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護生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現狀

時間:2022-06-01 15:55:34

導語:本科護生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現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科護生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現狀

摘要:對護理專業338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其對內科護理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滿意度,為提高教學質量提供參考。

關鍵詞:本科;護生;混合式教學;內科護理學

混合式教學是將面對面課堂教學與線上教學相結合,借助兩種教學方式的優勢,達到提高教學效率和提升學習效果的目的[1]。近年來,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2]。高校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以下簡稱混合式教學)以面對面課堂教學為主,輔以課后在線交流、小組討論、作業提交等,強調師生互動。目前的國內外研究中,應用具體學科類型的評價指標研究混合式教學質量的文獻較少。因此,本研究應用內科護理學課程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從護生角度探討混合式教學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為混合式教學的進一步推廣和應用提供參考。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以某學校338名三年級本科護生為研究對象,年齡19~24歲。其中男生43人,占12.72%;女生295人,占87.28%。

1.2方法

參考林芳等[3]的護理學專業課程混合式教學質量評價指標編制問卷,包括護生對教師的評價、護生自我評價、教學設計評價、教學資源評價4個維度24個條目。采用Likert5級評分法,從“非常不符合”至“非常符合”設置5個選項,均為正性條目。發放問卷338份,回收有效問卷338份。經測量,該問卷信度為0.983,折半信度為0.942,信效度良好,可以用于護理專業教學質量評價。在內科護理學教學結束一學期后,由任課教師發放二維碼,組織護生填寫問卷。

2結果

2.1護生對教師的評價

統計結果顯示,約60%的護生認為教師能積極登錄線上平臺答疑解惑、溝通交流,能根據反饋及時有效調整教學,具有良好的即時評價及與護生交流能力。約80%的護生認為教師能及時發布課程任務及作業;能熟練、合理地運用多媒體設備及線上平臺功能開展教學;講課節奏把握得當,授課過程具有邏輯性;教學過程管理有效,課堂秩序好(見表1)。

2.2護生自我評價

調查結果顯示,在混合式教學中,約60%的護生自主學習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交流溝通能力有所提高,約80%的護生發現、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及協作能力、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有所提高(見表2)。

2.3護生對教學設計的評價

結果顯示,超過70%的護生認為課程總學時適宜,線上與線下、理論與實踐學時分配恰當;教師授課內容組織嚴密,知識結構合理,重難點突出;教師會采取有效手段組織開展多種學習活動,采用混合式教學方法;教學評價遵循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原則。約60%的護生認為教師授課內容具有深度、廣度,能夠聯系臨床護理實際,有涉及新研究成果、臨床新技術和新進展(見表3)。

2.4護生對教學資源的評價

約90%的護生認為線上視頻教學資源豐富,知識點講授清晰、內容安排合理、難易度適中;線上平臺能提供課程管理、學習工具等技術支持服務,適用性好;線上平臺有輔助教材、操作視頻等學習資料,并不斷更新;課堂多媒體設備齊全,性能優良;實驗室網絡環境良好,模擬設備及用物齊全(見表4)。

3討論

3.1護生對混合式教學有新的需求

護生總體上肯定教師在混合式教學中的積極作用,大部分護生認為教師能熟練、合理地運用線上平臺的功能開展教學,且講課節奏把握得當、具有邏輯性。但值得注意的是,約40%的護生認為師生溝通交流少,評價不及時,教學反饋不及時。研究表明,教師在進行混合式教學時,主要以課程網站為依托。護生登錄課程網站后的主要活動是提交作業、學習或下載課件,很少參與在線交流。因此,建議教師及時批閱護生提交的作業、回答提出的問題、給出測試成績,及時反饋教學結果,使護生發現不足,不斷提高學習效果。同時,在平臺自測、分組學習、匯報、答疑等活動中,將學習策略運用到護生學習的各個環節,促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實現知識的內化[4]。

3.2混合式教學有利于提高護生的自主學習和溝通交流能力

研究結果顯示,約50%的護生借助網絡平臺延伸課堂學習時間和空間,主動利用網絡獲取學習資源,在完成學習任務過程中自行設計學習方案、自主把握學習進度[5],進一步提升了自主學習和自我管理能力。護士與患者的有效溝通對促進患者健康、提升服務滿意度至關重要[6]。本研究結果顯示,約60%的護生認同混合式教學提高了交流溝通和協作能力,護生使用平臺的問答、討論功能進行師生之間、護生之間的實時和非實時交流互動,突破時空限制,有利于溝通能力的培養。臨床護理工作離不開有效溝通和團隊合作,良好的交流能力對護理人員的臨床工作有著實質性幫助[7]。

3.3進行具有針對性的教學設計,提升教學質量

教學設計是連接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的橋梁。如何利用網絡平臺進行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是提高混合式教學質量的關鍵。本次調查結果顯示,約40%的護生認為教師授課內容深度較淺、與臨床護理實際聯系不密切,與解筱杉等[2]的研究發現網上教學課程內容與護生實際需要聯系不緊密,缺少彈性,不能及時反映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實踐性不強的結果相似。在混合式教學設計中,教師既要幫助護生掌握課程內容,又要將課程內容融入臨床護理實踐中,使護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發揮主觀能動性。建議教師在混合式教學中充分結合臨床實踐進行情景教學,分析臨床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再現患者真實情況,讓護生在真實情景中討論、交流和分析,解決臨床護理問題,發揮主體作用,實現課堂教學與臨床實踐的對接。

3.4開發網絡教學平臺和教學資源

網絡教學平臺和教學資源也是影響混合式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2]。完善的硬件設施是教學活動能夠正常開展的前提[8]。本研究結果顯示,大多數護生對網絡教學平臺資源使用情況較滿意,僅有不到5%的護生認為混合式教學資源的使用未達到預期目標。混合式教學依托網絡平臺和移動終端,注重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這對校園網絡的穩定性和硬件設施的功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學校還應繼續加大對網絡教學平臺的投入力度,及時更新課程資源,為有效實施混合式教學提供支持。

4結語

在混合式教學中,護生適應性較差、綜合能力較低,而教師信息技術能力和教學素養都有待進一步提升。如何保證護生主動、按時完成學習任務,優化教學設計,實現師生深度互動交流,同時減少師生投入的時間和精力,使混合式教學更加簡單易行,是今后教學工作中需要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作者:丁雪瑩 岳新新 齊翠萍 王迪 魏秀紅 單位:濰坊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