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學中踐行黨的群眾路線

時間:2022-09-09 09:10:10

導語:教育教學中踐行黨的群眾路線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育教學中踐行黨的群眾路線

一、加強思想政治理論學習,理論聯系實際,理論指導實踐

我們黨的理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從建黨初期我們的基本理論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到十八大提出的“四個全面”等一系列理論,貫徹我黨發展歷程,始終以人民為重以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這就需要我們不僅要對教育教學理論要長時間的堅持學習,而且要密切關注黨的最新動態和理論成果,積極參與到黨的理論的宣傳中去,與時俱進,走進教師、走進學生,只有帶著責任去,“真聽、真信、真落實”,而不是做秀走過場、做表面文章,就能真正與他們交朋友,就能贏得大家的信任,群眾才敢于、愿意和我們講真話、道實情。每位共產黨員都應該加強對這些理論的學習,從思想上提高認識,這些理論不僅對黨的事業和國家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我們所從事的每項具體工作都具有指導意義。我們應該自覺地把黨的各項理論、方針、政策與自己的工作和學習實際相結合,將大的理論應用于指導小的實踐,指導自己的工作。干實事、求實效,最終成事。堅持群眾路線,改進工作作風,必須要有正確的思想作指導。“群眾是真正的英雄”理論聯系實際不能停留口頭上,用黨的理論指導我們的行動不走樣。是為學校長效健康發展的需要,也是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迫切需要。教育教學堅持“以人為本”,做到“教育以學生為本,辦學以教師為本,管理以服務為本”。要保證黨的群眾路線真正得到體現,必須堅持貼近學生、貼近教師、貼近學校、貼近社會,切實解決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實現學校跨越式發展

二、在教學中加強思考,加強理論總結

學校是我們黨培養接班人的重要陣地。從實踐到理論的總結是感性經驗到理想經驗的升華,及時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優秀經驗無疑對今后的教育教學大有益處。加強政治思考和理論總結不僅包括本學科內的思考和總結,還應該包括對當前中國整個教育現狀的理性思考和總結。當今中國的教育事業日新月異,飛速發展,各級各類學校為祖國培養了大量的人才。但高速發展也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如何改善和提高一般學校的辦學水平,從而使祖國的青年都能真正接受到良好的教育。這些問題看似泛泛而論,實際上卻關系到祖國教育的發展和祖國的未來,因為培養出什么樣的人才與祖國和民族未來的命運直接相關。這些問題是從事教育事業的人員,尤其是同時又是黨員的教育人員應該深深思考的,這樣才能不負人民群眾的期望和重托,才是一個黨員教育工作者應該踐行的群眾路線。”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是我們辦學的基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要符合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又要辦符合人民群眾確實需要的學校。

三、加強師德修養,愛崗敬業

師德修養是教育工作者的基本素質。作為教育工作者既要有強大的專業知識又要有人類靈魂工程師的使命。必須拉近與學生心靈的距離,必須做到與時俱進。作為一名黨員教育工作者,選擇教師職業的人,首先要熱愛教育事業,還要有淵博的知識,更重要的要有高尚的師德和無私的奉獻精神,將對教師職業的憧憬變為神圣的精神職業追求,以身作則,無私奉獻,為人師表,以黨性鑄師魂,以黨風促教風。在工作中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路線和政策,讓自己始終與黨中央保持一致,使自己走對路,不走偏路,端正自己思想。嚴于律己,嚴于修身。黨員教育工作者不斷加強自身修養,嚴守職業道德。教師身兼培養下一代的光榮使命。責任是一種奉獻,一種使命。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是黨員教育工作者的必須具備的具備素質,教師常年與學生在一起,對學生起著言傳身教、為人師表的表率、榜樣、楷模的作用。教師的責任就是傳道、授業、解惑,傳道就是傳授做人的基本準則,然后才是教授文化知識和解答疑惑。因此,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如何踐行這一職業的使命,愛崗敬業,教書育人是教育工作者職業道德的本質要求和傳統美德,選擇了這個職業,就應該具備為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奉獻終身的精神;牢固樹立忠誠事業,甘守清貧、愿為人梯、教書育人的信念。要有作風鎮派,淡泊名利、廉潔奉公,不利用職務之便莫取私利。位高得人尊重是一時的,德高得人尊重是永久的,自身修養不提高,思想情操不高尚,貫徹黨的路線就會走樣,就會打折扣。愛崗敬業就是空話。

四、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積極聽取輔導員意見和建議

教育教學要緊跟黨的路線,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找準方向積極聽取學生反饋的意見和建議。要采取多種方式增加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如課堂交流、課間談話、座談等等,將他們的好意見和好建議吸取提煉到今后的教學過程之中。我們應該鼓勵學生并多站在學生的立場考慮問題,關注學生的訴求,增進與學生之間的感情。黨的群眾立場是真心為群眾著想,教育工作者的教授對象是學生,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育工作者除了教授知識外還應該多站在學生的立場去考慮問題,如學生的基礎知識是否適應老師的教學進度。在課間和課后老師應該多和學生溝通,了解學生內心的真實想法。要在與學生的互動過程中加強自己的業務學習,掌握本專業前沿的研究成果,不斷改善自身的服務能力以便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需求。盡量抽出時間參與到學生舉辦的活動中去,如社團活動等,增進同學生之間的感情。要充分尊重學生,聽取他們的意見,建立平等,緊密的關系,而不是把自己當成高高在上的老師,才能得到學生的支持。多與一線政治輔導員溝通,了解最新最熱點的問題,強化教育實踐深入,多一些必要的互動,融入到真實的教學活動中去,在有機統一的基礎之上,把黨的群眾路線和教育教學深入交融,作為常態工作來抓。建立自律和他律結合機制,以有效地監督約束人。一方面要用明確的師德規范加強外在的約束和監督,另一方面還要督促教師自覺地進行自我塑造。加強教育工作者的道德教育,探索工作中的三嚴三實理論內涵和外延,風清氣正,大力推進聯系群眾長效機制建設,健全聯系群眾制度,真正將改進作風落實到實處,創造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績。教育工作者對于傳播人類文明、開發人類智慧、塑造人類靈魂、影響人類未來起著重要的作用,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是指路燈,群眾路線是實現中國夢的基本方法。因此加強教育工作者道德建設,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出符合時代要求的規范和行為,使廣大教育工作者成為楷模。總之,在新形勢下,牢固樹立群眾觀點,站穩群眾立場,提高服務能力,做到為民務實清廉,改進工作作風,建立長效機制,才能更好的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早日實現“中國夢”。

作者:李冬鳳 單位:天津城市建設管理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