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企業安全生產亟待瓶頸

時間:2022-06-01 15:00:50

導語:化工企業安全生產亟待瓶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化工企業安全生產亟待瓶頸

摘要:通過當前化工企業在設備、生產等方面管理相對薄弱的現狀,引出制約企業安全生產的“瓶頸”,進而指出化工企業在人力資源、企業管理(培訓)等方面的不足,論述其對安全生產工作的影響,并提出改進建議,旨在推進形成標本兼治、齊抓共管的格局,沖破化工企業安全生產的“瓶頸”。

關鍵詞:化工企業;安全生產瓶頸;設備管理;生產管理

日前,中國化學品安全協會公眾號發表了筆者撰寫的《談談化工企業設備管理工作中“管”的問題》,一位讀者留言“目前許多私企是沒有設備、生產管理部門,無技術人員,談不上管理,而法律法規無相應規定”。盡管這是個別現象,但化工企業在設備、生產等方面管理相對薄弱卻帶有一定的普遍性,甚至可以說,已經成為制約化工企業安全生產的“瓶頸”。

1安全生產“瓶頸”的產生原因

眾所周知,作業活動是化工企業安全風險管理的重要環節。為有效管控作業活動風險,企業在安全管理方面,需要從推進“雙控機制”運行到工作危害分析、交底、監護、應急等管控措施不斷強化,很多企業的安全管理人員及設備、工藝人員每天都要投入很大的精力,甚至還出現了屬地監護人員不夠用的現象。但這里有必要從拓展視野來看,作業活動風險來自于作業活動,如果沒有作業活動,或者減少作業活動,那么其安全風險自然就不存在或降低。因此,就有必要關注這些作業活動是怎么出現的,或說這些作業活動都是必然出現的嗎?當前化工企業生產現場的作業活動,主要來自3個方面:一是隱患排查問題的整改;二是技改項目的實施;三是設備的故障檢修及計劃性檢修。根據筆者的調研,前述作業活動都存在較大的進一步控制、壓縮的空間,特別是在設備的故障檢修方面,有相當數量的企業并沒有把頻繁出現的故障檢修現象作為安全生產的問題去解決,而是持包容,甚至事實上的放任自流的態度,壞了修、修了壞。對此,從安全監管的角度,國家已經作出了要求,如《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關于加強化工過程安全管理的指導意見》(安監總管三〔2013〕88號),針對“設備完好性”,提出了建立并不斷完善設備管理制度、設備安全運行管理等相關要求;在“事故和事件管理”方面,要求加強對非計劃停車、泄漏等未遂事故等安全事件的管理[1]。但要從根本上解決上述問題,還是要規范、加強設備專業管理。

2安全生產“瓶頸”

當前化工企業安全生產工作中,類似的事例還有很多。

2.1設備管理方面

2.1.1設備、備件的質量問題化工企業設備、備件質量直接影響著設備故障率。以20世紀70年代初期引進的大化肥裝置為例,最初引進裝置包括技術引進及成套設備,其設備故障率很低,但后期陸續新建的二氧化碳回收裝置等,設備故障率明顯上升。各裝置的管理團隊是同一個團隊,操作、維修人員水平是對等的,究其原因是設備、備件質量問題。2.1.2設備(裝置)大修周期問題設備(裝置)大修是保證化工生產裝置安全穩定運行的重要環節,大修周期需要依據裝置、設備檢修周期進行科學制定,但當前很多化工企業對大修周期沒有明確的規定,從而產生了部分企業追逐延長大修周期的“潮流”,而很多企業的設備管理系統人員又缺少責任意識和擔當,對此“放任自流”。從而導致了相當數量的特種設備、安全附件的定期檢驗出現了超期的窘境;還存在轉動設備等也不能按檢修周期或檢維修策略實施檢維修的現象。對于此類問題,設備系統的人員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交不出來”。這也反映出進一步規范化工企業設備管理是大勢所趨。

2.2生產管理方面

在生產管理方面,面對交接班“十交”“五不交”及原化工部《化工安全生產四十一條禁令》中的“操作工的六個嚴格”[2]等化工生產管理至關重要的要求,專家在企業進行安全檢查過程中,面對發現的相關問題,在整理問題清單時感到很迷茫,若不寫,確實是問題;若寫,又怕對方要你拿出現行的標準、規范來。這就需要引起進一步思考,生產管理方面的標準、規范是否應該進一步健全?由誰去組織呢?

2.3人員管理方面

人的因素對于企業的安全生產至關重要,但當前化工企業人員緊缺,人員素質、能力不夠問題與行業發展的矛盾不斷加劇。筆者親歷的現象:有的地煉、化工新材料企業的操作工由原來的“四班三倒”調整為“三班兩倒”,也就是說操作工每周工作時間為56h,這其中還包括與白班同等時間的夜班;有的氯堿企業因為人員短缺,控制室崗位由3個崗位調整為2個崗位;有的化工企業還因為人員陸續離職,導致多個崗位缺崗;很多化工企業都存在生產、設備管理人員能力不能滿足管理需要的問題,如某企業新上崗的安全設施的主管人員不了解安全設施都有哪些,不了解企業安全設施管理制度的基本內容。化工企業安全穩定生產只靠安全監管部門要求的主要負責人、特種作業人員、安全管理人員具備相應的安全生產知識和能力是不夠的,更需要按定崗定員標準,配齊具備相應素質、能力的各崗位人員,需要有效地組織從業人員進行業務知識和技能的培訓,這需要從人力資源管理、企業管理(培訓)角度去抓。

2.4其他方面

其他方面,如承包商管理。根據《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關于加強化工過程安全管理的指導意見》(安監總管三〔2013〕88號),從過程安全的角度,提出了“建立承包商安全管理制度、落實安全管理責任”的要求,從而在層層檢查后,化工企業的承包商安全管理制度悉數到位,同時還按文件要求在制度中規定了“將承包商在本企業發生的事故納入企業事故管理”。筆者通過檢查進一步發現,部分企業對承包商管理僅限于此,難道承包商安全管理就是一個企業承包商管理的全部?該由哪個部門負責承包商的準入,發布合格承包商名錄?承包商的專業資質和能力該由誰審核?專業的事必須專業人去做,這就需要規范企業管理。破解以上這些制約化工企業安全生產的“瓶頸”,當然需要基層企業“強身健體”,更需要引起行業管理及上級單位的重視,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如某央企總部,對口原國家安監總局設置了安全監管局,但卻沒有相應的生產、設備管理局等機構,僅在二級單位設置了相關的部門。筆者認為,這看似重視安全工作,實則弱化了安全生產的基礎。

3建議

3.1實現企業全面管理

化工企業主要負責人應充分認識到實現企業全面管理既是提升企業效益、產量、質量的需要,同時也是企業安全生產的基礎;做好各級安全檢查的迎檢,以及與現有的標準、規范進行對標固然重要,借鑒行業全面管理的最佳實踐同樣不可或缺。當前化工行業的設備管理、生產管理規范、標準要求及相應的專業檢查相對較少,因此,做好企業的安全生產工作,絕不可只關注安全檢查問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企業的實際控制人要充分認識到所擔負的職責,要清醒地認識到企業從業人員素質、全面管理水平的現狀是否與企業安全生產的要求真正的相匹配,收到對企業自身的安全生產現狀“心中有數”,并充分用好自身的資源及話語權。

3.2強化行業管理,推進安全生產系統綜合治

理國家將綜合治理納入安全生產工作方針[3],是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具體體現。綜合治理,需要秉承安全發展的理念,從遵循和適應安全生產的規律出發,運用法律、經濟、行政等手段,從發展規劃、行業管理、安全投入、科技進步、經濟政策、教育培訓、安全文化以及責任追究等方面著手,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行業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及企業上級單位,針對當前化工企業人力資源及生產管理、設備管理等薄弱環節充分發揮協調、指導、管理、監督作用,以全面提升化工企業整體管理水平。只有多管齊下,形成標本兼治、齊抓共管的格局,安全生產工作方可沖破瓶頸,實現長治久安。

4結束語

(1)化工企業設備、生產等方面管理相對薄弱帶有一定的普遍性,甚至可以說,已經成為制約化工企業安全生產的“瓶頸”。(2)化工企業主要負責人應充分認識到實現全面企業管理既是提升企業效益、產量、質量的需要,同時也是企業安全生產的基礎。(3)強化行業管理,推進安全生產系統綜合治理。只有多管齊下,形成標本兼治、齊抓共管的格局,安全生產工作方可沖破瓶頸,實現長治久安。

作者:齊玉純 單位:中國化學品安全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