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護理對兒童眼科患兒家屬的效果
時間:2022-06-20 08:46:12
導語:心理護理對兒童眼科患兒家屬的效果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觀察心理護理對兒童眼科患兒家屬心理狀態的影響,探討其是否能提高護理滿意度并在患兒治療中提供幫助。方法選擇2020年1—12月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兒童眼科收治的患兒300例,將其與家屬按1:1比例對應。將300例患兒家屬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150例,對照組給予兒童眼科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在常規護理模式基礎上實施心理護理。觀察2組護理前后患兒家屬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及應對疾病評分的變化,比較2組護理滿意度。結果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護理后患兒家屬SDS評分、SAS評分均顯著減少(P<0.05);護理滿意度、應對疾病評分均顯著增加(P<0.05)。結論在兒童眼科臨床護理過程中,為患兒家屬提供心理護理能夠有效地緩解患兒家屬的不良情緒,提高患兒家屬的護理滿意度,對患兒治療起到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兒童眼科;心理護理;患者家屬;抑郁;焦慮
兒童在患病的時候因為自身的思維和心智不夠成熟,不能清楚地表達癥狀或者各種觀點[1],因此在治療和護理過程中會給醫護人員帶來很大的困難,并常導致醫患糾紛[2-3]。兒童眼科患兒的主要的照顧者是其家屬,當患兒出現不良情緒反應時,家屬往往同樣會出現焦慮等不良情緒,這不僅不利于患兒的治療,也不利于護理滿意度的提高。有研究[4]發現,患兒家屬對患兒眼部的認識程度以及其面對疾病地心理狀態對患兒的治療效果有一定的影響,因此,對患兒家屬進行必要的心理護理就顯得尤為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討心理護理對兒童眼科患兒家屬心理狀態的影響,觀察其是否能提高護理滿意度并在患兒治療中提供積極的幫助。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20年1—12月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兒童眼科收治的患兒300例,每個患兒與家屬按1:1比例對應。將300例患兒家屬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150例。對照組患兒家屬中,父親62例,母親88例;年齡23~43歲,平均(27.47±3.57)歲。觀察組患兒家屬中,父親67例,母親83例;年齡22~45歲,平均(26.95±3.84)歲。2組患兒家屬的年齡、性別等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1.2護理方法對照組:對患兒家屬實施眼科常規護理方法。與患兒家屬進行簡單有效地交流溝通,從而了解患兒的一般情況,再向患兒家屬講解患兒眼部疾患診治過程中的相關注意事項,包括:術前準備、手術具體流程、術后注意事項等。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對患兒家屬實施心理護理。具體事項如下:患者入院后,保持微笑熱情地接待患兒及家屬,以緩解其心理壓力;引導患兒家屬熟悉醫院及病房環境以消除家屬對醫院環境的陌生感;向患兒家屬講解疾病的護理知識及了解相關眼科疾病知識,同時根據家屬的具體年齡、職業、家庭背景、文化程度等制定個性化的心理護理對策,對其進行心理干預,讓家屬相信醫護人員,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患兒病情[5];向患兒家屬詳細講解患兒的飲食健康教育、藥物使用目的及方法、手術前后注意事項、患兒眼部如何保持清潔等。1.3觀察指標與評價標準觀察2組護理前后患兒家屬心理狀況及應對疾病方式的變化,比較2組護理滿意度。1)心理狀況: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焦慮自評量表(SAS)評估患兒家屬的抑郁及焦慮程度,分值越高,表示抑郁、焦慮程度越深。2)護理滿意度:采用醫院自制調查問卷評估患兒家屬的護理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3個等級。3)應對疾病方式:采用積極和消極應對量表(PNAS)評估患兒家屬應對疾病狀況,分值越高表示積極應對程度越高。1.4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22.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組內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SDS、SAS評分比較2組護理前SDS評分、SA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2組護理后SDS評分、SAS評分均較護理前顯著降低(P<0.05),但觀察組降低較對照組更為顯著(P<0.05)。見表1。2.2護理滿意度比較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2.3應對疾病評分比較2組護理前PNA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2組護理后評分均較護理前顯著升高(P<0.05),但觀察組升高較對照組更為顯著(P<0.05),見表3。
3討論
兒童對于一個家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需要重點照顧的對象,但因為兒童自身的思維和心智不夠成熟,患病時不能夠完全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身體狀況,因此給醫護人員帶來巨大的挑戰。尤其是兒童的眼睛是相對脆弱的器官,在兒童發育的過程中一旦受到損傷則可能對其造成終身的不利影響。眼部疾患不僅會讓患兒因視力影響等產生明顯的不適感,而且也會對其心理產生負面影響[6-7];對患兒家屬而言,會擔心孩子的眼部疾病會帶來什么不良影響,而且患兒的住院治療也會給他們帶來較大的經濟壓力,因此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之下,患兒家屬同樣會產生明顯的心理負擔或不良情緒。如果患兒在診治的過程中得不到滿意的結果,再加上患兒和家屬如果未得到一些心理方面的疏導,則會使其負面情緒不斷積攢,最終造成醫患矛盾,影響患兒治療[8-10]。隨著當前醫學護理模式的不斷改進及發展,越來越重視對患兒家屬的心理護理,進行心理護理不僅可以緩解家屬的不良情緒,而且有利于患兒治療的順利進行,提高治療效果[11]。相對于常規護理,心理護理首先要做到的是保持微笑,能夠熱情地接待患者及其家屬,這樣就能明顯緩解他們住院后的巨大心理壓力,因此能減少對患者及家屬的刺激。有一部分患者及家屬在進入醫院之后可能會產生排斥心理,面對完全生疏的的環境也不能迅速地適應,這就十分需要護理人員的幫助。其次,為患兒的診治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在進行病史采集的過程中需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姿態,即使是走路或者說話時都會盡量保持小的聲音以便盡可能地減少對患兒的影響。最后,要清楚患兒發病的的臨床表現,因為只有在了解這些情況之后才能夠針對患者家屬的心理情況進行分析及了解。同時需要及時且積極地與患兒家屬進行有效的交流溝通,并且從職業、生活習慣、文化背景等多個方面進行個體分析。另外,家庭經濟狀況也是非常重要的。當前醫療環境是醫患糾紛事件不斷,因此護理滿意度的提高不僅可以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認可程度,也更體現著醫院的醫療服務水平的高低。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后患兒家屬SDS評分、SAS評分及消極應對疾病評分均較對照組顯著減少(P<0.05);護理滿意度、積極應對疾病評分均較對照組顯著增加(P<0.05)。表明在兒童眼科臨床護理過程中,為患兒家屬提供心理護理能夠有效地緩解患兒家屬的不良情緒,提高患兒家屬的護理滿意度,對患兒治療起到積極的作用。
作者:鄒蕓竹 楊玉蘭 單位: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眼科
- 上一篇:新版美術鑒賞教材分析
- 下一篇:鄉村振興背景全域旅游建設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