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人才學習質量提升路徑

時間:2022-07-19 08:51:22

導語:新文科人才學習質量提升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文科人才學習質量提升路徑

摘要:新文科背景下,對于人才培養的質量格外重視,本研究通過分析新文科背景下學生學習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學習目標不清楚、學習態度不積極、學習習慣不重視等,通過文獻梳理總結影響人才學習質量的關鍵因素有學習動機、學習熱情、學習方法,提出新文科人才學習質量提升路徑是加強心理指導、培養學習動機,調整學習理念、點燃學習熱情、學中做做中學、養成良好習慣。對新文科人才學習質量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新文科;學習質量;提升路徑

傳統文科人才培養比較重視專業、學科建設,人才難以博通,容易出現專業壁壘,影響人才全面發展。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新文科需要利用技術帶來的全新研究方法和工具應用來創新固有的研究方式,重塑文科研究的價值理念和思維體系,加強人文社會科學與科技之間的邏輯關聯性,因此,對于文科人才的培養質量逐漸有了更高的標準。新文科講究創新思維,通過跨學科交叉培養,使文科生具備理科思維,理科生具有人文素質,培養其成為道德行為和人生價值取向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對于高校人才培養的評價指標主要集中在素質、知識、能力等,而這些基本指標的評估是以人才學習能力為基礎的,學生只有通過學習知識,并掌握和運用知識才能提高個人的綜合能力,為此,對于人才學習質量的研究格外重要。本研究通過對新文科教育體系下學生學習質量的分析,探索影響學習質量的關鍵因素,提出有效提升學生學習質量的路徑和保障措施,培養出協調發展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

一、新文科背景下學生學習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新文科背景下,高校的人才培養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學習能力,重視學生的學業水平。目前,高校學生能夠按照培養方案掌握基礎的知識技能,2020屆全國普通高校本科畢業生對母校總體滿意度為96.46%,說明高校有較好的教學水平,以及對人才的悉心培養。在具體的教學培養工作中,由于新文科人才處于發展初期,培養具有多元化、差異性,需要重點關注學習質量的提升,才能達到新文科人才培養的要求。但在實際調研中發現,學生的學習質量仍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一)學習目標不清楚,制定規劃不明確

學習目標是學生根據社會經濟需求和自我能力培養,在一定時間段內通過學習取得的預期結果。學習目標可以作為基準參考,輔助學生規劃學業。目前,多數學生對于制定符合新文科的學習目標沒有清晰的認識,沒有依據自身的實際水平來制定合理的目標,出現眼高手低的現象,這可能與學生沒有詳細規劃、不太了解新文科學習的重心有關,而目標不清晰容易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到外界干擾,如考試掛科、資格證書不過等影響使學生對自身能力產生質疑,又出現放棄目標的現象。這些往往與沒有目標、沒有規劃相關聯,在讀書期間,沒有確定的目標規劃,學生容易放松學習,分不清主次,無法將時間精力投入到深入地學習中。

(二)學習態度不積極,學習知識不主動

學習態度是一種主觀傾向,代表學生對于學習的意識形態,能夠幫助學生積極獲取知識,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新文科背景下對于學生學習知識的要求更高,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媒體等資源獲得更多信息,然而很多信息只是問題的表征,沒有觸及到本質,而理論知識往往是深入探討現象后的本質問題,由于理論知識相對深奧,需要學生花時間學習領悟,但多數學生對于課堂上理論知識的學習興趣不高,思辨能力較弱,不愿意主動去學習,無法將理論知識在實踐過程中予以應用,因而不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結果是學生學習態度不佳,不能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三)學習習慣不重視,自我管理不持續學習習慣是長期保持學習狀態的一種行為。學習習慣的培養需要長期堅持,養成無意識、自動化的學習行為,從而進行長期的自我管理,學習習慣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質量的效果。一般課程的學習,需要養成提前預習、上課認真聽講、課后復習知識的習慣,在知識的學習中還需要培養勤學好問的習慣,但在現實中部分學生課前不預習、上課看心情、課后不復習、臨考抱佛腳,有些學生即便努力培養學習習慣,但是一旦遇到一些突發情況,就容易受到影響,沒有堅持下去,缺乏長期的自我管理,沒有按照預期堅持良好習慣的培養。

二、新文科人才學習質量影響因素分析

基于高校新文科人才學習質量存在的問題,從學生學習的內因為切入點,通過文獻梳理總結影響人才學習質量的關鍵因素包括學習動機、學習熱情、學習方法。

(一)學習動機方面

動機在心理學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激發和維持人們保持一定行為的心理傾向或內部驅動力,而學習動機可以理解為學生愿意學習知識并對其進行組織和加工使用的動力。通常學習動機影響大學生課堂參與水平,而課堂參與越積極,學生的學習質量也越高。徐冉冉等[1]認為影響學生學習情感的重要因素是學習動機,積極的學習動機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和有效參與。郭明發等[2]提出學習動機能夠發動和維持學生保持學習的內部驅動力,對于學生學習效果有重要影響。王中蝶[3]認為學習動機屬于重要的學習要素,能夠幫助個體激發調節學習活動的動力,影響最終的學習效果。李輝婕等[4]運用結構方程模型分析學習動機對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積極影響,需要加強大學生學習動機的相關知識教育。

(二)學習熱情方面

熱情是人們對待事物所表現的積極主動的情感或態度,學習熱情體現的是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是一種迫切需要、主動接受的狀態,能夠促進學生懷著積極的心態投入到知識的海洋中。耿志超等[5]提出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從高等數學教育方面提出激發學生熱情的相關措施。曹傳紅[6]認為學習熱情對于學習質量意義重大,調動學習熱情能夠提升教學質量,這是教育工作者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徐暉陽[7]提出美術學習的核心動力就是學習熱情,能夠促進學生對美術的學習,通過潛移默化的過程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果。許穎[8]認為飽滿的熱情對學生的生理和心理活動產生積極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能夠驅使其積極行動,對于提高知識學習和學習效率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丁雪[9]提出學習熱情具有短期效應,只有采取一些方法不斷地維護加溫才可以長久的保持。

(三)學習方法方面

學習方法是學生通過學習實踐總結出的迅速掌握知識的辦法,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黃文周[10]認為先學后教、以學定教是滿足現代教育發展的需要,其中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非常重要,采用科學的學習方法,會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劉兆贏[11]發現大學生掌握創新創業的實踐是需要通過學習相關領域的方法,注重實操。羅江彪等[12]認為計算機類大學生需要掌握學習主要方法,可以在學習的道路上少走彎路,不斷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劉有華等[13]提出基于問題導向的學習方法,認為可以有效改善學生學習困難、缺乏積極性的問題,對學生的學習有較明顯的效果。唐潔[14]認為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缺乏科學合理性,可以通過掌握科學的學習策略與學習方法來提升。

三、提升新文科人才學習質量的路徑探索

根據新文科人才學習質量發展中的不足以及影響學習質量的因素分析,本研究提出新文科人才學習質量提升的相關建議。

(一)加強心理指導,培養學習動機

心理指導對新文科人才知識的學習、技能培養、創新力的激發起到積極推動的作用,重視人才心理健康,培養學習動機,是提高學習質量的重中之重。高校應支持構建以導師、輔導員、任課教師、心理輔導教師為主,不同年級的同伴為輔的指導系統,多從人才心理感知方面幫助形成良好的學習心理,從而促使學習動機的產生。在指導的過程中,幫助人才設置適合的學習目標,例如規劃周目標、月目標、學期目標、年目標等,并設置相關的激勵和監督模式,不斷協助人才尋找前進的方向。作為新文科人才也要認可目標設置,并且主動接受檢查和監督,通過不斷實現有挑戰性的學習目標、完成跨學科的學習內容來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閾值,激發學習動力,增強學習動機。

(二)調整學習理念,點燃學習熱情

針對社會上仍存在的“學習無用論”等觀念,加上學習知識本身是一件需要長久堅持的事情,外界的干擾會使部分學生對學習的現實意義產生疑惑,從而失去學習熱情,影響人才的學習質量。因而,有必要引導學生轉變不合理的學習理念,正面教育學生要深刻認識到學習知識對自身、家庭、社會的重要性。基于新文科跨學科的學習背景,需要讓學生多接觸不同的學科知識,了解學科的實踐意義,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通過提升學習興趣來影響專業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另外,每個學科都會有優秀的學習榜樣,支持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榜樣。通過學習榜樣的示范作用,可以引導學生查缺補漏,找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從而不斷改進。學校也要做好輿論引導工作,弘揚積極健康的學習理念,對學習榜樣具有客觀的評判標準,讓學生知道自己也是可以通過努力成為榜樣的,點燃他們的學習熱情。

(三)學中做做中學,養成良好習慣

學生能夠自覺地調節自己的學習狀態,是需要在能力、自主性和社會聯系方面得到家庭、學校、教師等多方支持。教師通過對理論知識的講解和實際操作的結合,使學生能夠在多種方式下學中做、做中學,不斷督促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養成多動腦、勤動手的習慣,在學習過程中,對于學生的學習方法提出改進建議,幫助學生形成較為合理的學習習慣。父母要多了解學生的在校情況,與學校配合,在和學生的交流中關心學生的學習狀態,督促學生形成新的學習習慣。學生在教師和父母的重視下,也要具有主動性,在新文科的背景下,應該自覺參與到多樣化知識的學習中,在學中做做中學的過程中不斷改進和完善學習方法,有意識地養成屬于自己的學習習慣,并長期堅持,最終實現自己的成長成才。

作者:杜鳳嬌 單位:湖州師范學院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