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期刊激勵評價方法
時間:2022-07-28 08:46:49
導語:特色期刊激勵評價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文獻綜述
關于特色期刊及其評價,主要涉及到期刊特色的界定和建設、因子分析在科技評價中的應用、變權技術等等,主要文獻綜述如下:關于期刊特色建設,朱曉華等[1]研究發現,特色欄目表現為高下載、高閱讀、影響力廣,是期刊總體水平與競爭力的重要標志。錢澄[2]認為特色欄目建設成功的關鍵在于充分挖掘優勢學術資源,以升級轉型作為明確目標。關于因子分析法在科技評價中的應用創新,俞立平等[3]在分析評價本質屬性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種新的多屬性評價方法選取方法———因子BP人工神經網絡篩選法。奉國和等[4]采用熵權法結合因子分析計算各指標權重,然后通過TOPSIS法對圖書館學情報學類期刊進行評價。張發明[5]利用因子分析法得到公共因子,以信息熵作為誘導密度算子對評價信息進行集結,對學術期刊進行評價。俞立平[15]采用聚類分析、因子分析輔助進行指標分類,然后采用結構方程模型進行降維。可以看出,關于期刊特色建設存在的問題、特色期刊的界定以及特色期刊的建設方法,現有研究成果比較充分。為了找到特色期刊一般會用到因子分析方法,該方法在科技評價與學術期刊評價中應用較廣,并且有一些學者已經在評價指標分類、新評價方法設計、組合評價等應用中進行了探索和創新。變權思想已經在經濟社會和自然科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其應用主要集中在懲罰性變權,但尚未在學術期刊評價中得到應用。總體上,本文將在以下方面進行進一步的研究:第一,特色期刊的判定方法。現有的簡單根據評價指標值篩選特色期刊的方法是有瑕疵的,容易導致誤差以及特色泛化,迫切需要找到一種新的特色期刊篩選方法。第二,特色期刊篩選是一項系統工程,包括評價指標的分類與聚類、因子分析降維、特色期刊篩選標準等等,這些技術細節有待進一步探索和明確。第三,變權思想是一種鼓勵期刊特色的評價手段,在變權幅度、變權評價方法、變權產生的結果及其影響等方面,也需要進一步探索。
2研究方法
特色期刊特色指標變權激勵評價的分析思路如圖1所示。首先選取期刊評價指標,并確定權重,然后基于因子分析進行降維,得到各公共因子得分排序,據以確定特色指標和特色期刊,對需要進行變權公共因子的涉及細分指標進行變權,再對變權后的學術期刊進行評價,并與原始評價進行比較。
2.2期刊特色的顯性表現
學術期刊內在特色與外在表現關系如圖2所示。學術期刊的內在特色往往都是非常鮮明的,但現有的文獻計量指標體現的外在表現卻使期刊的特色光芒有所降低。由于內在特色決定了學術期刊的外在表現,所以用期刊的外在表現進行特色期刊的測度是一種可行的方法。從學術期刊辦刊角度,其內在特色是非常鮮活和生動的,諸如學科特色、地域特色、欄目特色、質量特色、傳播特色等等,但由于期刊特色往往不具有共性,一些特色只能用語言反映,還有許多特色難以用文獻計量指標反映,所以最終從可以定量測度的文獻計量指標角度,只能大致表現為影響力、時效性、跨學科、數量規模等方面,期刊特色的表現形式就不那么明顯。從特色評價角度,只能從學術期刊特色的外在表現角度進行評價,這在統計學上是一種可行的做法。
2.3因子降維特色期刊篩選原理
關于特色期刊的篩選方法,有兩種解決思路,一種是對期刊評價指標進行人工分類,再進行評價后篩選;另一種方法是通過因子分析進行降維,再根據公共因子排序進行遴選,兩種方法的優劣比較如圖3所示。圖3搖特色期刊篩選方法采用人工分類評價,得到一級指標值來遴選特色期刊,一般到一級指標即可,沒有必要對二級指標再進行評價,在多數情況下,一級指標已經可以反映期刊特色。其主要問題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第一,是在一級指標評價時需要對各指標進行賦權,在期刊評價初期,可能專家還沒有賦權,或者后續正式評價時權重賦值方法還有可能調整,因此相對而言主觀性強,會產生誤差。第二,計算工作量大,工作量不亞于進行所有指標的正式評價,涉及指標標準化、權重賦值、評價方法選擇、結果分析排序等等。第三,可能存在人工分類困難情況,有些期刊評價指標具備多種內涵,有的期刊評價指標是復合指標,究竟如何進行分類有時人工也難以判斷,比如即年指標,具有影響力和時效性的雙重特征。采用因子分析降維后,根據公共因子得分排序遴選特色期刊是另外一條可行的路徑,其優點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是計算簡捷,現在因子分析軟件包眾多,很快就可以得到結果。第二是客觀性好,無論是評價指標分類,還是公共因子計算得分,均非常客觀,一般不會存在爭議。當然該方法也有缺點,主要體現在對公共因子的命名和含義分析上,有時公共因子的含義不太好總結和命名,對于這種情況,可以結合人工對少數難以解釋的指標進行歸類,或者暫時將難以解釋的指標刪掉,再用因子分析進行處理,最后綜合進行后續變權處理。綜合以上兩種特色期刊的篩選方法,以因子分析法為佳,其優點明顯超越不足。
2.4特色期刊變權方法
2.4.1搖特色期刊的確定根據前文分析,特色期刊是公共因子中那些經過篩選后公共因子得分排在的前列的期刊,但因子分析得分結果有正有負,無法判斷其優劣,因此必須進行標準化處理,本文采用sigmoid函數進行標準化,該函數外形接近成長曲線,標準化得分在(0,1)之間,可以直接判斷公共因子的絕對水平。2.4.2搖特色指標變權方法變權包括懲罰性變權與激勵性變權兩大類,前者用來放大權重,后者用來減小權重,通常情況下,變權幅度一般不宜超過2倍,特殊情況可以再進行適當調整。針對特色期刊進行評價,屬于激勵性變權,應該放大原始權重,放大倍數可以根據以下函數確定:以影響因子IF變權為例,假設公共因子1是期刊影響力指標,需要進行變權。變權的特色期刊是那些公共因子1標準化得分>0.8的期刊,變權涉及的指標包括影響因子、總被引頻次、5年影響因子等等,對這些指標都需要進行變權。搖在a=0.3時,當期刊公共因子相當于最大值的80%時,變權倍數為1.649;當期刊公共因子達到極大值時,變權倍數為2.014倍,公共因子越大,其變權倍數越大。當期刊公共因子低于最大影響力的80%時,權重不予調整,因為這類期刊不認為是特色期刊。
3研究數據與實證結果
3.1研究數據
本文以中國知網出版《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2020年版環境科學技術期刊為例開展研究,選取的評價指標包括:總被引頻次TC、下載量D、影響因子IF、他引影響因子IFW、5年影響因子IF5、即年指標II、可被引文獻量P、被引半衰期CHL1、引用半衰期CHL2共9個指標。環境科學技術學科共74種期刊,因《三峽生態環境監測》《FrontiersofEnvironmentalScience&Engineering》《InternationalSoilandWaterConservationResearch》部分年度數據存在數據缺失現象,將其刪除,實際共71種期刊。
3.2因子分析提取公共因子
首先進行KMO檢驗,其值為0.762,Bartlett檢驗值為858.859,p值為0.000,具備采用因子分析的前提條件。表3為因子分析的解釋總方差,共提取了兩個公共因子,第一公共因子旋轉平方和的方差貢獻率為54.622%,第二公共因子旋轉平方和的方差貢獻率為21.211%,合計為78.832%。搖因子分析評價指標的旋轉矩陣如表4所示,可以發現第一公共因子的相關指標包括總被引頻次、下載量、影響因子、他引影響因子、5年影響因子、即年指標,可以將其命名為期刊影響力,第二公共因子的相關指標包括被引半衰期、引用半衰期、可被引文獻量,將其命名比較困難,這也是因子分析存在的主要問題,即公共因子有時難以命名。根據本文的實際情況,先將可被引文獻量剔除,繼續進行因子分析。第二次因子分析的KMO值為0郾765,Bartlett檢驗值為785.071,p值為0.000,也是提取了兩個公共因子,第一公共因子旋轉平方和的方差貢獻率為61.941%,第二公共因子旋轉平方和的方差貢獻率為19.693%,合計為81.633%。其旋轉矩陣如表5所示,第一公共因子相關指標與第一次因子分析相同,第二公共因子相關指標就是被引半衰期和引用半衰期,是期刊時效性指標。至于可被引文獻量,結合專家分類,將其單獨作為一類。
3.3根據公共因子進行變權
通過因子分析,找到了學術期刊的兩個特色指標,一個影響力,二是時效性,至于可被引文獻量,是學術期刊信息量的綜合體現,不宜將其視為特色指標,因此可被引文獻量作為普通指標。在此基礎上,采用公式(1)進行標準化,并將公共因子>0.8的期刊篩選出來,結果如表6所示。期刊影響力表現優異的特色期刊共有7種,分別是:《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環境科學》《中國環境科學》《環境科學學報》《生態環境學報》《農業環境科學學報》《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期刊時效性表現優異的特色期刊共有6種,分別是《環境與發展》《資源節約與環保》《環境保護》《中國資源綜合利用》《環境科根據公式(2)計算各期刊各因子的變權倍數,第一公共因子期刊影響力變權倍數最大為1.996倍,最小為1.693倍;第二公共因子期刊時效性的最大變權倍數為1.889倍,最小1.659倍。對各公共因子相關指標進行變權。對于期刊影響力變權,以《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為例,對所有影響力指標均在原有專家權重的基礎上乘以變權倍數1.996,變權指標包括總被引頻次、下載量、影響因子、他引影響因子、5年影響因子、即年指標;對于時效性指標,以《環境與發展》為例,被引半衰期和引用半衰期要在原有權重的基礎上分別乘以變權倍數1.889。由于變權后權重之和大于1,因此再進一步進行權重歸一化處理,最終特色期刊變權后的權重如表7所示。
作者:俞立平 單位:常州大學商學院
- 上一篇:影視色彩視域與影視創作審美分析
- 下一篇:結構化視角與數學教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