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化護理在子宮肌瘤手術室護理的應用

時間:2022-05-30 15:01:16

導語:個性化護理在子宮肌瘤手術室護理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個性化護理在子宮肌瘤手術室護理的應用

【摘要】目的個性化護理子宮肌瘤患者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價值探討。方法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大連大學附屬新華醫院就診的80例子宮肌瘤手術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40例采取常規護理,試驗組40例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使用個性化護理,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比較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比較兩組患者術后癥狀自評量表評分標準,療效觀察評分,術后相關癥狀評分,月經期相關癥狀。結果試驗組護理滿意度為100.00%,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為95.00%,試驗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癥狀自評量表評分標準,療效觀察評分,術后相關癥狀評分,月經期相關癥狀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子宮肌瘤患者采取個性化護理可以明顯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值得在臨床推廣。

【關鍵詞】子宮肌瘤;手術室;個性化服務;護理

子宮肌瘤多見于育齡期婦女,是女性生殖系統中常見的良性腫瘤,也是臨床上最為常見的一種婦科良性腫瘤,子宮肌瘤不僅對婦女的身體健康造成危害,也給其帶來心靈上的陰影,其主要由平滑肌細胞增生,以及少量的纖維結締組織而成。根據臨床研究可知,近年來,其臨床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年齡趨于年輕化。統計資料顯示[1],我國子宮肌瘤發病率為27.23%~31.13%,發病率最高的年齡段為41~53歲。目前認為,孕激素為子宮肌瘤生長的啟動條件。臨床文獻研究表明,30歲以下的女性,患子宮肌瘤的可能性通常較小。35歲以后,女性子宮肌瘤的發病率逐漸增加,尤其女性到50歲時,達到子宮肌瘤的高峰年齡。女性60歲以后,子宮肌瘤的發病率下降,有文獻顯示,隨著現代社會生活方式的改變,45歲女性該病患病率仍接近峰值,這與近期臨床臨床文獻報道的年齡相符[1]。因此,臨床上可以認為,在現代社會,雖然女子月經初潮的年齡有所提前,40~60歲仍然是該病的易發年齡,該病的典型臨床表現包括患者子宮無規則出血、骨盆壓迫引起的疼痛等,這對患者的健康造成壓力。目前,對其發病機制的臨床研究尚不明確,缺乏統一認識,根據現代醫學臨床研究認為,該病是一種性激素依賴性腫瘤,與基因變異和細胞外基質等多種因素有關。目前,本病的治療主要是外科治療。目前,仍缺乏理想的治療藥物,由于患者的病情因素,手術治療仍是主要治療方法。因此,尋找安全有效的康復方法仍然是一項亟待解決的任務。近幾年,隨著醫學模式的發展,患者對護理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護理是美學和人文關懷的結合體,近幾年,個性化護理在臨床工作中越來越受到醫患的認可。筆者為了探討人性化護理在子宮肌瘤患者中的應用價值進行以下研究,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大連大學附屬新華醫院就診的80例子宮肌瘤手術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40例采取常規護理,年齡25~50歲,平均年齡(35±2.3)歲,單發肌瘤20例(肌壁間肌瘤10例,漿膜下肌瘤10例),多發肌瘤20例(肌瘤數目最多者4個);手術類型:腹式子宮全切除術20例,子宮次全切除術20例。試驗組40例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使用個性化護理,年齡25~50歲,平均年齡(35±2.4)歲,單發肌瘤19例(肌壁間肌瘤9例,漿膜下肌瘤10例),多發肌瘤21例(肌瘤數目最多者4個);手術類型:腹式子宮全切除術19例,子宮次全切除術21例;經統計學分析,兩組患者基線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可以比較。1.2方法1.2.1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主要為嚴格按照無菌操作進行,護理人員提前準備好手術用品,術中積極配合手術治療,術后進行整理,方法:①術前訪視,認真做好術前訪視,為患者介紹手術環境、手術方式、術前禁食禁水時間以及其他注意事項,消除其緊張情緒,告知手術醫師資歷,取得其信任,積極配合手術。根據患者的手術方式預測手術后可能遇到的情況,指導咳痰,用手按住傷口,做深呼吸將痰咳出[2]。②術中護理:患者在進入手術室后,進行親切交談,與患者溝通,查對患者的姓名、手術部位、手術名稱等,告知患者不要緊張,如有意識不清的患者,需派專人進行看管,確保患者安全[3]。③手術室溫度,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做好溫度護理,保證患者體溫,保持手術室內整潔,手術環境舒適,固定體位,使手術區能充分顯露,對于患者的四肢要盡量保持舒適,保證安全,防止擠壓[4]。④手術用品核查:對手術器械進行核查,保證手術用品合格,防止器械敷料遺留于患者體腔,防止用藥、輸血失誤等,手術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如果出現異常,及時告知醫師進行處理[5]。⑤手術結束后,做好患者的包扎、保暖、護送,與患者家屬溝通,交代注意事項。1.2.2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取優質護理舒適,護理措施的具體實施方法如下:①術前積極言語暗示,該法告知患者“術中使用兩種鎮靜鎮痛藥物,且大多數患者已成功完成手術”,以緩解患者對疼痛的擔憂,在手術過程中,采用間接建議法,通過正面建議,如患者配合良好,以及對患者表達消融效果迅速顯現,提高其疼痛耐受性,其中術前漸進式俯臥位訓練從患者入院當天開始,指導其每日練習俯臥位,患者躺在病床上,在胸部墊上軟枕頭,自然彎曲上肢,并逐漸延長俯臥位時間到20~50min。②患者術前進行漸進性膀胱功能訓練,開始指導其在入院當天,每日多次飲用少量水,在其感覺到有小便的意圖后,暫時不上廁所,并逐漸延長小便時間30~45min,同時在術前進行漸進式肌肉放松訓練,指導患者從入院之日起進行,患者收緊肌肉2~3s,放松5~10s,到感覺對肌肉的自我控制,依次收緊和放松手、肩部、頭部、頸部、腹部、臀部和腳的肌肉群,最后放松整個身體,每次訓練持續5~10min,每日2~3次。③患者縮短術前禁食時間,患者術前夜間禁食,飲水不限,指導患者在手術前1h,即手術當天飲用300mL葡萄糖水,于術前同伴教育邀請完成治療的患者講述自己的故事,描述手術過程和手術效果,緩解其對手術的恐懼,增加患者的信心。④在手術前對患者提供信息支持,全面健康教育,詢問患者是否存在子宮肌瘤,鼓勵患者積極表達其擔憂,并理解患者對該病存在的擔憂,并通過發布子宮肌瘤超聲消融患者醫療手冊,指導其按照醫療手冊完成日常治療和護理計劃,該手冊以住院時間為縱軸,以入院介紹、檢查、用藥、護理、飲食、活動、出院計劃等事項為橫軸,詳細描述患者何時進行哪項檢查,如何進行體位和膀胱功能訓練,如何配合治療,何時出院,并創造一個溫暖的環境,操作前打開窗戶通風,稀釋消毒水的味道,通過種植綠色植物,如綠色菠蘿等,以美化環境。放置與該病相關的報紙、雜志和健康宣傳材料供患者閱讀,在操作過程中,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應盡量減小顯示器的體積,手術床上的傳統海綿墊被柔軟、透氣、防水的凝膠墊所取代。⑤尊重患者的習慣,并評估其飲食習慣,選擇適合患者的食物,并音樂治療和引導想象評估患者的音樂偏好,并根據患者的要求為患者下載指定的曲目。手術當天上午,在手術等候區為患者播放指定音樂60min,音量控制在30db之間,并使患者根據自己的喜好調整音量,以便其可以在熟悉的音樂中等待手術,對于高度緊張的患者,彈奏《天空之城》《天鵝湖》和《童話》等鋼琴音樂,并給出語言提示,引導其想象手術過程就像躺在海邊游泳池里,感受海浪輕輕撫摸腹部皮膚,在手術期間,患者無法忍受疼痛,在暫停手術時,播放舒緩的純音樂,引導其以勻速呼吸,引導其想象躺在沙灘或草地上,轉移其注意力,術后對患者進行治療性撫摸,術后指導家屬對其進行治療性撫摸,從上臂到手腕輕輕揉捏,重復2~3次,約1min,從膝蓋到腳踝輕輕揉捏,重復2~3次,約1min,輕輕地將手掌從腰部滑動到臀部,重復2~8次,持續約3min。1.3觀察指標比較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采取調查問卷的方式對滿意度進行調查,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n×100%。比較兩組患者術后癥狀自評量表評分標準,療效觀察評分,術后相關癥狀評分,月經期相關癥狀。術后癥狀自評量表評分標準采用自制問卷,每個項目均采用5級評分法,從來沒有為1分,輕度為2分,中度為3分,重度為4分,非常嚴重為5分,統計指標主要分為兩項內容,總分為15個項目的單項分相加之和除以15時,表示病情嚴重程度,得分高低說明癥狀的輕重程度,分數越高說明患者癥狀越明顯;按照問卷得分結果進行評判,折算為0~100分,患者得分越高,表明患者術后癥狀越嚴重。療效觀察評分,觀察患者術后月經的情況,包括患者月經相關情況的變化。B超檢查:治療后于患者月經干凈后進行檢查共3次。已婚患者均選陰道超聲檢查,未婚患者應選經肛門超聲檢查,對患者進行血常規、性激素測定,觀察患者癥狀,并進行B超及婦科檢查,治療后均于月經干凈后進行檢查共3次,進行血常規、性激素測定,觀測患者肝腎功能治療對比,若出現異常,應及時處理。對觀測指標與臨床預測指標進行對比,折算為0~10分,表明患者臨床指標嚴重程度。術后相關癥狀評分,比較患者術后48h以后連續兩次相隔體溫情況,是否有出現盆腔感染證據,比較患者術后出院時間,子宮肌瘤殘留或復發,術后盆腔彩色多普勒超聲和婦科檢查證實患者存在子宮平滑肌瘤殘留,定義為術后存在殘余平滑肌瘤或復發,折算為0~1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術后康復效果越好。月經期相關癥狀,包含了腹痛、乳房脹痛、腹酸痛、白帶增多、白帶顏色、不規則出血、貧血、經血顏色、經量増多、經期延長、月經周期,折算為0~1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術后月經期相關癥狀越嚴重。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分析,且本文所有數據均符合正態分布,計數資料通過組間行χ2檢驗后用[n(%)]表示;計量資料通過組間行t檢驗后用(x-±s)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試驗組護理滿意度為100.00%,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為95.00%,試驗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2兩組患者接受護理后癥狀自評量表評分標準、療效觀察評分、術后相關癥狀評分、月經期相關癥狀對比試驗組患者癥狀自評量表評分標準,療效觀察評分,術后相關癥狀評分,月經期相關癥狀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子宮肌瘤是臨床常見的婦科疾病,為良性腫瘤,多見于育齡婦女,其發病原因尚不明確,一般認為其與患者雌激素長期刺激有關[6],其中患者卵巢相關激素代謝主要受高級神經中樞控制,因此有人認為,神經中樞活動對該病也有關聯[7],遺傳因素也起作用。根據臨床有關子宮肌瘤發病年齡的研究數據顯示,子宮肌瘤好發于圍絕經期婦女,但目前年輕女性患者,檢查出該病也屢見不鮮,并且發現有家族遺傳現象,因此,臨床研究者對子宮肌瘤遺傳因素進行研究,目前單克隆分子繁殖學說受到臨床關注。根據臨床統計,對子宮肌瘤患者的遺傳學分析表明,一些患者存在克隆性細胞遺傳學異常,并且同一患者的不同肌瘤細胞中可以檢測到不同的基因亞型,可見遺傳因素在其發病機制中起著重要作用。隨訪調查顯示,子宮肌瘤患者姐妹患肌瘤的風險是非患者的1.53倍,其女兒的隨訪年齡比非疾病患者的峰值年齡早1.27年,患者女兒患子宮肌瘤的可能性是非疾病患者的1.242倍,而患者母親患該疾病的風險率為非疾病人群的121.53%。根據這些數據,遺傳因素與子宮肌瘤存在密切相關性,這也表明患者不同類型的異常染色體具有一定的連續性,并且性激素的作用導致疾病發生的觀點,也同時得到了大多數學者的認可。子宮肌瘤對性激素有很高的反應,同時女性卵巢激素分泌在本病的發生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但臨床上對各種性激素的主導作用尚無共識。臨床研究顯示,兩種激素受體在該病患者體內都具有高表達,同時加之某些其他類型激素亦可以促進該病發生,這使得激素依賴性的支撐研究更加復雜。傳統觀點認為,促黃體生成激素釋放激素是該病生長促進因素,保持該激素低狀態,可引起肌瘤縮小,且該疾病內雌激素受體的表達高于周圍正常肌組織,肌瘤組織中雌激素受體含量也高于子宮正常肌層組織。近年來,大量研究發現,肌瘤中雌二醇轉化為雌酮的轉化率較低。此外,在子宮肌瘤的肌層細胞中還發現,縫隙連接蛋白量均較正常子宮肌層增高,說明調節因子引起的表達在肌瘤中均較鄰近肌層高,以上研究都間接表明,雌激素與該病有著密切關系,但臨床沒有研究可以證實,雌激素與子宮肌瘤生長有關。對于該病,臨床治療方式有傳統手術、介入治療及藥物治療等。手術治療是目前治療該病最有效的方法,但手術治療損傷大,可能導致患者出現手術并發癥,肌瘤剔除術后患者可能復發。介入治療會因其治療的不徹底,導致子宮肌瘤復發。因此,各種治療方法在療效上各有所長,不良反應亦是不容忽視。當患者罹患子宮肌瘤后,會出現如月經紊亂,或月經過多,病情嚴重的患者會出現貧血,同時肌瘤過大,會壓迫患者的膀胱,導致患者排尿過多[8]。在嚴重的情況下,會導致下腹部隱痛,導致更嚴重的疼痛爆發。如果腫瘤生長過快或者體積過大,需要手術進行切除。因手術切除部位特殊,護理更需要重視,隨著對健康要求的提高,護理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其工作任務也越來越艱巨[9]。子宮肌瘤手術患者會產生錯誤的觀念,擔心手術并發癥,以及手術對其未來患者生育能力的不良影響,這對臨床護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0]。筆者采取優質護理在手術室中進行,開導患者,減少其不同程度的心理應激反應,進行術前訪視,讓患者更加充分的對手術進行準備,并開導患者,將患者的焦慮等負面情緒控制在最低,減少其術中的恐慌感。在交談過程中,增加患者的信心,通過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糾正患者的錯誤觀念,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11],告知其子宮肌瘤不是惡性腫瘤,消除患者不必要的擔憂,待進入手術室后,如果患者過于緊張,會影響麻醉效果,因此護理可通過交談,給予安慰,并且可以分散其注意力。在溫度護理方面,由于手術時間長,患者身體的顯露會導致患者體溫流失過多,因此要注意溫度,保證患者體溫。優質護理服務創造良好的治療環境,保證手術順利進行,保證其安全,為患者提供全程、全面、人性化的護理服務中也實現了自身的職業價值和社會價值。疼痛是子宮肌瘤患者手術常見的不良反應,也是影響患者舒適度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術后24h內,下腹痛的發生率為81.2%,骶尾部疼痛的發生率為11.3%,下肢麻木發生率為7.3%,雖然疼痛是手術不可避免的不良反應,本研究指導患者進行特定訓練,使患者對肢體疼痛有心理準備,同時也提高了俯臥位的適應能力,同時音樂引導的想象可以轉移其注意力,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放松身體,提高疼痛耐受性,可以促進患者副交感神經系統的興奮,減少應激反應,保護身心健康,通過多次飲用少量水,可以逐漸延長憋尿時間,增加膀胱的抗壓能力,減少脹氣和疼痛感,同時該訓練還可以增加膀胱肌肉的延展性,膀胱能更好地適應推動,有利于術中推動腸道,充分顯露肌瘤,使手術更高效、更安全。蔡娟[12]在人性化服務于子宮肌瘤患者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探討中發現,在提高護理質量的同時,患者的治療有效率也得到了提高。王婷婷[13]在子宮肌瘤患者手術室護理中人性化服務的應用價值中研究發現,使用個性化護理服務,可以提高手術后的臨床效果,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縮短住院時間。劉萍和劉蕓[14]在人性化護理服務于子宮肌瘤術患者手術室護理中的價值分析中發現,個性化護理服務可以提高護理滿意度并促進醫患之間的和諧發展。以上研究結果與本研究結果相同。綜上所述,對子宮肌瘤患者采取個性化護理可以明顯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值得在臨床推廣。

作者:徐麗敏 修惠宇 于波 單位:大連大學附屬新華醫院第一手術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