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蟲害防治技術在林業育苗的應用

時間:2022-05-11 16:19:32

導語:病蟲害防治技術在林業育苗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病蟲害防治技術在林業育苗的應用

摘要:大力發展林業產業,對國民經濟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不僅有助于維護生態平衡,還是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途徑,對提高人們生活品質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文章分析了林業育苗病蟲害防治工作中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希望有助于我國林業資源健康發展。

關鍵詞:病蟲害防治;林業;育苗;措施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各種環境問題突出,給人們的生活以及身體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通過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工作,有助于改善空氣質量,降低城市熱島效應,也能為家具、建筑等行業提供大量優質木材。而林業育苗是基礎性的工作,很容易受到病蟲害的影響。對此就需要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提高防治能力,加大對各種病蟲害的監測力度,推動該產業健康發展。

1林業育苗病蟲害防治所存在的問題

1.1技術落后和防治意識不強

當下,在病蟲害防治工作方面以治理為主。縱觀全國各經濟林業區,并沒有采取有效措施,也沒有做到提前預防,相關單位所采用技術比較落后,無法及時檢測部分潛在隱患,忽視外來的新型病蟲害,從而導致在病蟲害發生后,呈現規模大、速度快的特點,難以在短時間內撲滅。在大多數情況下,所采用的方案以化學防治為主,雖然能夠達成預期的目標,但是在噴灑的過程中也會對土壤空氣和水源造成污染,用這種方法更容易導致部分病蟲害產生較強的耐藥性,從而使得整體防治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時至今日,在科技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大部分林區的監督管理工作做得并不到位,更沒有充分應用遙感以及GIS等先進技術加強監測,從而導致病蟲害暴發頻率不斷增加。同時在林業建設進程方面存在較大問題,主要集中于人才引進工作不到位,導致工作開展成效無法達到預期,相關部門領導并沒有高度重視病蟲害防治工作,導致幼苗生長期間無法積極做好病蟲害預防工作,從而產生較為嚴重的經濟損失[1]。

1.2病蟲害種類較多

隨著經濟的發展,貨物在運輸的過程中可能會將部分地區特有的害蟲引入至另一個區域。在沒有天敵的情況下,很有可能會快速暴發大面積的病蟲害。此外,在工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因氣候、環境等方面的影響,部分病蟲害有可能會產生突變,導致治理難度較高,這就需要相關機構和企業加大對該類病蟲害的藥物以及技術研究,由于整個過程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因此錯過了最佳治理時機,導致蔓延范圍不斷擴張,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1.3防治技術的應用不充分

隨著社會各界高度重視生態環境平衡,因此造林總面積每年呈15%左右的上漲趨勢。而林業育苗并沒有采取科學的防治技術,相關人員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只是使用了簡單的方案,并沒有從實際情況出發采用科學措施,從而導致問題不斷擴大。此外,在使用防治技術的過程中,部分人員仍然遵循過往的經驗,并不了解前沿資訊以及新技術的應用,導致防治效果較差,還會對環境造成危害[2]。

2林業育苗中常見病蟲害防治技術分析

2.1無公害技術

當前無公害技術是最為常見的方法之一,其主要優點是具備較高的經濟效益,在林區采用生物防治有助于維護相對平衡的生態體系,大幅降低人力資源的使用。通過利用昆蟲、鳥類以及微生物,可有效避免病蟲害產生耐藥性,這對于林業育苗工作的順利推進有著積極作用。近幾年在單一林區育苗,普遍都采用微生物的防治技術,比如,一旦馬尾松毛蟲暴發就會產生嚴重的經濟損失,若采用傳統防治方法難以達到根治效果,并且還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科研人員充分利用白僵菌破壞害蟲內部的身體結構,從而達到了良好的治理效果。此外,在混合林區主要是應用昆蟲防治技術,需要找到病蟲害產生的根本原因,利用害蟲的天敵抑制其繁衍,還可以利用啄木鳥以及灰喜鵲等益鳥開展綜合治理,從而達到了良好的治理效果,有利于保障林業育苗工作的順利開展,切實維護生態平衡避免環境污染[3]。

2.2化學防治技術

該項技術主要是應用于突然暴發病蟲害的情況,其優點是便捷高效,但相關單位需要投入大量資金。若噴灑量過多,容易對周圍的環境和土壤造成污染,尤其是部分藥劑會隨著空氣的流動傳播到周圍人群生活居住區以及河流中,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威脅,也會對林區內的生態系統造成嚴重影響,進而導致部分益蟲、鳥類和動物出現中毒和死亡現象。在對林業育苗病蟲害防治技術的選擇上,需要進行充分考慮,要確保林區生態和經濟效益和諧統一。

2.3物理防治技術

該項技術主要是通過較為簡單的工具或者大型機械設備,清除產生病蟲害的樹枝。通過在樹干區域涂抹藥劑預防和控制病蟲害。比如,在夏季有助于大幅度緩解強烈紫外線對樹干的照射,而在冬季也能起到良好的保溫效果,促進樹木正常生長[4]。

2.4營林防治技術

對病蟲害防治并非采用某種技術或手段就可以達到預期目標,而是屬于系統化工程。因此就需要綜合統籌,結合過往經驗進行分析,產生病蟲害的原因是大部分經濟林區的林木結構相對單一,或本身所處的自然環境存在安全隱患。需要在營林階段提前做好防治工作,從源頭規避風險。首先就需要從實際情況出發,選擇符合該地區自然環境相適應的種子以及幼苗,以此確保苗木的存活率。為避免林木單一性的缺陷,采用多元化的引種方案,有助于構建相對完善的生態系統,提高林區對病蟲害的抵御力。針對苗圃的選擇,可以采用輪作的方式,不僅可以保證土壤肥力,還能有效避免病蟲害的產生。在后期管理的過程中,盡可能地使用有機肥,減少使用各種化肥。若后期病蟲害面積加大,應適當使用化學藥劑,科學合理把握濃度和劑量,盡可能降低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3病蟲害防治技術在林業育苗中的應用措施

3.1積極做好外來植物的檢疫工作

對于外來引入的植物樹種,不僅能增加林區物種的多樣性,還能培育出更加優質、抗病能力更強的雜交林,這對于提高林區經濟效益具有積極意義。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外來植物都具有優點,相反如果不經過嚴格的檢查,有可能會夾帶較為特殊的病蟲害,一旦遇到陌生的區域,在缺乏天敵制約以后,會暴發更為嚴重的災害。尤其單一經濟林更加需要做好外來樹種的檢測工作。比如在南方某地區,由于檢驗工作不細致,從而導致本地區出現陌生的害蟲,而采用原有方法難以及時撲滅,最終導致難以挽回的經濟損失。因此作為林業工作者在開展引種工作時,就必須要高度重視這一問題。首先需要具備檢疫證書,其次需要通過抽樣檢查,合格后可進入林區,再次及時做好復查檢疫工作,避免在工作環節出現疏忽。

3.2提升林木品質

無論是采用化學防治手段還是物理防治手段,都是從客觀方面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但從內部原因進行分析,需要注重林木品質,尤其是對病蟲害的抵御能力。因此就要求工作人員首先需要具備專業的理論知識,并結合多年工作經驗關注病蟲害多發區域、詳細查詢歷年的檔案、查看病蟲害暴發周期以及其種類,再根據所掌握的數據進行重點跟蹤治理。每隔一段時間要對所掌握的數據信息進行整理和分析,從而了解不同樹木的抗病能力。若抗病能力較強,需要對其植株進行重點培育,然后再直接發展為雜交品種。要及時清理易遭受病蟲害的樹木,避免為害面積的擴大,降低其繁衍數量,從而提高整個林區的抗病力。需要做好水肥管理工作,要在科學的指導下合理開展該項工作,在培育幼苗的過程中,要嚴格按照相關規定保障樹苗健康生長。

3.3加大技術投入和人才培養

隨著世界各國紛紛加大對工業的投入,導致全球氣候變暖趨勢愈加明顯,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林業病蟲害暴發概率不斷增加,相關防治工作難度逐漸增大,產生了嚴重的經濟損失。對此有必要加大技術使用力度,提高防治水平,做好苗木培育工作,以保證林木健康生長。尤其是高質量苗木不僅有助于提高對各種病蟲害抵御力,還能更好地健康生長。在此過程中需要做好施肥和灌溉工作,在出現病蟲害后,需要在第一時間清理被感染的樹枝,還需要采取焚燒的方式,避免污染進一步擴大。在此過程中需要充分發揮專業人員的優勢,因此有必要積極引進高水平的專業技術人員,要不斷提高責任意識。相關部門要定期開展培訓工作,充分了解當前防治工作的前沿技術和理論。通過聘請行業專家到單位講授相關技術,有助于提高工作人員的業務技能素養。與此同時,在參與實踐工作中,要不斷總結經驗和技巧,尤其對于突發性事件要做到冷靜思考并加以解決,切實提升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有效性。行業內要做好溝通交流,詳細分析不同區域情況下常見病蟲害的特征以及變化趨勢,從整體上提高林業管理部門對病蟲害的治理能力。

3.4充分利用生物技術對病蟲害進行防治

需要注意的是,與傳統育種的方式相比,生物育種方式的效果更加明顯,不僅有助于縮短整個育種周期,還能有效克服雜交不親和性的問題。在具體應用方面,可以通過轉基因的技術,篩選出具備較強耐抗性的品種。近幾年隨著生物技術的不斷應用,已經培育出了大量具有良好抵抗性的轉基因植株。此外,根據相關研究發現致病病原微生物的弱毒對于強毒存在明顯的削弱作用,因此針對這一特性已經廣泛應用于各種病蟲害的交叉保護中。對當前國內部分重要的板栗種植區而言,出現栗疫病會大規模減產,降低農民經濟收入。通過研究發現,這種病菌中存在RNA病毒,能夠有效抑制病菌蛋白合成以及繁殖能力,根據這一特點對該疾病進行防控,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切實保障了廣大農戶的經濟收益。可利用生物天敵進行防治。當前,蚜蟲作為林區常見的病蟲害之一,主要生長在南方地區。由于暴發速度極快,很容易對經濟林造成較大范圍的影響。若采用化學藥劑進行治療,其效果不明顯。近年來,科研人員通過釋放龜紋瓢蟲對其進行防治,取得了顯著成效。在開展該項工作之前,有必要對發生蚜蟲災害的區域進行初步統計,以此作為投放數量的重要參考依據。通過在林區設置取樣點,在同一植株上截取5根不同樹枝,然后詳細測量其具體的分布數量。此外,選擇的龜紋瓢蟲品種要適應當地的氣候條件,在開始準備階段按照1∶100的比例進行投放,每3d抽樣檢查蚜蟲數量的變化狀況,詳細觀察這種昆蟲的生活情況,了解其對于該區域自然環境的適應情況,以及蚜蟲整體數量是否減少。當龜紋瓢蟲適應該地區環境條件后,在有蚜蟲的枝葉上會出現零星的幼蟲,10d后會發現蚜蟲數量減少近30%左右。需要注意的是,在選擇以蟲治蟲的方法時,要充分保證產卵數量以及雌雄配比合理,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培育出大量幼蟲,以此徹底抑制病蟲害。需要具備較強的捕食能力和良好的適應能力,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適應周圍的自然環境,建立數量強大的益蟲群落。若使用化學藥劑,雖然在短時間能夠消滅大量害蟲,但長期使用這種方法,必然會殘留化學藥物,并存在于土壤和水體中,導致部分害蟲產生明顯的抗藥性。因此,有必要大力推廣使用生物制劑,因為是在草藥中提取的,基本都是由有機物組合而成,也不會像傳統化學藥物殘留于土壤中,在時間的作用下會受到降水、空氣溫濕度的影響而逐漸分解,不會對周邊生態環境造成任何危害。

3.5創新無公害病蟲害防治技術

近些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相關林業單位增加了林木的種植面積,但并不重視相關病蟲害防治工作,從而導致了較為嚴重經濟損失,同時為開展相關工作帶來了較大困難。這就需要提高植株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以及具備較好抗疫性苗木植株。與此同時,需要積極做好園區的環境管理,盡可能地避免出現適合害蟲大規模繁殖的場所。要改變傳統單一經濟林的缺陷性,積極開展引種工作,豐富整個森林系統生物多樣性。

3.6加大對苗木的管理和養護

為進一步促進我國林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需要提高在職人員的綜合素質,對于推動林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在苗木維護以及保養的過程中,需要采用科學方法制訂合理措施,合理管控時間、有效施肥和灌溉,有助于苗木健康生長。要積極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在開發森林資源的過程中,會受到主觀和客觀原因的影響出現不同程度的火災。除了要做好制度建設以外,更需要充分利用監測技術,徹底杜絕各種火災隱患,比如充分利用遙感技術或者是無人機監控林區。充分結合當前防治工作中所存在的主要問題,切實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的整體監測機制,提高對病蟲害的預防和控制,尤其是加強對美國白蛾以及楊樹腐爛病的監測力度,最大程度降低對林業育苗工作造成的危害。首先要提高封山育林工作成效,并充分結合林區實際情況,開展細致考察工作,并結合病蟲害發生規律以及種類,針對性地完善監測體系和制訂防治措施。其次要加大巡查和監視力度,一旦發現病蟲害,就要立刻采取相應措施,消滅病蟲害。再次要安排工作人員,為育苗創造良好的環境,及時修剪枝葉和定期修理病枝,避免病蟲害反復發生。在經營的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因此就需要立足于實際情況,制訂合理措施,改善當地生態環境。

4結束語

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及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當前社會各界對林業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雖然病蟲害并不能徹底根治,但要采取有效措施將其影響控制在合理范圍內。目前所采用的防治技術存在一定的不足,也對林業建設的快速發展產生了消極作用,治理不及時很容易導致病蟲害大規模暴發。因此工作人員就有必要做好這方面研究,并對現有技術進行總結和分析,對其中存在的不足加以改善和創新。在實際應用過程中,要及時做好監控與管理工作,降低病蟲害對林業造成的經濟損失,促進林業資源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雒瑋.試論病蟲害防治與林業育苗路徑[J].廣東蠶業,2021,55(10):43-44.

[2]吳洋,鄭卓.林業育苗中病蟲害防治技術存在問題及提升措施[J].河北農機,2021(10):157-158.

[3]郭亞楠.無公害防治技術在林業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農業文摘-農業工程,2021,33(5):5-7.

[4]卜婷.林業育苗中的病蟲害防治技術應用效果優化對策[J].造紙裝備及材料,2021,50(8):106-107.

作者:包艷艷 單位:定西市巉口林業試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