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創新創業發展提升路徑

時間:2022-09-30 09:34:35

導語:高職院校創新創業發展提升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發展提升路徑

摘要:在我國大力推進雙創教育改革的背景之下,創新創業教育通過以創業來帶動就業,促進高校的畢業生能夠充分就業。職業院校長期向社會不斷輸送實用型、應用性的高級專門人才,但由于對創新創業教育缺乏明確的學習要求和教學體系,對實踐環節的規劃和設計也還不夠豐富,對學生創意潛能的激發、創新理念的培育和創業實踐能力的培養重視程度明顯存在不足。鑒于此,本文對現階段職業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現狀進行梳理和分析,了解院校創新創業教學方面面臨的問題和發展困境,在職業院校的校企合作推廣、課程體系建設、教學模式創新、師資隊伍壯大、校園活動創辦等方面提出措施,對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進行重構、創新與探索,以增強大學生求知欲,提高大學生創業參與度,強化學生創造性思維,推動職業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良性發展。

關鍵詞:創新創業;職業院校;發展

一、概述

近年來,我國大力推進雙創教育,已逐漸形成廣泛社會共識,在高等院校開展并實施創新創業教育,是落實以創業來帶動就業,促進高校的畢業生能夠充分就業的重要措施,同時也能催生更多的由大學生主導的新興產業的誕生和發展[1],以擴大高校畢業生就業范圍和廣度。因此,全國各高校應認真審視并規劃布局,在“雙創”課程教學的構建與實施方面,不斷進行必要的創新與探索,使得高校在課程體系設置、師資隊伍擴大、創新創業平臺搭建、創新創業基地建設等方面取得良性發展效果。[2]其中,職業院校作為專注于發展職業教育的高校,長期以來偏重于對學生實用性技能的培養,不斷向社會輸送實用型、應用性的高級專門人才,但在對學生創意潛能的激發、創新理念的培育和創業實踐能力的培養方面的重視程度明顯存在不足,尤其是一些以文科相關專業為優勢專業的院校,對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激發學生創新創業潛能,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方面,缺乏明確的學習要求、指導方案及教學體系,對實踐環節內容的安排、規劃和設計也還不夠豐富。因此,如何順應當前新時代要求、社會進步現狀、學校現實因素來開展實施創新創業教育,促進院校創新創業課程體系的豐富和發展,這是高職院校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所以,有必要通過本課程在高職院校的開設和發展情況,對職業院?,F階段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現狀進行梳理和剖析,了解并掌握現階段創新創業教學面臨的問題、發展困境,對創新創業課程的教學模式進行構建、創新與探索,來教育和引導學生如何培養創新綜合能力,激發創新思維和創新潛力,使學生在畢業后能夠服務經濟和社會發展,成為創新型、應用型、實用型人才。

二、現階段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相較于一些發達國家率先開設的“企業管理”課程等,我國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由于起步較晚,開展情況的整體上還是不是十分樂觀,創新創業理念還未得到廣泛普及和有效認同,很多師生普遍認為在高校人才培養中,專業教育才是主角,主體地位牢不可破,創新創業教育只是從屬于專業教育,存在感低,各高校在課程設置上基本將本課程設置為選修課,或者開展方式通過第二課堂的形式實施,雖然課程設置中各行各業的創新實踐為職業院系的教育發展方向給予了一定的指導,但創新創業教學在對接社會的實際發展和需求還是存在一定差距的,沒有考慮到院校各專業教育和學生知識基礎的差異性,創新創業課程與各專業聯系不緊密,墨守成規,沒有特色。具體來講,造成這種現象主要有以下幾個深層次原因。一是師資隊伍力量薄弱。雙創教育是一門集合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統計學及相關專業的綜合學科,要求授課教師一方面要儲備豐富的理論知識,另一方面需具備扎實的實踐指導能力。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都設有創新創業學院或產教融合處,融合教師創新創業教科研、學生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師生對社會的創新服務、校內外創新創業實踐和比賽指導等項目,但其下設教研室卻缺乏相對固定,缺少能長期從事創新創業課程體系的開發、教科研工作的專業化教師團隊,承擔帶課任務的教學主力的教師,往往由各個專業的基礎課教師或教學任務比較寬松的輔導員、行政人員等組成,大部分授課人員理論講授能力有余,但實踐指導能力不足,缺少創業經歷,使得教師對企業的經營和管理方法不太熟悉,在教學中主要是以書本為主進行理論說教,對企業或行業的實際運營和發展過程敘述不清,無法為學生的創新創業活動提供有價值的指導幫助,造成授課時“重理論、輕實踐”的局面,致使學校的雙創教育得不到學生認可和尊重。但如果直接聘請社會中一些創業成功人士作為雙創教育指導教師,雖能讓學生易于接近成功范例,激發創業熱情,但創業成功人士多對自身經歷進行簡單敘述,欠缺系統的教育教學方法,難以得到好的教學效果。二是缺乏專業融合發展的觀念。目前,部分院校還未充分重視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互融合發展的必要性,[3]一些高校脫離了專業教育去搞創新創業教育,或者干脆過分強調專業教育的主體性而輕視創新創業教育。并且,在設置新創業的人才培養方案的內容上,與其他專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方案具有“同質性”,甚至套用專業教育的培養方案,缺乏明確的學習要求,培養目標的設立也未考慮各專業實際情況,沒有結合專業或專業群的特點。在課程實施上,創新創業課程內容的設置沒有對接專門的人才培養方案,教育理念也并沒有貫穿和滲透到各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和實施過程中,具有“盲目性”和“隨意性”。這種教育模式與創新創業教育貌合神離,缺乏有效的滲透的觀念,對院系的長遠發展不利。因此,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課程應滲透到創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用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觀念引領專業教育,用專業教育的素質教學涵養創新創業教育,實現兩者的互相促進、融合發展。三是教學模式陳舊。目前我國創新創業課程的教學模式依然陳舊,主要沿襲的是傳統的“滿堂灌”的授課方法,教學方式仍然以傳統的理論說教為主,輔以簡單的配套案例分析研究,即“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授課形式上和思想道德教育課程高度相似,授課內容甚至直接參考《大學生職業規劃指導》,大多數的實踐訓練實際也是在黑板上完成,授課手段單一,缺乏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融入。部分學校在期末的結課考試以筆試為主,考核主要以完成一份創業計劃書或完成一份創業有關的PPT為準,不能有效地開展有關創意思維的拓展訓練。這種教學范式不能使學生領悟創新創業的核心,忽略學生個性化差異,無法充分激發學生在創新創業方面的潛能和積極性,抑制學生思辨能力發展,導致學生能力有余,但熱情不足。四是創新創業基地欠缺。創新型人才培養重視實踐環節,部分高職院校也沒有設立獨立的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學生缺乏實踐鍛煉的平臺。有的院校只是將專業實訓室作為創新創業實踐的基地,或者將創新創業實踐基地設置在校外,只發揮了學生在校外的跟崗、頂崗實習的功能,沒有發揮在校內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功能。同時,由于創新創業教育實踐資源短缺,很多職業院校的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僅僅停留“孵化”階段,沒有實現有效與產業鏈對接,學校的創新教育教學脫離企業的生產、經營、研發過程,企業對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教學過程參與度也不夠,未能形成良性互動。五是高職學生缺乏自主創新創業意識。由于高職院校生源結構來源多樣化,學生素質和水平參差不齊,在思維方式、學習態度、學習能力、思考能力等方面也存在較大差別。有的學生在入學后缺乏上進心,課上缺乏足夠的熱情和認真度,對課堂討論主題不愿意多了解和思索,小組討論和團隊合作項目不主動配合,對老師課上要求進行的頭腦風暴、案例分析也不愿動腦思考,教師難以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動性,創新創業更是無從談起。

三、創新創業教育領域中教學的融合實踐

根據理論闡述可知,現階段的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實踐發展現狀和相關限制發展原因,師生迫切希望健全和完善創新創業課程的授課及實踐條件,運用全新的教育理念開展有關創新創業方面的實踐活動和實踐教學活動。[4](1)搭建校企合作實踐平臺,建立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半p創”背景下,高職院校應推進建設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臺,以實現學校和企業之間的資源共享、共同投資、合作共贏。各相關主體擁有的資源,如各行業的信息平臺、企業的生產設備、實驗設備、管理經驗、活動場所等和學校的教室、實驗室、大師工作室、師資、知識產權等,可以實現共建共享共用。校企雙方應共同打造創新創業教育專項實踐平臺,共同搭建創新創業教育孵化基地,鼓勵學生能夠全方位參與和專業相關的應用性科研項目和創新活動,深化創新創業引導,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2)構建“創意創新創業”的課程體系。在課程設計方面,始終堅持要將創新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相互融合的理念,要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各類專業教育進行有機銜接,將其貫穿于專業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中。結合每個專業群特點,突出課程的教學和教育及培育功能,分門別類地設計創新創業課程內容。從創新創業知識與專業知識互補的角度出發,在創新創業教育向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專業拓展課的融入過程中,發揮課程的“專業技能+創新能力+創業意識”的教育教學功能,在專業課程的教學目標、活動設計、教學進程、教學方式、考核手段等方面體現出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參與積極度、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在教學的過程性考核、終結性考核中要體現對學生創新能力的考核、教學反思中要體現對增強學生創新意識的培育方法的改進。(3)創新教學方法的融合實踐。在開展具體的創新創業課程實踐中,應注重對學生有梯度、有級別的逐層指導,課程教法上多運用實用、互動的教學方式,以增加課堂的參與性、趣味性、積極性。如在課程中相應地引入頭腦風暴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實驗操作法等教學方法。其中體驗法的教學理念可運用在諸多年齡段和不同學科的教學領域中,其本質是以興趣引導學生來獨立思辨并自主展開各類各式的探究學習互動,教師的角色則是創辦一些與課程有關的體驗式活動,通過模擬、營造、創建設定的情境與環境,引導學生在活動中親身體驗,而自主學習、探索相關教學內容。學生在教師創建的情境中,獲得體驗、感受、想法、反思、總結等,將體會和經驗能升華為學習成果,將課本上的知識點和相應技能最終運用到實踐中去,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5]教師脫離傳統的單向灌輸知識的模式,將各種類型的互動元素和任務融入溝通環節中,創建各種喜聞樂見的活動,為學生搭建溝通學習的橋梁。學生在親身體驗中能夠始終保持精神放松和心情愉悅,這實現了以人為本,尊重個性的教育方式,重視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4)打造多元化師資隊伍。一是高職院校要整合校內校外優質的教學資源,充分豐富和壯大專業化的師資隊伍,確保教學團隊的“優質穩定”。對現有的師資隊伍實施創新素質的提升行動,幫助教師提高知識水平、業務能力。同時,可以采用購買服務的形式,聘請一批具有實戰經驗的業內人士,例如生產一線的高級技工、企業家、相關專家學者、行業標兵以及有過往成功創業經歷的優秀畢業生等作為校外導師,負責指導學生參加國內外創業大賽和創新創業實踐活動。二是為教師制訂科學的培訓方案,為教師提供走入企業一線的機會,使教師了解企業、交流觀摩、現場學習、了解當前行業和企業發展現狀,學習經驗,實現雙向交流,提高教師的“實戰能力”。三是鼓勵校內專職教師參加SIYB培訓,考?。樱伲禄颍樱桑伲碌葎摌I教育的資格證書,切實提高專業教師隊伍的創新能力和專業技能,打造“一專多能”的學科專業教師隊伍。(5)營造創新創業校園氛圍,豐富學生的創新創業活動。推進制定一些激勵學生創新創業的相關政策,如支持學生在校內組建學生創業社團,集結有共同創業興趣的學生加入合作,創辦創新創業公眾號,搭建交流和共享平臺,培養共同興趣愛好。開辦“創客空間”“創客接待中心”“創客咖啡館”“創業培訓中心”等孵化機構,給有創業夢想的在校或已畢業的學生提供租金低廉的辦公場地,支持其在校園基地創業。鼓勵校內學生自發性地舉辦創業講座、沙龍、論壇,邀請專業老師進行指導,加強訓練學生編撰商業計劃書和路演匯報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鼓勵學生試做相關產品的市場調研、人群需求分析、地區調研、品牌調研等,夯實創新知識基礎。成立專門的創業服務機構或創業支援中心,邀請校外導師為學生提供創新創業方面的咨詢和幫助。校方設立院校學生創業基金,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參加國內外各類創業比賽,為積極參加比賽的學生提供資金支持。積極推動學校與企業、行業合作,減少中間環節,扶植學生在校創立的創新成果轉化為創業成果。校方也通過樹立和表彰學校的創業先進典型,營造濃厚的校園創新創業氛圍,建立良好的輿論導向。同時,學校應緊緊依靠辦學特色和專業優勢,依托校園文化,幫助學生激發創意、樂于創新、敢于創業,營造校園積極創新的局面。

結語

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作為嶄新領域的教育內容,對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革新高校教育教學模式、營造校園文化氛圍,推動我國創新創業教育的高質量健康發展起著積極的作用。因此,創新創業教育方式不能片面認為是創立一家新的企業和公司,這可能是大多數人對創新創業能力的短淺認識。[6]事實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業意識的培養,對于將來就職任何一家單位和公司都至關重要。盡管目前職業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還有待加強,但隨著社會對創新創業教育的支持度和認同度的不斷提高,職業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將會呈現良好態勢。

參考文獻:

[1]季東軍,杜麗娟,張廣才.創新創業教育教學師資隊伍的現狀與分析[J].科技風,2018(32):52.

[2]劉忠志,馮碩.體驗式教學在高校創新創業教學中的運用———以“棉花糖塔”游戲為例[J].教育觀察,2021,10(21):93?96.

[3]劉玉威,毛江一.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發展分析[J].北京教育(高教),2017(02):64?67.

[4]周陽霖.創新創業教育領域中游戲教學的融合實踐探尋[J].營銷界,2020(43):58?59.

[5]康棵飚.創新創業教育中的體驗式教學模式研究[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0,42(04):89?96.

[6]陳書成.國內職業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問題及發展思路[J].河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學報,2019,17(04):123?128.

作者:周欣桐 曹祎璇 單位:楊凌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