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思政融入高職專業課的探索

時間:2022-11-29 14:21:07

導語:課程思政融入高職專業課的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課程思政融入高職專業課的探索

摘要:職業教育需要重視德育,課程思政奠定了學生成長基礎。高職院校在專業課“課程思政”方面存在一定不足,找準專業課與思政元素的契合點,探索思政教育融入專業課的建設機制,構建專業課程思政教學的體系,補齊專業課堂中思政教學的短板。

關鍵詞:課程思政;專業課;路徑;計算機輔助設計

1職業教育專業課程思政教育的價值審視

1.1職業教育要落實立德樹人

立德樹人,就是要以立德為前提、為基礎,以樹人為目標、為核心。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也是大學第一要義;人,是大學教育第一關鍵詞。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只有堅持社會主義大學辦學方向,才能承擔起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歷史使命和時代責任[3]。2019年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開篇闡述“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4]高職院校教育工作中,落實德育工作對于學生的發展起著關鍵作用,對堅持和明確社會主義方向,正確塑造高職院校教師與學生的三觀意義深遠。高職院校在培養學生過程中,要貼合職業教育特征,高職學生特點,培養過程中將思政教育進行統籌安排,貫穿在學生學習成長的每一階段。同時要實現育人目標明確,育人行動有跡可尋,育人效果評價體系清晰。促進學生掌握知識技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錘煉學生品質,為社會主義各項事業培養“大國工匠,能工巧匠”。

1.2“大國工匠”需要德技并重

職業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職業導向更明確。專業是高職院校開展人才培養的基本單元,是學校與行業企業開展合作的聯結紐帶,在高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中發揮著關鍵作用。[5]思政教育是高職院校育人過程中的重要環節,若思政教育未能有效落實,會限制學生的發展,甚至影響學生的職業前景。在專業教育過程中應德技并重,人才培養過程中以德為先,將思政內容與專業課程相融合,抓住思政元素與專業課程的契合點,在學生學習專業的同時,培養良好的道德情操。

1.3教師綜合素質的試金石

職業教育的思政教育中,主要依靠管理干部、思政教師、專業課教師、輔導員教師開展相關工作。而教師作為承擔專業課教學工作的主體,其本身的思政意識,思政建設能力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斌w現的是教師身正為范直接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產生影響。教師是課堂的第一責任人,思政教育要精準落實在課堂中需要教師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良好的思政意識,恰當的教學手段。因此,在教學準備過程中,需要教師系統性的設計出教學方案,實施計劃;在課程實施后及時作出教學反思,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學效果考評體系,考察學生的學習情況。由此可知,教師是課程思政的關鍵,班級學風正,學生人品好也從側面反應了教師的綜合素質。

2高職院校課堂思政教學存在的問題

課程思政教育工作在教育工作者的探索和實踐中,取得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經驗,也積累了一批思政名師,德育先鋒。但高職院校由于本身的教學特征,課程設置特點,學生情況差異性大,導致在專業課程的思政教學工作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2.1高職院校專業課教師與思政教師協同育人受制約

“十四五”規劃中提到,“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立高水平現代教師教育體系,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完善教師管理和發展政策體系,提升教師教書育人能力素質”。[6]在新的時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思政教師與專業課教師在協同育人過程中受到多方面的制約:一是部分專業教師對課程思政認知不足,認為課程思政即為思政教師的專項任務,未能意識到思政教育也是課程建設的一部分;二是思政教師與專業教師教學交流不足,專業課程教師對專業課程中的思政元素深入挖掘不夠,導致錯過課堂思政教育的時機;三是學校層面在宏觀管理方面少有建立專業教師與思政教師溝通鏈接的渠道,溝通渠道和機制建設不足;四是思政教育未能均勻地貫穿育人全過程,從通識教育到專業教育階段思政教育時間逐步減少。

2.2職業學校專業課程與思政教育結合難度大

職業教育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它的基本結構是知識、技能、素質三位一體緊密結合。而在學生所學習的專業課程中,更多涉及到知識、技能等方面的內容,在這些方面的教學過程中,相較普通高等教育,更側重于實踐教學,理論方面的深度相對較弱。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特別在工科專業課程中與課程思政結合不易,教師側重技術技能方面的教學,而在實踐中往往更強調技能的掌握,對課程思政內容與專業課教學契合點挖掘不夠深入,思政內容在教學過程中體現較少,導致學生在學習專業課程中容易忽視思政內容。

2.3學生對思政教育不夠重視

一方面,高職院校學生基礎相對較弱,高職院校學生大多低于本科線錄取,其基礎相對較弱,少部分同學存在著人生目標不清晰,思政意識薄弱等情況。在思政課堂中往往被學生主觀的認為是非主要學科,投入的學習時間較少,學習效果不夠;另一方面,教師在思政課堂挖掘不深入,學生能夠引起的共鳴不夠,思政課堂教學質量參差不齊,教學效果受制于教師。少部分學生存在著思政意識不強,政治立場不堅定等不良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他人對學生個人的認同感以及信任感,也對個人的發展產生一定消極影響[6]。

3思政教育融入車輛工程專業課的探索

職業教育應結合學生特點,應突出政治性,在專業課堂中,應做好思政建設工作,分析相關專業課知識點當中能夠結合思政的契合點,設計課程思政的教學安排,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將課程思政內容融合在適當載體中,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3.1思政教育進車輛工程專業課課堂的教學準備

《計算機輔助設計》是車輛工程專業的專業基礎課,以此門課程為例,專業課教師能否呈現出一堂知識要點明確,思政要素教學完善的課堂,就要求教師做好詳實的教學準備。首先,要分析學生基本情況,思想動態,結合學生所在年級,抓住學生在該階段的思政薄弱環節進行相應準備,找準專業課中的思政教學目標;其次,專業課教師除了做好專業知識的教案之外,還需要根據專業課程的章節安排,知識點設置,準確把握與思政元素融合的契合點,力爭“水乳交融”的效果;再次,專業課教師可撰寫技能目標與思政目標雙元教案,需準備知識技能和思政元素兩方面的教學資源,細化教學流程,將課堂內容進行合理拆解,完善教學設計。

3.2思政元素融入《計算機輔助設計》路徑與教學方法

(1)專業課思政教學進課堂的途徑

專業課課堂是專業知識與思政教育的載體,專業課教育要求專業課教師熟悉對應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能夠反應先后課程的內在邏輯;同時,課程標準確定了專業課的課程性質、課程目標、內容目標、實施建議。在專業課程中做好思政融入工作,需要圍繞思政目標重點、教學目標和學生情況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在教學過程中圍繞《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的知識點,將思政要點貫穿始終。課程教學中,重點融入愛國主義精神、文化自信、工匠精神、勞動精神、職業精神及合作意識,這些思政要素是學生成長成才的基礎,旨在讓學生在有著愛國精神的同時,樹立理想信念,用扎實的技術能力武裝自己。同時,在教學中,通過學生的合作,培養合作意識,學會合作共贏,為快速融入社會打基礎。恰當的教學方法是教學效果的保證,傳統“填鴨式”教學滿足不了新時代學生的要求與期待,專業課教師在教學方法中需與時俱進,在不同的教學環境下適當對教學方法進行調整。如:在專業課技能講解過程中采用項目式教學法,通過具體的工程實際項目帶領學生迅速掌握知識要點和技能要點;在探索性問題中,可采用頭腦風暴教學法,不僅能夠集思廣益,更容易在交流合作的環境下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如圖1所示為職業教育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路徑與教法。通過教師示范引領和知識文化講解,努力培養出不僅擁有多項技術技能,更具有文化審美能力、深厚愛國情懷、符合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高水平技術技能型人才[8][9]。

(2)專業課思政教學實施探索

以車輛工程專業基礎課《計算機輔助設計》為例,本門課程的總體目標是: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與實踐,掌握三維軟件Creo的基本命令的使用;能夠通過二維圖建立與其對應的三維模型;通過本課程學習,養成良好的三維建模軟件的使用習慣,培養繪圖過程中嚴謹細致的習慣,鍛煉吃苦耐勞的品性,訓練愛崗敬業的職業操守。在教學中以汽車常見的零件建模為學習載體,讓學生熟練掌握Creo軟件主要的特征創建指令如:拉伸、旋轉、鏡像、陣列、圓角等命令,在教學實踐中,深入挖掘“課程思政”元素,以常見零件為載體,融入思政元素和汽車文化。課程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此單元設計了一個8課時的教學方案,由易到難按照汽車輪轂,轉向架,變速箱的順序進行三維建模的創建,在完成相應模型創建后,每堂課挑選出一個代表性作品,通過3D打印的方式進行零件的制造,從建模到實物一站式開展教學工作,讓模型和實物最終都能直觀地呈現在課堂上,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將“課程思政”融入理實一體化教學環節讓學生學習體驗更直觀。以一堂課為例,教師在課堂中所涉及的主要環節包括課程引入,項目講解,課程思政融入教學環節,問題討論,學生答問,教師小結,教學反思。通過上述教學設計和教學實踐,教學效果能夠達到預期,總結可知:這類教學方式優點在于:載體生動有趣,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利用與專業相關的模型為載體,契合學生專業發展,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大大提升;課程思政融入教學過程契合度高,在不同的教學情景和載體下,將不同的元素的思政元素結合至教學環節中,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塑造學生。

(3)課程思政評價體系

課程思政評價價值呈現方式維度主要評價思政內容與課程知識的水乳交融度。[10]具體要做到兩方面:一方面,專業課程中的隱形的思政元素能否有效被挖掘,結合專業課知識重點變成顯性的課程思政;另一方面,專業課程中的思政元素需要適當雕琢,如何做到思政內容與專業課結合后的貼合程度決定了學生在課堂上的德育深度。完善的課程思政評價體系是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對課程思政工作實施情況進行科學評價,使專業課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全流程、全要素可查可督,及時宣傳表彰、督促整改。具體措施包括:鼓勵二級學院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把教師參與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情況和課程思政效果作為教師考核評價、崗位聘用、評優獎勵的重要依據;改革教學評價方式,把價值引領、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的教學目標納入教學綜合評價體系;將各二級學院推進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成效作為目標考核的重要內容;構建完備的課程思政體系,從制度的角度優化專業課教師的思政教學行為,從而將思政教育落到實處。

4結語

高職院校在新的時代肩負著培養應用型、復合型、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責任,而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課程思政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環。在各類專業,不同學科課程中有機的將思政內容與技術技能教育進行結合,通過貼近學生基礎的項目或案例,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挖掘專業課程教育與思政教育的契合點,課程思政融入到每一節課堂教學中,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養,讓學生在擁有合格的政治素養的基礎上,掌握技術技能,促進高職院校學生良好發展,培養更多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雷衛平.高校立德樹人的時代價值與踐行路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育,2022,(04):88-90.

[2]錢曉蓉,蔡小紅.關于高職院校“立德樹人”教育的思考[J].職業,2021,(24):86-88.

[3]王成榮,龍洋.深化“三教”改革,提高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17):26-29.

[4]佚名.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法案》[N].人民日報,2019-02-14.

[5]孔德蘭,王玉龍.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的問題及路徑[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23):14-18.

[6]鄔書良,吳夢頎,時國.理工科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專業教師主體作用研究[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40(06):609-614.

[7]關世春.職業教育課程思政融入路徑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35):44-49.

[8]黃一鷗,曾紹瑋.書證融通背景下1+X證書制度的價值目標與推進路徑[J].教育與職業,2021(5):12-19.

[9]劉奕琳.推進專業課程開展思政教育的探索與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2):81-83.

[10]來麗鋒.職業學校課程思政評價的多維分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23):10-13.

作者:匡青云 王建勇 萬俊秀 單位: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 楊石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