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免疫檢驗質量控制研究

時間:2022-07-22 03:08:09

導語:臨床免疫檢驗質量控制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臨床免疫檢驗質量控制研究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對比兩組的臨床基本信息,差異較小,P>0.05。

1.2方法

1.2.1采集標本

(1)根據患者的心理和生理情況,根據檢驗項目分清檢驗的先后順序,達到最優化的組合;(2)全面調整患者的飲食,制定合理的飲食計劃,盡量保持素食;(3)采集血液的前三天,患者要停止一切劇烈活動,避免對檢驗結果產生影響;(4)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提高其對臨床免疫檢驗的認識對,提高治療依從性,做好分析前的質量控制工作;(5)采集標本時要注意標本的質量,同時在患者服用激素藥物后采集不同體位血清標本。(6)血清采集要注意各種激素類藥物的作用時間,避免藥物影響血清檢驗;(7)臨床免疫檢驗不僅包括血液的采集,還包括尿液、唾液及糞便的采集。

1.2.2保存標本

采集后的標本要立即進行保存,盡快送到實驗室進行檢驗,避免長時間的運輸。此外,如果采集的標本要送外檢驗,那么可以將采集的標本存放在2~4攝氏度的冰箱中保存,要垂直封閉式保存,避免與空氣接觸,造成微生物反應和其他反應。另外,不管是實驗室檢驗還是送外檢驗都要保證在3h內進行檢驗,一旦時間過長,會影響臨床免疫檢驗結果。

1.2.3儀器的選擇

臨床免疫檢驗前要嚴格核對和校正實驗儀器,對儀器進行消毒工作,保證檢驗的無菌環境。另外對于臨床檢驗的輔助儀器,如稀釋棒、吸暈管等也要進行消毒和檢查工作。

1.3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0數據分析軟件對本文所有試驗數據進行統計學檢驗,采用t檢驗和χ2檢驗所得計量、計數資料,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1.4療效評價標準

痊愈:患者的生命體征恢復正常,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各項指標恢復到正常范圍;顯效:患者的生命體征和臨床癥狀顯著好轉,各項指標有所改善;無效:患者的生命體征和臨床癥狀未見好轉,各項指標無顯著變化。

2結果

2.1兩組治療有效性對比分析

對臨床免疫檢驗分析前質量控制,24例甲組患者的有效率為91.7%(22/24),其中無效2例(8.3%),顯效5例(20.8%),痊愈17例(70.8%);21例乙組患者的有效率為81.0%(17/21),其中無效4例(19.0%),顯效7例(33.3%),痊愈10例(47.6%);兩組比較,甲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高于乙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免疫球蛋白檢驗符合率對比分析

兩組免疫球蛋白符合率比較,甲組免疫球蛋白G為95.8%(23/24)、免疫球蛋白M為91.7%(22/24)、免疫球蛋白A為91.7%(22/24)、免疫球蛋白D為95.8%(23/24)、免疫球蛋白E為87.5%(21/24);乙組免疫球蛋白G為81.0%(17/21)、免疫球蛋白M為76.2%(16/21)、免疫球蛋白A為81.0%(17/21)、免疫球蛋白D為81.0%(17/21)、免疫球蛋白E為76.2%(16/21);甲組免疫球蛋白G、M、A、D、E檢驗符合率高于乙組,差異顯著,P<0.05。

2.3兩組檢驗不合格率對比分析兩組檢驗不合格率對比分析,24例甲組不合格率為8.3%(2/24),21例乙組檢驗不合格率為23.8%(5/21);兩組比較,甲組檢驗不合格率低于乙組,差異顯著,P<0.05。

3討論

根據美國技師學會統計,免疫不合理檢驗結果可達1.3%,其中分析前占61%~67%,分析中占10%~17%,分析后占22%~25%,導致臨床免疫檢驗不合理的最大因素是分析前因素[2]。臨床免疫檢驗分析前的質量控制包括患者的準備、標本的采集、標本保存、標本運輸及藥物干擾等,嚴重影響著臨床免疫檢測的質量控制[3]。本研究搜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就診的45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是否進行分析前質量控制分為甲、乙組,甲組給予分析前質量控制,乙組不給予分析前質量控制,對比兩組的免疫不合理的情況。研究結果顯示:(1)甲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91.7%(22/24)高于乙組81.0%(17/21);(2)甲組免疫球蛋白G、M、A、D、E檢驗符合率高于乙組;(3)甲組檢驗不合格率8.3%低于乙組253.8%。因此,臨床免疫檢驗分析前的質量控制的臨床效果顯著,對提高免疫檢驗意義重大。

綜上認為,臨床免疫檢驗分析前的質量控制的臨床效果顯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有效率,降低檢驗不合格率。

作者:樸銀花 單位: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朝鮮民族醫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