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輔導策略
時間:2022-05-06 15:54:59
導語: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輔導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為了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探討了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輔導策略。介紹了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及其成因,從四個方面對其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輔導策略:在教育教學方面,定期為教師組織心理健康教育交流活動和培訓,提高教師業務水平,更新教育模式,培養大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在實踐活動方面,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加強宣傳教育,設立學生心理社團,對社團工作人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訓,了解社團成員的性格特征、心理健康狀態,及時疏導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在咨詢服務方面,設立心理健康輔導中心,聘請專業心理教師為學生排憂解難,開通多種渠道的咨詢方式,保證咨詢服務的多樣性、及時性、隱私性;在預防干預方面,定期開展心理健康評測,不斷加強評測的科學性和廣泛度,建立心理健康預防機制,加強健康生活方式的宣傳,排查可能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主動干預并給予心理疏導,及時掌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進而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輔導;策略
近年來,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備受關注。心理健康輔導不僅是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促進廣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一種重要方式,也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為了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培養出全面健康發展的新時代接班人,國家相關部門聯合制定并印發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文件,全國各高校在此指導下積極進行相關工作,近年來取得了顯著成果。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受到了更多方面的影響,近年來大學生極端事件時有發生,這對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輔導策略的完善提出了更高要求。
1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成因
為了解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就必須了解大88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形成的根源,從而采取有效策略預防問題的發生。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誘發因素主要來自學業、就業、人際交往、戀愛和挫折等方面。大學生的首要責任是學習,但是無論生活方式還是學習方式都與高中有很大區別。部分學生不適應大學環境從而影響了學業和生活,再加上繁重的學業壓力也給學生的心理健康帶來了更大挑戰。畢業生數量每年不斷增長,但社會提供的就業崗位有限,無法滿足所有畢業生的就業需求,這種社會環境容易使他們產生焦慮、害怕進入陌生環境、擔心自己的能力不足等問題。此外,大學生正處于渴望愛情的階段,但心智不成熟可能導致錯誤的戀愛觀念,不能正確處理戀愛過程中的問題,影響學習成績和身心健康。大學是一個小型社會,很多大學生缺乏人際交往經驗,性格又比較敏感,無法處理人際交往中存在的問題。
2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輔導策略
大學生因為心理問題而造成的極端事件時有發生,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出現將影響其正常學習和生活,也會影響到個人綜合素質的提高及健康成長,如何有效處理此類問題已成為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重點。大學生極端行為產生的原因不但是自身心態的問題,也體現出了高校心理健康輔導工作的缺失。為了培養出樂觀健康、積極向上的畢業生,大學生心理健康輔導工作顯得越來越重要。近年來,在國家和學校的積極努力下,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咨詢服務、預防干預的“四位一體”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輔導問題得到了基本保障。
2.1教育教學
解決心理健康問題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引導本人的心理想法,而大學生往往還未形成健全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所以很容易走入錯誤的方向。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場所,引導學生心理健康發展也是學校的重要職責。首先,要定期為教師組織心理健康教育交流活動和培訓。提高教師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業務水平,同行之間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交流,進一步了解自身對于心理健康教育認識的不足,為今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便利。同時,可以邀請校外心理健康教育專家對教職工進行專業培訓,及時更新心理健康教學內容和管理理念,幫助教師更好地將心理健康教育培訓中學到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運用到日常心理健康教學和管理中。其次,緊跟時代發展腳步,及時更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摒棄只通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通過開展第二課堂,如開展新生入學心理適應輔導講座、應對考試前焦慮的心理輔導講座等,在充實和豐富學生文化生活的同時,進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教學質量。最后,通過開設思想教育課程,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大學生活,培養大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這對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具有積極作用,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教師在講授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時應結合客觀實際和學生的不同需求,普及心理學知識,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2.2實踐活動
課堂的思想健康教育是實踐的基礎理論支撐,并不能使學生真正認識到其重要性,理解其精髓,為了能夠更好地服務于全體大學生群體,應該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加強相關的宣傳教育,同時舉辦一些有利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文娛活動和相關拓展活動。團體心理輔導作為心理訓練的一種形式,通過模擬實際情境中的人際交往,使個體在其中不斷認識、接納自己,有利于改善自身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采取團體心理輔導的形式,能夠加強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大學里的各種社團為很多大學生提供了一起創作和傳播樂觀向上心理健康作品的平臺,學校應該鼓勵設立學生心理社團,學生心理社團應由對心理學感興趣以及善于幫助服務其他同學的人來組織實施,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舉辦心理健康活動,如開展與心理健康相關的影視鑒賞活動、心理健康能力擴展訓練、攝影和美術作品展覽會等。同時,對社團工作人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訓,了解社團各成員的性格特征、心理健康狀態,及時疏導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掌握心理健康疏導的相關技巧,更好地為學生們提供更加專業的幫助。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成為宣傳活動的主要陣地之一,應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網絡平臺中的宣傳和傳播。相關心理學研究表明,體育活動能夠幫助人們穩定情緒,起到轉移注意力、發泄情緒的作用,它不僅可以減輕心理負擔、消減挫折心理,還能使學生在體育鍛煉中體驗歡樂,減少焦慮情緒,放松緊張情緒,進而改善心理健康狀況。此外,還可以舉辦心理健康講座,通過校園廣播和校園書刊向大學生宣傳普及如何全面客觀地認識心理健康問題及如何解決心理健康問題帶來的困擾,進而有效提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
2.3咨詢服務
很多時候學生意識到了自身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但苦于沒有傾訴的途徑以至于自己深陷其中但無法解決心理障礙。因此,應設立心理健康輔導中心,聘請專業的心理教師為學生排憂解難,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做到信息公開,使學生了解心理輔導中心的辦公地址、聯系方式、工作時間等,開通多種渠道的咨詢方式,降低咨詢難度,方便學生及時與心理輔導教師溝通和交流。輔導員作為學生亦師亦友的角色,應充分發揮其崗位優勢,在學生遇到心理問題的初期,幫助其解決心理困擾,為后續心理疏導工作提供便利。心理健康問題有時會涉及學生隱私,為使學生個人信息得到保護,可設置網上咨詢、匿名咨詢等方式,保證咨詢服務的多樣性、及時性、隱私性,針對不同性格、不同專業、不同心理問題的學生提供不同的解決策略,杜絕信息泄露。提供咨詢服務的心理輔導教師應不斷提升自身業務水平,提高自身專業技能,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健康問題。心理健康輔導教師應具有以下素質:第一,具有較強的事業心以及責任感,積極熱情應對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輔導和管理工作。第二,遵守心理健康咨詢的職業道德規范,最大程度上尊重學生的心理需求,并與其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第三,完善心理咨詢機構,在心理咨詢部門下設咨詢室、閱覽室、放松室、活動室等,不同部門設置不同功能,對具有不同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更好地干預和解決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2.4預防干預
心理健康問題應該防患于未然,應該幫助學生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勸導,并且進行合理的心理干預,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嚴重心理問題的發生。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受到家庭環境、個人成長、社會發展、互聯網信息等多方面影響,這也給心理健康問題的預防干預帶來了很大挑戰。心理健康問題的預防干預是高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預防心理問題的發生能夠有效提高高校心理健康輔導工作質量和效果。高校應定期開展心理健康評測,并且不斷加強評測的科學性和廣泛度。建立心理健康預防機制,從宿舍、班級、院系、學校等方面全方位預防,以宿舍為基礎單位,宿舍內發現問題層層反饋上報,這樣能夠有效預防重大心理健康問題的發生。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往往會對一些話語比較敏感,因此高校輔導員需要加強自身職責,深入到學生中充分了解學生的基本訴求,以平和的語言和溫暖的態度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加強學生對教師的信任感。加強健康生活方式的宣傳,對學生存在的不講衛生、上網成癮以及失戀暴飲暴食等不良習慣進行積極干預,使其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高校輔導員要積極學習心理學知識,了解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積極排查可能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主動干預并給予心理疏導,若遇到不能解決的心理問題,要及時上報到本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交由專業的心理健康教師進行有效干預,輔導員在此過程中要及時掌握學生的動態情況,實時了解干預效果。此外,輔導員還可以通過與學生面對面約談,利用微信或者QQ等聊天工具進一步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全面掌握學生在情感、生活、學習等多方面的疑慮,盡可能在尊重學生隱私的同時,掌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干預和幫助解決學生當前遇到的困境,營造積極向上的氛圍,幫助學生進一步強化自身認同感,提高其心理素質。
3結語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對于高素質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當代大學生面臨的各種壓力日益加重,很多大學生一直處于不健康或者亞健康的心理狀態,并伴隨抑郁、焦慮等心理障礙,因此提高高校心理健康管理水平刻不容緩。在教育部的積極推動下,各高校都完善了大學生心理健康輔導機制,但受學校個體差異影響,在心理健康輔導機構的級別和規模、教師隊伍的數量和質量、工作場所的條件、開展工作獲得的成效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各高校應加強心理健康輔導教師隊伍建設,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和宣傳,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何春蘭.淺談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形成及輔導策略[J].新疆石油教育學院學報,2010,(06):233.
[2]李麗娜.基于教學管理視角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研究[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19,36(02):92-94.[3]屈正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D].長沙:湖南農業大學,2006.
[4]朱紀東.讓心理健康輔導助力學生成長[J].山東教育,2020,(35):58-59.
[5]何紅軍.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調適———淺談心理健康輔導中“體驗式”教學法的應用[J].小學生(中旬刊),2021,(04):35-36.
[6]黃春濤.淺談高職學生公寓二級心理健康輔導站的建設與管理[J].山西青年,2020,(01):40.
[7]宋海霞.心理健康輔導在高中生成長中的重要性[J].教書育人,2020,(10):18-20.
[8]沈方圓.開展心理健康輔導,讓學生幸福成長[J].啟迪與智慧,2020,(08):23-24.
[9]張明滋.淺談繪畫輔導法在學生心理健康輔導中的作用[J].新課程,2019,(09):226-227.
[10]陳浩,馬芳.某中職學校教師心理健康輔導能力的調查研究———以臨夏回族自治州某學校為例[J].衛生職業教育,2021,(17):136-138.
作者:李夢 單位:安康學院
- 上一篇:德育融入班級文化建設的策略
- 下一篇:中學共青團規范化建設研究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