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特色護理干預對糖尿病合并的影響
時間:2022-06-06 08:22:05
導語:中醫特色護理干預對糖尿病合并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探討中醫特色護理干預對糖尿病合并便秘患者排便情況的影響。方法選取江西省新余市中醫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86例糖尿病合并便秘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各43例。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加用中醫特色護理干預。比較2組便秘評分及生存質量、排便情況。結果觀察組干預后便秘評分、PAC-QOL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排便間隔時間、每次排便時間短于對照組,周排便次數多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醫特色護理干預可減輕糖尿病合并便秘患者便秘癥狀,縮短排便間隔時間,增加每周排便次數,從而改善生存質量。
關鍵詞:消渴;糖尿病;便秘;按摩療法;耳穴壓豆療法;中醫護理學
糖尿病是一種以高血糖為主要特征的慢性病,長時間高血糖狀態會對機體的自主神經造成一定損害,并會累及消化系統,導致多種并發癥的發生,其中以便秘最為常見。糖尿病合并便秘患者因排便困難,容易用力過度引起血壓升高,增加并發癥發生風險。同時會阻礙降糖藥物的吸收,加重乏力、視物模糊等癥狀,影響血糖的穩定控制,對疾病的治療尤為不利[1-2]。目前,臨床治療此病多在口服通便藥物、灌腸等基礎上配合必要的護理干預,以緩解患者因便秘而滋生的不良情緒,并正確認識疾病,從而加快便秘癥狀消失。但常規護理措施缺乏一定針對性,患者排便狀況改善效果欠佳。而中醫特色護理近年來應用較為廣泛,其以中醫理論為指導,運用傳統中醫中藥技術與方法,對患者施以照顧和服務,從而促使患者健康[3]。穴位按摩與耳穴壓豆均為中醫特色護理技術,均可通過對特定穴位進行刺激,以調節機體臟腑功能,達到防治疾病之效[4,5]。鑒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中醫特色護理干預在糖尿病合并便秘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江西省新余市中醫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86例糖尿病合并便秘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各43例。對照組中男28例,女15例;年齡38~75歲,平均年齡(60.37±4.53)歲;便秘病程最短3個月,最長2年,平均病程(1.02±0.22)年。觀察組中男27例,女16例;年齡39~75歲,平均年齡(60.39±4.56)歲;便秘病程最短3個月,最長2年,平均病程(1.05±0.24)年。2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6]中2型糖尿病相關診斷標準;血糖均控制穩定;便秘符合《便秘·外科診治指南(2017)》[7]診斷標準;均伴有糞量減少、大便干結、排便費力等癥狀,且每周排便少于3次;精神狀態正常;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近期存在腸道手術;1型糖尿病;因腸道疾病所致便秘;伴有心血管急性并發癥。
1.3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干預:①健康宣教:通過視頻、宣傳手冊等方式向患者講解糖尿病合并便秘的發病原因、臨床癥狀、危害等知識,使其正視疾病帶來的危害。②心理疏導:與患者耐心溝通,傾聽其內心顧慮,疏導因疾病產生的煩躁、焦慮等負面情緒。③生活指導:幫助患者調整日常飲食,多飲水,每日至少1.5L,并注意便意,按照排便生物節律定時排便。觀察組加用中醫特色護理干預:①穴位按摩:叮囑患者排空膀胱,取仰臥位,雙腿屈曲,操作者立于患者右側,以掌揉中脘穴,適當用力按揉1min,之后雙手中指分別按揉左右天樞穴,順時針按1min;按揉關元穴,一手中指指腹按摩關元穴1min,之后右手置于臍部,左手壓在右手背上按摩神闕穴;沿結腸解剖位置開始順時針推揉升結腸、橫結腸及降結腸30次;推擦腰骶部,指導患者坐于床上,操作者兩指并攏,掌根貼于同側腰骶部,自上而下椎擦數次,并適當用力按摩兩側腎俞穴;按揉上肢合谷、支溝穴,以出現酸脹感為宜;按揉下肢足三里、三陰交穴,每側穴位按揉1min,以患者酸脹為宜,上述穴位按摩2次/d,10d為一個周期。②耳穴壓豆:主穴選取大腸、直腸、小腸、交感、皮質下,配穴選取三焦、肺、脾、胃、腎、內分泌,每次選取主穴3個,配穴2個,使用膠布將王不留行籽貼敷固定,指導患者每日按壓3~5次,單穴每次按壓2min,以出現酸、麻、脹等感覺為宜,3~5d更換一次,兩耳交替進行,10d為一個周期。2組均干預2個周期。
1.4觀察指標
①便秘評分及生存質量:干預前及干預后,采用便秘癥狀及療效評估問卷評價2組便秘狀況,問卷包括排便困難、排便時間、排便頻度、糞便性狀、臨床癥狀及腹脹6個方面,采用4級評分法評價,每項0~3分,總分18分,得分越低越好;并采用便秘患者生存質量自評量表(PAC-QOL)評價2組患者生存質量,量表包括28項內容,每項0~4分,得分越高則生活質量越低[8]。②排便情況:干預前及干預后,比較2組排便間隔時間、每次排便時間和周排便次數。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珋±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便秘評分及生存質量
2組干預前便秘評分及生活質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便秘評分、PAC-QOL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排便情況
2組干預前排便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排便間隔時間、每次排便時間短于對照組,周排便次數多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糖尿病為代謝疾病,其病程長,臨床雖可通過藥物等途徑控制血糖波動,但疾病仍會呈慢性進展趨勢,逐漸累及全身多個系統,尤其是腎臟、神經、心腦血管等系統,引起不同程度并發癥[9,10]。便秘則為糖尿病常見并發癥,其多由病變累及自主神經所致,可引起胃腸功能障礙,消化道蠕動減慢,胃張力降低,從而延長排空時間,出現排便困難等癥狀。而便秘的發生不僅可增加患者痛苦,還可影響機體對降糖藥物的吸收,引起血糖波動,進而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11]。而常規健康宣教、心理疏導、生活指導等措施雖可一定程度上消除患者負面情緒、建立正確飲食與排便習慣,但整體干預效果有限,便秘癥狀緩解較慢。中醫認為糖尿病屬于“消渴”范疇,其病機在于陰虛,隨著病情進展可導致氣陰兩虛,使機體氣機不利、運化失司;同時糖尿病便秘的發生與臟腑功能失調密切相關,氣血運行不暢,榮衛不和,腑氣不通,以致大腸傳導失司,進而導致便秘。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便秘評分、PAC-QOL評分低于對照組,排便間隔時間、每次排便時間短于對照組,周排便次數多于對照組,表明中醫特色護理干預可縮短糖尿病合并便秘患者排便間隔時間,降低便秘評分,改善生存質量。分析原因如下,穴位按摩為中醫特色護理技術,其以經絡腧穴學說為基礎,以按摩為主要施治方法,從而刺激特定穴位,激發人體經絡之氣,達到調理人體機能、扶正祛邪目的[12,13]。本研究中按摩中脘穴能調胃理氣、化濕降逆;天樞穴為便秘常用穴位,可理氣止痛、清利濕熱、活血散瘀;關元穴能行氣導滯、寬腸通便;神闕穴能和胃理腸、培元固本,按摩此穴能加快腸道蠕動,促進排便;按摩脊柱兩側腎俞穴能通經活血、調理臟腑功能;合谷、支溝、足三里、三陰交等穴可通暢氣血、通腑下氣;諸穴合用,可有效調節腸道血液循環,增強神經末梢感受器敏感性,加快胃腸蠕動能力恢復,進而糾正胃腸節律失衡,促進排便[14,15]。耳穴壓豆是自耳針療法演變而來,其將藥豆黏貼于耳廓特定反射區上,并適當揉按,可刺激對應反射區產生特定功效,以防治疾病[16,17]。本研究中依據便秘病情所選主穴中大腸能通便止瀉;直腸能清熱利濕、通腑澀腸;小腸能調理胃腸、清熱化滯;交感能滋陰清熱、調整胃腸、行氣降逆;皮質下能下氣通腑、健脾益腎;并配以三焦、肺、脾、胃、腎、內分泌等穴,可共同調理腸胃氣機,達到潤腸通便目的[18]。綜上所述,中醫特色護理干預可增強糖尿病合并便秘治療效果,利于加快患者便秘癥狀消失,改善排便情況,并提高生存質量。
作者:陳志方 廖秋萍
- 上一篇:大學生就業與創新創業多維度分析
- 下一篇:建模思想融入高職數學教學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