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視角德法課程教學研究

時間:2022-07-13 09:06:07

導語:經濟視角德法課程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經濟視角德法課程教學研究

摘要:道德是人類發展的產物,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標志。《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堂對學生的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但在當今經濟迅速發展的背景下,高校對學生的實際教育中還存在一些問題。為了更好地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需要結合經濟的發展和企業的需求來研究課程的教育模式。項目化教育的實施,對于真正發揮本課程作為加強理想德育的主要陣地和渠道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關鍵詞:經濟發展;企業實踐;項目化;教學

教師可以依托學校提供的企業平臺,為學生創造去企業進行課堂實踐的機會,把去企業學習和實踐設置為一個小項目,通過企業與學生的雙方互評來達到學生寓教于實踐的目的,既可以提高學生的技能和素質又能夠根據企業的反饋來完善我們育人的缺陷,最終培養出符合企業要求,能夠為社會創造價值的學生。

1《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是一門既理性又實用的課程,它強調學生不僅要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還要能夠融入學生日常的學習生活和畢業后工作中。經過多年的教育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項目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教育質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尤其是在2021年高校政治理論課整合“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設置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精品課程,然而盡管這門課程的教育改革一直在進行,但在教育實踐中并沒有多少進步,改革的效果并不理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教學內容陳舊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已經開設了多年,很多思政課的教師都已經非常有上課經驗,有些教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老師甚至不用看課本就可以在課堂上完成教學內容。這些依靠經驗來上課的教師在講臺上口沫橫飛,神采奕奕,但教室里的學生卻覺得枯燥無味,昏昏欲睡。因為這些經驗主義的教師無法分析學生感興趣的實際問題,脫離了社會的現實問題,還停留在老舊的課本上,教授給學生的內容還處于理想主義水平,讓學生趕緊所授的知識與自己無關。

1.2教學方法陳舊

有些老師在課堂上采用舊的教學方法,既不會使用信息化教學,也不會采用多元化的課堂元素,從頭到尾都是在講臺上講授,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沒有與學生進行良好的師生互動。教師口頭傳授學生的知識,信息多且枯燥,學生提不起興趣也無法消化課堂知識。以至于教師和學生都會不由得產生一種倦怠感,如果這放任這種情況繼續下去,學生就會逐漸產生心理上的拒絕。

1.3大班級教育模式的缺陷

由于各大高校的種種原因限制,大多數的“基礎”課課堂都是以合班的形式開展。很多高校的教師基本上一次要面對100多個學生。面對如此多的學生,教師只能在課堂上完成基本的教學任務,被迫放棄考慮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學生的差異,很多很好的課堂設計也因為學生基礎量的龐大而無法實施。面對這樣的大課堂,教師很累也很辛苦,但教師的努力是徒勞的,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興趣是不夠的。

1.4學生對課程的認識不足

學生并沒有真正意識到思政學科對自己人生的重要影響,也無法認識到思政課在學習和實踐中的重要作用,只是意識到這是一個有學分的理論必修科目,沒有從內心理解和認同,學校的教育從理論入手,沒有結合社會的新形勢,更是沒有將課程與學生畢業后的人生相結合,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當然是很低的。

1.5課程考核方式有待完善

現在,大多數高校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考試都是開放式的。一方面教師在考核過程中,他們只關注學生的教科書理論的通用性,而忽略了學生處理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學到知識非常的淺顯,對自身未來的發展沒有起到指導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班級規模大,本門課程的過程考核往往流于形式,例如簡單地看學生的到課率和課后作業等,很多學生在課堂上并沒有突出的表現,對課堂活動也不積極,但期末考試成績卻依舊不錯。這種形式的考試給許多學生造成了心理上的懈怠感,認為本門課程只是走個形式,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效率。這些問題不僅給學生對課程的認知造成了一些誤解,而且限制了人才培養的質量,并對師生關系產生了不利影響,也不符合社會和企業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的要求。因此,創新和研究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育的實踐的模式具有理性和現實的意義。

2項目化教學的內涵與特征

隨著當前高校不斷地推動思政課的改革,項目化教學在改進高校思政課方面逐漸顯露出良好的優勢和作用。項目化教學是以建構課程體系和整體框架,以實用主義為出發點,把教育理論、能力本位的教育思想作為指導,根據地方區域的人文環境、產業發展對職業能力、崗位能力培養的需要而設計的一種教學方法。該種教學方法的設計,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核心目標,以培養學生素質為基礎。將課程的教學內容設計為針對訓練具體技能的小項目,以項目為載體,實現項目驅動、任務引領,教師根據項目組織原則實施教學與考核,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專業知識、訓練專業能力并提高綜合技能。

2.1項目化教學的內涵

所謂項目化教學,就是將所授課程內容進行合理的拆分,以項目的方式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期間以理論傳授和項目實踐為主,形成教師教、學生學習和實踐并行的一體化教學模式。充分的體現內容、活動、情景和結果這四大項目學習要素。項目化的教學教育方式脫離了教科書的框架,以學科內容科學的劃分教學單元,以小組為單位圍繞課程內容開展活動。這種教學方法,團隊合作和學習是基礎,解決項目問題是導向。學生小組通過共同努力,從創建項目到研究課題再到解決問題,不僅能夠更好地理解和學習相關理論知識,提高實踐技能,還能夠鍛煉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2項目化教學的特征

項目化教學不同于傳統課堂的僵硬化教學,而是基于行動邏輯,更加側重于實踐性。傳統的教學方法是基于認知邏輯和組織認知過程的教育,重點是為學生提供學習的機會。基于行為邏輯的項目教育是由項目作業控制的,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關。其目的是通過組織和執行具有突出實際特征的項目任務,幫助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有效的實踐活動。傳統的教學方法主要是基于老師的演講和學生的傾聽,通常以老師為中心。項目化的教育則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和教育。學生在選擇項目作業、收集數據、進行項目作業、評估和評估作業方面有很大的自主權。項目化教學成果多樣化,凸顯綜合性。傳統的教學方法主要是基于老師的演講和學生的傾聽,通常以老師為中心。基于項目的教育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和教育。學生在選擇項目作業、收集數據、進行項目作業、評估和評估作業方面有很大的自主權。

3《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項目化教學的思考

項目化教學以總-分-總的方式展開,將一個項目劃分為多個任務,這些任務綜合在一起就是系統的項目,項目化教學最開始出現于德國的課堂,后在美國得以大范圍的教學使用。

3.1設計項目任務

項目設計作為前置內容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前提工作,是影響項目基礎課程教學效率的重要環節,老師需要根據課程任務設計出一種從淺層到深層次的任務分工。思政課的每個教學單元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課程中每一個小項目的設計都應注意內容要新穎有趣,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的發展。每一個教學單元都要有學習認知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價值觀目標,每一個教學小單元都以課程內容導入為開端,之后依據學習內容開展教學,最后是課堂總結。

3.2引入項目任務

在引入項目階段,教師應首先起到引導的作用,需要對項目進行簡明扼要的描述,為學生制定項目作業,使學生能夠明確項目作業的內容、意義和目的。其次,教師需要有系統的理論教學,為學生提供了完成項目作業所需的知識和技能。例如,在緒論這個章節,“擔當復興大任成就時代新人”項目中,教師需要教授基本的理論,如新時代的意義和重要性。在傳授必要的理論知識時,要牢記核心思想,把握政治主線,保持政治理性與學術理性的統一,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學術分析。

3.3執行項目計劃

項目化教學雖然是師生通過共同實踐的方式完成既定的項目,但項目教學的指導路線應是盡可能的要求學生在相對獨立的情況下完成規定的項目,所以教師在項目中只應負責指導,具體的信息收集、方案設計、項目實施都應是以學生為主體。學生的項目小組要有明確的分工,在項目組組長的組織下,通過小組討論和交流,將項目任務合理地分配給具體的組員,各組員收集相關的資料,制定完成項目目標及詳細的執行計劃。組員根據學習小組的工作分工進行實際活動,總結整理活動中收集的文本、圖片、視頻等資料,并將活動過程制作成文件,為下一階段的交流做好準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主角,教師應密切關注學生的活動過程,了解學生的項目進度,從而及時指導學生,幫助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項目。教師在活動中需要適當地指導學生的問題和難題,不要急于聽取學生的意見,應有引導的,就有爭議的問題作出結論,并且要鼓勵和指導學生以客觀和詳細的方式深入研究并確保每一個單元學習項目所有學生都必須參與,以任務為驅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4項目化教學重點和難點

項目化的教學落腳點依舊是學生熟練地使用理論知識來指導實踐,教師如何設計項目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一是要結合所教學生專業需要的理論和專業技能要求,對教材內容進行梳理和分解,以任務為中心設計項目,能夠在立足教材理論知識的同時將教學體系內容進行重構;二是要依托現有的教學條件,充分考慮教學環境,提升設計項目的水平的同時,要盡量多設計與學生專業相關及符合社會發展實際的項目。一個合理的項目應當能夠調動同學們主動將學習書本知識、積極分析問題,認真解決問題的能力相結合。因此,項目如何構建是任課教師需要思考的重點。在項目化教學中,情景設計是其中重要的環節之一。項目情景是支持學生進行探究學習而營造的環境,很多高校因自身建設環境的制約,無法營造出與項目貼切或者相符的情景環境,脫離設計中的復合仿真工作環境會極大地降低學習項目的生動性,進而可能影響項目的整體設計,使學生的體驗感下降。

3.5《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項目化教學對策

教師在組織項目化教學過程中是掌控全局和引導人的身份,起著關鍵的作用,學校要通過多種方式、各個平臺來提高授課教師的任課能力和設計項目水平。一是要引導教師結合國情、加強理論知識學習,提升教學能力,升華教學思想。學生在進行項目化學習的過程中不是簡單的接收課程任務,而是小組成員根據所學內容對理論知識進行學習和“加工”。所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教師可以通過參加校內外各種專業會議,集體備課平臺等方式主動參與課程建設,認清和把握課程改革方向,開拓自身的視野,從而提升教師教學水平和項目組織能力,提出準確的有必要的有深度的項目問題。二是要建立《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任課教師的企業實踐制度。學校應當加強與企業的聯系,加強校企合作,讓任課教師通過學校到用人單位實踐,降低教師去企業學習的難度。任課教師經過定期或不定期的帶學生深入用人單位觀摩和見習,從而建成以學校為基礎,以企業環境為第二課堂的授課模式。教師在充分了解工作的實際過程后,才能設計出具有價值的項目工作任務,同時還能夠利用真實的企業環境來進行項目的情景設計,提高學生對項目執行的興趣和積極性。三是教師通過案例分析,學習調研,開拓討論交流的平臺,不拘泥于本校學生的相互交流,利用慕課等APP打開學生的視野,增大交流空間,給學生從多維的角度創造項目化教學的情境,以此來訓練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四是任課教師不僅要加強內部溝通交流,還有主動與外部增強聯系,尤其是與其他不同專業學科領域的教師加強學習交流,多元化的問題處理方式能夠幫助教師提升思維能力。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建立并執行集體備課制度,共同研究討論解決在項目化教學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發揮集體優勢。

參考文獻

[1]趙川平,吳光照,楊金泉,等.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指標內容的研究[J].中國高等教育評估,2019,(2):48-50

[2]趙濤.同質與差異:我國不同類型高校學生評教指標比較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9,(4):4.

[3]潘懋元.《學習風格與大學生自主學習》書評[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4).

[4]付惠.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高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的研究(1978-2014年)[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9,(5):3.

[5]劉相鳳.高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實效性研究[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14.

[6]邱鏞妃.《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項目化教學探索[J].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19(01):74-78.

作者:郭平 楊夢帆 單位: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