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展可持續金融體系促進我國經濟健康發展論文
時間:2022-11-11 03:31:00
導語:研究發展可持續金融體系促進我國經濟健康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中國經濟的增長面臨著資源與環境的雙重壓力,發展循環經濟已經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和血液,是循環經濟發展的資金支持,為循環經濟相關的市場主體建立一個良性的、面向市場的投融資環境和綠色金融支持體系,對于加快建立資源節約型社會、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促進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深刻的社會背景和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循環經濟;綠色金融;信貸支持
一、循環經濟是國際金融危機中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2008年以來的國際金融危機打破了原有的國際經濟金融格局,中國經濟已經領先世界開始復蘇,在新格局下,循環經濟作為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的主動調整路徑,是中國下一輪經濟增長的主旋律。
2009年上半年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循環經濟發展呈現加速趨勢。首先,經濟增長的總體能源消耗呈下降趨勢。2009年一季度,能源消費總量增長3.04%,而GDP同比增長6.1%,反映了全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能耗同比降低2.89%.降幅比去年同期加快0.27個百分點。六大能源消費較高行業工業增加值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2.5個百分點。其次,我國能源利用效率進一步提高。各種能源加工轉換的總效率提高1.55個百分點,重點耗能企業能源回收利用能量1935萬噸標準煤,回收利用率為2.25%.最后,投資結構中,節能減排項目增幅較大。2008年11月,國家緊急部署的1000億元用于擴內需、保增長的新增中央投資中,約200億元是支持十大重點節能工程、循環經濟和重點工業污染治理項目;支持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和重大環保技術示范項目;支持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項目。今年1—5月,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分別完成投資915億元、23042億元和2956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9.7%、29.1%和34.9%.如果我們把第一、第三產業作為低能源和資源消耗產業,把第二產業作為相對資源能源消耗型產業,顯然,第一、第三產業投資增長顯著高于第二產業投資增幅。
以上數據表明,能源消費總體回升、單位GDP能耗下降,中國投資結構正經歷巨大轉折,中國產業結構與經濟增長拉動力正在發生潛移默化的變遷,綠色產業和循環經濟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二、發展循環經濟需要綠色金融支持
金融作為一國經濟的核心,在引導資源、優化配置方面發揮著核心作用。一國的金融越發達,其資源配置的效率就越高,越能促進經濟的發展。以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為前提的循環經濟要大發展,自然離不開金融的支持,金融的綠色化經營就是對這種經濟發展模式最好的支持。
綠色金融就是將環境保護納入金融功能的服務范疇,在投融資決策中考慮潛在的環境影響,把與環境條件相關的潛在的回報、風險和成本進行融合,以協調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是環境經濟的一部分,也是金融功能拓展的一個重要領域。
“十一五”期間,僅環保投入預計將達到14000億元,中央財政以每年18%的增長速度投入到環境保護中。發展循環經濟是一項重大的系統性工程,需要多方面的保障支持,其中金融力量的支持將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發展循環經濟離不開綠色金融支持,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循環經濟的技術創新需要高投入,因而離不開綠色金融支持;二是循環經濟發展的多層次性特征決定了其融資方式的多樣性,從而離不開綠色金融支持。
1、循環經濟的技術創新需要綠色金融支持
循環經濟倡導的3R(Reduce,Recycle,Reuse)原則以資源節約和生態效率為目標,以技術進步為前提——循環經濟在發達國家的先進制造企業中率先實踐也印證了這一模式所需要的技術進步前提。
循環經濟以資源節約與生態效率導向的技術進步推動其產業結構轉型的方向是資源再生產行業和環保產業比重的不斷增加,同時資源生產率將取代勞動生產率成為產業結構升級的重要標志。然而,這也意味著技術進步的方向從追求勞動生產率轉向資源生產率。
由勞動節約的技術進步轉向資源節約的技術進步,必然會增加關聯行業的技術開發成本并伴隨著技術的不經濟性,技術開發與實施過程亦存在各種風險,主要包括技術風險、市場風險、財務風險及自然風險。因此,發展循環經濟客觀上需要綠色金融手段的支持。
同時,作為新型行業的資源再生產和環保產業,在其起步階段,受技術約束與市場規模限制,自身的資本積累能力有限,其發展過程同樣需要有相應的綠色金融手段的有效支持。
循環經濟技術的創新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而要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進而發展成為一個個微觀循環經濟體系,由點帶面形成更大范圍的中觀和宏觀循環經濟體系,沒有強大的資金支持是不可能的。因此,只有建立和完善有效的金融支持體系,才能全方位地滿足循環經濟產業化的金融需求。
2、循環經濟的投資特征決定其需要綠色金融支持
循環經濟發展的多層次特征導致對融資方式多樣性的要求,不同層次的循環經濟體系有著不同的融資需求。在企業層面上,由于企業屬于競爭市場中的微觀經濟主體,生產的效益目標明確,最需要對其技術改造或新型生態技術生產項目輔以資金支持,因此其投融資渠道和方式都比較復雜多樣。在產業園區層面上,由于產業園區的建設既包涵社會效益,也包涵企業效益,因此產業園區及其支柱企業的金融需求更多地體現在一攬子金融工程設計上,更強調將不同投資人與多種金融工具有機結合,共同支持循環經濟、綠色經濟的產業組合、產業升級和政府發展規劃。在社會層面上,由于循環經濟具有明顯的公共性和外部性,只有依賴國家財政支持和政策性金融支持,才能達到分擔風險、共享收益的目的。
三、循環經濟發展中的金融支持制約因素分析
1、支持循環經濟發展的專門金融政策亟待出臺
高科技、節能型企業一般是新興行業,發展前景暫不明朗,而且多為一些中小型企業,出于對防范信貸風險或獲取短期效益的考慮,銀行大多對上述行業采取了謹慎或限制的授信政策,不僅授信總量少,而且利率上浮高、擔保條件苛刻。截止目前,國家對循環經濟發展尚未出臺以低利率為核心的綠色信貸政策,沒有建立循環經濟企業上市融資的相關支持政策,沒有設立專門用于循環經濟發展的產業綠色投資基金,服務循環經濟發展的金融手段局限于加大信貸投入、給予利率優惠以及限制對污染企業授信等通用式做法,沒有制定涵蓋銀行、證券、保險的綜合性綠色金融支持循環經濟專項優惠措施。
2、金融服務短期行為導致循環經濟產業鏈啟動難
高耗資源產業占用了大量信貸資金,金融對高科技、低耗能經濟支持不足。無論是社會化的大循環經濟,還是具體的產業單循環經濟,要實現循環經濟的正常運轉與發展,必須進行大量的基礎設施工程投資,且要經歷較長的時間周期才能實現經濟效益。目前,金融機構信貸投放的短期行為日益明顯,企業難以獲取長期、穩定的資金支持來啟動和完善產業循環的各個環節,一方面導致企業“短貸長用”,潛在金融風險加劇,另一方面企業擠占流動資金,影響企業優勢產業的正常發展,甚至出現資金鏈斷裂。不僅如此,支持循環經濟的國有商業銀行的綠色金融服務嚴重缺位,未成立專職服務于循環經濟的區域性法人地方金融機構,且綠色金融產品單一,對循環經濟發展貢獻率較低。
3、循環經濟發展企業融資渠道單一
盡管我國政府允許投資主體多元化,但由于過去缺乏相應的激勵措施和保障措施,很少有政府之外的資金投資于循環經濟項目。我國循環經濟投融資的資金主要靠財政注入,缺少社會財力的支持。由于財政收支矛盾尖銳,財政不得不優先保證基本職能的需要,從而導致循環經濟發展出現資金匱乏的局面。
由于經濟市場化程度低,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發展緩慢,企業融資過度依賴銀行。上市公司稀少,大多數企業不具備上市條件,難以從資本市場募集資金。同時,由于循環經濟企業商業信用不暢,造成融資租賃、商業票據、投資基金債券等間接融資工具量小面窄。
四、構建支持循環經濟的綠色金融體系
1、支持循環經濟的金融制度設計
目前,現有的金融制度盲區和信貸政策缺陷等問題是制約循環經濟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須通過設計一種支持循環經濟的金融制度框架,來協調和整合循環經濟運行中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的關系,將社會資源和財富進行比較合理的配置,把生態環境和基本資源作為生產要素進入市場流通,明確生態環境和基本資源的產權關系,規定其交易和補償機制,以實現金融生態環境與循環經濟發展的互動發展。公務員之家
支持循環經濟的金融制度框架,要對接全國人大常委會2008年8月29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的主要制度;要與循環經濟總體規劃制度方向一致;要有利于抑制資源浪費和污染物排放的總量調控制度的具體實施;貫徹以生產者為主的責任延伸制度。同時強化對高耗能、高耗水企業的監督管理;強化產業政策的規范和引導;明確關于減量化、再利用和資源化的具體要求;建立激勵機制和法律責任追究制度等。
2、完善資本市場對循環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
首先,為了扶持綠色產業的發展,企業的上市審批要把綠色因素考慮在內,在同等條件下,對于部分具備一定資產規模和技術力量、運作規范的大型綠色產業優先上市。其次,對于環保類中小企業或資源再生類的企業,今后亦可嘗試到創業板市場上市融資。再次,拓展商業銀行的綠色信貸業務,提升其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資金保障能力。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和循環經濟產業轉型要求不斷完善綠色信貸指導目錄,提供利率優惠和信貸規模與期限優惠的政策指導,并以“赤道原則”的國際規范為依據,制定商業銀行的信貸環境風險評級標準,對執行綠色信貸成效顯著的商業銀行實行獎勵政策,從而調動并確保商業銀行推行綠色信貸的積極性,增加綠色信貸的可操作性與實施效力。2009年第一季度,商業銀行貸款占非金融部門融資的95%,而2008年同期僅為89%,信貸占融資的比重在全年必將突破95%.最后,成立綠色基金。綠色基金的宗旨主要是通過資助和獎勵對我國環保事業做出貢獻的個人和組織,推動中國環境保護的管理、科學研究、人才培訓及國際合作等各項環保事業的發展。基金會的資金主要來源于國內外熱心環保的企、事業單位、團體和個人的捐贈,以及污染者支付的環境污染費用成本等。籌募來的資金主要用于資助環境保護項目,獎勵對環保事業有貢獻的組織和個人,資助有利于環保的公益事業。基金會的資金存入金融機構收取利息或購買環保型企業的債券、有價證券和一些股票為基金增值,也直接或間接支持以循環經濟模式經營的環保型企業,從而推動循環經濟的發展。
3、建立并完善循環經濟擔保機制
首先,在擔保機構的組建上,應由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有關政府單位出資建立。實行政府擔保制度,主要是由政府出資建立的信用擔保機構,為循環經濟企業和項目提供資金融通時的信用擔保。其次,在擔保運作過程中,循環經濟擔保機構在簡化手續,提高效率的同時,應盡可能地減少政府行政干預,遵循市場規則,保證信用擔保機構能夠獨立、自主地向符合貸款條件的循環經濟中小企業提供擔保,但也要盡可能地避免操作過程中的不規范行為。同時還要不斷進行業務創新,提高擔保的靈活性,即可提供一筆貸款的全部擔保,也可對抵押不足的部分進行部分擔保。最后,在相關政策上,循環經濟擔保機構應在國家的產業政策、財政政策、金融政策等宏觀調控政策的引導下,吸引大商業銀行、大公司、大財團的資金支持,允許以獨資、合資、合作、外資等多種形式建立擔保機構,不斷充實循環經濟擔保機構的資金實力,充分發揮其擔保職能,為循環經濟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4、完善支持循環經濟發展的銀行績效評價體系
支持循環經濟的銀行績效評價體系的層次框架主要包括:第一,通過國家出臺商業銀行信貸政策,規定商業銀行在發放商業貸款時,必須把節能降耗、資源循環利用、污染物排放等指標納入貸款投資和風險評估體系。第二,要求商業銀行設計開發綠色環保信貸產品,專門用于支持企業以“3R”為原則推行清潔生產節能降耗以及企業能源和資源的再利用為核心的循環經濟生產轉型,企業憑借生產經營項目的“綠色因素”獲得專項綠色抵押貸款。第三,從信貸結構、營業收入與利潤結構、費用結構著手,把支持循環經濟的因素列入權重系數,并與商業銀行的央行再貸款利率、銀行準備金率等監管因素、支持循環經濟的商業銀行資金投入存在專業性強、風險管理難度大、管理成本高等因素結合起來,對支持循環經濟的營業收入給予稅收優惠傾斜,降低面對循環經濟生產的資金經營成本。
總之,在當代全球經濟中,金融作為各種生產要素和交易信息在全球范圍內融通的載體,金融活動的獨特運行規律及其有效支持,對于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經濟活動的順利開展有著巨大的影響。循環經濟的發展有賴于發達健全的綠色金融體系的支持,有綠色金融的服務驅動,必將推動循環經濟快速穩步增長。
【參考文獻】
[1]韓寧:構建中國循環經濟金融支持的機制[J].中外企業家,2006(12)。
[2]張然斌、劉武輝、歐陽強:論構建有利于循環經濟發展的和諧金融環境[J].金融理論與實踐,2006(8)。
[3]劉力:循環經濟的產業轉型與綠色金融體系構建[J].海南金融,2008(10)。
[4]齊美東:金融支持循環經濟發展的制度保障探析[J].稅務與經濟,2008(1)。
[5]杜朝運、郭永冰:綠色金融、循環經濟與可持續發展[J].江西金融職工大學學報,2006(12)。
- 上一篇:畜牧局開展創先爭優工作總結
- 下一篇:中國老年護理發展趨勢研究論文
精品范文
10研究性學習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