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學》創辦于2010年,由中國佛學院主管,中國佛學院主辦的一本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文學類部級期刊。欄目設置有:漢傳佛教_(一)教史研究、漢傳佛教_(二)義學研究、藏傳佛教。該雜志創刊以來所獲榮譽有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等。該雜志涵蓋了佛學研究的各個領域,包括佛教經典、佛教歷史、佛教哲學、佛教藝術、佛教文化等。同時,還注重發掘和整理中國佛教的優秀文化遺產,為現代社會提供精神滋養。一直致力于推動中國佛教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為國內外佛學界提供了一個專業的學術交流平臺。該雜志的出版發行對于促進中國佛教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提高佛學研究的學術水平,推動佛教文化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雜志還注重與現代社會的聯系和融合,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學術交流活動和推廣活動,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佛教文化,為現代社會提供一些有益的啟示和幫助。例如,該雜志曾多次舉辦“中國佛教文化展”,展示了中國佛教文化的豐富內涵和獨特魅力;同時,還通過開展各種學術講座和研討會等形式,為推動佛教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作為一本專業的佛學研究期刊,對于推動中國佛教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提高佛學研究的學術水平,促進國際佛學界的交流與合作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1.來稿選題和撰寫應符合以下要求:導向正確,理論聯系實際,關注熱點問題,探求真問題,問題意識明確,觀點鮮明、論據充分、論證有力、對策可行、寫作規范。
2.參考文獻的著錄項目要齊全。其著錄順序為:順序號,作者,文獻題名,文獻類型標識,版本項(任選)刊名,年,卷(期);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當整體引用時不注)。
3.題名:簡明確切,并能反映本文的特定內容,不宜過長,約20字,不得使用化學式、公式,除公知公用者外,不用縮寫符號和代號。
4.論文主題應圍繞佛學研究,包括佛教經典、佛教歷史、佛教哲學、佛教藝術、佛教文化等領域。
5.研究深度:論文應對所涉及的佛學問題有深入的研究,能夠揭示問題的本質和內在聯系。
6.原創性:論文應具有獨特的觀點和研究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有所創新。
7.注釋放置于文后(尾注)。注釋序號用[1],[2],[3]……標識,全文統一排序。正文中的注釋序號統一置于包含引文的句子(有時候也可能是詞或詞組)或段落標點符號之后的右上角。
8.作者在稿件上要寫明自己的單位全稱、所在省市區名、郵政編碼、聯系電話,有條件的,可附上電子郵件地址。
9.摘要應直接給出研究目的,用一句話概述即可。研究方法、研究結果必須詳細具體,研究結果包括具體數值或趨勢,被確定的關系,得到的效果、性能等。結論是對結果的分析、比較、評價、應用、提出的問題等。
10.資助課題的基金項目及編號(編號寫在網括號內),通訊作者姓名、辦公電話號碼及Email地址,第一作者簡介包括姓名、學位、職稱、職務、辦公電話號碼和Email地址等。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華龍大廈B座1605室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集刊分社
郵編:100029
主編:師宏海
我們不是中國佛學雜志社。本站持有《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主要從事雜志訂閱與期刊服務,不是任何雜志官網。直投稿件請聯系雜志社,地址:北京市西城區華龍大廈B座1605室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集刊分社,郵編:100029。
中國佛學雜志是一本部級期刊,是由中國佛學院主管,中國佛學院主辦的一本文學類期刊。國內刊號:--,國際刊號:--。該期刊詳細信息可以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網站上查詢。
您好,我們擁有多年豐富的期刊服務經驗,可以協助您進行期刊投稿,優化投稿流程,避免頻繁碰壁,縮短發表周期,節省您的寶貴時間,讓您的學術成果快速發表。
能否發表主要取決于您稿件本身的內容,期刊編輯會基于一定的考量,比如發表范圍、投稿資料、研究原創性等內容做出主觀決定。因此,任何正規的學術服務機構均無法保證發表,但我們會用專業知識和經驗,幫助您理解和遵循發表要求,助您提升發表幾率。若我們未達到服務承諾,我們將退還款項。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西城區華龍大廈B座1605室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集刊分社,郵編:100029。本站僅做歷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