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教學對中小學美術教育的應用

時間:2022-07-19 09:00:25

導語:色彩教學對中小學美術教育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色彩教學對中小學美術教育的應用

摘要:伴隨美術教育改革的深入推廣,美術教育對人綜合素質培養的提升顯得尤為重要,色彩教學作為美術教育的首要教學手段,其充當對美的第一視覺化感受。美的判斷、美的理解、美的運用是當下中小學生美術教育中所需掌握的技能,對其鑒賞美的內在意蘊,表現美的真實情感有著巨大幫助。本文就色彩教學在中小學美術教育中應用所產生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相關見解。

關鍵詞:色彩教學;美術教育;應用實踐

色彩作為一種視覺藝術,來源于觀者的視覺洞悉,對藝術的直觀感受,始終圍繞藝術左右呈現藝術魅力,傳達藝術意識形態。在美術教育中,美術色彩課程表現美的教學方式,是一種最直接,最真實感悟色彩存在的藝術手段,在中小學階段,色彩的教學尤為重要,中小學生想要創造美的作品,需懂得美的定義,加強對色彩的感知能力及動手創新能力,感受色彩帶來的藝術沖擊力,明白色彩所代表的藝術意識形態,并學習借用色彩藝術語言來表達自我情感價值寄托。[1]

一、色彩教學在中小學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目前,美術教育發展對人的審美判斷有著推動作用,美術教育作為人們全面發展的根基已經得到大多數贊同。色彩教學作為美術教學中的首選手段,以獨特的藝術教學方式呈現美的藝術語言被廣大教師喜愛。[2]但具體步驟的實施在一些地區仍有巨大阻礙,部分教育團體、組織還沒有認識到對在美術教育中色彩教學運用的存在價值,使得美術教育并未取得大幅提高,處于停滯狀態。

(一)色彩教學觀念較為封閉

在中小學美術教育中,色彩教學首當其位,作為美術課程中最基礎課程,色彩教學觀念仍處于較為封閉狀態。觀念認知高度不夠,停留在最初自然物質色彩表面的原始固有色觀念中,漂浮在表層,沒有深挖、探索更高維度的精神層次領域,感受思想的變化。在實地教學中,將色彩教學以固有色判斷講解色彩關系,引導學生認識基本色彩知識,把傳統色彩繪畫直接運用到課堂教學中,進行簡單色彩的“機械式”重復繪畫,未能靈活運用新時代色彩發展創新轉化的新方式。教師作為教學的主體,由于長期處于封閉狀態,已適應這個環境的發展規律,對創新型思維的發展也已停滯,從而忽略了學生對繪畫技法的創新,藝術思維精神的提升,導致學生繪畫思維固化,同時接觸片面的色彩判斷,使得學生對基本的美學修養產生偏差,影響對美的事物判斷,這對美術教學的發展產生巨大阻力,難以與當下快速社會發展相銜接。

(二)色彩教學內容較為落后

教學內容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相互作用,進行藝術信息交流的素材。在當下的美術教育中,部分高校還采用較為落后的教材,書中的教學內容早已落后于時代發展所需,同時,教師在考究教材后,依照個人主觀判斷,對教材內容進行拆解,形成多個獨立的個體,使得原有系統的知識點相互孤立,零碎化知識嚴重。這對學生思維判斷產生巨大偏離,腦中難以形成較為系統化的知識模塊體系,在實踐運用中便會缺乏相關的理論基礎作為指導,這就背離了原有的正確審美判斷道路。甚至,一些高校對美術教學更為漠視,認為美術學科作為附屬學科存在,美術課堂教學教授的知識僅是美術教師憑借自己原有的知識儲備,通過口述方式傳教,教學內容不明確,不規范,容易產生巨大歧義,影響學生對藝術的感知能力。教學內容的落后,是學生與社會發展相斷隔的本質因素,最終導致教學方向出現偏差。(三)色彩教學模式較為單一當下,部分高校還未認識到色彩教學模式創新對美術教育教學有著多大推力,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教學模式相對單一。在課堂中,教師在講解完基本的美術知識點后,會讓學生進行簡單的練習,并且每節課的流程幾乎一樣,這就造成一種“機械式”模式的固定,周而復始地采用重復繪畫,學生會逐漸失去新鮮感,變得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學生的自信心、創新能力便會被打壓。甚至嚴重會產生強烈的厭學思想,根本無法學到真正的美學知識內涵,這就背離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初衷,教師一味的講解,忽略了學生啟發性思維的發展使得學生的聽課效率大幅下降,影響學生積極性。同時,伴隨時代的發展,新的教學設備的不斷開發投入使用,教師仍采用舊式的教學模式,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使用不頻繁,先進教學設備成為擺設,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處于嚴重低滯程度,且教學模式都是同類的復刻,教師間相互模仿,從而限制了教學模式的個性化、多元化發展,實現創新性提高。

二、色彩教學在中小學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黑格爾曾說:“藝術是人類心靈的展示”。這是將藝術培養作為當下最主要的心靈發展方式,色彩是人內心最純凈,皓白的耿直。色彩是繪畫藝術的主要表現語言,借助色彩的視覺感受力,感悟藝術家借助色彩的藝術語言來傳達的美學價值觀念,與藝術家直接對話,汲取藝術精華補充自身成長。色彩教學以構建色彩觀念鏈,完善美術教育教學課程體系,使美術教育課程呈穩定前進。當下,色彩教學發展呈多元化碰撞性趨勢,導致原有傳統的教學觀念受到沖擊,產生巨大發揮“空白”。[3]不同的色彩往往具有不同的表現層級,視覺性的變化會對學生產生不同的情感變化,體現在:其一,色彩教學是打開學生的色彩感知度,提高學生對色彩觀察的敏銳力。由于中小學生在美術教育階段中美術基礎知識相對薄弱,對色彩的辨識度不高,這就需要學生通過參與美術教學中對色彩的感知練習,對色彩的特征進行分析,聯想色彩語言傳達的美術內涵,認識色彩不僅僅是表面客觀視覺的再現,同時也是藝術家主觀內心真實情感的流露,開拓學生對美術事物的觀察感受能力,由表及里地提升自我,培養學生的色彩認知能力。其二,提高學生的審美判斷能力。在美術教學過程中,色彩教學語言運用十分廣泛,任何可視的物象都能表現出一定的色彩,藝術家正是借用客觀的色彩將心中的情感色彩再現,這樣的手段已不是同一維度的意識形態,他要求的是對客觀色彩、主觀情感相平衡的結合統一,這種對色彩的表現性反映了藝術思維的層級跳躍,表面上是對色彩的形式判讀,實則折射出色彩教學神秘變換的玄學奧妙。[4]再現性色彩的認識對中小學生判斷美的變化有著顯著成效,教師在引導學生欣賞美術作品感受色彩張力,在實踐中幫助學生掌握對藝術審美的判斷能力,實現學生藝術性與階段性變化相統一。其三,色彩教學培養學生個性化發展。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對于不同的藝術作品都有主觀的藝術思維。社會在發展,藝術也在發展,藝術家在創作時會不由地將自己的主觀意識借助畫面傳達給觀者,這需要有獨特的想法,打破千篇一律的藝術泛濫。色彩教學通過對色彩的獨特性理解,使學生在創作中懂得運用不同的色彩來寄托自己的情感,可發揮學生的想象力不受外界束縛形成自己的藝術語言。

三、色彩教學在中小學教學中的應用途徑策略

(一)注重色彩理念與現代教學相統一

樹立正確的美術教學色彩理念觀,美術是一門注重情感色彩變化課程,有著極強的創造性。在現代美術教學中,教師要正確認識色彩的基本理念、方式,以色彩教學理念為核心開展美術教學,引導學生向色彩的變化、情感、溫度方面靠攏,嘗試透過物象色彩表面,發現色彩深處情感變化。這類似于感悟中國當代意象油畫,處于具象與抽象之間,“以形寫神”的藝術價值觀念,透過客觀物象觀其內在精神,將“意”的情感借助藝術的表現形式,傳達給觀者某種藝術觀念??蓪⒐艜r的美學論“以形寫神”在中國畫《韓熙載夜宴圖》中色彩變化的運用結合當下張延昭老師作品《共進晚餐》分析其中色彩變化所代表的理念,打破時空思維定視。在學生思考的前提下,通過教師的指導,加深學生理解色彩與描繪物象的內在聯系。美術作品的產生都具有獨特的視覺表現力,在外在物象的基礎上,通過藝術的再加工,使其具有獨特的藝術張力和藝術欣賞價值。教師和學生對色彩理念的不同看法是色彩教學中待解決的問題,這區別于傳統的色彩繪畫,傳統美術教學講究對知識點的系統羅列,教授最終的藝術理論,對學生的主觀變化關注較少,現代美術教學要求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啟發式教學幫助學生主動思考問題,認識到藝術表現的本質,從而理解色彩教學對美術教學的重要性,同當下社會發展相一致。[5]

(二)注重色彩內容多樣化與教學模式多元化相統一

伴隨新課改的深入推廣,對美術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術教師除講授書本上的基本美術知識,還要對色彩教學的內容進行拓寬。教師可開展信息交流,研討教學內容的革新,在不破壞基本知識鏈前提下,建立發散性美術知識模塊,形成適合本校學生理解力的知識體系。色彩教學的教學內容需跟緊當下的時代的發展,提倡中西合璧的藝術交流模式,將古今中外不同地域、不同時期的各種藝術風格進行比較式學習,細致考究其中的色彩變化,理解色彩背后所反映的藝術價值,達到色彩教學內容適應時代,多樣化發展。同時教師可借用較為先進的教學設備,講解較為復雜的色彩作品,對色彩進行比較分析,再集中整合講授色彩的運用技巧和表現蘊意,[6]尤其在理解抽象繪畫時,例如在講解美國前衛藝術家德?庫寧的作品《女人與自行車》(如圖1),可借助三維立體投影感受抽象藝術中對色彩的表現,進行色彩對比、內容對比,分析具體物象所代表的顏色及顏色所表現的情感,將抽象色彩分層級講述形象化展示給學生,加深學生對色彩的理解。使用先進設備可增加學生對問題思考的準確性,提高對色彩的判斷力。注重教學模式多元化發展讓學生處于新的教學環境產生好奇心,從而使學習事半功倍。[7]

(三)注重學生主體個性化與藝術情感跳躍性相統一

色彩教學是美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美術教學中注重對學生主體意識的發展,以學生為主體設定色彩思維問題,提高學生對色彩的辨識能力。傳統美術教學對學生均采用一概而論式知識灌輸,由于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經歷,在對色彩判斷、解讀、運用的過程中難免出現大相徑庭的藝術理解,每個學生都是個性化的表現,教師應根據每個學生對色彩的不同判斷給予相對應的教學方法,并對其給予肯定和鼓勵。例如,當下綜合材料繪畫漸露頭角,在課堂中開展綜合材料繪畫創作,講述綜合材料的運用原理、技法,讓學生采用不同材料、顏色,進行藝術創作,教師理論講解輔助,學生手腦并用,提高學生意識思維能力,培養學生主動對具體物象的獨立思考,打開學生的思維大門,形成開放性、多面化的色彩思維模式。色彩情感教學在定義上屬于色彩思維教學的范疇。主要包括:主觀情感與客觀色彩物象之間的聯系、色彩思維與色彩情感變化之間的聯系、形體觀念與意象思維之間的聯系。例如,紅色是易變的代表,既能表現溫暖,又能展現暴力。積極的紅給人一種活潑,向陽,溫柔的感覺,而消極的紅則給人以血腥,暴力,殘酷的感受,這是由于人在觀察顏色時受視覺與心理感受的共同作用影響,會聯想營造出一個主觀的意境,令我們產生不同的色彩情感。[8]教師要注重學生對色彩的情感教育,在具體教學環節中可有意引導學生向壁畫中色彩變化靠攏,通過觀察分析壁畫色彩所包含的各種文化內涵,在思考中得到啟發,激發學生對色彩學習的興趣。色彩是有溫度的,感悟色彩必然產生情感的變化,要抓住對瞬間情感的變化,加深情感變化的跳躍度,使得學生在感悟中能繼續深度地理解色彩情感的細微變化,提升學生的思維深度。

結語

由此看來,色彩教學在中小學美術教育中占據主要地位,不同的色彩代表不同的意蘊,表現的視覺效果同樣超乎人意,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合理地使用色彩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建立基本的色彩認識觀念,感受美的真實情感,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理解并運用色彩原理,創作屬于自己的藝術語言,最終推動美術教學穩步發展。

作者:王永亮 顧培茜 單位:廣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