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紅在產品色彩設計的應用
時間:2022-06-14 14:41:34
導語:中國紅在產品色彩設計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中國紅的美學與文化流變解析
1.1中國紅的色彩美學
紅色在中國文化中是十分重要的顏色,中國紅為廣受中國人民喜愛與認可的紅色色系。廣義上的中國紅則蘊含著華夏兒女的精神內涵,是中國傳統文明、中華民族感情與信仰的載體,并不特指單個顏色,而是整個中國紅系列顏色的統稱[3]。中國紅伴隨著中國文明發展與傳承,是代表中華民族的精神內核和文化底蘊的重要體現與視覺色彩表征形式。如今中國紅被視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符號,向世界展示了中國人對紅色的喜愛尊崇與獨特情感。
1.2原始的尚紅心理與民俗文化
考古研究表明,在中國最古老的壁畫、古墓葬、古代遺跡中,均體現出早期人們對紅色事物崇拜,其起源是中國原始民族對太陽、火焰、鮮血的崇拜。原始民族在對世界的認識中,總是以生存本性和身體感受來對事物加以理解,常常直接由事物自身引申出顏色的含義[4],而太陽、火焰和鮮血與生命有著最原始的聯系。如火焰可以給人類提供溫暖、驅避猛獸、烹飪食品,但同時又能燒毀一切,所以古人認為火是一種神秘的無形之物。正是對火之力量的需求和敬畏產生了原始民族對火及其色彩產生的敬仰和推崇。文字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標識。從現代漢語基本詞的演化過程來看,也能發現我國傳統民俗文化與尚紅意識的巨大聯系。我國關于“紅”最早的記載是在戰國楚墓中出土的竹簡上,古人最初用“赤”統轄紅色系[3],隨后經常運用并流傳至今為人們所熟知的赤義類顏色詞無外乎“赤”“朱”“紅”三個。研究證明,在先秦時代古人多用“赤”“朱”二字表示紅色,到了唐宋,“赤”“朱”二字的地位逐漸被“紅”所取代,由此我們可以推斷“赤”“朱”“紅”三字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融合演變,由原來的相互區別逐漸發展為含義上的大抵相同[5]。中國研究者姚小平也對現代漢語基本顏色字的發展過程作了比較系統的研究,其中紅色的發展過程如表1所示[6]。我們發現,在赤義類顏色詞中,“赤”“朱”等其他顏色詞的地位逐漸被“紅”所替代,“紅”字成為了紅色意義的代表。這些詞義的變化與民族的文化風俗也存在重要聯系,“紅”在新華字典中釋義為形聲字。從“糸(纟)”,表示紅色用于染絲帛,這與我國古代發達的手工業有著密切聯系。綜合而言,從漢語中赤義類詞的演變發展可以發現,中國人尚紅的民俗是由民族心理和文化傳統等因素共同作用的,如圖1所示。
1.3尚紅意識在政權更替中的流變
中國紅在歷代流傳中,逐步奠定了其在中華兒女心中的重要地位。尚紅意識產生于商周時代,《禮記》載“周人尚赤”,周朝宮殿的地面被稱為“丹地”。到了秦漢時代,色彩開始被用以區分階級等級,紅色代表著高貴尊榮。戰國末期,鄒衍與董仲舒根據五行、五色和儒家學說提出“五德始終”和“天道循環”的理論,以色彩來區分社會地位與禮儀規范,青、赤、黃、白、黑五色被用來象征高貴。唐朝時,人們對紅色愈發尊崇,甚至成為了皇室專色。到了宋、明兩朝,紅色已不僅只是王室象征,還開始有了更多喜慶歡快的寓意,例如中式婚禮婚嫁服飾以“紅色”為基礎的傳統,流傳至今。至清朝,康熙、雍正時期因帝王的喜好,皇宮內家具多為紅木,此后普通民眾也以擁有紅木家具為傲,至此紅色被冠以尊貴、祥瑞之色獲得人民的廣泛認可與喜愛,并完全融入到大眾生活中[3],逐步奠定了紅色自古以來在中華民族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2.1中國紅與中華傳統符號的關聯融合
中國紅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色彩符號,從古至今被不斷運用到人們生活中的各類器物中。古代人們以嚴密的工藝技術燒造出被譽為“千窯一寶”的紅釉瓷,不同的紅在瓷器上體現出不同的韻味,以其特有的民族風格名滿天下;各類文房用品中也常以紅色原材料制成,如壽山石、雞血石等名貴紅色石材用來制印、硯臺。在中華民族悠久的民族融合中,中國紅的含義與象征被不斷總結歸納,同時不斷產生新的寓意,最終被提煉為系統性的寓意系統,并與視覺表現融合,從而產生了獨具特色的“中國紅”文化,這在現代產品設計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實踐意義。例如中國聯通的LOGO,便是將中國傳統“盤長”吉祥紋樣提煉抽象后的圖形與中國紅融合,二者搭配美觀、穩定、和諧,強化了中國聯通LOGO所傳遞的寓意,增加了吉祥幸福的形象。通過將富有民族特色的圖案符號進行重構并與中國紅融合的產品設計方法,可以更好地實現產品的情感傳遞與情感價值。此外還有較多類似產品案例,如表2所示。
2.2中國紅在消費場景下的產品設計中的應用分析
通過案例發現中國紅產品的應用往往還伴隨著特定的消費場景。以國貨美妝品牌花西子的“現象級”崛起為例,近年來隨著我國國力強大和民族自豪感的提升,中國風成為一個充滿了增長潛力的垂直圈層。消費者年齡層逐漸年輕化,而當代年輕人的愛國熱情恰是空前高漲的,且往往在消費中渴望產品滿足自身個性需求,希望尋求相匹配的品牌產品來表達自己的性格與情感。而花西子品牌正是在嚴控產品質量的同時,注重打造中國風及東方文化的品牌定位,并以此為特色向目標用戶灌輸強調中國元素審美的場景。通過線上與線下并進的營銷方法,構建讓國人引以為傲的“東方彩妝”的品牌愿景喚起用戶的情感共鳴,從而帶動美妝消費,在大牌林立的市場上成功突圍,如圖2所示。正因中國紅的文化含義及其相關產品所需呈現的精神內涵使其無法僅憑孤立的外延形式而被使用接收者正確高效的感知,這使得設計者在對中國紅產品本身的外形、功能、材料、工藝進行思考的同時也需要為其設計理想的傳播場景。例如春節等中國傳統節日,或各類需凸顯喜慶、愉悅的情感氛圍、中國精神及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題場景。
3中國紅在產品色彩設計中的應用思路
3.1中國紅作為主色、輔助色、強調色的應用
色彩的整體關系往往能決定某種色彩的顯示效果,不同的色彩面積、位置、距離以及排列順序的應用,得出的效果會大相徑庭。中國紅作為主色時更能體現其象征性。因中國紅能給人帶來興奮感、活力感與愛國情懷的精神化象征,設計師可在需要調動用戶情感的情境下的產品中將中國紅設定為主色,大面積的運用以喚起用戶的情緒,滿足其情感需求,體現民族象征和中國風尚。北宋官書《營造法式》[7]中對紅色作為主色的運用便十分巧妙,在《法式》十余種彩畫作中,每一種“樣式”的配色方案都大量使用了紅色,紅色成為了畫面中的主導色調,且往往是高彩度、中等明度的紅,而近于黑白色的低彩度、高明度或低明度色彩僅作為點綴色穿插于主色之間,起到了色彩調和作用。在家居產品的設計中,為滿足室內環境的相融相洽,且在家庭環境中紅色的運用過度或不當會影響人們精神的鎮靜和放松,甚至加劇用戶的心理壓力而造成不適。因此中國紅在現代家居產品設計中可作為輔助色或強調色側重于審美性、流行性,主要起到對單調沉悶環境的點綴及用戶情緒的調節作用。例如對不斷重復著瑣碎單調的家務勞動的家庭主婦來說,廚房中適當的紅色點綴能調動其在廚房烹飪的情緒,這或許能使其烹飪出更美味的佳肴。另外,我們以中國紅作為輔助色和強調色時應注意給予其充分的節奏與韻律,靈活設計色與色之間的過渡與呼應,以此體現其美感。例如格蘭仕推出的中國紅系列微波爐,別出心裁地在產品中輔以適宜的、富有節奏韻律的中國紅元素,從而體現產品文化因素,提高了產品競爭力,如圖3所示。
3.2中國紅關聯元素的情感價值應用
人對色彩的感知與情緒體驗相較于形狀、文字等要素要敏感得多。某些物體的色彩已成為大眾生活中的固有概念,例如紅日白云,這被稱為“固有色”。固有色是色彩聯想產生的基本原因,人們通常會結合自身的經驗與常識將產品的固有色同產品本身聯系起來。色彩聯想會導致人們產生對色彩的不同情緒,例如同一種紅色,當其出現在恐怖電影中時會給人以恐懼感,但將其運用在宴會禮服上時人們往往會感到興奮、熱情。由此,人們欣賞各類元素而產生的情感受到自身因記憶、經驗等方面對其聯想內容所持態度的重要影響[2]。在設計中,孤立的“中國紅”在產品中的應用有時無法使用戶將其識別為“中國紅”或對其產生預期情感體驗,因而要利用好色彩的聯想,從而提升中國紅元素的傳達效率與質量。對此,可通過將中國紅與恰當的關聯元素相融合的途徑來傳達產品語義,設計用戶情感體驗,使主體獲得中國紅產品所需表達的情感價值。這些關聯元素應具有中國傳統韻味的屬性特征,例如通過對牡丹、祥云、漢字、窗花和中國結等關聯元素的抽象提煉,與中國紅共同融入設計之中,達到較好的引導用戶產生預期的色彩聯想與滿足情感需要的目的。另外也可嘗試將多種關聯元素種類進行組合、搭配,設計師在此過程中需注意相關元素的內容關聯性與數量是否合適恰當,若將關聯元素生搬硬套或數量過于龐雜,不僅無法高效地傳達產品語義,還會造成用戶對產品內涵的誤解。
3.3中國紅元素的消費場景應用
通過對美妝品牌花西子的產品營銷案例分析,發現中國紅元素產品在傳達語義的過程中可通過應用構建匹配的消費場景,形式與場景相對應,引起消費者的共鳴共情,以此完成中國紅產品豐富精神文化內涵的精準傳達。產品從接受設計開始,就被賦以社會文化存在的意義或關系[8]。中國紅元素產品的本質是中國傳統文化及中華民族精神象征的外延表征,與之構建的消費場景,不僅是中國紅產品長期發展更迭的商業基礎,更是融合了中華民族的民族感情、色彩心理及價值取向的文化元素符號的載體。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也為當今人們帶了來日常生活中的更為豐富飽滿的場景維度,還出現了線上線下消費場景的互動組合,這為用戶提供了新的消費模式,也為設計師提供了新的設計思路和挑戰。正是基于移動互聯網科技的發展,消費者的思維模式、行為模式也發生了重大變化,消費場景設計由此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話題[9]。中國紅元素產品設計中合理的消費場景構建,可以賦予產品精神為根本、充實內核為路徑、傳遞價值為訴求的價值與內涵,并根據消費者的心理特征,通過適應、重塑和建立消費者在一定情景下的行為模型,來進行產品推廣。通過場景構建完成對中國紅元素在產品設計中給予用戶的高效傳達與認知,使消費者對其產生共鳴與文化認同,從而形成購買欲望,達到產品語義的準確傳播與產品營銷目的。
4結語
關于中國紅的研究是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如何有效地運用中國紅色彩符號來提高中國設計的質量,合理科學地突出中國設計特色是當前面臨的重要課題。文章以學科知識的交叉結合為指導思想,系統地設計產品配色整體關系,把握中國紅在不同環境中應用的節奏韻律。深入挖掘提取在博大的中華文化應用載體里合適的關聯元素,研究關聯元素設計方法,使其不斷發展完善,對研究中國紅及推動中國本土設計進步具有重要意義。更多地結合環境性與場景構建,賦予中國紅元素產品更飽滿的文化形象與精神內涵,提高用戶對其認知效率,全面展現民族韻味,發揮了中國紅產品的“情感”引導功能,增加其“敘事”內涵容量,強化了中國文化的價值承載力。
參考文獻
[1]鄭越梅.中國紅在產品設計中的認知傳達及應用研究[J].包裝工程,2014,35(6):64-68.
[2]柳沙.設計心理學[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9.
[3]胡蓉.“中國紅”的美學意識演繹與演變[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20,41(4):142-150.
[4]吳保和.中國紅:文化符號與色彩象征[J].云南藝術學院學報,2013,19(3):69-75.
[5]王梓秋.淺析漢語中赤義類顏色詞的區別與演變[J].考試周刊,2012,(10):11-12.
[6]姚小平.基本顏色詞理論述評―兼論漢語基本顏色詞的演變史[J].外語教學與研究,1988,(1):25.
[7]李路坷.《營造法式》彩畫色彩初探[C].見:李硯祖主編.藝術與科學:第二卷.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P45-46.
[8]張凌浩.符號學產品設計方法[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
[9]陳禹安.來,設計一個消費場景吧[J].銷售與市場(管理版),2018,(08):42-44.
作者:王志鋮 吳瓊 單位: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 上一篇:環保能源項目基礎方案評價探索
- 下一篇:AR技術中式卷煙營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