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林種苗質量檢測現狀與對策

時間:2022-07-22 09:54:15

導語:工程造林種苗質量檢測現狀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工程造林種苗質量檢測現狀與對策

摘要:種苗質量直接關系工程造林成效及森林覆被率的質量,加強種苗質檢工作是確保提高造林成效和森林覆被率的重要手段。該文在分析了河北省工程造林林木種苗質量檢驗現狀,分析了存在的質檢機構建設尚不完善、抽檢力度不夠等問題,提出了對策建議。

關鍵詞:工程造林;林木種苗;質量檢測;對策;河北省

種苗是新時期林業生產和生態文明建設最為重要的基礎性生產資料,是林業的命根。種苗質量直接關系工程造林成效及森林覆被率的質量,加強種苗質檢工作是確保提高造林成效和森林覆被率的重要手段。“十三五”期間,河北省累計完成營造林263.6萬hm2,森林覆蓋率由31%提高至35%,作為林木種苗生產及流通大省,全省育苗總面積為9.95萬hm2,苗木年產量為38.2億株,育苗面積、苗木產量在華北地區均位列第一位。隨著近年來河北省工程造林面積持續穩定增長,做好種苗質檢工作,保障種苗高質量供給,尤為緊迫必要。

1河北省林木種苗質量檢測現狀

1.1行業管理部門及工作開展情況

本輪機構改革之前,河北省共有種苗管理機構130多個,其中省級1個、市級11個、縣級120多個,種苗行業部門管理人員680多人,有著扎實的工作基礎。目前,省級、市級機構變化不大,縣級種苗管理機構大幅減少,管理人員也明顯下降。河北省建立了省、市、縣三級林木種苗質量抽查制度,實行縣級自檢自查、市級監督檢查、省級重點抽查,省級自2000年開始持續多年開展種苗質量抽查,部分市縣也開展了種苗質量抽查工作。

1.2林木種苗質量檢測機構建設情況

目前,河北省有相應編辦批復成立的林木種苗質量檢驗檢測機構3家,部分市縣林業主管部門內部也設立了相應的檢驗檢測機構。(1)省級林木種苗質檢機構建設情況。河北省林草花卉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加掛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林木種苗質量檢驗檢測中心(石家莊)牌子,是目前河北省唯一通過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資質認定的林木種苗質量檢驗檢測機構,現有設備40多臺(套)、人員15人、實驗室面積200多平方米,主要職責是負責林木種苗、花卉產品、草種質量檢驗檢測,負責外來林業草原有害生物侵入和本地林業草原有害生物的檢驗鑒定工作,承擔林草種苗行業管理部門委托的行業監督檢驗。(2)市縣級林木種苗質檢機構建設情況。市級有唐山和邢臺兩市成立了林木種苗檢驗檢測機構,有檢測人員、設備和實驗用房,但均未通過資質認定,不能向社會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數據、結果。

1.3林木種苗質量檢測階段性變化情況

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國家級和省級林木種苗質量抽查對象和抽點經歷了3個階段的演變。第一階段抽點是育苗單位生產經營的苗木質量情況,主要是管好生產關口;第二階段抽點是育苗單位生產經營的苗木和工程造林使用的苗木質量情況,該階段生產和使用關口管理并重;第三階段抽點是國家投資或以國際投資為主的工程造林項目使用苗木質量情況,該階段更傾向于使用關口的管理,自2021年開始國家層面已完全轉向使用環節的抽查,這也是我國目前及未來一個階段林木種苗質量抽查趨勢。這3個階段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對苗木質量進行抽查,根據檢驗檢測結果確定苗木質量情況。

1.4林木種苗質量檢測機構工作開展情況

目前,只有省級種苗質檢機構可以獨立承擔林木種苗質量檢測任務。一是參與全國林木種苗質量抽查。自2009年開始先后派業務骨干參與了對甘肅、山東、黑龍江、江西、廣西、安徽、湖南、山西、陜西、海南、貴州等11個省的抽查工作。自2015年開始獨立承擔全國林木種苗質量抽查任務,先后抽查甘肅、黑龍江、遼寧、內蒙、湖南、西藏、吉林森工、新疆自治區、新疆建設兵團、安徽、山西、河北等12個省(區),連續6a較好的完成了全國林木種苗質量抽查任務。二是承擔和參與省內種苗質檢工作。主要是2009~2013年連續5a承擔完成河北省飛播造林種子檢驗工作和2012~2014年連續3a派員參與了省種苗站組織的全省苗木質量抽查工作。

2存在問題

2.1工程造林種苗質量抽檢力度不夠

林業“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完成造林綠化1000萬hm2,森林覆蓋率提高至36.5%,每年造林保存率要達到20萬hm2。結合GB6000-1999《主要造林樹種苗木質量分級》、GB2772-1999《林木種子檢驗規程》等標準要求,僅河北省每年需檢測苗木2萬多個批次,可以說林木種苗需求量巨大,檢驗檢測任務非常繁重。

2.2種苗質檢機構體系建設尚不完善

目前全省只成立了3家林木種苗質量檢驗檢測機構,省級1家(加掛國家級牌子)通過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市級2家均未取得資質認定資格,縣級機構較少,總體看機構少且無資質的多。

2.3工程造林苗木的定性指標仍需規范

在工程造林種苗質量抽檢過程中,部分生產經營及使用單位在生產經營許可證、標簽、造林作業設計等方面還存在不規范現象。一是林木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不規范。主要有許可證單位名稱與實際單位名稱不一致、生產經營種類未標注良種名錄、許可證有效期不規范、許可證正副本編號不一致、注冊面積與實際面積不一致、有效區域超范圍等。二是標簽填寫不規范。主要有等級劃分、種子產地、苗木種類、樹種(品種)名稱、質量指標等錯誤,信息不全及關鍵信息缺失,縣級種苗站簽發標簽,與檢驗證書信息不吻合,在圃苗懸掛標簽等。三是造林作業設計不規范。作業設計未對良種、產地、品種、質量等指標提出要求,或提出的要求過于簡單。

3對策建議

3.1加大工程造林苗木質量抽檢力度

林業主管部門要進一步加強督導、檢查、問責力度,以國家重點抽查、“雙隨機、一公開”檢查以及自查為契機,自我主動加壓、持續加大對管轄范圍內林木種苗生產經營者的監督問責力度,全面加強對工程造林苗木質量的抽查,特別是對中央投資或省級及以上投資為主的工程造林項目使用苗木的質量加大抽查力度,通過開展檢驗檢測,達到提高苗木質量,提升造林成效的目的。

3.2盡快建立和完善林木種苗質檢機構體系

一是健全種苗質檢機構和保證人員編制,特別是市縣級的種苗質檢機構應盡快建立,合理配備專業技術人員,從業人員至少應該接受過林木種子、苗木檢驗檢測專業技術培訓。二是保障質檢機構設備滿足需要,特別是常用的檢驗檢測設備、工具應及時配置。三是有條件地方可盡快申請市場監督管理局的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數據、結果。四是充分利用好邢臺、唐山2個地市級質檢機構的示范帶動作用,引導其他市縣借鑒其在設備、人員、環境等方面的優勢,以更高標準建立林木種苗質檢機構。

3.3加強工程造林苗木相關人員的培訓

繼續加大對《種子法》及配套法規、標準的宣傳培訓力度,建立林木種苗法治宣傳的長效機制。一是加強對林木種苗生產經營技術人員的培訓,有條件地方可采用以“帶著檔案來培訓”的方式,使其熟練掌握生產經營記錄、標簽、自檢等容易出現的問題及如何規范填寫。二是加強對林木種苗管理人員的培訓,使其充分了解種苗法律法規以及相關標準,做到應知應會,規范許可證發放,進一步提高其指導、監督和服務能力。

參考文獻

[1]祝燕,李慶梅,李淑嫻,等.我國林木種苗質量管理現狀與發展對策[J].世界林業研究,2019,32(5):63-66.

[2]冀慧娟,鄒仁雙,李曉飛,等.林木種子質量抽查常見問題分析及建議[J].種子,2016,32(5):126-127.

[3]劉峰.加強河北省林木種苗質量檢測的幾點建議[J].河北林業科技,2015,21(3):95-96.

作者:劉峰 趙艷麗 王姝華 單位:河北省林草花卉質量檢驗檢測中心 河北省國有林場和林草種苗工作站 圍場縣道壩子鄉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