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主辦單位:中國水土保持學會
《中國水土保持科學》是一本由中國水土保持學會主辦的一本農業類雜志,該刊是北大期刊、CSCD期刊、統計源期刊,主要刊載農業相關領域研究成果與實踐。該刊創刊于2003年,出版周期雙月刊,影響因子為1.42。該期刊已被北大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CSCD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含擴展版)、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優秀期刊)、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JST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收錄。
《中國水土保持科學》(雙月刊)是由中國科協主管、中國水保學會主辦的綜合性學術刊物。2003年創刊,公開發行。主編關君蔚院士,常務主編王禮先教授。2004年進入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本刊主要刊登水土保持科學的理論和技術研究成果,包括水土流失,荒漠化防治等方面的研究報告、專題論述、綜合評述、優秀學位論文、研究簡報和學術動態等。
本刊主要資助項目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國家林業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水利部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引進國際先進農業科技計劃、中國科學院西部行動計劃項目。
本刊主要資助課題有: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2007CB407203)、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2007CB407201)、中國科學院西部行動計劃項目(KZCX2-XB2-05)、中國科學院西部行動計劃項目(KZCX2-XB2-05-03)、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2002CB111503)、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2007CB407205)、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11BAD31B01)、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2002CB111502)、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2007CB407207)、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1070627)。
1、《中國水土保持科學》作者應保證文稿和署名的真實性,發表后,文責自負。
2、《中國水土保持科學》文稿一式兩份,A4紙打印,并提供軟盤或用電子郵件。
3、《中國水土保持科學》文稿中一律使用國家法定計量單位。
4、文內各級標題及題號一律頂格寫,題號分級采用3級標題,最多不超過4級,按1,1.1,1.1.1的格式書寫。
5、文中的插圖與表格中的所有文字均需具中、英兩種文字。表格采用三線表形式(在Ward軟件中選:表格-插入表格-自動套用格式-簡明1),插圖需在文中相應處直接給出,并在圖下方給出中、英圖題,此外,還需在文后附上標準的激光打印圖一套(不收復印件)。二位坐標圖請不要劃成方框圖。照片務必黑白清晰,層次分明。圖的大小為:半欄圖&60mm,100mm通欄圖<130mm。
6、凡屬國家、省部級以上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和重點攻關項目的研究論文,請在首頁腳注中注明基金名稱和編號。
7、來稿發表與否,由本刊編委會最后審定。3個月內請勿一稿多投,6個月內未接到通知者,可另行投稿。來稿一律不退,請作者自留底稿。
機構名稱 | 發文量 | 主要研究主題 |
北京林業大學 | 645 | 土壤;水土;植被;水土保持;植物 |
中國科學院 | 389 | 土壤;水土;土壤侵蝕;黃土高原;水土保持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286 | 土壤;黃土丘陵;黃土高原;水土;植被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 | 160 | 水土;水土保持;土壤;水土流失;土壤侵蝕 |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 122 | 土壤;植被;生態;水分;生態系統 |
北京師范大學 | 110 | 土壤;土壤侵蝕;水土;水土保持;黑土 |
山東農業大學 | 109 | 土壤;水分;水土;土壤水;土壤水分 |
中國科學院大學 | 71 | 土壤;水土;水分;土壤侵蝕;水沙 |
《科學》編輯部 | 66 | 征稿;征稿簡則;學術;學術刊物;引文 |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 61 | 水土;水土保持;土壤;流域;土壤侵蝕 |
地址:北京市海淀清華東路35號北京林業大學197信箱
郵編:100083
主編:王禮先
我們不是中國水土保持科學雜志社。本站持有《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主要從事雜志訂閱與期刊服務,不是任何雜志官網。直投稿件請聯系雜志社,地址:北京市海淀清華東路35號北京林業大學197信箱,郵編:100083。
中國水土保持科學雜志是一本北大期刊、CSCD期刊、統計源期刊,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水土保持學會主辦的一本農業類期刊。國內刊號:11-4988/S,國際刊號:1672-3007。該期刊詳細信息可以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網站上查詢。
您好,我們擁有多年豐富的期刊服務經驗,可以協助您進行期刊投稿,優化投稿流程,避免頻繁碰壁,縮短發表周期,節省您的寶貴時間,讓您的學術成果快速發表。
能否發表主要取決于您稿件本身的內容,期刊編輯會基于一定的考量,比如發表范圍、投稿資料、研究原創性等內容做出主觀決定。因此,任何正規的學術服務機構均無法保證發表,但我們會用專業知識和經驗,幫助您理解和遵循發表要求,助您提升發表幾率。若我們未達到服務承諾,我們將退還款項。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海淀清華東路35號北京林業大學197信箱,郵編: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