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循環下專業市場改革發展路徑分析

時間:2022-07-07 09:31:21

導語:雙循環下專業市場改革發展路徑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雙循環下專業市場改革發展路徑分析

[摘要]為研究外向型專業市場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發揮的作用,分析了義烏小商品市場在內外貿融合發展方面具有的基礎和優勢,提出以“十大行動”為抓手,以數字化改革為手段,從探索新機制、培育新品牌、搭建新平臺、壯大新主體、發展新業態五個維度推進內外貿融合的發展路徑。

[關鍵詞]雙循環;專業市場;數字化;改革加快

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國家著眼于長遠發展和長治久安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更是專業市場新一輪發展的寶貴機遇。當前,國內學者主要從雙循環的時代背景、內涵和面臨困局進行分析[1-3],指出中國發展雙循環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擴大內需上。改革開放以來,出口導向型戰略使得義烏小商品市場過多依賴于外國市場,如DefeveraandRiano[4]發現一半出口企業將70%以上的產值在國外市場銷售。一旦外部需求萎靡,沒有國內貿易支撐的純出口企業將遭受嚴重沖擊。部分學者從企業出口與內銷的動態市場選擇行為進行研究[5-6]。張昊[7]認為當地市場的產需匹配度、消費飽和度等會抑制企業的出口轉內銷,而批發環節的發展程度則會促進企業的出口轉內銷。高宇[8]從貿易成本角度解釋了純出口企業的存在原因。程玲[9]、葉寧華[10]指出提高企業生產率水平及改善外部融資將顯著提高出口企業進入國內市場的概率。我國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完善的工業體系、數字化發展的新商業模式,都為專業市場的規模化、高質量、創新性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在雙循環背景下,進一步搶抓機遇、發揮優勢、積極作為,以專業市場為平臺,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加快形成。

一、專業市場助力雙循環建設的基礎和優勢

義烏商貿優勢突出,義烏市場被聯合國、世界銀行與摩根士丹利等權威機構稱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在助力雙循環建設上,具有4個方面的突出優勢:

(一)規模龐大、外聯緊密的市場網絡

一是市場規模大。義烏市場經營總面積470萬平方米,商位7萬多個,從業人員21萬,日均客流量20余萬,經營16個大類、33217個細類、180多萬種商品。二是市場輻射面廣。通過運營、物流、標準、質量、誠信體系等多方面合作,義烏形成了覆蓋28個省份182個二級市場的全方位、立體式、多層級的國內市場體系。義烏商人走南闖北,5萬義商分布在全國各地。三是會展業發達。每年舉辦義博會、森博會、進博會等展會超150個,連續多年被評為“中國十佳會展名城”、“中國十大會展名城”、“中國最具影響力會展名城”等榮譽稱號,會展綜合實力進入世界會展城市前50強行列。四是進口貿易持續快速增長。建立國內最大進口商品城,進口商品市場總面積超過20萬平方米,引進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萬種進口商品。2020年全市進口總額123億元,其中進口消費品107.7億元,增長33.0%。

(二)物流集散便利

義烏是聯合國亞太經社會認定的國際陸港城市,被列為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和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擁有國內國際物流企業3000家。從國內物流看:國內專線物流線路覆蓋全國31個省份的1502個縣級以上城市,連通國內所有地級以上城市和60%縣(市)。物流成本比全國平均水平低1/3以上,是全國最大的零擔貨物配載中心。從國際物流看:與寧波舟山港聯動,開辟海鐵聯運通道。“義新歐”中歐班列已開通西班牙、英國、捷克等15條運輸線路,輻射38個國家,實現“海陸空鐵郵網”全覆蓋,鐵路口岸、航空口岸雙開放,獲批設立義烏綜合保稅區,建成投用保稅物流中心(B型)、國際郵件互換局以及肉類、水果、冰鮮水產品等進口指定口岸。

(三)穩定高效的供應鏈體系

義烏長期堅持“貿工聯動”戰略,“義烏市場+產業基地”型供應鏈的快速反應能力、適應貿易環境變化的抗沖擊力,是義烏助力構建新格局的又一優勢。從市外看:義烏市場與全國20多個省市特別是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眾多產業集群聯系緊密,幫助200多萬家中小微企業實現產銷銜接、帶動2000萬以上產業工人就業,是廣大中小企業的“晴雨表”,是時尚潮流的“風向標”。從市內看:義烏有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省級高新區和13個國家級產業基地,配套了“浙江制造”品牌建設功能中心、省級工業設計中心、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等一批公共產業服務平臺,涌現了一批全國乃至世界行業“單打冠軍”,飾品、拉鏈等產品占據了全國20%以上的份額,無縫內衣產量占了全球的30%、全國的80%。

(四)數字貿易蓬勃發展

連續七年雄踞全國電子商務百佳縣榜首。從國內電商看:電商主體超過28萬戶,2020年,全市電子商務交易額3125億元,其中網絡零售額1909.7億元。2020年郵政和快遞業務量71.75億件,占全國8.5%。從跨境電商看:義烏國際郵件互換局出境目的國覆蓋全球127個國家和地區。義烏-大阪貨運包機每周7班,開通義烏-都柏林、義烏-馬德里臨時貨運包機,實現與鄭州、廣州空空轉關。“義新歐”班列開通運郵功能以來,“義新歐中國郵政號”班列已出口896個標箱908萬個郵件。

二、促進雙循環的工作舉措

發揮“義烏中國小商品城”品牌優勢,與全國多家市場開展多形式合作,布局萬家分銷網點,帶動7.5萬商戶以多種方式對接國內市場,構建“市場主導、服務聯動、互利共生”的國內專業市場體系。對接全國物流樞紐和物流節點城市,布局數字云倉、智慧物流等項目,培育具備全國性、區域性“干支配”整合能力的頭部物流平臺,集聚國內產業鏈供應鏈服務企業,形成高效的內循環物流體系。建設“百縣萬品”助農助企平臺,對口幫扶欠發達縣市,開展萬余種商品產供銷一體化協作。深化與國內特色產業集群、勞務輸出地、貧困地區等方面的合作機制,建設原料加工園區品牌基地、農產品生產基地和物流基地,讓更多的內陸優質產品通過義烏銷往全國、走向世界。推進商品市場前移,在往來較為密切的貿易節點城市,合作布局海外倉、境外站、海外分市場等境外展貿平臺,服務中小微企業開展跨境貿易,讓每個平臺成為向世界展示義烏一流商貿服務的窗口。建設長三角中歐班列集結中心,成為全國中歐班列市場化、高質量發展的示范班列。增加國際物流專線,串聯覆蓋全球物流服務站點,參與建設陸上、海上、空中絲綢之路,形成以義烏為支點“全球運、全球遞”的高時效、低成本跨境集疏運體系。開辟國際臨時航班、國際商業航班包機等渠道,滿足8個“快捷通道”外的來義境外商務人員增開臨時航班或包機需求。拓展外籍商友卡的應用場景,實現辦事“一卡通”、做生意“一卡通”。依托義烏綜保區,創新“前店后倉”、跨境自提等批零兼營的銷售場景,形成從源頭到銷售的一站式供應鏈閉環,打造千億級進口日用消費品展貿平臺。建立海外中小企業信息庫,幫助國內進口貿易主體接洽海外工廠,提供海外創牌、OEM代工業務對接服務,擴大特色優勢產品進口。推動市場提質創牌,推動標準、設計、創意與市場全方位融合,與設計院校開展深度合作,培育優秀設計團隊,集聚設計人才,研發創意設計產品,打造小商品創新策源地和標準引領地。建設China-goods數字貿易綜合服務平臺。集成展示交易、倉儲物流、關匯稅、支付結算、供應鏈金融等功能,數字化重構市場交易場景,實現市場上下游企業和貿易服務企業的智能互聯。深化與eWTP合作,以“數字圍網”為核心,建設“數字綜保區”。推動海關特殊監管區、自由貿易試驗區、區域經濟全面合作伙伴關系協定(RCEP)等自由貿易協定“朋友圈”政策互通、發展聯動,形成引領開放合作的“協作圈”。

三、雙循環背景下專業市場改革發展路徑研究

構建雙循環發展新格局,是系統性、長期性的戰略任務。在加快實施“雙循環十大行動”的同時,從制度創新、數字賦能著手,進一步謀劃創新舉措,務求工作不斷迭代創新,助力雙循環走深走實。

(一)探索新機制,增強雙循環發展動能

一是謀劃創新國內市場信用保險支持機制,保證外貿企業在內銷中同樣使用信保。二是探索義烏獨創的貨款寶等融資政策同樣適用于有訂單的出口轉內銷產品,對內銷給予出口同樣的金融融資支持。三是研究對出口產品轉內銷予以一定的稅收優惠。四是對出口轉內銷產品在進入沃爾瑪、麥德龍等大型商超時,對進場費予以減免。鼓勵設立出口轉內銷產品專區。五是對于出口轉內銷產品給予運輸方面支持。

(二)培育新品牌,夯實雙循環發展基礎

推動新型“貿工聯動”數字化轉型,以“產業大腦+未來工廠”推進數字產業化和傳統產業數字化、市場數字化和物流數字化等協同制造模式,大力發展柔性生產、定制生產等業態,推進內外銷產品“同生產線同標準同質量”。探索建立現代產業體系,在無縫服裝、針織內衣、飾品、襪子、拉鏈和五金等產業建設未來工廠樣板,實現商貿服務型物流樞紐的數字化升級。積極打造出口轉內銷“新國貨品牌”,對樹立新國貨品牌企業予以資金扶持。

(三)搭建新平臺,打造雙循環發展載體

一是認真開展商品市場優化升級國家級試點,與產地型、集散型和銷地型商品市場加強縱向聯動,加強品牌建設、貿易便利化、市場監管等橫向協作。二是積極推進義烏小商品城體驗化改造和數字化升級,實現全鏈條數字化、可追溯,加快打造數字市場。大力發展基于貿易數據要素的撮合、金融等增值服務。三是大力培育新型消費,拓展生態消費、場景消費,爭取23類獨具行業細分特質的交互場景以及5個融入社交元素的綜合應用場景落地。四是建設國家物流樞紐數字化信息服務平臺,加強與其他市場化數字化物流平臺合作,形成與國內物流樞紐和節點城市之間功能互補、業務銜接、平臺共享的數字化物流設施體系。五是在義博會、義烏進博會和浙恰會期間開設內外貿融合展區,推動出口內銷“比翼雙飛”。

(四)壯大新主體,增強雙循環發展活力

加快打造立體市場。穩步推進坐商、行商和云商“三商”融合,聚集一批有影響里的大型貿易中間服務商,做強以義博會為核心的會展業,打造全球小商品AI涉及中心,培育商品“首發經濟”“爆品基地”。推動高層次直播電商人才培育和集聚,在流量導入方面予以支持,完善對網紅大樓(園區)建設、入駐知名直播平臺、主播等的政策扶持,營造良好的直播電商發展氛圍。

(五)發展新業態,拓展雙循環發展空間

發展跨境電商、市場采購、一般貿易、加工貿易、海外倉等多種業態,建設全國跨境貿易集拼中心。高質量建設線上貿易供應鏈服務后臺,與全球網購活躍地區電商平臺、主流直播平臺開展合作。加快培育“保稅+批發”“保稅+新零售”“保稅+展會”、“保稅+轉口”等保稅新業態,收購代理境外品牌,探索“全牌照口岸+專業市場”的進口新模式。深化市場采購進口貿易機制創新,爭取在綜合保稅區試行小額小批量進口清單管理制度,條件成熟后探索市場采購進口貿易方式。完善海外倉商品展示、跨境直播、一件代發等境外綜合服務功能,探索“海外倉+直播電商”的外貿新模式。探索離岸貿易,實現“海外生產-義烏展貿-海外發貨”模式,加強離岸轉手買賣管理措施研究,建立適應境外投資和離岸業務發展的稅收政策。

(六)推進“義新歐”班列高質量發展,打造“一帶一路”樞紐城

以數字化手段賦能“義新歐”班列服務能級建設,探索建設長三角地區中歐班列集結中心。推進與西安、鄭州、烏魯木齊等境內中歐班里集結城市的戰略合作,積極推動與阿拉山口、霍爾果斯等口岸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合作,加強“義新歐”布列斯特站、杜伊斯堡站和馬德里站的建設,在各站點探索布局一批具有貿易中轉、物流中樞功能的網絡節點,努力形成全球倉儲和售后網絡。加強與寧波舟山港一體化,建設航運服務中心、集裝箱運營中心,努力實現船務服務、海港功能、口岸監管功能向國際陸港全面延伸。

作者:徐靖 單位: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