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工程質量安全監管探討

時間:2022-03-04 10:11:31

導語:鐵路工程質量安全監管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鐵路工程質量安全監管探討

摘要:在鐵路工程建設中,保障質量安全是其建設的基本要求,也是滿足鐵路運輸生產的需要。鐵路建設項目負責人應順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努力改變傳統落后的工程質量管理方式,樹立正確的質量安全管理理念,引用新型質量安全管理模式,以滿足新形勢下鐵路發展的需求。此文在闡述鐵路工程質量安全存在某些問題的基礎上,分析與探討產生質量安全問題的根本原因,并提出可采取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鐵路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管;措施

1引言

鐵路作為國民經濟的大動脈,國家重要的基礎交通設施,在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鐵路工程建設中,工程質量安全的監管不僅關系到建設工程的適用性和建設項目的投資效益,而且關系到國家的經濟利益和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是必須嚴格控制的首要問題。為此,要堅持鐵路工程質量安全發展理念,按照《鐵路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規定》(交通運輸部令2015年第2號)和“國家鐵路局關于印發《2018年鐵路工程監管工作要點的通知》”(國鐵工程監函[2018]2號)的要求,高標準的開展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可是鐵路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其建設過程包括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施工設計、招投標、施工、驗收、試運行、開通運營等多個階段和環節。不管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給工程質量安全帶來隱患,甚至造成重大質量事故和經濟損失。故本文從全面質量安全管理的角度出發,對存在的有關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問題進行分析,并以質量安全為中心,通過建立工程質量安全監管機制,采取有效措施,來推動鐵路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管水平邁上一個新臺階。

2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存在的主要問題

2.1工程現場質量安全監管難度增大。隨著近10年來我國鐵路建設的發展和運營里程的增加,東南部地區鐵路網絡日趨完善。目前,鐵路建設項目主要集中在西南和西北地區,由于該地區地形復雜、山區較多,需修建的長大隧道、高墩橋梁、高坡路塹等重難點、高風險工程較多,再加上這些地區有的存在軟弱圍巖、巖溶、瓦斯、富水斷層破碎帶等不良地質條件,造成施工和材料供應困難。同時也造成施工、監理、第三方檢測單位的人員履約率偏低,使工程管理力度減弱。便造成工程質量安全監管難度的增大。2.2參建各方的主體作用發揮不到位。(1)建設單位的首要作用發揮不到位。存在質量安全管理體系與工程現場監管脫節現象,造成主動開展工程質量安全管控的意識不強,抓落實存在差距;特別對工程投資大、工期緊的建設項目,不能正確處理投資、工期和質量安全的關系;對發現的質量安全問題也不能從工程管理和監管體系上查找真正的原因,從而導致同類問題的重復發生,屢禁不止。(2)施工企業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存在質量安全保證體系不健全,質量安全管理人員不足,現場施工管理經驗不足,技術保證措施不到位,質量安全責任沒有認真落實到崗、到人,不能正確處理質量安全與企業效益及工程進度的辯證關系,導致一些質量安全問題的發生,且整改不徹底,有的屢改屢犯。(3)工程監理人員對質量監控把關不嚴、履約不到位。存在監理人員履約率低,且人員流動性較大、變動頻繁;部分監理人員責任心不強、業務水平不高,不能及時發現和解決存在的質量安全問題,滿足不了有效開展質量安全管控的需要。(4)勘察設計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近幾年存在勘察設計人員任務繁重,資源與任務不匹配的矛盾,造成勘察設計深度不夠,部分勘察設計結果與現場實際不符的情況;有的工程設計人員經驗不足、責任心不夠強,施工圖設計存在差錯漏碰現象;現場配合不到位,不能及時解決施工現場遇到的與設計有關的疑難問題;安全設計不到位,對一些高風險的工程缺乏工程安全措施設計。(5)第三方檢測單位不能準確揭示工程質量存在的缺陷。存在第三方檢測人員履約不到位,檢測工作開展不及時,檢測管理和質量控制達不到標準要求;同時也有問題判識存在漏判、錯判,缺陷描述避重就輕等問題。2.3監管職能作用發揮需進一步提高。(1)工程監督人員的觀念還未完全轉變。監督人員對工程監督機構新的職能定位的理解把握還不夠精準到位,僅滿足于完成日常工程質量安全監督檢測、檢查工作的需要,而且對發現質量安全問題的統計與分析做得也不夠。那么如何建立長效監督機制,強化工程質量安全管理措施,提高質量安全管控水平,還缺乏創新意識。同時,對工程參建單位的指導和管理有待進一步提高。(2)工程質量安全監管資源配置不盡合理。隨著鐵路建設的發展,近幾年鐵路建設規模較大,再加上鐵路建設項目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其中包含多個專業,以及施工層層互相銜接的承包關系,這就給監管作用的發揮增添了難度。再加上現有質量安全監管技術比較落后,在進行具體工程質量的檢查時,監理、監督和監管人員往往通過肉眼觀察、小錘敲擊和卷尺測量等方式進行檢查,做不到采用比較先進的檢測設備和手段進行檢測,從而影響了鐵路工程質量安全監管的深度和力度。(3)缺乏信息化手段。工程監督人員進行現場監督檢查,大多采用查看資料、現場拍照、記錄的方式,然后進行有關情況的分析。對有關信息的采集、傳遞和處理等缺乏科學高效的信息化手段,而且受人為因素的影響較大,使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無法得到保證。同時,也達不到對各個管理層面質量安全監管信息的共享,導致所收集的質量安全監管信息,在統計與分析時往往缺乏相應的真實數據的支撐,使統計與分析出的結果存在質疑。

3提高監管質量采取的對策及措施

3.1充分發揮各參建主體的管控作用。(1)要提高鐵路建設工程質量,就要建立和完善質量安全管理標準體系。按照國家和行業對鐵路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的規定和要求,對建設項目的監管和監督計劃、監督發現問題的處理辦法等進行規定,并細化對監督業務的管理手段。即明確監督工作程序,推進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標準化和規范化;制定考核標準和辦法,進行日常考核;結合考核情況和結果進行分析,對存在的問題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2)工程主管部門要指導和幫助項目建設單位建立健全質量安全管理體系。督促參建各方嚴格落實工程質量安全責任,特別是要強化建設單位的首要責任,以及勘察設計、施工、監理單位的主體責任。并加強對施工、監理、第三方檢測等單位的履約檢查,充分發揮參建各方的自我管控作用。(3)精心組織首次監督檢查。建設項目開工后,應及時組織進行首次監督檢查,重點檢查參建單位是否建立質量安全標準體系,是否進行了責任分工和技術交底及技能培訓,以及是否開展標準化管理等,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彌補薄弱環節。并對一些好的經驗和做法進行宣傳推廣。(4)施工單位應實行項目經理負責制,工程質量責任要層層落實到人。在每一道工序進行中,必須堅持自檢、互檢、交接檢,再由專項質檢員檢查,在自檢合格的基礎上,向監理申請驗收,經質監部門檢驗合格后方可進入下一道工序。在強化參建人員質量安全意識的基礎上,落實發生責任事故的防范主體責任,實行建設項目負責人和參建人員的質量責任和工程質量終身責任。3.2創新監管手段推進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順利開展。(1)依靠科學技術的發展,采用先進的、操作方便的檢測設備對建設項目進行監督檢査,實現從傳統手段(眼看、手摸、尺量)到采用先進檢測設備的轉變,提高工程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和水平。同時實現監督檢測和監督檢查的有效結合,如對工程所用材料、分項分部工程質量存在質疑,可及時安排現場抽檢。(2)依托信息化手段,建立工程質量安全監管數據庫和信息系統平臺,將中國鐵路總公司主管的鐵路大中型建設項目基本情況及監督業務工作進行統一管理,并以此為基礎進行各種數據的統計、對比與分析,為信息查詢提供支持,提升對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效率。全面推行建設項目監督檢查的數據化和信息化,實現質量安全監督檢查信息的實時傳送和共享,為各層級監督管理部門及時了解項目現場質量安全狀況提供真實有效數據。同時,通過對監管項目信息的實時查詢及分析,有針對性地對存在高風險、發現存在問題的工點進行監督檢查,及時糾正和解決。(3)加強對存在質量安全突出問題的分析,查找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可行措施。例如發現某時段、某區域、一些專業工程或分部分項工程存在問題較多,可集中力量對該區域或分部分項工程進行重點檢查和蹲點幫扶,系統分析發生質量安全事故的原因,通過采取預防措施、防范于未然。3.3實現3個轉變突出監管工作重點。(1)實現對建設項目的監督向綜合監督轉變。加強對參建單位工程管理行為的檢查,查看是否按建立的質量安全管理標準體系和責任落實到人。(2)實現從“事后把關”向“事前預防”的轉變。在指導和幫助參建單位建立質量安全管理標準體系的基礎上,宣傳推廣好的管理經驗和方法,推廣先進的工藝工法和技術創新,做到“以工法定工裝,以工裝保工藝,以工藝保質量”施工方法。(3)實現從“平均化監管”向“差別化監管”的轉變。在建設項目選擇上,改變過去逐標段平推檢查的方式。要根據建設項目規模和特點及標段劃分,合理確定抽查的標段和工點。并突出對高風險、重難點施工工點的監督檢查和指導,對問題突出標段必要時可實施蹲點深化檢查。3.4充分發揮監理人員的監管作用。充分激發監理人員參與監控工作的熱情,突出監理部門現場監控及管理職能,才能獲得較好管理效果和管理好項目。在施工過程中要明確監理單位現場管理者的身份,建立起一個統一有效的信息傳輸體系,把監理作為信息樞紐,協助各項信息的有效傳遞,使各層級監管部門及時了解質量安全監管信息,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和解決。同時試行建設單位牽頭組建現場試驗室的管理模式監理部門應該組建試驗檢測室,強化對施工原材料、施工設備的檢測力度,確保工程質量。3.5加強監督隊伍建設。為滿足對建設工程監管人員的需要,可采取招聘、選調等辦法,將具有工程監督經驗、熱愛監督事業的專業技術人才充實到工程建設監督隊伍。通過集中培訓、代培等方式,提高工程監督人員的業務素質和思想水平,并加深對工程質量安全重要性的認識,來承擔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工作,發揮出應有的主觀能動性。同時要加強各層級監管部門之間對工程監督管理信息的溝通和交流,實現信息共享及監管合力,全面提升監督管理效率。3.6注重提升工程質量安全監管時效。(1)在工程建設中,對監督檢查、檢測發現、舉報調查屬實存在的質量安全問題,建設單位要組織制定整改方案,明確責任人和完成時限,確保按期完成整改,達到質量安全標準。同時要重視對工程現場的復查工作。(2)對易發或多發的慣性問題、普遍性問題,不能就某個具體問題進行整改而整改,建設單位應從工藝工法、管理措施、過程控制等方面提出改進措施,并防范于未然,確保不再重復發生類似問題,以此提高工程質量安全管控水平。

4結束語

保障鐵路工程質量安全是鐵路建設的基本要求,也是滿足鐵路運輸生產的需要。工程各層級管理部門和建設項目負責人應順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和趨勢,樹立正確的質量安全管理理念,積極引用新型質量安全管理模式,以滿足鐵路建設的需求。本文在闡述鐵路工程質量安全存在某些問題的基礎上,分析探討了產生質量安全問題的根本原因。特別在施工階段,必須建立工程質量安全標準體系,針對工程實際確定質量安全控制目標。然后在施工過程中,通過各種必要的途徑和手段,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的質量安全控制管理。以此來保證鐵路工程質量安全管理目標的最終實現。

參考文獻

[1]李婉斌.鐵路工程質量政府監管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6.

[2]《高速鐵路建設項目工程質量管理》編委會.高速鐵路建設項目工程質量管理[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16.

作者:王震 單位:中國鐵路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