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學理念的高中政治論文

時間:2022-09-17 03:16:01

導語:生活化教學理念的高中政治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活化教學理念的高中政治論文

一、高中政治課堂“生活化”的價值分析

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價值就是既要滿足學生的知識需求,又要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具備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核心價值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給學生傳授基本的知識,增強學生素養;二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學生能夠觀察世界、思考世界、解決矛盾。“生活化”教學由于具有實踐與教學相結合的特點,在高中政治課程的教學中,必將是實現其核心價值的有效途徑。在“生活化”的政治課堂中,教師通過通俗的案例給學生傳授知識,首先實現了學生把知識從認知到認同的轉化,通過對具體時間的思考,再將知識內化為正確的認知觀和科學的思維方法,通過教師對實際案例的深度解析及同學的討論交流,再將知識外化為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一“生活化”的教學方法,給學生注入了情感導向,使學生更容易接受知識、消化知識、運用知識,具有高度的實踐輔助作用價值。

二、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依據

(一)哲學依據

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認為,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實踐是認識的最終目的;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標準。思想政治課是一門生活的科學,而生活是真實的,具體的。作為社會人文科學的思想政治課,其本質也是在于對生活真知的體現。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累了大量的生活經驗,感受了許多政治現象,特別是高中政治更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為政治課堂教學聯系日常生活提供了可能。

(二)心理學依據

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認為:充分提供情節背景下的學習是最有效的。行為學派的學習理論認為,在學習情境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刺激,從而也導致各種各樣的反應,一定的刺激和反應聯系起來,學習就發生了。認知學派認為,認知是指在意識水平上對信息進行加工,包括信息的獲取,信息的轉化,信息的儲存,信息對進一步認識的指導等。高中學生正值少年向青年過渡的時期。這個時期,他們能根據教學要求比較穩定地、長時間去觀察某種對象和現象,他們開始用批評的辯證觀點看待周圍的事物,喜歡獨立地尋求事物現象的原因和規律。為此,他們喜歡爭論、探討、追問、喜歡獨立活動,獨立完成任務。

三、“生活化課堂”構建的細節要求

(一)依照政治課堂需求明確定位

教師作為高中政治課堂的重要組成成分,對“生活化課堂”構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上述教學中,教師要將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位置,將自身作為教學主導,相輔相成,引導學生在政治世界中徜徉。在政治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政治課堂與生活課堂結合在一起,要將傳統教學中的單純言傳轉變為生活化中的身教,保證學生能夠在開放、自由的環境中提升學習興趣,改善高中政治學習成效。教師要由教書匠轉變為引路人,引導學生融入到“生活化課堂”中,引導學生在課堂中思考、自主探究,保證能夠最大限度發揮教師的作用,提升學生學習質量。

(二)依照發展需求豐富課堂內容

“生活化課堂”是一種開放性較高、自由性較強的課堂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在生活化場景中領略高中政治的魅力。在對該項教學進行實施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將課本知識傳輸給學生,更要注意發掘生活中的政治本質,讓學生從各個層次、各個方面了解高中政治,提升自身政治知識,樹立正確政治視角。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政治素質,對電子資源、視頻資源、文字資源等充分融合,與時俱進,在滿足學生對時代環境的好奇心中讓學生感受到高中政治的重要性,提升政治課堂的針對性及時代感。

(三)依照模式內容拓展教學時空

生活化教學要求教師賦予生活背景一定的政治內容,保證學生在政治空間中加深對高中政治的了解和認識,最大限度提升學生政治學習成效。該項教學內容可以讓學生與高中政治“面對面交流”,讓學生從內心愛上高中政治、愛上高中政治學習。在構建生活化場景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小品、短劇、相聲、故事會、辯論等形式,提升學生對高中政治學習的積極性。除此之外,在構建生活化場景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依照學生狀況開展戶外活動,讓學生到敬老院、福利院獻愛心,確保學生從課堂中走出來,真正與社會接觸,在真實的環境中領會思想政治的重要性。

作者:鄒禮單位:湖北省咸豐縣第一中學湖北咸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