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師培養體系探討

時間:2022-11-22 08:26:12

導語:工程師培養體系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工程師培養體系探討

摘要:“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是國家教育部貫徹落實教育改革和人才培養的重大項目,為國家培養創新型工程技術人才。本文根據“卓越計劃”的特點探討了嵌入式系統課程的改革內容、改革方向。通過專業應用案例實現培養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工程技術人才。

關鍵詞:卓越計劃;工程技術人才;嵌入式系統

1引言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是國家教育部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項目。為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根據前沿科技發展方向培養社會需求工程技術人才服務[1-4]。

2卓越計劃培養目標

2.1創新性。現在各學科技術飛速發展,各種應用層出不窮,創新思維推動生產生活不斷進步。新型工程技術人才需要學習各種新技術、新方法,融合凝練新靈感、開辟新思路、總結新方法,運用創新精神解決新問題。2.2校企聯合。高校培養工程技術人才是為了服務多樣化的企業。因此,不同企業對不同專業的人才需求是高校在人才培養目標中要重點考慮的。為了調高專業人才培養的精準性,需要高校和企業聯合溝通。企業提出人才應具備的知識儲備、專業技能,高校根據不同行業技術發展方向和企業的技術更新、新產品研發等內容不斷修訂人才培養計劃。2.3形式多樣。高校工程人才培養可以采用多種方式。理論課程中要保證打牢各專業理論基礎,再配合集中實踐環節、各類學科競賽、產學研體系,以不同的培養模式加強人才的工程培訓。

3嵌入式系統課程改革

嵌入式系統課程中的知識主要介紹了以各種微控制器為核心、軟硬件課剪裁、方便嵌入各種應用環境中的控制系統。理論知識中包含很多的結構原理、程序設計和應用電路。如果只是講解這些枯燥的理論知識,學生很快就產生厭學情緒。這時就需要配合一定趣味性的實驗,或者一些可以具有科技感的科研設計,讓學生從中體會到知識的直觀應用。比如結合學生學習的環境,可以讓學生參與到智能校園管理系統的設計中。讓學生結合自身學習生活的現狀,開啟發散思維,提出一些改進的創新想法。教師根據學生的想法介紹相關的前沿技術、解決方法和具體應用。以信息專業為例,物聯網技術推進各個行業的改革,為各個領域提供便捷的信息感知手段。校園中教師和學生對教室等場所的利用信息和運行狀態也希望獲得及時、準確的結果。引導學生設計校園信息管理系統如圖1所示。設計過程中要讓學生了解信息采集系統結構、網絡拓撲組成及通信方式等。比如,信息采集系統采用基于無線傳感器網絡。具有組網簡單、功耗低、可靠性高、延時短、網絡容量大等特點,是組建無線傳感器網絡的主要方式。信息采集系統分為以下幾個部分:①感知終端模塊,感知終端模塊主要進行現場數據的采集。②數據采集節點,數據采集節點主要負責對數據采集模塊所傳來的數據進行處理和整合。將各類感知數據資源進行融合,減少網絡資源的浪費。③數據匯聚節點,數據匯聚節點主要是網絡中的協調器,負責將數據采集節點發送來的數據進行保存,并且與上位機進行通訊。④上位機,上位機主要是與用戶進行交互,用戶可以進行數據的查詢,也可以進行控制信息的命令。通過這樣的教學案例可以讓學生了解工程實踐中要應用哪些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手段、系統測試方法等。同時,還要讓學生在成熟應用結構的基礎上加入創新點。

4結論

現在很多高校參與了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進行各個專業工程技術人才的培養,探索本科、碩士、博士各個層次差異化培養方案。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現在還處在初級階段,各個學校正在摸索并形成自身特色的培養體系和培養項目。不同的專業也需要在應用領域,參考主流技術的基礎上形成各專業的工程師培養計劃。

作者:有鵬 李富強 劉勇 單位:中國礦業大學徐海學院

參考文獻:

[1]徐新成,朱建軍,趙春鋒,唐佳.“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工程訓練教學改革[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33(5):223-226.

[2]畢萍,劉毓.面向“卓越工程師”目標進行“信號與系統”課程教學改革[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33(1):190-193.

[3]史泰岡,高丹.實施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提高學生實踐創新能力[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31(10):316-318.

[4]孫振忠,陳盛貴,鐘守炎.面向卓越工程師的企業工程實踐培養模式[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31(8):285-288,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