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下中小型旅行社轉型發展研究
時間:2022-06-01 08:51:22
導語:新形勢下中小型旅行社轉型發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這兩年反復按下的旅游暫停鍵,打亂了旅行社原本快速行進的節奏,它像一面鏡子照出了傳統旅行社自身存在的很多短板:資金實力不雄厚、資源短缺、信譽危機和人才流失等等。隨著防控局勢的穩定,旅游終將會復蘇,面對即將重啟的旅游市場,中小型旅行社們準備如何打好這場仗[1],本文基于對新形勢下這些中小型旅行社的現狀進行調查分析,準確把握貴州中小型旅行社存在的問題,并對新形勢帶給旅游市場的變化進行總結,在此基礎上就中小型旅行社如何轉型升級提出建議。
[關鍵詞]新形勢;中小型旅行社;轉型升級
一新形勢下傳統中小型旅行社面臨的挑戰
巨大的內需潛力是我國旅游業復蘇和持續發展的底氣所在,只要防控形勢平穩,旅游需求便會釋放,整體的消費信心和需求都在。但此次危機的確改變了人們的一些日常生活方式,更注重安全和健康。加上互聯網技術的加速滲透,智慧旅游平臺的普及使得人們習慣通過APP了解最新旅游資訊、設計線路、預訂酒店租車等,這就加速了人們線上消費的習慣和比例。在新形勢下,伴隨著對健康和安全需求的日益提高,人們在一些旅游行為上有了很多變化。
(一)自駕游、房車游、自助游比例加大,跟團游下降
跟著旅行社走固定旅游線路、扎堆打卡知名景點的大眾產品已經不再是香餑餑,反而是具有小聚集、大空間、自由度高的自駕游、房車游更受歡迎。受防控反復不確定性的影響,以往提前一個月就精心規劃設計旅游線路,現在變成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以家庭為單位或是左鄰右舍朋友聚在一起,靈活設計線路,不再為了固定的線路奔波,體現了自駕游的優勢。
(二)旅游產品結構出現調整
經此一“疫”,人們的我安全意識和健康理念空前提高,出于安全方面的考慮,人們更加傾向于接觸少的旅行方式,比如不去人多的地方,旅游車隔空坐、用餐時采用分餐制等等,導致幾十年來的大團旅游逐漸小團化,2人起出行,1車1導、不與陌生人拼團,“私家團”成了各大旅行社產品貨架上的主力。
(三)旅游周期和距離縮短
反反復復的疫情形勢導致國內長途游受到影響,人們外出旅游的距離和時長都縮短了。最典型的以往暑期主力產品—家庭親子游出游半徑明顯縮短,由以往熱門旅游地北京、華東五市、新疆、西北環線集中在貴州省內周邊游,鄉村游、一日游、周末深度游等短途游產品則成了人們出游的首選。
(四)旅游主題出現了調整,偏向自然風光類和民俗體驗類
出于對安全和健康的考慮,以往以量取勝的大眾網紅景點不再是游客首選,一些品質優良、養在深閨的休閑度假型、田園風光型、民俗體驗型產品更受到青睞。從我省各大旅行社上架的產品主題來看,新形勢下親子主題、尋覓美食、旅拍體驗、山野民宿、戶外拓展、民俗體驗等都比較受歡迎。根據同程旅行數據顯示,2020年以來,周末周邊休閑度假成為居民家庭親子出游的主要形式。
(五)旅游主體出現了變化
根據中國老齡產業協會發布的研究報告,預測到2040年銀發旅游市場將占到全國旅游市場的一半左右。這一代銀發群體有知識有文化、有錢、有閑,還有詩和遠方,他們對旅行品質的要求將越來越高。其次隨著二胎三胎政策的放開,家庭親子游成了旅游出行的主要方式。隨著2016年12月教育部宣布將研學旅游上升到綜合素質教育國家戰略高度,3—16歲的中小學生成了研學旅游市場的主力軍。
(六)旅游者消費習慣出現了變化
OTA時代的到來,改變了絕大多數人的消費習慣。相較于線下實體店咨詢報名,還是網上或是手機APP查看更輕松便捷些,而且知名度高規模大信譽好的那些電商平臺,比如攜程、去哪兒、飛豬等都有較好的數據沉淀,旅游攻略越來越完善詳盡,可以對旅游者的選擇起到良好的信譽舉證效果。相反旅游者對傳統旅行社提供資源整合的需求度越來越低,消費習慣出現了很大變化。
二新形勢下傳統中小型旅行社存在的問題
我們課題組通過問卷調查對數據進行歸納分析,以及電話訪談各旅行社管理人員,歸納總結出我省中小型旅行社目前主要存在的問題。
(一)發展資金不足,資源匱乏
大型傳統旅行社由于財力雄厚,利用資金和資源方面優勢,在危機下實現華麗轉身,通過改變經營模式和營銷理念,要么實現線上和線下互補,要么強強聯合實現跨界整合[2]。但對于傳統中小旅行社來說,普遍資金短缺,起步又比較晚,一般規模都偏小,再加上旅行社這個行業技術含量不高,靠的是員工的各種人脈關系和情感資源,因而缺乏競爭力。這次危機讓本就資金短缺的中小型旅行社不但缺乏轉型升級所需要的資金,就連維持日常的場地辦公、員工工資、水電開銷的資金也相當短缺。危機下如何挺過去成了中小型旅行社眼下的一道難題。
(二)市場細分不明確,產品同質化嚴重
從省文旅廳和省統計局得到的數據得知,我省旅行社就其經營規模來看,微小型占絕對多數,并且這些旅行社大都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首先從旅游業務上基本上沒有明顯的分工,不同地域的各地州市旅行社,哪怕資源迥異,卻以相似的方式參與市場競爭;在產品供給方面,以跟團游為主或者將旅游六要素切開為各個零散產品去經營自由行這塊客群;在產品開發方面,目前市場上日漸活躍的研學旅游、銀發旅游、冰雪旅游、自駕車旅游、郵輪旅游、戶外拓展旅游、鄉村旅游、康養旅游等,都賦予旅行社新的市場機會,但現實是旅行社雖然開發設計了相應的產品,但在挖掘力、設計構思、表現形式上存在創新性不足的問題沒有達到有效供給。
(三)旅行社之間競爭加劇
隨著國內旅游業的慢慢復蘇,人們勢必會將不能出境游的遺憾都轉化為跨省游和省內游,由此所帶來的市場空間應該十分可觀。聞風而動的各大旅行社都將會涌向國內市場和省內市場。為了招攬游客,想必各傳統旅行社都會使出渾身解數,部分旅行社之間采用低價競爭,甚至以“零團費”“負團費”來吸引游客,這樣勢必導致旅行社之間的競爭會更加激烈[3]。隨著在線旅游迅猛發展,OTA擠占了傳統旅行社的生存空間,對傳統旅行社的生存與發展造成很大的沖擊與威脅。線上線下旅行社的雙重夾擊導致旅游市場必將競爭激烈。
(四)信譽和人才流失危機
這次危機讓本該業務紅紅火火的旅行社一下子進入了寒冬,給傳統旅行社帶來了信譽危機和人才大量流失。退團退費糾紛讓游客對傳統旅行社產生了不信任,影響了傳統旅行社的口碑,讓傳統旅行社的日子雪上加霜;員工的高流失率加劇了人才資源的匱乏,尤其是掌握旅行社核心業務的外聯人員的流失,帶來的不僅是旅行社人才方面的危機,更是大量業務流失的危機、旅行社經營上的危機,最終形成中小型旅行社被動挨打的局面[4]。
三新形勢下傳統中小型旅行社轉型升級的路徑
自2020年初以來,從中央到地方,迅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助力旅游企業渡過難關,猶如雪中送炭幫助旅行社穩住陣腳,增添了戰勝困難的信心。但打鐵還需自身硬,這些旅行社要真正挺過寒冬,還要靠自身及時主動求變。在靜待花開的同時,旅行社們一面苦練內功,一面展開各種自救措施,有直播帶貨農產品的、有當微商的、有進軍房產銷售的、有共享員工去盒馬的……這些現象折射出新形勢下旅行社們所面臨的共同困境,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的深度應用,OTA在線旅游的火熱,面對即將重啟的旅游市場,中小型旅行社們準備好拿什么旅游產品去和新老客戶打招呼?以及如何準備打這場仗呢?
(一)走專業化道路,形成競爭力
針對一部分既沒有雄厚的資金投入也沒有創新思維的中小型旅行社,最好的轉型方向是加盟大型旅游品牌,利用自己零售終端的優勢成為省內、國內旅游批發商的銷售代理,或是做境外旅游目的地服務電商,因為中國本土的旅行社更了解中國游客的特點和需求,能更準確設計出符合中國游客的旅游產品,并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服務。
(二)開發旅游新業態,向“新旅游”轉型
傳統旅行社要用跨界思維來做旅游,要跳出行業本身,用發展融合的眼光和格局來做旅游,才能滿足消費者日益升級的“品質化”“精神化”消費需求。例如:旅游+文化融合,提供民俗體驗旅游、紅色旅游、遺址遺跡旅游等新產品,讓游客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靈之美;還有旅游+教育相融合,提供研學旅行、親子旅游、拓展培訓等新產品,給游客營造出沉浸式的旅游感受。此外,還有旅游+體育、旅游+康養、旅游+農業、旅游+醫療、旅游+工業、旅游+科技等多種新產品、新業態,都給我們傳統旅行社提供了轉型的方向。
(三)用深耕思維進行市場細分
目前常規旅游市場各大旅行社早已廝殺成一片紅海,中小型旅行社應該“不求廣度,但求深度”,精準細分自己的客戶群體,找到適合的目標市場,再針對這一目標市場設計開發旅游產品,成為這一目標市場某一類或幾類旅游產品的專家,以專、精、特謀求發展,最終走品牌化道路[5]。通俗講就是各中小型旅行社一定要聚集一個或兩個領域,然后在這個領域做專業。如貴陽藍海假期旅行社專注貴州省內游,文旅廳出臺暫停跨省游和出入境游的規定之后,省內旅游一片藍海,該旅行社頂住了危機帶來的寒冬,而且有足夠信心靜待貴州旅游業全面復蘇。還有貴州自游魔方旅行社,結合自身實力和特點,主營省內各類特色酒店進行加工包裝,專業性很強,成了特色酒店市場的代名詞。
(四)提高產品創新能力
新形勢下,出于對健康、防疫的需求,消費者更加傾向于減少接觸的旅行方式,在這種情況下,“微定制”的小包團、家庭自駕游、近郊游就成為新形勢下的主流出游方式和新寵。因此中小型旅行社應該對其傳統旅游產品進行升級和創新,調整現有旅游產品結構或要素,多推出小包團、親子團,一日或兩日的周末定制團,產生“給我一個周末,包您滿意”的效果,以適應新形勢下人們日益變化的旅游需求。
(五)重視自由行市場,實現線上線下相融合
自駕游群體的不斷壯大,使得“去旅行社中心化”情況日益明顯,想要在自駕游市場分一杯羹,傳統中小旅行社該用何利器來吸引他們呢?首先必須開發在線服務功能,進行信息化管理和運營,融入自由行潮流,圍繞酒店、美食、休閑、放松等主題元素推出一系列“微旅行”產品,供自由行、自駕游游客選擇。其次傳統旅行社需要從賣產品轉向賣領隊和賣服務,OTA的流水線操作是缺少價值觀和溫度的,傳統旅行社的優勢在于終端銷售和對客服務。而現行的自駕游市場租車服務已經被租車公司占據,機票酒店景區門票等自由行產品都由各大OTA提供,且網上攻略比比皆是,信息十分透明,但具體怎么玩、玩多長時間等等這些核心內容還比較缺乏,主要靠領隊來執行落地。所以有著豐富對客服務經驗的傳統旅行社可以參與自駕游線路編排、訂房訂車等安排,并且重點培養自駕游和自由行領隊,以這樣的方式參與自駕游市場,拓展空間會大一點。
(六)建立人才庫資源,大力培育高素質的專業人才
所謂“鐵打的旅行社,流水的員工”,危機讓本就人才流失率高的旅游業更加人才短缺。旅行社在危機期間,一方面可以通過加強內部培訓苦練內功,為旅游復蘇做準備;另一方面應與省內高校旅游專業建立專業人才庫,為危機過后旅行社計調、銷售、導游、辦公室人員等崗位提前做好儲備;同時要想辦法留住老員工,通過設置合理的激勵計劃,比如計調—優秀計調—晉升管理層等等,類似金字塔式的人才培養機制,甚至制定持股計劃,會幫助中小型旅行社吸引一批有志于立足旅游行業的優秀人才。四結語危機既是危也是機遇,“互聯網+”時代來臨,在線旅游的迅速崛起并不是傳統旅行社的末日,而是一次新的轉型機會。面對即將重啟的旅游市場,中小型旅行社們想要打贏這場仗并占有一席之地,必須具備凝聚力、創新力、執行力和親和力,在產品內容、旅游新業態、市場細分、線上線下融合、建立人才資源庫等方面的探索上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才能變被動為主動,早日走出危機的泥潭,回到新的起跑線[6]。
作者:陳娟 單位:貴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醫院基建工程精細化管理起因及對策
- 下一篇:娛樂用品市場零售額模型預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