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分析

時間:2022-11-02 09:51:17

導語: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分析

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篇1

摘要:通過梳理國內外學習評價支持服務、本科畢業設計(論文)以及社交媒體教學應用的相關理論研究,探索基于社交媒體的本科畢業設計(論文)中評價支持對學習參與的影響,以及影響機制。研究結果顯示,學習過程評價支持對認知參與和情感參與的影響較作業評價更為明顯,表明教師越關注學習者學習過程,越能引導學習者的認知參與和情感參與??傮w來說,評價支持的程度越高,學習者學習參與的程度也越高。

關鍵詞:社交媒體;本科畢業設計(論文);評價支持服務;學習參與

為了考察本科畢業設計(論文)中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學習參與和學習效果,本研究將評價支持作為外部因素對學習者進行干預。其中,學習動機是學習者參與學習活動的重要因素,其外顯為參與行為,最終表現為學習效果的高低。因此,該部分主要通過收集社交媒體中學習者的學習參與行為數據以及學習效果數據,為學習者提供評價支持,探究社交媒體環境下評價支持對學習者學習參與的影響機制。

一、本科畢業設計(論文)中評價支持服務設計

本科畢業設計(論文)作為一個長期學習過程,對于學習者學習效果的評價除了對課程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還需要將理論應用于實際操作,考查學習者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反思的能力,即文獻搜集并整理和反思總結,并將文獻觀點貫徹到實際作品中,于此基礎上做出創新;文字撰寫、語言邏輯以及文章結構的反復斟酌,完成高質量的畢業論文。平時的作業評分和最終畢業設計等級并不是該課程的主要評價方式,面向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的評價支持包括學習過程評價支持和作業評價支持兩方面。作業來自畢業設計(論文)課程大綱,有指導教師制定,指定時間上交,由指導老師和助教對作業情況進行點評,同時開展同伴互評。學習過程評價反對評價不同學習者之間的差異化、凝固化,更關注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諸如努力程度、學習態度、學習記錄、反思與批判思維水平以及創新能力等個性價值[1]。學習者可通過學習過程評價了解自己的學習效果,調整學習方案;教師則能夠及時了解個體學習進度和學習質量,為實施精準化教學,以及個性化資源的適應性推送提供有力的支持。此外,在學習過程評價中,本研究還借助QQ群設計了一系列“頭銜”,用以對學習者各階段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旨在利用外部刺激因素引起學習者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習參與和提升學習效果。頭銜分為系統成就頭銜和自定義個性頭銜兩部分,系統成就頭銜由QQ群系統統計,根據發言和互動等情況進行計算。系統自定義頭銜根據學習者學習過程的作業上交、互動交流和課后學習的情況,由兩位指導教師和一位助教三方商討最終確定。

二、社交媒體環境下評價支持分析

社交媒體中的評價支持通過作業評價和學習過程評價兩個方面開展。畢業設計(論文)的作業共有13次,評價方式有指導老師評價和學習者互評;而學習過程借助電子頭銜的方式,主要是指導老師來進行評價。1.作業評價支持分析根據指導老師的要求,每次作業均有截止上交時間,學習者將作業上傳到課程QQ群。將學習者上交作業的時間與截止時間進行比較,可統計出時間差均值如圖1所示,數值越大說明該次整體作業上交較早,也能進一步說明學習參與效果良好;數值為負數則說明該次作業上交整體滯后,學習參與效果較差。因此,通過指導老師評價和學習者互評的形式開展作業評價。其中,不同比例的作業評價對作業上交的影響如表1所示,時間差增量大表示本次作業上交時間差均值較上次有較大增長,也說明上交作業更積極、主動。當指導老師評價與學習者互評比例持平時,時間差增長量分別為7.55、0.5、16.96(h);當指導老師評價占據主導地位時,時間差增長量分別為2.37、0.42、-0.16(h);當學習者互評占據主導地位時,時間差增長量分別為14.95、5.49、35.89(h)。這說明了在社交媒體環境下,學習者互評的作業評價方式更能促進學習者學習參與。2.學習過程評價支持分析在畢業設計(論文)過程中,指導老師根據不同學習者的不同表現,利用QQ群為學習者授予自定義電子頭銜,用以對其近期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在本研究中,先后于1月份、3月份和5月份先后三次為5-6名學習者授予電子頭銜,為學習者的學習過程提供評價支持。將授予電子頭銜的學習者作為實驗組,其余學習者作為對照組,考察不同組別在社交媒體學習參與行為的差異。學習參與行為主要統計學習者在社交媒體中留下的行為數據,包括師生互動、同伴互動、內容互動以及學習環境互動[2]。本研究以一個月為統計周期,數據來源主要為學習者回復老師次數、回答同學次數、上傳學習內容次數以及對電子頭銜的態度等方面。數據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通過上表可以看出,實驗組與對照組在回復老師次數、回答同學次數以及上傳學習內容次數方面均有了顯著提升,說明電子頭銜對學習者學習參與存在一定影響,也表明了學習過程評價作為變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習者學習參與。

三、社交媒體環境下學習參與分析

對學習參與的研究開始于行為參與,而后逐漸發展到行為、認知、情感的三維度參與,認知參與和情感參與外顯為行為參與,行為參與又反映出一定的認知水平和情感狀況。對于社交媒體中學習參與的考察,借鑒李冉編制的在線學習參與量表,從認知參與、行為參與和情感參與三個維度進行問卷調查[3]。其中認知參與共有題目6項,行為參與5項,情感參與5項。問卷信度如表3所示,各維度信度和問卷整體信度均大于0.8,表明信度良好。問卷采用李克特五計量表,3分代表一般符合學習者學習參與水平,4分代表比較符合學習者學習參與水平,5分則為非常符合學習者學習參與水平。本研究在畢業設計(論文)開始和完成后向同一組受訪者發放了問卷,前測與后測的差異如下。1.認知參與維度前后測差異分析在認知參與維度的6個題項中,5個題項皆是后測高于前測,說明在畢業設計(論文)過程中學習者的認知參與發生了較大變化。而“我只學習老師上傳和推薦的學習資源”這一題項前測高于前測,也說明了學習者認知上發生了改變,對學習資源的包容性更高。此外,“我能對他人的觀點進行價值判斷”“對學習資源深入分析、歸納并總結”“能得到創造性觀點和作品”3個題項差異較大,說明學習者后期能夠自我進行分析、評價和創造等深層次認知參與。2.行為參與維度前后測差異分析在行為參與維度中5個題項行為參與的后測水平均高于前測水平,說明在畢業設計(論文)中學習者行為參與發生了較大改變。其中,“關注社交媒體中的最新信息”題項差異最大,表明學習者的專心程度改變最大。3.情感參與維度前后測差異分析在情感參與維度的5個題項中,“對通過社交媒體開展畢業設計很有興趣”“我感到很成功”“感到很自豪”3個題項的后測水平明顯高于前測水平,說明學習者在學習參與的積極情感方面受到了提高;而“總是提不起精神”“感到很緊張”2個題項的前測水平明顯高于后測水平,表明學習者在學習參與中的消極情感得到了改善。

四、社交媒體環境下評價支持對學習參與的影響機制

總的來說,學習參與的認知、行為和情感三個維度在畢業設計(論文)過程中均發生了明顯變化,而作為變量的學習評價在此過程中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作用。為深入研究評價支持是否正向影響學習者學習參與,以及影響機制如何,本研究將作業評價、學習過程評價兩個維度作為自變量,對學習者認知參與、行為參與和情感參與進行回歸分析。分析結果如表4所示?;貧w分析結果顯示,評價支持各維度對學習者學習參與都存在顯著正向積極影響。其中,作業評價對學習者行為參與影響最為顯著(t=3.267,P<0.01),表明作業評價越積極,越能引導學習者在行為上參與學習各項活動;而聯系前期數據分析也表明,學習者互評在作業評價中所占比例越大,對學習者的行為參與影響也越顯著。學習過程評價對認知參與和情感參與的影響較作業評價更為明顯(t=3.894,P<0.01;t=3.477,P<0.01),表明教師越關注學習者學習過程,越能引導學習者的認知參與和情感參與??傮w來說,評價支持的程度越高,學習者學習參與的程度也越高。

五、研究結論

學習動機是學習者參與學習活動的重要因素,其外顯為參與行為,最終表現為學習效果。首先,在作業上交方面,出現“首次高漲,再次衰減”“節后拖延癥”“學習熱情低谷”和“deadline高潮”等現象。其次,在作業評價過程中,不同比例的教師評價和同伴互評對學習者學習參與存在顯著差異,具體變現為當同伴互評的比例大于指導教師評價時,學習者上交作業態度更積極,也更主動。再次,將電子頭銜作為學習過程評價作用于學習者,被授予頭銜的實驗組對比未獲得頭銜的對照組在回復老師次數、回答同學次數以及上傳學習內容次數方面均有了顯著提升,說明電子頭銜對學習者學習參與存在積極影響。最后,作業評價支持和學習過程評價支持對學習者學習參與均存在顯著正向積極影響。其中,作業評價支持對學習者行為參與影響最為顯著,而學習者互評在作業評價中所占比例越大,“參與感”就會越高,對學習者的行為參與影響也越顯著。學習過程評價支持對認知參與和情感參與的影響較作業評價更為明顯,表明教師越關注學習者學習過程,越能引導學習者的認知參與和情感參與??傮w來說,評價支持的程度越高,學習者學習參與的程度也越高。因此,在畢業設計(論文)過程中,教師需要落實學習過程的評價支持。一方面,教師通過有趣的過程評價方式,提升學習者的學習期待和興趣,引導學習者注重學習過程,一步一個腳印都要走好,為學習者反觀自身過程成長提供支持。同時,在期待中形成持續的學習動機,為良好學習效果作保證。另一方面,學習過程評價強調學習者的主體參與,有利于學習者在知識不斷重組和建構過程中,主動掌握知識遷移的方向,將評價過程和學習過程進行融合[4]。

作者:唐玉杰 單位:南京郵電大學通達學院

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篇2

畢業設計(論文)是本科畢業生全部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完成后的最后一個教學環節,是應用型本科院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極為重要的綜合性實踐環節和考核方式[1]。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不僅反映畢業生對專業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也間接反映一個學校的整體教學水平。因此,提高畢業設計(論文)質量,在培養本科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實踐創新能力、就業競爭力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土木工程專業是一門培養工程建設與管理人才的學科,具有專業性強、實踐性強、涉及面廣的特點,對學生的計算能力、動手能力及設計創新能力要求較高,因此,以畢業設計形式最能體現學生的綜合能力。然而,筆者通過調研發現,土木工程專業的畢業設計質量呈現不斷下降的趨勢,畢業設計質量不高成為普遍現象。盡管近年來各高校加大了對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的要求,然而,受制于各方面的因素影響,畢業設計(論文)質量改善依舊任重道遠。

1本科畢業設計存在的常見問題

1.1選題質量不高

調研發現,近年來,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選題存在三個問題:一是設計類選題比例逐年降低;二是設計類選題較單一;三是選題工程背景不強。究其原因,一是指導教師所帶的學生偏多,沒有足夠的工程項目供學生選擇。有些題目是上一屆已經做過的,有的是虛構的,有的則是將一個工程案例修改后拆分為多個畢業設計題目[2]。一些設計類的題目比較寬泛,比如“某基坑的設計”“某三層房屋設計”“某地下停車場設計”,缺乏明確的工程背景,畢業設計容易淪為擴大版的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無法檢驗出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1.2學生時間投入不足

本科畢業設計通常于大四上學期末啟動,下學期5月初答辯,歷時有半年。然而,大多數學生領到任務書后,一直拖到下學期才會開始做畢業設計。根據筆者多年的經驗,大部分同學投入畢業設計上的有效時間也就1~2個月而已。大四上學期忙于上課、考研復習、找工作,基本沒有時間投入畢業設計創作,大四下學期開學后找工作、考編、研究生復試,到3月底左右才會騰出時間來。隨著現在考研、考編逐年升溫,應屆畢業生花在畢業設計上的時間越來越少,嚴重影響畢業設計的質量。種種跡象表明,時間投入不足已成為畢業設計質量下降的最重要原因。

1.3畢業設計過程中教師指導不夠

畢業設計過程包括啟動階段、開題階段、實施階段、答辯階段和評價階段,歷時半年多。一份優秀的畢業設計需要指導教師對畢業設計全過程進行嚴格管理。然而,有嚴格的時間節點卻沒有嚴格的監督,致使最終結果大打折扣。畢業設計過程中教師指導不夠的原因主要來自以下幾方面:一是指導教師的時間投入不足。由于每個教師所帶學生數量眾多,不管是一對一輔導還是集體輔導都耗時耗力,加之老師們也面臨繁重的教學科研壓力,同時畢業設計的教學工作量偏低,無法激發教師的積極性,導致對學生指導的時間投入不足。二是教師難以做到有效監督。學生畢業在即,升學就業是學生最關心的事,指導老師難以監督學生做好每個環節。三是指導教師工程經驗不足。許多青年指導教師都是博士、碩士畢業后直接到高校,大多缺乏工程實踐的經歷,這也是為什么大部分的選題都是論文形式。由于教師本身缺乏工程經驗,畢業設計的方案容易脫離實際,對行業規范的理解、圖紙繪制標準把握存在不足。

1.4畢業設計文本質量不高

由于前面畢業設計選題質量不高、學生時間投入不足、教師指導不夠及工程經驗不足等原因,導致畢業設計的文本質量普遍不高。根據筆者多年的指導經歷,絕大部分的畢業設計文本存在一定的問題,具體表現為:(1)文本格式不規范。由于本科生接受學術論文寫作的訓練較少,畢業設計文本中出現不少寫作不規范問題,如文獻引用、公式編輯、符號輸入、圖片、文本編排等。(2)計算書思路混亂。計算書應圍繞實際工程項目,從地質勘察、設計方案比選直至結構計算、圖紙繪制等諸多環節。然而,實際的計算書往往存在層次不清、比選方案不明、規范引用錯誤等問題。(3)圖紙繪制不規范。由于缺乏專業的指導,本科生繪制的設計圖紙規范性差。因此,文本質量不高也是影響畢業設計質量的一個原因。

2校企合作的必要性與優勢

對于土木工程這一專業性和實踐性都較強的專業來說,傳統的校內指導模式已經不適應新時代工科人才培養的要求,校企合作已成為大家的共識。因此,推行校內教師和企業導師聯合指導畢業設計的“雙導師”制度是提升本科畢業設計的質量,增強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的有效方式[3]。校企合作在畢業設計指導上具有四個優勢:(1)推動畢業實習、畢業設計和就業一體化。高校在理論教學方面具有天然優勢,但缺少現場實踐的條件,而企業具有工程項目支撐,擁有完善的實訓場所、實踐基地。因此,學生直接到簽約單位開展畢業設計,既保證了畢業設計的質量,又為企業提供了相對節約成本且解決實際問題的后備人員,實現了雙贏的效果[4]。(2)促進畢業設計質量整體水平提高。校企合作模式下畢業設計的選題可由雙方共同決定,既保證了選題的多元化,又保證選題有實際工程背景。同時,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雙導師”指導可以彌補原來校內導師工程經驗不足問題,在設計方案比選、計算書撰寫、CAD圖紙繪制方面可以提出針對性的意見。(3)增強高校指導教師的工程經驗。高校的教師往往理論知識有余而工程經驗不足,對設計方案的選擇、設計規范的理解、設計圖紙的繪制力不從心。通過校企合作,為高校教師提供到企業實踐的機會,了解施工、設計一線的情況,了解土木工程專業的發展動態和前沿技術,將有力地提升高校教師的工程經驗。

3校企合作下畢業設計指導實現途徑與保障機制

3.1畢業設計聯合指導實現途徑

校企合作下畢業設計指導在于發揮雙方優勢資源,以提升畢業設計質量為出發點,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為中心,最終培養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因此,可以成立畢業設計聯合指導中心,統籌高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通過建立聯合實驗室、創新實踐基地、網絡資源數據庫、校企線下交流論壇等途徑開展,具體思路可如圖1所示。3.1.1建立企業導師和企業數據庫校企合作指導畢業設計的前提是有足夠數量的合作企業和企業導師。因此,需要高校應建立一個企業名單和企業導師數據庫,遴選一些條件好、影響力大的企業簽訂合作協議,遴選一些符合條件的企業人員編入專家庫,每年從中篩選有意向的企業及企業導師參與畢業設計指導,保證校企合作的可持續性。合作企業可以相對廣泛,包括施工單位、設計院、房地產公司、檢測公司等,每年對數據庫進行更新。3.1.2建立實踐基地與資源共享網絡平臺土木工程專業學生需要通過專業實習提升實踐的能力,因此,高??梢耘c企業合作建立實踐基地供生產實習之用。在專業課程學習階段就可以利用實踐基地參觀實習,加深學生的工程直觀認識,為將來畢業設計奠定良好基礎。此外,還可以搭建網絡資源共享平臺,將學校的教學資源和企業的項目資源整合起來,由校內外導師共同編制畢業設計題庫。另外,可將典型工程案例、施工技術方法、規范圖集、專家講座、優秀畢業設計作品匯聚成網絡資源共享,提供師生在線學習的平臺,既開拓了本科生的專業視野,又有利于提高校內指導教師的工程經驗。3.1.3邀請企業專家技術人員定期到校授課或講座除了網絡資源共享平臺,也可以邀請企業專家技術人員定期到學校授課或講座,面對面與學生交流溝通,傳遞最新的行業動態。改革傳統的課程教學方式,邀請企業人員來講解現場試驗、施工管理技術、課程設計的內容,對于提升應屆畢業生的設計思路十分必要。例如,筆者所在單位通過“產學研”協同育人項目,定期邀請行業專家到學院做學術報告,受到廣大師生的熱烈歡迎,極大提升了本科生的工程視野,也為畢業設計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3.2畢業設計聯合指導的保障機制

校企合作雖是提升畢業設計質量的可行辦法,但校企合作的效果依賴于相應的保障機制。筆者根據所在單位近幾年來的實踐經驗,認為可從以下四個方面努力:3.2.1保證合作企業的數量和質量校企合作第一步是保證有足夠多的合作企業以保證校企合作的可持續。高校應充分利用校友資源、學科優勢等擴大校企合作渠道,爭取到更多條件好、信譽好、影響力大的企業。企業類型可以多元化,但要全面考察單位的成立時間、經濟水平、人員規模,確保雙方可以開展實質性的合作。初期階段數量不在多,而應重視合作企業的質量,根據每家企業的特點,簽訂不同的合作協議,有意向長期合作的企業應優先建立實踐基地,合作企業的名單每年更新一次。3.2.2激發企業導師參與的積極性校企合作指導畢業設計關鍵在于激發企業導師的積極性,考慮到企業導師平時工作也較忙,有必要給予一定的激勵措施。根據筆者學校的經驗,我們以校外兼職導師名義聘任企業人員參與畢業指導,每個月發放一定的勞務報酬;其次,校外兼職導師可以在本科生、研究生培養以及課題申報上同校內導師合作,成果共享;再次,在畢業生招聘、員工培訓、“產學研”合作上對合作企業優先支持。通過一系列激勵措施,提高企業導師在畢業設計指導上的積極性。3.2.3明確畢業設計指導過程的分工畢業設計具體過程如圖2所示,可以看出,畢業環節較多,有必要明確雙方的分工。通常可以作如下分工:畢業設計選題可由企業導師負責,開題報告與研究計劃由校內導師和企業導師共同負責,第一階段工作檢查由校內導師負責,選題調整及中期工作檢查由雙方共同負責,實施階段設計方案比選、計算書撰寫、圖紙繪制由企業導師負責。第二階段工作檢查可由校內導師負責;論文評閱、答辯成績評定由校內雙方共同負責,畢業設計總結和評優可由校內導師負責。整個畢業設計歷時近6個月,需要校內導師和企業導師通力合作,特別是實施階段的輔導尤為關鍵,一定要雙方審查都通過了才能進入畢業答辯。3.2.4嚴格畢業設計過程的協同管理由于畢業設計歷時較長且環節很多,只有實行嚴格的過程管理才能實現1+1>2的效果。首先,嚴格落實“雙導師”管理制度,從畢業設計選題和開題、過程監督、答辯、審核與評判各環節都有清晰的內容、時間要求、職責分工。其次,要加強師生交流頻次,盡量每周交流一次畢業設計的進展,避免畢業設計前松后緊的情況。同時對學生的平時表現做好記錄。再次,加大對畢業設計重點環節的審查力度,如計算書撰寫、圖紙繪制,這一點需要企業導師嚴格把關。最后,校內外導師都應參加答辯,答辯成績應考慮畢業設計質量水平、學生平時表現及畢業設計的創新性進行評判,要體現學生畢業設計的真實水平,促進畢業設計質量的提高[5]。

結語

本文針對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質量不斷下降的問題,探討了校企合作在改善畢業設計的實現方式和保障機制。通過建立實踐基地、搭建網絡資源共享平臺、邀請企業人員講座交流等方式,可以增強本科生的工程直觀認識,加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可為畢業設計水平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礎。在保證合作企業數量與質量的基礎上,激發企業導師的積極性,明確校內外導師之間的分工,嚴格監督畢業設計實施過程,可以確保校企合作指導畢業設計的成效??傊袑嵓訌娦F蠛献鲗μ岣弋厴I設計的質量,培養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創新實踐能力及就業競爭力有重要的意義。

作者:黃強 鄧岳保 張周琛 單位:寧波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

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篇3

理工科類專業旨在培養學生能夠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知識,勝任工程領域中產品的開發、生產管理以及工藝設計、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能夠熟練掌握相關實驗儀器設備使用方法以及實驗技能,具備較好的科研基礎和論文撰寫能力,能夠快速掌握行業發展的新知識、新技術,并且能夠融合專業基礎知識高效率地解決實際應用問題。針對理工科類專業應用特色以及學生培養目標,畢業設計作為系統綜合的實踐模式,在選題、籌備、設計過程、考核等方面要以社會行業整體需求為導向,以學校特色、專業發展、學生個體需求為基礎,合理靈活地完成整個設計過程。

1畢業設計模式存在的問題

根據對各高校理工科類專業畢業設計的相關調研與分析[1-6],發現理工科專業在畢業設計實踐環節中還存在較多相似的問題。(1)選題老套無新意。理工科每年畢業生數量龐大,很多類似的選題每年都重復使用,指導老師在選題設計時未能根據專業的發展與行業的變革、社會的需求來合理地創新選題方向,很多選題都是把陳年的內容在工藝、參數上稍作修改,導致學生在畢業設計過程中過多地借鑒和模仿往屆畢業設計,或者可以在網上找到眾多雷同的設計內容,畢業設計淪為一種形式,很難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2)設計時間安排不合理。根據培養目標畢業設計的時間通常安排在大四末段,造成學生找工作、考研、實習等與畢業設計相沖突,大部分學生更多地把時間和精力放在自身未來發展和職業規劃中,很難靜下心來專心創作畢業設計,并且這段時間大部分學生都為前途奔波,與指導老師、同學之間的學習交流較為缺乏,因此,對畢業設計過程和考核階段的時間設置顯得更為重要。(3)畢業設計參與意識不夠。本科畢業不通過率非常低,沒有過多的成果和過程考核,指導老師以及學生本人對論文和設計內容的質量和創新要求較低,在內容重復率和考核流程中滿足學校的規定即可,并沒有真正把畢業設計作為一個提升個人能力、增加個人與社會需求聯系的紐帶,對學生個人行業實踐以及科研經驗的幫助較為有限,形式主義比較濃重。(4)指導形式單一。大學老師很多都是直接從高校畢業后走入教學工作的,工程經驗方面比較缺乏,在畢業設計的指導上,較多地是從自己科研實踐出發來設置選題方向和內容指導,還有部分高校老師主要側重于設計形式、論文格式等方面,在行業性、實踐性、前沿性方面的指導較為欠缺,與社會整體需求脫節較嚴重。

2理工科畢業設計的創新與改進

針對目前各高校理工科專業本科生畢業設計存在的部分問題與局限之處,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以專業特色與社會需求、學生個體發展等為基礎,對本科生畢業設計的模式與內容、發展等進行相應的探索與創新。

2.1畢業設計選題

(1)就業導向型選題。畢業設計選題要有針對性,以行業需求和技能發展應用為前提,以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和行業實踐經驗為導向,面向市場面向企業需求。選題可以收集相關企業制備、研發、加工、工藝等項目案例,面向生產應用,也可以通過學生的實習單位就地取材,選取部分產品生產制造案例作為畢業設計題目,這種就業導向型的選題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也更能鍛煉學生的專業技能,為走向崗位積累較好的設計實踐經驗。(2)科研導向型選題。時代的發展對學生專業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學生本科畢業后還將繼續研究生深造,甚至會走向科研學術的研究道路。老師可集思廣益,跟學生深入溝通,以老師自身的科研方向為基礎來合理設計畢業設計(論文)選題,甚至可以根據學生即將深造的課題組研究方向設計選題。這種選題模式,可以為學術深造的學生提供科研經驗積累的捷徑,提升學生的畢業設計動力,通過設計過程熟悉各種實驗設備的使用方法,熟練實驗方案設計、過程操作、性能表征以及結果分析等,在順利完成畢業設計的基礎上積累深厚的科研實踐經驗,有助于學生下一步的學術深造。(3)就地取材型選題。選題更應該因材施教就地取材,材料類專業有較多的專業競賽,如金相大賽、“互聯網+”、挑戰杯等,很多學生在四年的學習過程中參與了大量的專業競賽,并且產生較多的產品和成果,同時很多學生也在企業有過實習、交流的經驗,老師在選題設計的時候,要跟學生多交流,以學生競賽、實習等經歷為基礎來設計選題方向,可以更好激發學生的設計熱情與創新發展能力。

2.2設計時間安排

根據培養方案與畢業設計實踐環節的知識層次要求,通常畢業設計都會安排在大四末段,因為這個時間段所有的專業理論課程、實驗實踐課程基本上都結束了,整體知識層次搭配比較合理,學生具備完成畢業設計的扎實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儲備。但這個時間段,面臨就業與考研的壓力,學生普遍比較急躁與迷茫,他們更多的時間與精力耗費在找工作、考研以及規劃未來的職業方向等方面,對畢業設計環節并沒有太多的精力投入。因此,合理規劃畢業設計的時間就顯得尤為重要,對畢業設計時間設置并不是簡單地延長或者更改時間段,而是要有意識地把畢業設計過程滲透到大學整個學習過程中,把實踐環節時間碎片化到專業學習階段,畢業設計的時間和過程貫穿整個本科學習周期,大四末段的設計環節時間只是作為改進與答辯的時間,這樣就能很大程度地緩解所有涉及內容堆砌在大四末段的問題。在時間設置上的改進需要指導老師和專業老師的合理安排,在大二就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事畢業設計的準備階段,熟悉相關的實驗設備操作、性能表征方法以及設計研究思路,熟練畢業設計用的相關專業軟件以及相關論文寫作技能,在大三階段應該對畢業設計的選題方向以及設計步驟、方案、實驗數據和創新思路有比較明確的定位,把整體框架確立出來,學生應該明確自己的設計方向以及設計思路,并且積累相關的實驗數據、設計圖紙或者理論計算等,在大三第二學期可以完成畢業設計的初稿,大四畢業季、工作季的階段,主要完成畢業設計的精修與答辯階段。把畢業設計貫穿整個大學專業學習與實踐過程中,學以致用,目的性與專業應用性更為明確,學生有足夠的精力與時間來完成,能夠更好地實現專業基礎知識與實踐技能的綜合與創新。

2.3注重設計過程

畢業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熟練應用專業基礎知識與實踐技能,解決相關的專業實際問題,并能夠有相應的創新和突破。因此,畢業設計在注重設計內容以及重復率的同時,更應該關注其設計過程、創新性以及實用性,要注重學生對專業技能的熟練掌握與應用,必須加強設計過程的監督、老師的指導以及實驗平臺的建設工作。鼓勵學生參與專業競賽,積極申報創新創業訓練項目以及校級、省級大學生科研項目,在競賽與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可以把這類比賽成果與項目作為畢業設計選題,各類競賽與項目鍛煉能夠更好地提高大學生的工程實踐經驗與設計能力,鼓舞和激發學生對設計型選題的熱情,同時,比賽過程也大大提高了學生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應用,為畢業設計的順利完成提供有效的保障。鼓勵學生參與指導老師的科研項目,通過長期的科研訓練過程中掌握實驗儀器設備的使用以及科研基本思路與素養,熟悉材料制備、表征、工藝、結果分析以及相關專利、論文的撰寫工作,積累科研經驗與專業基礎知識。在整個科研過程中完成畢業設計(論文)工作,并且還能輸出專利以及相關科研論文作為最終畢業設計支撐,這種設計過程比單純的設計內容本身更具備實用性與創新性。學校還可以聯合企業對學生畢業設計進行共同指導,學生在工廠見習、畢業實習的過程中,由企業的導師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實地指導,聯合企業的生產項目與產品研發,在實際參與的過程中完成畢業設計,對學生工程經驗的積累和專業知識的應用更有幫助。

2.4完善考核方式

本科生畢業設計答辯人數多、選題方向雜、答辯時間短,這種倉促的考核形式難以起到把關和督促的作用,對本科生畢業設計高質量的實施十分不利,考核方式的不完善,必將造成畢業生質量下降,專業知識與技能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對學校和學生的發展都極其不利。因此,對畢業設計的考核方式需要多重化,以保證畢業設計的質量。(1)盡量把畢業設計的開題報告時間提前,答辯委員會對選題的前沿性、可行性、應用性以及設計意義等提出評價。開題后,指導老師對學生的設計過程、設計成果輸出、設計正文等要嚴格把關,畢業設計要求老師指導多稿,需提出明顯的指導輸出。指導老師應及時組織中期檢查,對設計進度、設計偏差以及設計難題等及時提出完善建議,便于學生及時調整設計內容。(2)注重過程考核與成果考核??己说膬热莶幌抻谠O計的正文內容與答辯時候的問題回答,還要對設計過程中的實驗數據、實驗方法、表征測試過程等原始數據積累進行考察。同時,對畢業設計過程中形成的專利、科研論文、成型產品等要納入考核范圍,鼓勵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在設計過程中多輸出科研與相關設計成果。(3)畢業設計答辯采用申請制度,完成畢業設計內容可以隨時申請答辯,這樣可以避免大量畢業生統一答辯時間緊湊的問題,答辯委員會也會有更多的時間去了解學生的畢業論文,學生也有更多的時間來講解其設計內容與創新,通過綜合提問來把握學生是否具備基本的專業知識以及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

3結語

隨著經濟與科技的高速發展,社會與企業對理工科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科生教育應準確定位與創新,保證人才培養與社會的需求無縫對接。畢業設計是考查學生對專業基礎知識和技能掌握應用的重要環節,是聯系高校與社會的過渡紐帶,對畢業設計質量的提高與創新,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專業基礎知識與技能的應用與綜合,增加工程實踐與行業經驗的積累。本文以提高畢業設計質量、緊密關聯社會需求為目的,分析目前理工科專業本科畢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從畢業設計的選題創新、時間安排、過程設計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探索與思考,對理工科專業本科生畢業設計的實施提出了相關的建議與改進,認為選題要以社會需求、提高學生工程實踐經驗為目的,設計過程要注重能力和成果輸出,設計時間要滲透整個大學過程,同時穿插以多種指導方式與考核、答辯形式。通過系列改進措施以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與應用能力的培養,強化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有效綜合與應用,以高質量地完成畢業設計,要積極把握行業與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方向,為后續的職業發展與學術深造打下深厚的基礎。

作者:向延鴻 李劍 單位:吉首大學物理與機電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