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行業次元偶像研究

時間:2022-05-09 11:02:28

導語: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行業次元偶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行業次元偶像研究

摘要:本文闡述了目前互聯網虛擬世界的IP現象,梳理了網絡虛擬人的衍生過程,分析了虛擬數字人的發展前景和風險利弊,對虛擬數字人的未來發展及其相關行業有啟發借鑒和參考的作用。

關鍵詞:虛擬數字人;網絡視聽;演化探索;行業前瞻

1概念成長演化

2021年被看作元宇宙元年,也是互聯網的“轉型窗口期”。元宇宙的概念就是通過數字化構建一個虛擬世界。虛擬世界是現實世界的鏡像,價值與想象空間巨大,而虛擬人則是虛擬世界的核心資產。網絡世界的虛擬人對應現實世界的各種角色衍生出數字化的虛擬人IP,其中包括虛擬演員、虛歌手、虛擬主播和虛擬網紅等。虛擬偶像作為一種新興大眾文化產物,圍繞著與他們相對應的文化、娛樂、服務、社交等虛擬內容,構筑成一個主流的新世界。虛擬偶像不再是曾經的“紙片人”,而是打破次元界限,具有自身價值屬性,與受眾建立關聯性較強關系的明星符號。2016年,日本的動漫企業已經開始進軍虛擬偶像產業,憑借面部捕捉、動作捕捉、聲音處理等一系列技術優勢,將真人的表情行為映射到動漫人物,讓角色行為更擬人化。其中,名為“絆愛”的虛擬UP主是首位擁有百萬粉絲的虛擬偶像,以原創的AI人格設定深受大眾喜愛,她經常參與電視臺和動漫展等演出,成為行業先行者,引爆了虛擬偶像熱潮。隨后,日本的虛擬偶像行業呈井噴式發展,2018年更被稱為日本的虛擬偶像元年。在我國,虛擬偶像產業爆發期是2020年前后。虛擬化行業在技術和解決方案上取得一系列突破,使虛擬偶像制作成本下降,加上直播電商、短視頻等內容行業爆發增長的大環境,虛擬偶像紛紛上線推出。在年輕世代高度聚集的文化社區“嗶哩嗶哩”視頻平臺上,2020年上半年,每個月就有4000多個虛擬主播開播。目前,騰訊、字節跳動和愛奇藝等國內互聯網巨頭也都相繼布局虛擬世界的偶像市場。這無疑是一個比現實世界更廣闊的新世界。

2多元技術賦能

隨著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虛擬偶像逐漸擺脫傳統冷冰冰的“機器人”印象,他們在外形上契合流行審美愛好,能夠以更逼真、更人性、更自然的形象出現在大家面前。虛擬形象的強大表現力得益于近年發展迅速的人工智能技術。AI表演動畫技術使虛擬人的表情、眼神、姿態更趨真實,協同制作技術為智能特效引擎的渲染管理提供自動化流程控制。結合強大的算力和三維捕捉,令虛擬偶像從局部到整體都擁有細膩的表達。成熟的工業化流程促進了產業的蓬勃發展,技術優化升級加速了虛擬人的破次元進程。虛擬偶像產業的多元發展,使受眾群體從純二次元文化核心,延伸到受動漫、游戲、直播、綜藝、演出、追星等泛二次元娛樂內容影響的新一代年輕人。近兩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線上娛樂增長迅猛,催生了新的觀眾市場,增加了虛擬偶像的消費需求。目前,網絡虛擬偶像已廣泛出現在新聞、綜藝、游戲、短視頻和直播帶貨等各種不同應用場景。尤其是在新聞傳播方面,上至央媒、下至地方媒體,都紛紛推出了形象鮮明、應用側重又各具特色的網絡虛擬主播。

2.1虛擬主播

2018年11月,新華社研發制作的虛擬主持人“新小浩”,首次亮相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新小浩”是全球首個全仿真智能AI節目主持人。在隨后召開的全國兩會期間,虛擬主持人“新小浩”和他搭檔“新小萌”正式上崗主持節目。此外,還有人民網研發制作的虛擬主持人“小晴”,澎湃新聞研發制作的虛擬主持人“小菲”,央視網研發制作的虛擬主持人“小智”,《光明日報》、光明網研發制作的虛擬主持人“小明”等網絡數字化主播。以新聞主播身份出現的虛擬偶像,融合了尖端技術,推動了節目形態創新。虛擬主播側重于實時語音生成和交互能力,通過先進的學習技術,能基于文本實時自動生成高質量的語音和動畫數據,實現了從簡單的語音助手到有形象可交互的虛擬數字助手的轉變。虛擬主播不僅能夠在日常的新聞報道中,提升新聞內容制作的效率,降低制作成本,還能在突發的新聞報道中,快速地生成新聞視頻,提高新聞報道時效性和新聞質量。基于智能語音合成技術,虛擬主播具備多音字自我糾正、變速、數字糾錯和韻律糾錯等能力,還能自動完成場景音效配樂等工作。此外,通過機器深度學習,虛擬主播可以掌握基于時政、體育、娛樂、財經等不同領域的常識和專業術語,并應用在不同報道場景中。2021年,北京廣播電視臺研發了我國首個廣播級智能交互數字人“時間小妮”。她區別于其他虛擬主播,側重于用戶服務功能,以人工智能和情景對話的形式為用戶奉上貼心服務。

2.2虛擬歌手

虛擬數字人應用在綜藝娛樂方面,較為經典的是日本的虛擬偶像“初音未來”。“初音未來”擁有強大的技術研發后盾,結合前端渠道運營,除了活躍在網絡空間,還以虛擬現實的方式參加綜藝節目,代言各種產品,舉辦個人演唱會等,人氣甚至高于許多真人明星。國內的虛擬歌手“洛天依”的核心技術是使用雅馬哈公司的VOCA-LOID音樂制作語音合成引擎,以甜美治愈的聲線,配合一身中國元素造型,迅速抓住年輕網友的心。VOCALOID歌聲引擎經過了20多年的技術研發,5個版本的升級迭代,在業界享有很好的口碑。VOCALOID是用預先錄制的聲音為基礎制作音色庫,結合歌詞、旋律就可以合成歌曲音頻。“洛天依”曾數次登臺各大衛視獻演,解鎖時尚雙刊封面。2021年,“洛天依”登上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春節聯歡晚會的大舞臺,與王源等藝人為全國觀眾演唱和送上了新春祝福。2022年,在江蘇衛視跨年演唱會上,“洛天依”與“硬糖少女303”同臺演出,為廣大觀眾帶來虛實夢幻的全新娛樂體驗。2022年,廣東廣播電視臺音樂之聲頻率率先在粵港澳大灣區推出第一個元宇宙超寫實虛擬偶像歌手“敘白”,如圖1所示,這也是元音鏈傳播板塊的虛擬偶像。2022年1月23日,廣東廣播電視臺音樂之聲31周年臺慶當天,由這位虛擬偶像歌手演唱的第一首歌曲《鎖定未來》上線發布。這是新生代虛擬唱作人“敘白”的音樂之旅,這位虛擬少年人從另一個平行宇宙破風而來,用歌聲奔赴閃耀的未來與夢想。廣東音樂之聲頻率本次打造的數字虛擬偶像歌手,目標為實現創新模式和商務經紀平臺的愿景,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的元宇宙世界。

2.3虛擬代言人

虛擬明星不僅霸屏國內的娛樂舞臺,商業代言也被虛擬偶像拿捏了。越來越多的商業品牌方注意到了虛擬偶像的潛在代言價值,開始將商業的目光放到虛擬代言人身上。以前,以現實世界的明星作為品牌代言人,通過明星的個人魅力加深大眾對品牌的印象,能夠輕易取得目標受眾人群的對產品的好感和對商家的信賴。但近些年,頂流明星“翻車”的消息不絕于耳,隨之而來的是一系列品牌解約事件和明星影視作品遭遇禁播、刪減、打碼等。各種各樣爆炸性的明星負面事件充斥網絡的同時,虛擬世界的品牌代言人卻能在許多方面彌補真人明星的缺陷。虛擬代言人相比真人明星廣告費用成本更低,還能避免明星“塌房”風險,企業能夠直接與虛擬偶像公司合作,或者推出自己獨創的虛擬形象。例如,麥當勞的“開心姐姐”、天貓的“千喵”、屈臣氏的“屈晨曦”、歐萊雅的“M姐”等。除了熟知的商業品牌,湖南衛視的《你好星期六》也啟用了虛擬主持人“小漾”作為品牌代言人。虛擬主持人“小漾”不但外形表情生動、形態逼真,還運用了先進的技術模擬完成節目主持人的工作,受到年輕電視觀眾的追捧。

3產業運營風險

虛擬偶像作為二次元、粉絲文化和創新技術成功碰撞的產物,在眾多領域中得以應用并嶄露頭角,坐擁龐大的流量熱度和粉絲群體。但目前,虛擬偶像行業仍處于探索階段,在技術更新迭代的同時,資本已跑出了加速度,這難免會帶來一些風險。首先,在虛擬偶像產業鏈的上游,經過數十年的技術迭代,讓虛擬人從二次元走向三次元,但技術層面仍存在諸多不穩定因素。網絡上的粉絲對虛擬偶像的“完美表演”期待很高,不能承受虛擬偶像呈現出來的各種缺陷情況。虛擬偶像的完美光環,往往容易因為一些技術故障而幻滅。例如,某網紅和某虛擬偶像同臺直播的時候就出現過“翻車”事故。該虛擬偶像在表演期間因為系統錯誤沒有聲音,觀眾只能尷尬地看著她啞唱。這件事情發生后,許多網友調侃說假唱“實錘”,紛紛表示要“脫粉”,這無疑對虛擬偶像和代言的品牌方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其次,在產業鏈中游,品質把控決定了虛擬偶像的社會價值。隨著技術的成熟,虛擬人變得更像真人,甚至代替真人活躍在大中小屏各式舞臺,讓主流受眾熟悉他們。資本注入帶來的行業“過熱”導致惡性競爭,站在虛擬產業風口的部分企業為了搶占市場盲目求新求變,為了提升運營IP流量和轉化力,刻意為虛擬偶像產品引入不健康元素。例如,有些造型過于露骨,通過言語傳遞不良價值觀等。虛擬人比真人容易被操控,可以輕松實現運營者的目的。虛擬偶像的流量至上、畸形審美風氣給年輕人帶來不切實際的幻想,誤導青少年的思想觀念。有些企業沒有嚴格審查用于機器學習的素材庫,不良信息污染了虛擬偶像的對話模型,結果在互動時出現不當言論。例如,“Hololive事件”就是因為敏感言論導致惹禍上身,甚至失去中國大陸市場。再次,虛擬偶像本質是人為塑造的,是以虛擬的真實形象實現粉絲的幻想投射。在產業鏈的下游,與受眾的連接關系決定了虛擬偶像的商業價值。在顏值經濟的驅動下,俊美的外形結合精準的情感輸出,讓虛擬偶像走進粉絲內心,為受眾帶來高度滿足感。有些運營者為了謀取利益,利用這一特質,透過虛擬偶像引導粉絲群體,使商業價值凌駕于社會價值之上。虛擬偶像受到負文化圈群的影響,出現虛假宣傳、惡性營銷等情況,使受眾對產品或事件產生錯誤認知,擾亂網絡輿論秩序。最后,元宇宙概念充斥著大量泡沫,資本操控、行業壟斷、產業內卷等都會給虛擬偶像行業帶來風險。因此,初入局的企業更需理性對待,通過政府的引導建立正確的發展理念和認知。虛擬偶像的運營難度遠遠超過想象,因為他們不像真人明星那樣會自我成長,他們缺少真實的人生故事,更缺乏原生態的人性特點和性格魅力,唯有依托于人設,輸出優質原創內容才是根本。雖然伴隨著軟硬件技術的提高、行業整體環境向好,給我們帶來了無限憧憬,但虛擬偶像要做到理想的完美程度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4行業持續發展

網絡虛擬偶像產業是支撐我國數字經濟未來發展、實現數字強國目標的重要分支產業。虛擬偶像的研發推動了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發展。2021年,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的《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十四五”科技發展規劃》,已經明確提出要“推動虛擬主播、動畫手語廣泛應用于新聞播報、天氣預報、綜藝科教等節目生產,創新節目形態,提高制播效率和智能化水平”。目前,傳統的廣電媒體行業進入虛擬偶像領域無疑是迎合風口,為爭取Z世代受眾展開貼身近戰。虛擬偶像產業作為文化新業態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各項配套政策尚未完善,相關的政策連續性也還沒有跟上,這些都將成為網絡虛擬數字人未來發展的風險點。因此,在追逐熱點和創新的過程中,避免負文化的侵蝕與過度商業化帶來的庸俗化、低俗化,必須要制定配套的法規,嚴格規范市場秩序。同時,大力在虛擬數字人的內容生產和表現形式上下功夫,既確保該產業的發展有正確的價值引領和審美引導,又不乏新穎有趣的生動形象以打造品牌。如此,方可形成健康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和未來元宇宙虛擬世界的無限風光。

參考文獻:

[1]何強.人工智能在新聞領域應用的新突破——從全球首個“AI合成主播”談起[J].新聞與寫作,2019(5):93-95.

[2]彩虹.不僅霸屏跨年晚會,商業代言也被虛擬人拿捏了[EB/OL].(2022-01-04).

作者:李偉良 單位:廣東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