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08 10:10:1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校本教研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校本教研論文

校本教研方法管理論文

(一)校本教研的基本研究方法

校本教研的基本研究方法是行動研究。行動研究最初由美國心理學家勒溫(K.Lewin)提出,現已廣泛運用于教育領域。行動研究本質上就是用教育科學理論解決教學實踐中的問題,因此,它是校本教研中比較適宜于教師的一種方法。作為研究者的教師,應當在持續的教學實踐中養成“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討論問題”的思維習慣,使“研究的意識”貫穿到日常具體的教學生涯中。

行動研究的具體方法有:

多角分析。主要用于問題診斷和課題立項階段。對學校學科建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研究,召開由學科教師、學生、研究人員、教學行政管理人員和校長參加的多角分析座談會。大家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教學現象和問題,尋求共同認可的教改方案。教師通過自我反思,了解教學目標、教學期望與實際教學效果之間的差距;研究人員、教師通過與學生座談,了解學生的感受、變化和想法。

訪談。主要用于問題診斷和課題立項階段。包括學生訪談、家長訪談和教師訪談,了解和征求各方意見。

問卷調查、態度量表和能力測量表。主要用于問題診斷和課題立項階段。設計相關量表對教師和學生進行態度調查和水平測試。

查看全文

校本教研研究論文

一、備教學內容落實多,備學科長遠發展少

調查發現,一些學校、教師對集體備課的大方向不明確,他們只是指望通過集體備課解決具體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每一次集體備課幾乎都是一成不變的活動形式:下周的課(或下面的幾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什么,教學重點難點是什么,如何設計教學過程,選擇怎樣的例題或習題,怎樣進行作業與考試……幾乎所有的活動都是在圍繞教學內容與教學細節進行。這本無可厚非,甚至是非常必要的,但從下面的理由看,集體備課僅有這些也許就顯得不夠了。

在新課程背景下,形成自己的教學文化應當是一所學校努力發展的方向;積極探索、逐步構建并形成自己的學科教學特色,應當成為開展校本教研活動的重要目標。學校原有的教學文化底蘊、辦學理念、辦學特色是什么,在此基礎上的改革發展方向又是什么;學校的每個學科要努力形成怎樣的教學特色,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目標如何確定;為了實現長遠的發展規劃而需要分解的階段目標又是什么,如何實施……這些都應是開展集體備課活動所要明了的。

與此同時,相對于集體備課的長遠規劃,學科組平時的集體備課過程則應是實實在在的、具體的——將集體備課的長遠目標、內容細化分解,緊緊圍繞當前教學內容,切合當前教學實際,發現并解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具體問題。學校要將學科教學的長遠發展規劃與當前工作重點、教師專業成長與實際教學需求結合起來,使集體備課活動每一階段有研究探討的重點,既扎實有效、務實具體,又抬頭看路,始終瞄準努力的大方向。

二、分工備課多,合作交流少

集體備課應當是平等、民主、互助、開放的交流活動過程。集體備課,人人都是主角,但分T又應有所不同:教研組長(備課組長)要組織活動的全過程,學科帶頭人要充分發揮專業引領示范作用,研討時中心發言人(也稱主備人)作中心發言,提供相關材料,設計并提出富有探究意義的研討問題。所有的教師積極參與,各抒己見。在探索的過程中,教師達成共識,形成實施教學的基本思路、提升自己的水平。在此基礎上,教師還要根據自身實際(本人、學生、教學內容等)進行“二次”備課。同時,要力戒以下兩種走向極端的做法:

查看全文

校本教研管理論文

以校為本的教研活動在我校已經存在并且從未間斷過。它是把在新課程實踐中生成的諸多新的、卓有成效的教研活動形式加以提升,并進行制度化的規范。可以說“校本教研”既是新課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新課程順利開展的制度保障,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動力之源,也是教師教學的生命之源。

在“以校為本”的研究與實踐中應該重視兩方面的問題:一是研究的對象,二是研究的主體。因為,校本教研“要以新課程為導向,以促進每一個學生發展為宗旨”。所以它的研究對象應是在課程實施中學校、各學科或課堂學習所面臨的具體情況。當教師依據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整合教材、充分挖掘、利用相應的教學資源展開教學時,教學過程就不再是教教材,也不是簡單地依據教師設計好的教案去完成教學任務;教學成為根據學生的需求進行調整的、充滿著教師教育智慧的教學活動過程。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能輕松放飛他們的好奇、想象、新鮮的創見及學習熱情;教師針對學科特點、教學內容、課堂狀況中反映出的問題展開研究,使新課改的理念內化為自己的教學思想,生成引導學生的、新的教學策略,并使其促進教師在反思與探索中將新課程改革的行為轉化為主動地、自覺地、具有創造性的進行教學的行動。

校本教研強調了教師的主體地位,因為教研工作決不能由學校里個別“科研能人”乃至校外專家“代勞”,也不能游離于教師自身的教育教學實踐之外,脫離教師的經驗范圍。要充分發揮教師個人、教師集體的自主性、主動性、創造性,才可能達到校本教研預期目的。

完善“校本教研”制度提高教學質量

(一)建立基本體系

管理機制及管理制度的建立是“校本教研”得以順利實施的保障。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我校明確了校長為第一責任人、教學副校長為主要負責人,建立了多層次、細分工,責任到人的管理機制。

查看全文

校本教研思考管理論文

以校為本的教研活動在我校已經存在并且從未間斷過。它是把在新課程實踐中生成的諸多新的、卓有成效的教研活動形式加以提升,并進行制度化的規范。可以說“校本教研”既是新課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新課程順利開展的制度保障,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動力之源,也是教師教學的生命之源。

在“以校為本”的研究與實踐中應該重視兩方面的問題:一是研究的對象,二是研究的主體。因為,校本教研“要以新課程為導向,以促進每一個學生發展為宗旨”。所以它的研究對象應是在課程實施中學校、各學科或課堂學習所面臨的具體情況。當教師依據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整合教材、充分挖掘、利用相應的教學資源展開教學時,教學過程就不再是教教材,也不是簡單地依據教師設計好的教案去完成教學任務;教學成為根據學生的需求進行調整的、充滿著教師教育智慧的教學活動過程。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能輕松放飛他們的好奇、想象、新鮮的創見及學習熱情;教師針對學科特點、教學內容、課堂狀況中反映出的問題展開研究,使新課改的理念內化為自己的教學思想,生成引導學生的、新的教學策略,并使其促進教師在反思與探索中將新課程改革的行為轉化為主動地、自覺地、具有創造性的進行教學的行動。

校本教研強調了教師的主體地位,因為教研工作決不能由學校里個別“科研能人”乃至校外專家“代勞”,也不能游離于教師自身的教育教學實踐之外,脫離教師的經驗范圍。要充分發揮教師個人、教師集體的自主性、主動性、創造性,才可能達到校本教研預期目的。

完善“校本教研”制度提高教學質量

(一)建立基本體系

管理機制及管理制度的建立是“校本教研”得以順利實施的保障。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我校明確了校長為第一責任人、教學副校長為主要負責人,建立了多層次、細分工,責任到人的管理機制。

查看全文

基地校本教研管理論文

一、實踐專業引領

二、重建學校制度

三、營造校本教研的學校文化

四、探究校本教研的基本模式

一、實踐專業引領

專業引領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條件。在學習化社會里,人人需要終身學習,憑靠一次學歷受用終身的時代早已過去。教師為了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除了向周圍的同事、學生、家長學習,向書本、實踐學習之外,還必須向專業人士學習,不斷接受先進理論、技術和經驗的專業引領。教研員如何實施專業引領,和教師共同研究,是各級教研室要研究的重要課題。

查看全文

教師專業成長管理論文

【摘要】課程改革催生了校本教研,校本教研的扎實開展又促進了教師的發展,為了讓校本教研真正成為學校發展的動力,我們探索出一條“自主—合作—互動”的校本教研模式,走一條“專業引領—同伴互助—實踐反思”教師專業成長之路。校本教研已成為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和學校建設的一項長期的基本的治校方略。

【關鍵詞】指示劑催化劑清醒劑興奮劑

溫總理在2006年國務院召開的教育工作座談會上指出:“教育事關國家的未來。現代化建設、精神文明、道德力量都離不開教育。有了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國家實力,才能成為一流的國家。”從溫總理的講話中我們不難得出這樣的啟示:教育的這種特殊作用關鍵在教師,關鍵取決于教師的職業品質與專業能力。建設一支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是學校發展的根本大計,我校是一所年青而具有活力的學校,青年教師占80%以上,新課程背景下,教師的專業素質能否不斷提升,新課程理念能否不斷轉化為教師的教學行為,就成為學校教師隊伍發展的新課題。

課改催生了校本教研,校本教研的扎實開展又促進了教師的發展,為了讓校本教研真正成為學校發展的動力,我們探索出一條“自主—合作—互動”的校本教研模式,走一條“專業引領—同伴互助—實踐反思”教師專業成長之路。

一、專業引領:教師專業成長的“指示劑”

1、外向型校本教研——請進來,走出去

查看全文

教科室工作計劃

一、上期工作情況:

過去的一學期,在上級有關部門的正確領導和關心下,全體教師積極實施新課程改革,把“一切為了每個學生的發展”視為教學教研工作的靈魂,把“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訓”看為教學教研生命線,面向全體教師,開展反思和討論,提高了認識,強化了責任,明確了目標,教育教學出現了新的一頁。教育觀念有了新的人份市,教學行為有了新的轉變,工作機制上有了一些新的突破,課程建設上有了一些新的發展。教育教學質量出現了驚喜——全鄉一至六年級各科成績,在上期的基礎上提高了百分之二十,尤其是中心小學***老師任教的三年級語文合格率百分之百,人平分八十八分,中心小學***老師任教的二年級語文,在原來的基礎上提高了百分之十八,其次三、四、六三班、五一班等語文提高幅度較大,二年級、三年級、五二班、六二班數學成績提高幅度較大。同時年輕教師向繼先參加片、市教學比武獲片一等獎、市二等獎;***老師、周**老師榮獲市優秀教案;***、***、***等老師獲市優秀論文。這些成績的取得一是上級領導的重視與關心,二是校領導的重視與支持,營造了良好的新課程改革的良好氛圍,三是全體教師積極實施新課程改革,總之過去的一學期,學校領導和全體教師積極實施新課程改革,使整個學校形成嚴謹、務實、民主、寬松的教研教學氛圍,個人專業成長與日常研究融為一體,每位教師形成新的工作職業生活方式。

二、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全面貫徹和落實黨的教育和方針,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實施新課程改革,堅持和鞏固“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訓”,全面提高教學教研水平,促進我鄉小學教學教研持續發展與健康成長,爭做科研型的教師。

三、工作重點和目標:

1、認真學習和執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積極實施新課程改革,堅持和鞏固“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訓”,全面提高教學教研水平。

查看全文

學校教師繼續教育半年工作總結

教師半年工作總結

依照教育局200*年工作思路和船營區進修學校200*年下半年有關小學繼續教育的通知精神和要求,結合學校實際情況,我們全面地創造性地組織開展了繼續教育各項工作,順利完成了各項繼續教育任務,并取得良好成績。現將我校本學年繼續教育工作總結如下:

一、大力宣傳,提高認識,調動教師參加繼續教育學習的積極性。

1、認真學習繼續教育文件,領會繼續教育精神。我校多次組織全體教師認真學習各級教育部門的有關繼續教育文件,讓每一位教師都了解文件內容,做到目標明確,為繼續教育工作的開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成立常設的繼續教育領導小組。校長鮑明珠為組長,副校長曹陽、曹金琢為副組長,付桂芬為繼續教育輔導員,這樣做到領導重視,專人負責管理,保障了我校繼續教育的順利實施。

3、大力開展繼續教育宣傳工作,轉變教師觀念。針對繼續教育工作中少數教師存在認識不足的問題,我校開展多種形式的繼續教育宣傳活動,讓每一位教師都懂得現代教師繼續教育的重要性,繼續教育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保證,是提高教學質量最佳手段,是提高教師個人才能的最佳途徑。真正做到活到老學到老,由于宣傳到位,我校“關于落實教師教育網絡聯盟計劃開展新一輪中小學教師教育工作”全員參加。

查看全文

校本教研交流工作匯報

一、成立領導機構制定校本教研制度

為了更好的落實與實施《小學校本教研制度構建與實施的研究》,我校成立了校本教研組織管理機構,由校長擔任組長,教導擔任副組長,全體教師為成員的三級教研網絡機制;構建《山前小學校本教研制度》,制定《山前小學校本教研構建與實施方案》,使校本教研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

二、進行校本培訓與學科理論知識的學習

在學期初,學校課題組組織全體教師進行校本培訓與相關學科理論知識的學習如①學習《晉江市校本教研構建與實施》的方案;②學習《東石鎮校本教研構建與實施》的方案;③學習語數新課程標準制定;④制定學習《山前小學校本教研構建與實施方案》;⑤制定學習《山前小學校本教研制度》;⑥根據教委各周安排培訓內容進行學習培訓;⑦選派教師到福州參與“智慧.互動.成長”語文科名師展示活動,回校后進行傳達;⑧積極選派教師參與兄弟學校的校本教研活動,回校后進行傳達匯報;⑨邀請晉江市進修學校課題組總負責人姚永寧副校長到校進行校本教研專題講座。通過以上的學習讓全體教師知道了解校本教研的方式與方向,為下一步的學校的校本教研打下扎實的基礎。組織學科成員進行學習閱讀有關教育教學的雜志和刊物,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豐富自已的理論知識,學習了新的教育教學方法,拓展了老師們的知識面,有效地提高了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為教研組更好的進行教學教研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認真做好問題單的記錄與交流

為了更好的進行校本教研,確實解決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困惑,落實“自下而上”的校本教研方式,在學期初,各教研組讓各學科教師對自已在教育教學過程的遇到的各種教育教學問題進行整理并寫在教育教學問題單上,然后利用每周三、周四的教研時間或學校QQ群進行學習交流、探討研究,并對問題進行初步的診斷,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對教研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后進行梳理、篩選,取出較有共性的問題進行二次診斷,提升形成學校的校本小專題進行研究,確定校本小專題后組織引導老師們進行相關理論的學習,把學習的觀點與體會記錄在校本教研學習文獻摘要記錄單上,然后進行校本教研研討活動,初步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運用教研組討論后的策略進行集體備課,在認真備好課的基礎上,進行策略的驗證,在驗證的過程中積極的關注課堂教學效率,并及時地進行評課及教學反思,檢查教學策略運用的成效,梳理課堂教學中的得失,捕捉教學過程中的有價值的新問題。我校本學期的校本教研專題《在閱讀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課堂教學法效率》、《如何指導小學生在數學課堂上提問題的研究》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

查看全文

低年級校本教研及教學工作報告

我們小學是鄉政府所在地的中心小學,一學期來在各級領導的正確指導下,我校的教學工作,緊緊圍繞課堂教學這一中心工作,以校本教研、周六集體備課、遠程教育應用三大平臺為突破口和落腳點,加強管理,深化改革從而達到教師素質提高,教學質量提升的目的,通過實踐,進展順利,效果明顯。

一、以身作則,當好表率。為推進以“教學為中心”的三大平臺充分發揮作用,我們首先做到校長重視教育科研,把主要工作精力放在教學一線,與教師打成一片,時刻了解教學一線的實際,做到了“一主動,三帶頭”即主動常規檢查,每學期不少于2次;帶頭深入課堂聽課、評課,帶頭組織教師收看專家講座,課堂實錄,帶頭組織參加周六集體研備,帶頭記寫業務學習筆記,撰寫教育論文。通過教育科研自身業務素質明顯提高,有力促進教研工作扎實開展。

二、加強管理,扎實推進。我們認真貫徹落實縣局、聯校教研室的指示精神,緊緊圍繞聯校“上好一節課”實施意見,在落實上下功夫,把教育科研與周六集體研備、遠程教育應用、校本教研、課堂評價、評模選優、年度考核各項工作結合起來,形成一個整體。校本教研工作不僅有主管領導和健全的組織結構,職責明確,要求具體而且制定具體工作規劃方案和一系列制度作保障,校本教研過程性資料健全,內容充實。

三、過程研究,切合實際,真抓實干。校本教研活動我們注重過程,重點做4方面的工作。

1、加強學習,轉變觀念。

工作時間,集體辦公制度,為教師學習提供了充足的時間,學校征訂“一報五刊”定期組織教師學習有關文章交流研討,記寫心得,撰寫體會;同時學校不惜一切,盡最大的能力保障遠教設備正常運行,做到小毛病當天排除,大問題不過24小時。學校分語文、數學教研組,每周組織教師集體收看專家講座、名師教學錄像,不少于2次。廣泛的學習機會,提高教師的認識,轉變了教學理念,較大了課改的力度,先進的教學方式方法體現在課堂教學之中,教學效率明顯提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