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護理在鼻竇炎術后患者中運用
時間:2022-07-07 11:49:09
導語:多元化護理在鼻竇炎術后患者中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探討多元化護理干預在鼻竇炎鼻內鏡術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收集高安市人民醫院2016年8月—2018年6月期間接受常規護理的40例行鼻內鏡手術的鼻竇炎患者臨床資料,將其作為對照組;2018年7月—2019年5月期間接受多元化護理干預的40例行鼻內鏡手術的鼻竇炎患者臨床資料,將其作為觀察組。比較2組心理狀況、疼痛程度、睡眠質量及術后1周內的并發癥總發生率、護理滿意度。結果干預后,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焦慮自評量表(SAS)、匹茲堡睡眠質量表(PSQI)評分、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術后1周內的并發癥總發生率較低,護理滿意度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鼻竇炎鼻內鏡術后患者運用多元化護理干預可緩解焦慮情緒,減輕疼痛程度,有利于改善睡眠質量,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并且能夠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鼻竇炎;鼻內鏡術;多元化護理;睡眠質量并發癥
鼻竇炎的臨床表現主要為鼻塞、頭暈、膿涕等,嚴重情況下還有可能發生嗅覺障礙、記憶力減退等臨床癥狀,且病程較長,發病率較高,嚴重干擾患者正常的工作與學習[1]。手術是治療鼻竇炎較為有效的方式,其中鼻內鏡術是常用術式,能夠清晰地觀察到病變,減少術后死角,徹底清除病變[2]。但是,鼻竇炎鼻內鏡術后患者的病情易發生變化,術后難免會有疼痛、滲血、眼眶淤血等癥狀發生,導致患者出現焦慮情緒,嚴重時可影響睡眠質量,不利于術后康復,因此需盡早進行干預。多元化護理從患者的基本需求出發,注重基礎護理的同時滿足其生理、心理、日常生活等多方面需求,可進一步提高鼻竇炎鼻內鏡術后患者的康復效果。本研究進一步觀察了鼻竇炎鼻內鏡術后患者實施多元化護理干預的效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高安市人民醫院2016年8月—2018年6月期間接受常規護理的40例行鼻內鏡手術的鼻竇炎患者臨床資料,將其作為對照組;2018年7月—2019年5月期間接受多元化護理干預的40例行鼻內鏡手術的鼻竇炎患者臨床資料,將其作為觀察組。對照組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18~57歲,平均年齡(38.96±5.81)歲;病程6個月~8年,平均(4.77±3.89)年。觀察組中男26例,女14例;年齡21~58歲,平均年齡(38.98±5.84)歲;病程7個月~9年,平均(4.74±3.87)年。2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①實施鼻竇炎鼻內鏡術;②具有自主表達能力;③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既往行鼻竇炎、鼻息肉手術治療者;②凝血功能障礙者;③嚴重心、肝、腎等器官功能衰竭者;④中斷治療或術后失訪者。
1.3方法
1.3.1對照組
實施常規護理:術前協助患者完成血常規、術前四項等常規檢查,指導患者完成鼻竇CT檢查,將檢查結果反饋至手術醫師,評估患者術后是否有出現嚴重并發癥的可能;核對患者既往病史,根據不同病史術中做好相對應的策略;體質較弱的患者,術前注意預防感冒和鼻腔感染,指導家屬做好營養支持工作;向患者講解手術的目的、過程、預后及術中注意事項。術后回房后,全麻患者保持平臥位8h,將頭部轉向一側,保持引流物引流暢通,局部麻醉患者保持半臥位;術后常規監測血壓、心率,檢查鼻腔內填充物是否脫落,并對鼻腔內分泌物進行清理;術后給予患者抗感染、抗炎藥物治療;護理人員發現出血、水腫情況時,向醫師匯報,采取針對性干預措施;保持病房內環境舒適,定時進行通風、消毒。
1.3.2觀察組
實施多元化護理:①基礎護理:術后,保持患者口腔清潔(采用雙氧水鹽水漱口液漱口);告知患者避免情緒激動、劇烈活動等;遵醫囑給予消腫、抗炎、止血等基礎治療;向患者講解術中鼻腔填塞的重要性,解釋鼻腔填塞會引起頭痛、鼻部腫脹、出血等,并告知此類癥狀會隨著術后鼻腔填塞的撤除而逐漸緩解;叮囑患者多飲水,并用濕紗布覆蓋患者口鼻,以緩解口腔黏膜干燥;術后48h內冷敷,以抑制組織腫脹,減輕鼻部滲血,控制疼痛;預防并發癥,密切觀察患者眼部有無水腫及充血;術后2d,將鼻腔內填塞物取出,清除鼻腔內結痂,并用含抗生素的生理鹽水對鼻腔進行沖洗;同時及時處理相關并發癥。由于鼻塞,患者多采用嘴巴呼吸,導致口干舌燥,囑咐患者每餐后刷牙、漱口,并配合霧化吸入濕化氣道,減輕不適感。②加強護患溝通:開展語言培訓,提高護理人員與患者的溝通能力,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③心理護理:術前,護理人員主動與患者交流,耐心講解相關手術知識、可能發生的情況、術后注意事項等,并說明手術的科學性與先進性,以緩解患者緊張、焦慮等情緒,并講解成功案例,以提高患者對手術治療信心。④飲食、體位護理:術后6h,半流質或流質飲食,忌辛辣、過熱、酸性、刺激性食物,以避免對黏膜血管的刺激,減少出血;術后2d,可改為普食,并給予患者半臥位,以方便鼻腔分泌物的引流,避免頭面部充血,減輕頭痛。術后會有血液流進口腔,因此,護理人員應提醒患者在進食前先漱口。⑤環境護理:護理人員在夜間盡量減少不必要的護理,并做到“四輕”,減少陪護人員及其走動次數;保持床單干燥、整潔、平整等;入睡前,護理人員囑其放松身心,并調整其舒適臥位,以促進良好的睡眠。
1.4評價指標
①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3]、匹茲堡睡眠質量表(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4]評分:分別于干預前、干預后,采用SAS評估2組心理狀態,SAS包括20個條目,采用4級評分法(1=沒有、2=小部分時間有、3=相當多時間有、4=絕大部分時間有),分界值為50分,評分越高心理狀態越差。分別于干預前、干預后,運用PSQI評估患者睡眠質量,PSQI包括19個自評和5個他評條目,總分0~21分,分值與睡眠質量呈負相關。②視覺模擬評分法(VAS)[5]評分:術后6h,運用VAS評估患者疼痛情況,使用一條長10cm的直尺,標有0~10刻度,0代表無痛,10代表難以忍受的劇烈疼痛,將有刻度的一面背向患者,讓患者根據自己的疼痛程度在直尺上標出對應位置,分值與疼痛程度呈正相關。③并發癥:比較2組術后1周內的并發癥發生率,主要包括:眼眶瘀血、感染、顱腦積液、鼻腔粘連。④護理滿意度:對患者進行護理滿意度評價,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4個等級,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100%。1.5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4.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予t檢驗,計數資料予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SAS、PSQI評分
干預前,2組SAS、PSQ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2組SAS、PSQI評分較干預前均降低,且觀察組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VAS評分
觀察組術后VAS評分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并發癥發生率
觀察組術后1周內并發癥發生率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討論
鼻竇炎鼻內鏡手術治療的主要目的是改善鼻腔鼻竇通氣引流,促使黏膜形態和生理功能恢復,具有傷口小等優點,是目前治療慢性鼻竇炎的主要方法。鼻竇炎鼻內鏡術后易給患者帶來疼痛、咽部不適、呼吸方式改變等,出現各種并發癥,影響患者的睡眠質量[6]。現代醫學不僅重視疾病的轉歸、預后、術后恢復情況等,而且越來越關注患者的心理感受,因此,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對鼻竇炎鼻內鏡術后患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多元化護理是一種注重基礎護理,并關注患者的心理、飲食、睡眠、安全等多維度護理方式,能夠滿足患者多層次的需求,實施多元化護理是開展整體護理的客觀需求[7]。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SAS、VAS評分均比對照組低,術后1周內的并發癥發生率也較對照組低(P<0.05),提示多元化護理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減輕疼痛程度,并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分析其原因為,多元化護理通過加強護患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從而有利于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護患溝通是多元文化護理中最重要、最直接的環節,也是建立良好護患關系的紐帶[8]。通過心理護理干預,主動與患者交流,并向患者詳細講解手術情況,糾正其對手術的錯誤認知,利于緩解焦慮心理,并能夠增強患者面對手術治療的信心[9]。通過飲食護理,能夠避免黏膜血管的刺激,減少出血;患者取半臥位,利于鼻腔分泌物引流,避免頭面部充血,減輕頭痛程度,從而利于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此外,有研究指出,鼻竇炎鼻內鏡術后患者由于鼻腔內填塞物的刺激會導致分泌物增多,而且還會引起頭痛、鼻部腫脹、出血等并發癥,從而影響睡眠質量[10]。多元化護理在術后2d,將鼻腔內填塞物取出,可減少分泌物,并逐漸減輕頭痛、出血等臨床癥狀,在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的同時能夠有效改善睡眠質量。另外,鼻竇炎鼻內鏡術后患者會受炎癥反應刺激的影響而發生鼻黏膜腫脹,引起組織缺氧,鼻額部疼痛、頭痛,從而影響患者的睡眠質量。多元化護理可通過冷敷有效抑制組織腫脹,減少鼻部滲血,使疼痛減輕。鼻竇炎鼻內鏡術后患者發生咽喉部干燥也會對患者的睡眠質量產生影響,而多元化護理通過濕紗布覆蓋于患者口鼻,有利于緩解口腔黏膜干燥[11,12]。此外,多元化護理通過環境護理,保持床單干燥、整潔、平整,減少夜間不必要的護理,并做到“四輕”,能夠有效避免因外界環境對患者睡眠質量的影響;且通過囑患者放松身心,促進睡眠質量提高。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PSQI評分比對照組低(P<0.05),提示,多元化護理可改善睡眠質量。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多元化護理還能夠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分析原因為:多元化護理在注重生理護理的同時加強心理護理,通過積極與患者溝通達到良好的醫患關系,及時解決患者的需求,保證醫患溝通的有效性,再通過有效的疼痛管理和并發癥預防護理,減輕疼痛并減少并發癥發生,提高患者的舒適度,從而提升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鼻竇炎鼻內鏡術后患者運用多元化護理干預可緩解焦慮情緒,減輕疼痛程度,有利于改善睡眠質量,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并且能夠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
作者:盧卉芳 單位:高安市人民醫院
- 上一篇:建立健全扶持政策機制助力鄉村振興
- 下一篇:新發展階段南北區域差異的分析思考
精品范文
10多元化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