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員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危機應對策略

時間:2022-05-20 14:43:47

導語:輔導員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危機應對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輔導員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危機應對策略

摘要:文章論對高校輔導員在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調查分析,指出存在的問題主要是輔導員未從真正意義上重視心理輔導工作,同時,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落后。文章提出了輔導員干預學生心理危機的具體策略,為高校輔導員應對學生心理危機提供了借鑒。

關鍵詞: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危機應對策略

高等學校在進行德育活動時,心理健康危機干預是指通過科學地運用教育心理學方法,對心理健康危機群體和個人適時、合理地進行心理健康援助,從而達到心理健康平衡的有效恢復與合理建立,并有效地減少了惡性事件產生的可能性。本文對高校輔導員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常見問題及危機應對策略進行分析研究,闡述了高學校輔導員如何更有效地應付學生的心理危機,以期進一步推動中國現代高校教育的更有效發展。

1高校輔導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分析

1.1高校輔導員未真正重視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不少高校輔導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還未真正認識和關注。不少高校輔導員認為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由思政教師實施,輔導員的主要職責只是對學生進行管理工作,受這些觀念的影響,使不少高校輔導員沒有充分地參與到大學生心理教育工作中,使得大學生心理教育工作的發展缺少有力的支撐和保證。同時,由于不少學校教育輔導員并沒有充分認識心理健康教育的價值和重要性,也沒有意識到心理健康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意義和價值,因而對學生心理健康教學的研究也不全面,缺少強有力的理論基礎與保障,長此以往,直接影響了學校心理健康教師的教學成效。

1.2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落后

在當前,不少院校輔導員都采用說教式的心理教學方式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這種方式往往枯燥乏味,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它不但不能達到學生滿意的心理教育效果,甚至可能形成負面影響而不利于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養成。另外,不少院校輔導員在心理教學過程中方法單一,無法引起學生對心理教育的興趣,使心理素質教育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從而影響了學生心理素養的培養,最終不利學校教學的良好發展[1]。

2高校輔導員干預學生心理危機的具體策略

2.1強化心理健康教育

在整個心理危機干預過程中,心理教育是其不可或缺的基本工作,輔導員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通過合理優化心理健康教學,大幅度降低學生心理危機出現的可能性。在這過程中,輔導員可以舉辦心理健康科學教育講座,通過傳播心理科學知識讓學生認識自身的身心特點,認識心理問題的具體表現與危害性,從而幫助學生有效提升心理意識,讓學生能以日常生活為中心科學調整心態。輔導員可以利用網絡、板報、宣傳窗口等方法提高學生的心理意識水平,讓學生擁有較高水平的心理自主性[2]。對于可能對學生心理形成重大影響的負面事例,要在整個環節中加以正面宣傳與介紹,通過有關具體事例的心理危機干預講座,使得學生對心理障礙的機理有更深刻的認識,從而明確了心理危機的征兆,也有助于學生形成更加科學的心理咨詢理念,使其可以更充分地運用親友、校友、家人等社會資源來處理好自己的心理問題。所以,政府在干預大學生心理危機問題時,心理教育是其工作的重要基礎。

2.2合理構建訪談制度

輔導員應合理提升心理咨詢的服務理念,實現以人為本,把心理咨詢和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融合,科學建立心理訪談機制從而更高效地和學生交流。在訪談過程中,一旦發覺學員情況較為被動,教師便可采取拜訪老師、班主任、學校領導等方式,來澄清學員的心理情況。輔導員在和學生交流時,也同樣要合理地使用心理咨詢技能。當學生在情感、學習和人際關系等方面發生重大問題時,老師必須重視而不必直接否定學生問題并作出判斷,需要與學生探討和面對問題,并深入分析學生自身資源情況與優勢,主動爭取外部支持,以確保學生正確對待和解決。經過聆聽與接觸心理輔導員們能夠逐步澄清學員的觀點,并指導學生更深層次地發現自我。在這個過程中一旦發覺學生有自殺傾向,必須維持冷靜,高度重視,制定對策并應急處置,并引導學生表達自身的感情,爭取別人的幫助[3]。

2.3豐富校園文化活動

學習和生活過程中各種社會文化都會對在校生產生巨大的影響,而校園則作為學生在學習和生活過程中所不能缺少的重要場所,校園文化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都將產生很重要的影響。學校輔導員要定時組織學生進行各項社會活動,以保證學生的心理健康,并倡導校園文明,科學完善學生的社交氛圍。如:輔導員通過舉辦各種文化競賽活動,以調動學生的讀書興趣,保障學生身心健康;定時組織學生深入社區基層參加社會實踐鍛煉學員意志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政府在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時還應更有效地整合自身心理健康教育資源以提高學員品行、身心健康素質、端正價值觀。以教學活動為載體,還能夠確保學員在課外活動中充分發揮個人特長,加強學生之間的溝通,使學生對學習和生活有更高的自信,更高程度地適應各種環境,科學地調整心態,進一步明確健康生活的價值和意義。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學校輔導員通過強化心理教學,合理建立訪談機制,豐富校園文化活動,健全學校信息溝通網絡,在學校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更合理地干預學生的心理危機,從而有效改善學校教育教學的效果,培養學生心理素質,保障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楊麗.新媒體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發展[J].人才資源開發,2020(23):29-30.

[2]楊婷,謝剛,李垠.高校輔導員在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中的作用及定位分析[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18,28(05):19-23.

[3]劉倩倩.淺談高校輔導員應對大學生心理危機的干預能力與對策[J].才智,2018(18):126-127;129.

作者:周嶸 程明霞 馬薇娜 單位:哈密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