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農村環境質量綜合評價分析
時間:2022-09-22 05:26:49
導語:縣域農村環境質量綜合評價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為了解十堰市農村環境質量狀況,采用綜合指數法對十堰市農村環境質量進行綜合評價。結果顯示:2017年十堰市農村環境質量綜合狀況均為“優”,2015~2017年各縣域農村環境狀況指數、農村環境生態指數以及農村環境質量綜合指數變化情況均較穩定。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農村環境;綜合評價;十堰市農村環境
作為以農民聚居地為中心的一定范圍內的自然和社會條件的總和[1]。近年來,我國農村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并直接影響農村的發展狀況。從2009年開始,我國就大力開展“以獎促治”村莊環境試點監測,從2010年起在全國范圍內開展農村環境監測試點工作[2],為農村環境治理與保護提供依據。
1研究概況
1.1研究區域概況。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漢江中上游。作為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十堰市從2013年開始對農村環境進行試點監測,目前全市農村環境監測面已覆蓋除城區以外的所有縣域。本文選取鄖陽區、丹江口市、鄖西縣、房縣、竹山縣、竹溪縣6個占十堰市行政區面積95.0%的典型縣域作為研究對象,對近年來十堰市農村環境質量進行綜合評價。1.2評價方法。本研究采用的評價方法為農村環境質量綜合指數(RQI)法,它主要是將農村環境狀況指數和農村生態狀況指數進行加權。其中權重系數采用專家評估法即德爾菲法,是經驗估計法與意義推求法的綜合,即由一定數量的專家直接根據經驗并考慮反映特定評價觀點后定出權重值[3-5]。RQI=Cenv×Ienv+Ceco×Ieco式中:Cenv為農村環境狀況指數權重,取值0.6;Ienv為農村環境狀況指數;Ceco為農村生態狀況指數權重,取值0.4;Ieco為農村生態狀況指數。根據歷年縣域農村環境綜合指數,計算農村環境綜合指數變化幅度(△RQI),進而對縣域農村環境變化情況進行評價,根據變化值的大小,將農村環境質量變化程度分為無明顯變化、明顯變好、明顯變差、顯著變好以及顯著變差5個等級。
2結果評價與討論
2.1農村環境狀況評價。2017年十堰市農村環境質量監測情況和評價結果見表1。總的來看,2017年十堰市農村環境狀況較好。房縣農村環境狀況為“良”,其它縣域均達到“優”。從2015~2017年十堰市農村環境狀況變化情況(圖1)來看,十堰市6個縣域農村環境狀況總體為優。其中丹江口市、竹溪縣、鄖陽區連續三年農村環境狀況指數保持在90以上;鄖西縣2015~2016年農村環境狀況為87左右,在6個縣域中農村環境質量狀況稍差,2017年農村環境質量有所上升;房縣農村環境質量呈下降趨勢。2.2農村生態狀況評價。2017年全市生態狀況監測和評價結果顯示,鄖陽區農村生態狀況為“良”,其余5個縣域農村生態狀況均為“優”。總的來說,十堰市縣域農村生態環境狀況較好。2015~2017年十堰市各縣域農村生態狀況相對較穩定,農村生態狀況指數較上年變化幅度在-3.62%~2.13%之間。鄖西縣、房縣、竹山縣、竹溪縣農村生態狀況指數2015~2017年均保持在75以上,等級達到“優”;丹江口市農村生態狀況指數2015年、2017年達到“優”,2016年為“良”;鄖陽區農村生態狀況指數2015年達到“優”,2016~2017年下降至“良”。2.3農村環境質量綜合評價。2017年十堰市農村環境質量綜合指數(RQI)結果顯示,6個縣域農村環境質量均為“優”,表明十堰市農村生態環境現狀良好。圖2顯示,2015~2017年各縣域農村環境質量綜合指數變化情況均較穩定,變化|△RQI|均小于5。除房縣農村環境質量綜合指數呈現下降趨勢外,其它縣域均無明顯變化趨勢。自2010年起,十堰市先后被納入國家兩輪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重點支持范圍,全市整治覆蓋面達到83.7%。農村環境整治項目的全面實施,使丹江口庫區周邊的鄖陽區、鄖西縣和丹江口市等縣域環境質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同時,在房縣、竹溪縣等農治項目未完全覆蓋的區域,農村環境質量狀況出現了一定的下降趨勢。主要是由于房縣秋冬季節環境空氣質量受外來輸入性污染影響較大,同時也和秸稈燃燒、燃煤、揚塵等本地污染物積累有較大關聯。此外,房縣部分村莊飲用水源地水質和馬欄河等縣域地表水水質情況近年來多次出現波動,水環境保護工作仍需進一步提升。
3結論和建議
3.1結論。采用農村環境質量綜合評價法,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十堰市典型縣域農村環境質量進行評價,2017年6個縣域農村環境質量現狀均為“優”,環境質量狀況較好。根據2015~2017年農村環境質量各項指數變化情況來看,逐年變化幅度均較小,6個縣域農村環境質量綜合指數相對穩定,均在“良”以上水平。其中,鄖陽區、鄖西縣有變好趨勢,房縣、竹溪縣有變差趨勢。3.2建議。(1)進一步推進丹江口庫區全域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增加農村環境污染防治投入,加強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切實消除農業及農村環境面源污染問題,推動水源區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2)進一步落實市、縣、鄉、村四級“河長制”,科學設置生態環境保護的督辦考核機制,堅持依法治污、精準治污、科學治污,消除環境風險隱患。(3)進一步深入宣傳普及生態環保理念,鼓勵村民開展垃圾分類、秸稈還田,減少散煤等高污染燃料燃燒,減少農藥化肥和一次性農用地膜的使用量,保護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劉培根,薛紀渝,王華東.環境學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2]環辦[2009]150號.全國農村環境監測工作指導意見.
[3]張鐵亮,劉鳳枝,李玉浸,等.農村環境質量監測與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2009,21(6):1-4.
[4]馬廣文,何立環,王曉斐,等.農村環境質量綜合評價方法及典型區應用[J].中國環境監測,2014,30(5):10-15.
[5]邵云,李斌,趙光明.農村環境質量評價方法研究[J].中國農村小康科技,2010,10:73-76.
作者:陳珍 趙桂芳 吳昊 楊璽 單位:1.漢江師范學院 2.十堰市環境宣傳教育信息中心 3.十堰市環境保護監測站
- 上一篇:蔬菜水果農藥殘留量質量檢測分析
- 下一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評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