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審計制度問題研究
時間:2022-05-05 16:19:14
導語:企業審計制度問題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一帶一路”倡議廣泛地聯系起了沿路的國家,實現了區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形成了協同發展的效應,極大地促進了各國經濟地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而“一帶一路”當前仍然是中國推動對外合作的重要發展倡議,是中國打造亞太地區經濟優勢地位和領導力的重要渠道。“一帶一路”倡議的快速發展帶擴大了市場,推動了沿線企業的設立和經濟的發展,但是“一帶一路”背景下復雜的經營管理環境也給企業的審計工作帶來了較大的困難。因此,本文對“一帶一路”背景下企業審計工作的困境進行了探討,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完善企業審計制度的具體措施,希望能夠為“一帶一路”倡議的有效推進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一帶一路”;企業;審計制度
當前是“一帶一路”倡議發展實施的重要階段,也是“一帶一路”倡議發展開始明顯且大幅度發揮其效果和優勢的時期。在這個時期,“一帶一路”沿線各類企業的審計工作關系著企業經營管理的狀況,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企業需要立足于“一帶一路”發展實施的實際情況和發展的前景,結合企業審計制度中存在的問題,探討各種行之有效的審計制度完善措施。此外,還需要關注“一帶一路”沿線上企業的境外資產的審計工作,將其與境內企業的審計工作區分開來,通過優化現有的審計制度措施或者是創新提出新的審計方式來對各類資產實施科學有效的管理,為維護企業各類資產的安全性奠定基礎。
一、“一帶一路”倡議綜述
“一帶一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發展過程中提出的最具戰略意義的外向型發展戰略之一,不僅對于中國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也廣泛地影響著“一帶一路”各個沿線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是我國為了打造一個更加開放共享且普惠的國際投資貿易格局體系和多邊投資貿易體系而推出的戰略,通過建設“一帶一路”,主要是為了順應世界多極化的發展需求,希望能夠在亞太地區打在一個高質量的經濟合作區域,進一步提高中國在國際經濟事務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一帶一路”分別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希望通過復興西漢以來的路上絲綢之路和秦以來的海上絲綢之路,打造現代化的海上絲綢之路。并且通過“一帶一路”,以亞洲為中心,廣泛地聯系“一帶一路”沿線上的國家和地區,構建合作共贏的戰略伙伴關系。“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我國能夠和沿線的其他國家構建起密切的關系,包括陸上絲綢之路沿線的阿富汗、伊朗等中東國家以及土耳其、意大利等地中海國家和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的阿拉伯海地區和非洲東部沿海地區。“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能夠挖掘沿線各國的發展資源,形成資源互補的局面,實現“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和地區發展戰略的有效銜接,打造一個龐大的國際區域市場。此外,通過“一帶一路”倡議發展項目能夠給沿線各國,特別是一些欠發達的國家帶去發展資金,擴大當地市場需求,促進當地經濟的有效增長。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的企業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先行者,積極地到沿線國家投資設廠或者是設立分公司,還有一大批優秀人才帶著資金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設立企業。目前,“一帶一路”背景下成立的企業數量呈現快速增的趨勢。而境外企業在審計工作時所面臨的審計環境和國內是有較大差異的。因此,“一帶一路”倡議促進了沿線企業的快速發展,也給沿線企業帶來了較大的審計壓力。
二、企業審計制度問題的具體表現
(一)企業境外資產審計風險較高
在“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在境外投資設立的企業在經營管理活動中不僅需要受到我國相關法律法規的制約,也會受到企業所在地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限制。而兩個國家的法律規范可能存在著不一致甚至互相沖突的地方。基于此,我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境外資產審計風險會比較高。一些企業為了提高經營管理利潤而選擇隱瞞或者是偽造一些記賬內容,并且通過企業所在地的法律法規漏洞來開展生產經營活動。在兩個國家共同管理和規范同一個企業的背景下,難以有效地對企業的境外資產和經營管理績效進行合理科學的審計檢查。根據我國現行的審計制度難以充分地發現和應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所設立的企業的經濟業務活動漏洞和財務管理活動中不符合相關標準和規定的地方。因此,從整體上來看,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對我國在境外的企業實施審計管理仍然存在著較大的風險,不利于“一帶一路”倡議的持續良性發展。
(二)企業經濟活動較為復雜
當前,“一帶一路”倡議仍然在推進過程中,“一帶一路”涉及的范圍較廣,因此沿線的國家存在的地理差異、文化差異和經濟差異相對比較明顯,所遵循的法律規章制度也有所不同。基于此,“一帶一路”沿線的企業在開展經濟業務項目時所面臨的市場和社會環境是相對比較復雜的。為了滿足不同國家和消費者的相關需求,“一帶一路”沿線的企業所提供產品和服務業務與項目都比較復雜,給審計工作帶來了較大的困難。每個國家的企業審計制度和法律規范上的差異會導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企業受到不同的審計制度約束和規范,企業會根據當地的審計制度要求調整自身的經濟業務結構,以更加便利地參與當地的經濟活動。但是沿線國家發展水平高低差異明顯,對審計制度的認識也不同,因此要想統一和規范“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業務規范和審計規范是一項工作量比較大且難度較大的管理項目。
(三)金融投資活動的審計工作專業性不強
由于“一帶一路”倡議是基于國家層面提出來的,是具有國家戰略指向的發展舉措,所以國家對“一帶一路”沿線企業的支持力度較大,特別是在融資方面的支持。此外,在一些“一帶一路”基礎設施的企業中,由于其提供的產品具有社會公共產品的性質,國家和政府都愿意大力支持這部分企業的發展。因而在對這類企業開展審計活動時通常目的性和專業性不強,不太重視對這類提供社會公共產品企業的審計管理。基于此,在“一帶一路”沿線上各類投資融資的金融活動作為給廣闊沿線企業提供支撐的活動,一般都能夠得到國家和政府的支持,但是這部分經濟業務活動的審計力度有限。由于“一帶一路”沿線企業的發展需求和國際投資的長周期屬性,導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金融投資和服務方式比較集中且單一,在實際的金融活動審計工作中沒有嚴格區分金融活動審計和投資審計,這兩種職能糅雜在一起,削弱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金融投資活動審計工作的專業性。
(四)審計信息質量良莠不齊
“一帶一路”背景下,扎根于不同國家的企業不管是從生產經營規模還是從經營管理績效來看都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差異。一般而言,欠發達地區和發展中地區的企業在開展核算內部審計工作時相對較為粗略,而發達地區的企業在開展核算和內部審計工作時通常更加精細化。因此,在較長的“一帶一路”沿線上,串聯起了經濟欠發達地區和發達地區,不同的地區對于企業審計制度的要求和審計工作的具體規范是不同的,而不同國家的審計人才,核算企業經營績效和經濟業務的工具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基于此,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各企業的審計信息質量良莠不齊,只有少數企業能夠提供高質量的審計信息,還有很大一部分企業卻并不能穩定地提供高質量的會計信息和審計信息。良莠不齊的企業審計信息影響著整體的“一帶一路”沿線企業整體的審計質量,不利于“一帶一路”沿線企業的現代化轉型升級和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三、“一帶一路”背景下完善企業審計制度的措施
(一)健立健全完善的境外企業審計制度體系
1.建立境外審計工作流程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大部分企業都設立到了沿線的各個具有發展前景的國家,而境外審計工作和境內的審計工作相比又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因此,應當針對境外企業建立起秩序井然的境外審計工作流程。相關的審計人員要明確境內審計和境外審計工作的差別,認識到二者本質上的一致性。在此基礎上,再根據企業所在國家的具體審計要求適當地調整審計的工作內容和秩序,確立一個既符合我國企業審計要求又復合境外審計要求的審計工作流程。2.構建境外審計監督機制對“一帶一路”沿線的企業開展審計工作是一項非常龐大且復雜的工作,很容易出現差錯,微小的審計失誤都能夠到來較大的審計風險。此外,由于地理位置差異,位于不同地區的企業在開展審計工作時的相關資源投入也是不同的,因此審計的強度和力度也存在著差異。為了規范和統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企業審計強度和力度,推動企業審計制度的完善,應當構建起境外審計的監督機制,在各個企業開展審計工作時對其實施嚴格有效地監督,杜絕瀆職、懈職等狀況的發生,有效地發揮國家審計機關在境外企業審計監督中的作用,為“一帶一路”沿線企業提供一個規范化且嚴格的審計監督機制。3.增強績效審計力度當前我國“一帶一路”建設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一帶一路”沿線的企業經營績效都普遍較為良好。而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我國企業經營管理績效的提升也代表著我國對外投資戰略的正確性,有利于增強我國在國際舞臺中的國際影響力和企業在世界市場上的競爭力。因此,應當進一步增強“一帶一路”沿線企業的績效審計評價,立足于“一帶一路”沿線各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實際狀況,結合企業投資所獲得的實際績效進行全面的審計工作。在加強“一帶一路”沿線企業績效審計力度時需要堅持全面、深入、公平的審計原則,根據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提前制定企業績效審計目標和策略,以更好地反映我國對外投資的整體狀況,推動“一帶一路”倡議的持續發展。
(二)推動企業審計的數字化和信息化轉型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技術以及云計算和云儲存等先進的信息技術已經成為了企業重要的管理資源,并且隨著應用范圍的擴大,相關技術的應用成本也實現了較大幅度的下降,給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升級帶來了可行性。此外,“一帶一路”倡議的發展過程中,信息化產業和數字化產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高新技術企業往往能夠獲得較大的發展支持。由此可見,數字化技術和信息化技術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基于此,為了提高“一帶一路”背景下企業審計制度的完善,應當大力推動企業審計工作的數字化和信息化進程,完善一系列能夠提高企業審計質量和效率的工作機制,建立起相關的數字化和信息化管理系統,為企業開展審計工作奠定堅實的信息基礎。首先,在“一帶一路”沿線的企業要主動構建起與國內連接的網絡鏈接,建立起遠程共享的經濟業務信息、會計信息和財務信息的處理系統,并且事先利用大數據技術對不重要或者沒有價值的信息進行篩選,將有價值的信息上傳到企業信息共享中心,以位遠程審計工作提供可靠的信息化工作系統,大力推動企業審計的信息化。此外,“一帶一路”沿線的企業需要建立健全信息化和數字化的信息披露制度,通過建立相應的信息披露平臺將企業的境外資產信息和業務信息披露整合到相應的規章制度中,以規范“一帶一路”沿線企業的信息披露行為,加強有效信息的披露強度。通過構建線上的信息披露管理平臺,能夠幫助企業的審計部門隨時隨地對其境外的業務信息和資產信息進行收集和整理,獲得更高質量的審計信息,促進“一帶一路”背景下企業審計管理制度的現代化轉型和數字化轉型。
(三)培養國際化的企業審計人才隊伍
“一帶一路”沿線連接了64個國家和地區,各個國家的官方語言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因此在“一帶一路”沿線不同國家的企業所需要的審計人才也是不同的。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下,會計財務信息和業務信息的呈現形式也可能是該國家的官方語言,而并非全都是中文和英文。因此,還需要增強對小語種專業人才的培養,推動各語言大學語言專業的多樣化,針對“一帶一路”沿線的各個國家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國際化人才,以為沿線企業的審計工作提供合適的人才。而為了提高“一帶一路”沿線企業的審計質量和效率,還需要針對“一帶一路”倡議,培養能夠熟練掌握至少一門小語種語言的審計人才。此外,還需要加強當前從事“一帶一路”沿線企業審計工作的人才培養力度,從其綜合素養以及專業能力出發,全面提高“一帶一路”沿線企業審計人員的國際化水平。首先,需要增強審計人員的綜合素養,增強其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認識,創新其指導審計工作的思想觀念,樹立起長遠的發展戰略眼光和創新意識,以更靈活地適應“一帶一路”沿線企業的業務經營調整,更好地開展審計工作。并且通過學習“一帶一路”倡議發展的相關指導文件提升自己的思想見地,對“一帶一路”倡議形成更加深刻的認識。其次,需要提高審計人員的專業技能,從會計核算實操技能和流程的掌握等角度來增強其審計能力,有效地降低因為人才原因而導致的審計風險,為“一帶一路”背景下完善企業審計制度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四)建立起與國際接軌的審計法律法規體系
作為國際貿易大國和“一帶一路”建設的提出國與建設國,我國應當發揮大國在國際事務中的重要作用,積極地參與相關國際法規和慣例的制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所遵循的審計法和規則是有差異的,為了促進“一帶一路”沿線企業審計制度的統一性,應當建立起于國際接軌的審計法律法規體系。對于當前仍然和國際上普遍遵守的審計規則有差別的審計法律法規,立法部門應當主動去挖掘我國審計法中不符合時宜且不符合國際總體標準的內容,根據我國企業的實際發展狀況進行相應的調整。此外,還需要針對性地制定符合“一帶一路”沿線企業發展的審計法律法規,廣泛地聯系“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并且充分地結合沿線國家的審計法律訂立要求,將“一帶一路”沿線企業作為單獨的審計法律約束和規范對象,為“一帶一路”沿線企業提供針對性的審計規范,為“一帶一路”沿線企業的審計制度奠定完善的法律基礎。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將“一帶一路”沿線企業的審計工作與一般的企業審計工作區分開來,有利于促進“一帶一路”背景下企業特色審計制度的建立。
(五)建立總審計師制度統一規范各企業的審計工作
雖然“一帶一路”沿線企業的經營管理環境大不一樣,但是“一帶一路”倡議的最終目標就是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獲得高質量的區域經濟發展。因此,由于沿線國家的不同而對企業也實施絕對的差異化管理是不利于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的,應當立足于“一帶一路”倡議,建立起統一的企業審計制度。為了提高“一帶一路”沿線企業對統一審計制度的認可度,更快地適應相關的審計制度,可以建立“一帶一路”背景下的企業總審計師制度,通過建立“一帶一路”背景下的企業的總審計師,對沿線各國企業的審計工作進集中的處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各個企業要廣泛地建立起密切的聯系,通過互聯網技術突破時間和空間限制,形成高效的聯系協作。而后再在各個形成聯合協作關系的企業之中設立總審計師的崗位,統一分配“一帶一路”沿線企業的審計工作。總審計師需要根據企業所在地的具體審計要求統籌分配審計工作,規范各個企業的審計工作。通過設立總審計師制度,能夠對“一帶一路”沿線上的各個企業實施統一的審計監督和管理,更加有效地規避企業經營管理的相關風險,豐富“一帶一路”背景下的企業審計制度內容。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一帶一路”倡議的貫徹落實以及巨大優勢開始大量顯現出來的時代背景下,“一帶一路”沿線和從事“一帶一路”經濟帶貿易的企業應當全方位增強審計監督力度,完善內外部審計體系,增強對企業資產的審計力度,避免出現資金無故丟失或者存在著灰色資金等情況,為企業的發展營造一個清明的良好的環境。企業需要有序地按照完善審計制度的工作流程和順序展開相應的工作,在保證企業創造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基礎上為“一帶一路”的繁榮發展提供穩固的審計基礎,切實提高企業資產的高利用率,促進“一帶一路”倡議的有序合理推進。
參考文獻:
[1]趙文朋,謝明洋,吳安妮,等.互聯網思維下的電商營銷策略分析——以S企業為例[J].現代食品,2018(17):4-8.
[2]張圓圓.互聯網思維:“S企業”營銷模式評析[J].北京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5,30(02):51-54.
[3]劉曉娟,劉森,陳樹俊,等.我國休閑食品現狀及發展趨勢[J].農產品加工(學刊),2014(14):73-75.
作者:馬千越 單位:蘭州財經大學
- 上一篇:財務造假分析和公司治理分析
- 下一篇:BIM技術在水泥工廠全生命周期的應用
精品范文
10企業市場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