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課堂分析論文
時間:2022-01-22 06:16:00
導語:歷史課堂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我們要正確對待學生的好奇心
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說:“讀書貴有疑,大疑大得,小疑小得,不疑不得。”可見好奇心對讀書是多么重要。在哲學讀本《蘇菲的世界》中有這樣一句話:“要成為一個優秀的哲學家,只有一個條件:要有好奇心……”好奇心是人的天性,也是每個人求知的動力。每一個正處于轉型期的學生均有著“十萬個為什么”。他們從生活中獲取了不同的信息,隨之而來的是各種疑問,其中不乏有著對各種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思考。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學生會不停地向你請教。他們的這些問題在很多老師看來往往是幼稚可笑,甚至荒誕不經的。在一般情況下,老師可能會粗暴地打斷學生的發問,以“這不是考試內容”為由搪塞了事。但這樣做的結果卻是打擊了學生的好奇心,使得他們對該科目的興趣大減。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認為最好能給學生作詳細的解答,不能作答的也鼓勵學生自己去探索,即使是再荒誕的問題,也說明了學生對歷史起碼有一定的關注。我們可以在滿足學生的好奇心的同時,適當地引導他們去關注課堂內容。只有保持學生對歷史這門學科的好奇心,提高他們學習積極性,才能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從而達到入門的目的。
二、要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
歷史其實就是一個人對于他所在群體的集體回憶。中華民族的歷史源遠流長,期間有過輝煌,也有過失落,無論是輝煌或是失落,都能在情感上引起學生的共鳴。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會特別地注重利用傳統節日、紀念日等來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與民族主義情感。像遇上“端午節”、“七.一”、“十.一”,“七.七”、“九.一八”這樣的特殊日子,即便與當節課文內容無關,我也會抽點時間給學生講述這個日子對于我們民族歷史的重要意義,啟發學生明白“了解歷史,勿忘國恥”的重要意義,抓住一切時機告訴學生,在中國歷史上曾經輝煌與恥辱的一幕幕事件,并聯系今天的國內外形勢深入分析,由大到小,落到學生個人的行動上來。比如在講官渡之戰、赤壁之戰時,我會順帶提一下我們在建國初擊敗強大的美國的例子,告訴學生“驕兵必敗”的道理,指導他們正確對待自己的成功;在講工業革命時我會補充我國古代四大發明對世界的影響,并問同學們“為什么近代中國沒有了昔日的輝煌?”引導他們思考民族勃興的道路。通過這些講述,將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使他們學習歷史將不再停留于“記、背、考”的層次上,而是用一種了解自己民族過往的心態投入到學習中,從而使得他們的學習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講述要形象,引人入勝
許多學生都會反映說:對歷史感興趣,但對歷史學科卻興趣不大。其中的奧妙在于我們的教材編得往往會過于枯燥,如果教師又照本宣科的話,就會使得學生失去學習歷史的興趣。故此,如何在歷史課堂上講得生動形象,是每個歷史教師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
從內容上講,要把枯燥的內容講得生動形象并不難,只要我們能補充相關的課外知識即可。我認為初中階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是主要的,即使用多點時間講一些課外的歷史趣事趣聞,少講一點書本內容也很必要,學生有了興趣自然會自覺投入時間去學習。譬如,在講到鴉片戰爭中鴉片輸入對我國的危害時,很多學生只有種模糊的印象,并不能有形象的了解。我舉了一個例子說:“鴉片戰爭中,中國的士兵背的是兩桿槍,一桿是打仗的火藥槍,一桿是煙槍。”通過類似的例子,就可以使得學生有一個清晰的印象,從而達到化枯燥為生動的目的。
四、要采用多形式的課堂教學
有教育分析家認為:一個人可以在嘈雜但單調的機械聲中酣然入眠,卻往往難以在無規律的較低聲音中睡去。傳統的歷史教學是一支粉筆一張嘴,滿堂灌的單調模式。這種模式往往會讓學生感到厭倦,甚至會昏昏入睡。故此,在教學中采取多種形式的教學模式,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尤為重要。
在多年的教學中,我采取過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方法。如圍繞著“中蘇改革成敗的原因?”的問題采用辯論賽形式;講到唐朝民族關系時,我指導學生扮演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以歷史短劇的形式進行教學;有時可以在課堂上穿插展示歷史題材的圖片,有時可以播放有關歷史的歌曲,如講到改革開放時可以播放《春天的故事》,講抗美援朝時,可以播放《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讓學生在聽歌中體驗歷史;有時還可以讓學生進行自主備課,上臺講學的模擬課堂形式等等。新課標實施以來,我更靈活地采用了多種不同的教學模式,一方面既能保持學生長久的對歷史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又能更形象地使學生把握課堂的相關內容,達到一石二鳥的目的。
綜上所述,我們能在歷史教學課堂中,以“好奇心”去引導學生,用“情感”去感化學生,把枯燥的內容變得更為“形象”,并且利用多“形式”的教學去指引學生,則我們將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入門,使教學取得更大的成功。
[摘要]如何激發學習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入門是學好初中歷史的關鍵。本文總結近十年的歷史教學,覺得應該從四個方面著手:首先,我們要正確對待學生的好奇心。其次是要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第三是講述要形象,引人入勝。第四是要采用多形式的課堂教學。
[關鍵詞]好奇心情感形象生動模式
- 上一篇:初中閱讀教學分析論文
- 下一篇:生物學科教育價值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