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污系數法在建設項目職業病的應用

時間:2022-09-20 11:33:37

導語:排污系數法在建設項目職業病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排污系數法在建設項目職業病的應用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的規定[1],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進行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預評價時,建設項目一般處于未開工階段,應對勞動者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濃度進行預測及分析,對于無類比檢測數據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可根據各種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來推測其工作場所勞動者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接觸水平。以某年產10萬噸金屬硅粉生產線建設項目為例,采用產/排污系數法[2],推算勞動者接觸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粉塵)濃度,探討其作為一種預測方法的可行性、合理性和科學性。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以某年產10萬噸金屬硅粉生產線建設項目運輸、破碎、制粉、篩分環節各工種接觸的粉塵為研究對象。

1.2方法

1.2.1產/排污系數法產/排污系數法是指對不同原輔料及燃料、產品、工藝、規模和治理措施進行分析,參考《排放源統計調查產排污核算方法和系數手冊》、《逸散性工業粉塵控制技術》、《工業污染核算》等調查結果和工具性書籍[1,3-5],選取相關行業污染源源強核算給定的產/排污系數,結合單位時間產品產量及所采用的治理措施情況,核算污染物單位時間排放量的方法,預測車間內各種職業病危害物質濃度。本文不對物理因素進行預測。源強計算公式如下:Ej=R×βj×10-3(1)式中:Ej-核算時段內第j種污染物產生量,kg;R-核算時段內原料消耗量,kg;βj-產污系數,g/kg。1.2.2預測原理為了保護勞動者健康,本次職業病危害因素(粉塵)濃度核算,采用從嚴核算,忽略粉塵在空氣中的沉降。其具體思想為塵源產生的粉塵,經集氣罩(收集效率為99%)收集后,再經布袋除塵器(捕集率為99.9%),剩余部分均勻分布于整個廠房(有研究顯示,粉塵擴散受多種因素影響。對于穩定源,當擴散時間足夠長后,濃度趨于穩定。距塵源距離越遠,污染范圍越大,粉塵濃度越低;而越靠近塵源,污染范圍越小,粉塵濃度高),全年工作日為300d,每班8h工作制度,其8h內產生的粉塵量均勻的分布于整個廠房,待設備停止運轉后剩余8h,粉塵從車間逸散完畢。計算公式如下:W=E-S(2)式中:W-排放入車間污染物量,kg;E-核算時段內污染物產生量,kg;S-收集處理的污染物量,kg。1.2.3分散度確定按照國際標準化組織規定,粒徑小于75μm的固體懸浮物定義為粉塵,湯萬均、楊玉新等[6-7]研究認為,無風條件下,不同粒徑的粉塵都不易擴散,容易聚集在一定空間之內,其中粒徑小的顆粒(pm<10μm)更容易懸浮在空氣中。譚海文、黃玲杰等[8-9]研究認為,破碎過程中產生的粉塵粒徑大部分在2~10μm,其中pm<2μm的呼吸性粉塵占總粉塵比例約為29.74%,pm<5μm的呼吸性粉塵約占總粉塵比例的50.60%,這與《逸散性工業粉塵控制技術》給出的粉塵分散度數據相近,其中pm<2μm的呼吸性粉塵約占總粉塵比例的30%,pm<5μm的呼吸性粉塵約占總粉塵比例的47%,因此,采用《逸散性工業粉塵控制技術》中的數據來作為本文計算的數據。1.2.4誤差分析無風情況下,計算連續塵(毒)源擴散后最大濃度的模型較為復雜,國內現在無相關的統計軟件,且存在計算誤差,同時在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預評價中經常使用的類比法及其他方法,也存在相應的誤差,因此,可認為建立簡化模型是可接受的。見圖1。

2結果

2.1車間產塵量

各生產工段車間產塵量見表1。

2.2不同工段粉塵分散度

卸料、破碎、制粉、篩分工段<10μm粉塵分別占40.0%、60.0%、60.0%、85.0%。見表2。

2.3車間內漂浮粉塵濃度

生產運轉300d/a,設備運轉8h/d,在未采用噴灑除塵的情況下,pm<10μm的粉塵在8h均勻的漂浮在車間內,當設備停止運轉時,通過通風,粉塵從車間逸散完畢。當車間采用噴灑除塵時,可以降低車間內約90%的粉塵[10],與竣工驗收時的數據及類比時采用的數據相近。見表3。

3討論

我國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以來[1],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評價工作在全國范圍內陸續開展,特別是建設項目的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避免了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的產生。對不同工作場所勞動者接觸的有毒有害物質濃度進行預測,是職業病危害評價的目的,也是企業采取職業病防護設施的重要依據。我國在實踐過程中可采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預測濃度方法較少,歐盟的化學物質預測模型(ART)、新加坡的風險評估及目前常采用的類比法,均存在不足。職業病危害因素從產生到與人體器官的接觸,其中包括物理因素的衰減,化學毒物擴散及濃度的降低,粉塵的沉降及濃度的降低,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本文通過工程分析來識別生產工藝過程中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然后采用產/排污系數法,來核算勞動者接觸的粉塵濃度,其核算結果與驗收時數據及類比結果相近,因此,認為該方法預測結果是合理和科學的。產/排污系數法,在環境影響評價中是一種常用的源強核算方法,在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預評價應用中,現未開展應用。本文對其在職業病危害預評價中的探討與應用,雖然也存在著不足,但是能夠通過設備的產塵量、工作場所的空間濃度、以及粉塵的沉降,較好的預測一定時間內粉塵濃度,并且產/排污系數法能夠發現影響勞動者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濃度的一些關鍵點,如合理的調整設備運轉時間、提高集氣罩集氣效率、擴大車間容積、進行噴灑除塵作業、從而為企業除塵降塵及職業病防護提出一些合理建議,能夠為國內職業衛生工作者提供一種可供選擇的職業病危害預評價方法。

作者:張要鋒 梅樹林 齊振文 單位:焦作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