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鋼板治療股骨髁間骨折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09 11:27:00

導語:雙鋼板治療股骨髁間骨折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雙鋼板治療股骨髁間骨折研究論文

【關鍵詞】雙鋼板股骨髁間骨折

股骨髁間骨折,臨床分類方法較多,作者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運用雙鋼板內固定治療股骨髁間骨折分型33C1、33C2、33C39例,效果良好,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組9例,其中男8例,女1例,年齡23~48歲(平均31歲);右側6例,左側3例;高處墜落傷2例,重物砸傷2例、車禍致傷5例。8例為閉合骨折(其中4例伴有其它多部位骨折),均行低位脛骨嵴牽引,在5~7d內手術,1例(48歲男性)為開放骨折伴動脈斷裂,急診手術,同時吻合動脈。

1.2治療方法

腰硬聯合麻醉或全麻,平臥位,常規消毒鋪巾。8例閉合骨折,內側取股骨下段內側切口,于股內側肌后緣進入,暴露骨折端和膝關節,外側取股骨中下段外側切口,于股外側肌后緣進入,暴露骨折端和膝關節,雙切口進入后暴露內外股骨髁,將骨折直視下解剖復位,克氏針臨時固定,并將髁與骨干復位。內側取1/3管型或重建鋼板單側皮質固定,遠端近關節面、近端超骨折端作3個釘孔,外側用股骨髁鋼板固定,近端超骨折端作4個釘孔,拆除克氏針。對無法固定的小骨片,在髓內充植明膠海綿支撐復位,逐層關閉切口,不放引流。各切口分別做標記,確保縫合時軟組織解剖復位。1例開放骨折股骨下段前外側軟組織損傷較嚴重,清創后直接從外側創口行前內側重建鋼板橋接,外側髁鋼板固定,再后側(偏內)切口吻合動脈,術畢,外側放置引流。

1.3術后處理

8例閉合骨折,圍術期使用抗生素3d預防切口感染,術后第1天開始膝關節被動鍛煉,術后第5天開始膝關節主動活動,根據中醫理論,分期給予協定處方中藥內服2個月,每2周復查X線片,在8周骨折部分愈合后,下肢開始不移步支撐,在12周骨性愈合后扶拐行走,14周后棄拐;1例開放性骨折術后使用抗生素9d,并按血管吻合后常規治療,2周后膝關節適當被動活動,4周后改CPM機鍛煉,同時給中藥內服,3個月后骨缺損部位取髂骨植骨,9個月骨愈合后,開始下地負重行走。

1.4療效評定標準

根據膝關節損傷的功能評定方法[1]:91~99分為優秀,75~90分為良好,50~74分為尚可,<50分為差。

2結果

本組8例閉合性骨折,骨折解剖復位,隨訪3~23個月,均于3個月達到骨性愈合,關節功能和健側相同,無跛行和明顯疼痛,評定為優良;1例開放性骨折由于有骨缺損,術后3個月施行髂骨植骨,6個月骨性愈合,膝關節活動功能180°~85°,行走無明顯疼痛,綜合評價為良好。手術前后X線片見圖1~3。

3討論

股骨髁間及髁上骨折占全身骨折的0.4%,占股骨骨折的4%~7%,本資料顯示33C1、33C2、33C3骨折占股骨骨折的2.8%。股骨髁間粉碎骨折固定方法較多,各家報道療效不一,且存在一定骨不愈合和內固定斷裂[2~4]。本組病例均為高爆損傷,作者使用雙鋼板固定,既使骨折得到穩固的固定,避免術中復位不全和術后的再移位,又可開展早期關節功能鍛煉,促使骨折愈合。

手術切口選擇在股骨下段的內外側,此為膝關節伸曲中軸位,是伸屈肌的分界線,可避免股中間肌、股直肌的再損傷,在早期活動中,由于伸屈肌相對平衡,對骨折端剪力較少,可有效防止鍛煉過程中再移位,術中內固定材料均在關節外,避免了在關節內環境中殘存固定物,對膝關節內環境沒有干擾,有利于關節鍛煉和功能恢復,極大地降低了創傷性滑膜炎的發病概率。術中封閉關節腔,關節內沒有固定物,術后早期活動,有利于損傷關節面的磨合和匹配,可減輕日后關節疼痛和創傷性關節炎發生。

術中對無法固定的小骨片,在髓內充植明膠海綿既能止血,在血腫肌化后可增加成骨作用,促使骨愈合。

根據中醫理論,本院自擬中藥協定處方,分早、中、晚期給予,早期能減輕術后疼痛,促使腫脹消退,中期有活絡血瘀、生骨之效,晚期有生骨、續骨、壯骨作用。

【參考文獻】

1王亦璁編.膝關節外科的基礎和臨床.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2.552.

2榮國威,翟桂華,劉沂,等譯.骨科內固定.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5.81~111.

3張亞獅,王建,孫竟群.股骨下端復雜骨折內固定的選擇.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02,4:269~271.

4榮國威,王承武,編.骨折.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994~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