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護理保險推廣分析
時間:2022-09-16 10:56:07
導語:長期護理保險推廣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老齡化程度進一步深化,長期護理保險已成為積極應對老齡化的重要措施。隨著第一批試點城市長期護理保險的成功推行,國家醫保局在2020年又新增了包括呼和浩特市在內的14個國家級試點城市。本文首先簡要分析第一批試點城市運行過程中推行的政策,其次重點分析呼和浩特市長期護理保險試點情況,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最后借鑒第一批試點城市的成功經驗,為呼和浩特市長期護理保險推廣提出建議。
關鍵詞:呼和浩特市;長護險;推廣
一、引言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已達到19064萬人,在全國人口中占比高達13.5%,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伴隨老齡化激增的護理需求日益增長,解決長期護理保障問題已迫在眉睫。我國自2016年起在15個試點城市推行長期護理保險(下文簡稱“長護險”),在獲得成功經驗的基礎之上,2020年9月16日又新增了包括呼和浩特市在內的14個國家級試點城市,擬在更大范圍檢驗試點成果。其中,呼和浩特市是內蒙古自治區的首府城市,作為第二批長護險的試點城市,其推廣的成功與否對于全內蒙古地區長護險的推廣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對邊疆地區的長治久安具有戰略性意義。因此本文旨在通過對其他試點城市成功經驗的分析,對呼和浩特地區長護險的推廣進行研究并提供建議。
二、各試點城市政策分析
(一)第一批試點城市政策分析
通過對第一批試點城市長護險相關文件政策的研究,對參保對象、籌資渠道、籌資標準、給付比例等進行了總結,如表1所示,發現第一批試點城市在實施過程中呈現出幾個特點:第一,長護險主要參保對象與基本醫保的參保對象相重疊。在15個試點城市中,參保對象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群起步(下文簡稱“職保”),如廣州、寧波、成都等;另一類是除職保外,還包括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群(下文簡稱“居保”),如上海、蘇州、南通等,其中上海、蘇州和荊門還保障農村居民。可以看出,在推行的初級階段,將長護險與醫保相掛鉤,有利于提高知名度,便于推廣和管理。第二,籌資渠道較為單一,以醫保基金為主,再結合個人負擔和政府補助,石河子市還運用了福利基金籌資,調動了社會力量的參與,這給第二批試點城市提供了新思路。與此同時,各試點城市籌資標準也不盡相同,主要是定額、按一定比例以及二者相結合確定金額。可以看出,目前階段長護險沒有作為獨立險種的籌資渠道,全國各試點的籌資標準也不盡相同,這不利于長護險的可持續發展。第三,由于各地區經濟發展情況不同,各試點城市給付比例不同。如上海、廣州、蘇州等經濟發達城市,無論哪種服務形式,大部分費用均由長護險基金支付,少部分由個人進行支付。對于經濟發展速度相對緩慢的城市而言,需要個人支付的比例較大。在推行初級階段可以根據地域發展的實際情況進行差異化給付,但隨著推行的深入,國家制定統一標準更有利于實現各地區公平。
(二)呼和浩特市長護險政策分析
呼和浩特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全市各旗縣區60歲及以上人口占18.03%,其中65歲及以上占11.96%,老齡化嚴重,但與此同時戶均人口為2.30人,比同期自治區少0.05人,比全國少0.32人。這意味著小型家庭構造、家庭成員外出就業造成了家庭的“空巢化”,導致傳統的家庭已經難以擔當失能老人的護理重任。但目前呼和浩特市養老綜合服務體系建設與先進地區相比差距較大,特別是居家和社區養老相對滯后。因此,呼和浩特人民政府根據國家的政策引導,出臺了《呼和浩特市支持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發展若干措施》,其中啟動長期護理保險試點是該措施中的亮點工作之一。為了具體落實長期護理保險試點推廣工作,呼和浩特市結合有關試點地區經驗和呼和浩特市實際,在2021年初制定了《呼和浩特市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實施方案》,對以下內容進一步明確:參保范圍: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人員全部納入長期護理保險參保范圍。籌資渠道:職工籌資以單位和個人繳費為主,財政適當補助,接受社會捐助;城鄉居民籌資采取個人繳費、醫保費劃轉和財政補助相結合的方式。籌資標準: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籌資標準=0.2%×單位繳費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數+0.2%×個人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基數+0.2%×養老金(退休人員)+0.2%×基本醫療保險繳費基數(單建統籌)+財政補貼10元/人/年+社會捐助;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籌資標準=個人繳費10元+醫療保險費劃轉50元+財政補貼10元/人/年+社會捐助。待遇保障:參加呼和浩特市長護險的人員因年老、疾病、傷殘等導致失能滿6個月,評估小組上門對失能程度、疾病狀況、護理情況等進行評估,評定為中度、重度失能的人員,按失能等級及服務方式,限額予以基本生活照料服務費和護理服務費,超出部分由個人承擔。從上述實施方案中可以看出:首先,呼和浩特市長護險的推廣在參保范圍方面借鑒了第一批試點城市的經驗,主要針對的是醫療保險參保對象,同時還包括了農村地區,較大部分第一批試點城市范圍更廣闊,保障更廣泛;其次,籌資渠道基本與第一批試點城市一致,主要渠道依然是醫保基金,結合部分財政補貼,但較第一批試點城市的籌資渠道來看,增加了社會捐助渠道,提升了社會力量的參與度;從籌資標準方面來看,主要是定比和定額相結合的方式提取,但是提取比例較第一批試點城市低,這和當地經濟發展水平有一定關系;最后,從待遇保障來看,制定了失能等級的評估指標,并且逐級提升限額,能夠給予失能人員一定的經濟支持,解決失能人員家庭的長期護理問題,緩解經濟壓力。從2021年8月10日起,呼和浩特市正式啟動長期護理保險業務經辦服務,有需要的市民可以提交書面申請,也可以通過手機App在線申請,使居民在理賠時能夠快速申請,便捷操作,提高了給付的效率。
三、呼和浩特市長護險推廣存在的問題
(一)群眾認知偏低
呼和浩特市長護險試點工作才剛開展了一年多的時間,對群眾而言是“新興事物”,有很多群眾對長護險并不了解,相比于上海、廣州等經濟發達的城市而言,呼和浩特市經濟發展較為緩慢,居民收入有限,風險意識較為薄弱,對于長護險的認知偏低,推廣難度加大。
(二)覆蓋人群不全面
呼和浩特市長護險的參保人群包括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參保人,保障群體較為全面,但并未考慮到未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特殊農村居民群體,特別是留守老人,他們更需要獲得失能人員長期護理保障,當他們處于失能狀態時,經濟壓力會更大。
(三)籌資體系單一
目前呼和浩特長護險主要籌資渠道是醫保基金,對于試點階段是可行的,然而若要長期推行長護險,僅依賴醫保基金很容易造成赤字。同時,雖然有財政補助,但由于地區經濟較東部地區而言發展較為緩慢,財政補貼力度較小,進一步加大了個人和單位的負擔。但相比于第一批試點城市,呼和浩特嘗試引入社會捐助,具有創新性。
四、呼和浩特市長護險推廣建議
(一)加大宣傳力度
政府要進一步完善長護險的推廣政策,為長護險的發展保駕護航。另外,各相關部門也要積極擴大長護險的宣傳面,充分利用各種多媒體平臺進行宣傳,社區以多樣的社區活動、宣傳欄等為載體,使長護險走進居民日常生活中,提高長護險在全社會的知名度。
(二)探索多元化的籌資體系
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是我國目前推行的新型社會保障制度,其籌資渠道不能局限于醫保基金和財政補助,作為獨立險種,在長護險推廣的不同階段可以構建不同的籌資體系,最終必須建立獨立、完整的籌資體系,保證長護險可持續發展。在初始階段,長護險需要依賴醫保基金,與此同時可以由政府推行優惠稅收政策,引導社區組織、養老機構共同參與;在發展階段,鼓勵商業保險公司參與,研發適銷對路的護理類商業保險,滿足各收入層人群的不同需求。
(三)擴大參與對象覆蓋面,實施差異化籌資標準
現階段呼和浩特市長護險的保障對象為醫保參保人,且所有對象籌資標準均是按醫保基金的一定比例和固定金額確定的,這就使不同收入人群的籌資標準統一化。但為建立可持續的長護險基金保障機制,政府一方面可以提供財政經費,另一方面可以對不同情況人群實施差異化籌資標準:如對呼和浩特戶籍特困老年人加大財政補貼的同時免除個人繳費;對低收入困難家庭加大財政補貼,降低個人繳費比例;對一般情況的人群按目前標準繳費。
參考文獻:
[1]張琳喻.東、中、西部視角下的長期護理保險的發展對策:以上海市、齊齊哈爾市和石河子市為例[J].中國市場,2021(25):39-40.
[2]荊濤,邢慧霞,萬里虹,等.擴大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對我國城鎮職工醫保基金可持續性的影響[J].保險研究,2020(11):47-62.
[3]劉文,王若穎.我國試點城市長期護理保險籌資效率研究:基于14個試點城市的實證分析[J].西北人口,2020,41(5):29-45.
[4]何世英,戴瑞明,王穎,等.我國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地區籌資機制比較研究[J].中國衛生資源2019,22(1):28-34.
作者:張琳喻 李志華 王美玲
- 上一篇:海洋石油工程電氣設備防爆安全研究
- 下一篇:鋼琴伴奏對高校舞蹈教學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