦經過媽媽的引導,必然勇氣倍增,必定在征途中能摸爬滾打歷練成熟而成為“大馬”。這樣對“小馬”的分析,自然地聯系到學校教育的重要和學生成長的問題等,這樣,同一故事,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進行了發散思維,多個主題也就應運而生,自然也就避免了千篇一律,也能克服泛泛而談的毛病,因而這樣多角度、多方面的創造性思維的訓練是十分必要的。
此外,對于中心相似的作文,也能引導學生進行多種寫作方法的訓練,或順敘、或倒敘、或娓娓道來,我蓄勢而發,提倡寫作中的獨特性。為此,我找了一篇漫畫式的諷刺小品《哪點像牛》:送禮的人都走了。牛書記像往常一樣,興奮地欣賞著禮品。“嘿嘿,這是什么?”他懷著極大的興趣拿起一個紙筒,展開,啊,是一幅圖畫!牛書記高興極了。因為他姓牛,而畫的又是一頭“孺子牛”,贊譽之意,躍然紙上。不過,作畫者似乎功底不夠,把牛畫得有點像鼠。突然,他睜大了眼睛,緊盯畫上左側的幾個小字,畫從他無力的手中滑落下來。畫的左側,清楚地寫著四個字:“哪點像牛”?該文一反正常的敘述順序,采用蓄勢而發的手法,結尾點題,收到了出人意料的效果。
三、情趣共融合
寫作是一種情感流露的過程,最忌無病呻吟。在教學中應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思考,創設一種群情踴躍,靈動活脫的課堂氣氛。首先,寫作題材要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貼近時代。如奧運會上中華健兒奪金牌,使鮮艷的五星紅旗在世界各地高高飄揚。以此為題材歌頌中華民族魂,學生情趣高揚,迅速擬出不同的題目:“中國,我為你驕傲”、“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告別東亞病夫的時代”等等。又如在前年全國抗擊“非典”的關鍵時刻,全體醫護人員成了沖在最前沿的戰士,如何歌頌他們的崇高愛國精神和奉獻精神,我們采用講述白衣天使的故事,觀看抗擊“非典”的報導等,激發學生對他們的尊敬之情,從而學生迅速確定了中心,提出了不同的題目:如“新時代最可愛的人”、“白衣天使贊”、“萬眾一心,抗擊非典”、“責任重于泰山”等等。又如唱《父老鄉親》,激發故土鄉情;看《生死抉擇》,激發對英雄的崇敬之情...
其次,教師當“有情人”,以情動人,以情激“情”。一個語文教師,應該“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才會形成一個強烈的“情感場”,把學生吸引住,調動起來。如欣賞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時,我先動情地講述了那個感人肺腑的故事,我的聲音在顫抖,眼眶中含著熱淚,教室里很靜,我知道每個人的心里已經很不平靜了。在欣賞完歌曲后幾幾乎每位同學都溢出了淚水。一股激情在他們的心中蕩漾。
再次,作文的水平是練出來的。在教學中,應有苦練的樂趣,注重一個“趣”字。在訓練內容、方法上要有樂趣,如舉行關于如何對待學生的零花錢的問題進行討論,此問題貼近學生自身,故而學生則踴躍發言各抒己見。又可舉行各種單項競賽,或擬題競賽,或競賽我如何開頭,我如何結尾等。
總之,課堂教學在于一個“活”字,活起來的課堂思維涌動,新意層出,情趣盎然,教學效率因此而提高,藝術的魅力因此而無窮。
- 上一篇:紀檢監察隊伍建設年活動心得感言
- 下一篇:關于熱愛國家的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