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如何融入食品安全意識

時間:2022-06-28 15:44:34

導語:思想政治教育如何融入食品安全意識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思想政治教育如何融入食品安全意識

自改革開放以來,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使民眾溫飽問題基本得以解決,大眾視野逐漸轉向“飲食健康”這一新問題。然而,頻發的食品安全事件警示著大家,食品安全任重道遠。普通民眾應充分認識到食品安全監管是全體國民的共同責任,應由各方力量一起努力,不能單單依靠國家部門進行監管。而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搖籃,理應發揮帶頭人作用,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復合型人才,為未來全民監管食品安全貢獻力量。因此,高校在當前思政教育中融入食品安全意識,培養真正有知識、有文化的青年學子,是極具前瞻性的舉措,同時也是未來大勢所趨。

基于此,由任媛媛、郝建雄和王云峰編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于2021年7月出版的《食品安全概論》一書,立足我國當前食品安全現狀,詳細介紹影響食品安全的各種因素及控制方法,闡述食品的安全性評價、食品法律法規、食品的安全控制與管理等內容,豐富詳實,既可作為高校食品專業的良好教材,也能作食品安全知識普及的輔助資料。《食品安全概論》全書共包括十四個章節。第一章主要闡述食品安全的概念、食品安全研究的主要內容、意義,分析我國食品安全現狀并進行展望。第二章主要介紹動植物中的天然毒素以及其如何影響食品安全。第三章主要闡述影響食品安全的環境污染并介紹相應防治措施。第四章主要論述影響食品安全的生物性污染,同時說明如何防治這些污染。第五章至第七章分別闡述有害元素、農藥和獸用化學物質對食品安全的影響。第八章至第十一章分別討論食品添加劑、包裝材料、輻照食品與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第十二章主要論述食品安全性的評價與監測。第十三章主要講述食品監管歷程及現狀,并介紹食品相關法律法規。第十四章主要闡述食品安全的控制與管理。

食品安全關系著民眾的身體健康,歷來得到國家的密切關注。然而,大眾只有當食品安全問題曝光后才后知后覺,前期并不能鑒別問題產品,究其原因,食品安全知識普及率不高為主要原因之一。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食品安全知識普及率較低。據調查,高校部分同學購買商品時根本不關注生產日期、保質期等基本信息,對于不同食品所含營養成分、飲食禁忌等較復雜的知識更是知之甚少,這主要是因為非食品專業學生缺乏日常接觸食品安全知識的機會,導致其知識儲備不豐富,食品安全意識淡薄。因此,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食品安全意識迫在眉睫。筆者認為高校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第一,思政工作領導者應切實認識到食品安全知識普及的重要性,推動食品安全意識盡快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思政工作領導者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開展的領導核心,領導者的認識高度決定了思政工作的落實程度。因此,高校思政工作領導者有必要深入學習黨和國家的相關精神,深刻認識食品安全知識普及對于維護學生身體健康、推動社會和諧進步的重要意義。此外,食品安全問題的解決涉及道德與法律的作用,將食品安全意識與思政理論相結合,有利于引導學生學習誠實守信的良好品德和遵紀守法的行為準則,從而為學生構筑正確的價值觀體系。

第二,高校應充分發揮思政理論課的作用,將食品安全意識深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政理論課是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陣地,是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思政理論課教師應充分借此機會,通過召開主題討論會、繪制手抄報、開展繪畫比賽和制作海報等形式,在思政教育中穿插食品安全教育,積極與學生溝通交流,闡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與學生共同探討促進食品安全的有效舉措,讓學生認識到消費者個人在食品安全監管中的重要作用,以推動全民監管食品安全衛生工作的有效落實。

第三,高校應營造良好的食品安全教育環境。環境對人的成長具有不可磨滅的重要影響,其以潛移默化的方式,作用于人的心理,引導和制約著人的行為。因此,高校應充分發揮“無意識”教育作用,在校園環境的布置裝飾上下功夫,傳遞關注食品安全的思想。例如,在廣告欄、教學樓墻面等顯眼處張貼有關食品安全知識的海報;建立食品安全討論網站,廣泛吸納學生投稿,同時緊跟新聞時事,及時發布與食品安全問題相關的報道,吸引學生關注網站內容;引導學生參加食品安全知識宣傳的社會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食品安全知識;教師授課時可有意列舉與食品安全相關的案例,適當與學生展開討論,無形中引發學生對食品安全的關注。目前,食品安全問題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要想解決這一難題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高校作為先行者,應在思政教育中融入食品安全意識,積極致力于食品安全知識的普及工作,這樣既能培養高素質的青年學子,也能倡導誠實守信、遵紀守法的良好風尚,推動社會和諧發展。

作者:霍燦鋒 劉亞仁 李朋 單位:保定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