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專業聲音課程設計研究

時間:2022-12-20 08:17:19

導語:動畫專業聲音課程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動畫專業聲音課程設計研究

摘要:找出一條與我國高校動畫專業教育思路相符合的聲音課程設計方案,為更快培養相關專業人才提供堅實的教育保障。在當前高校動畫專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聲音課程設計的問題中找到原因,從理論、實踐、審美三個層面出發,分層次提出相關的研究和思考。提出相關設計與思考,完善動畫專業的聲音課程設計方案與教學方法。動畫作為一個音畫結合的藝術門類,聲音元素的使用是其重要的藝術表現手段之一,其在整個教學體系中應該進行有機的、全方位的設計。

關鍵詞:聲音 課程設計 教學目標 課程安排 教學實踐 審美提升

動畫作為戲劇與影視學科下的一個專業,是一個“畫”與“音”完整結合的,敘事與表現形式緊密關聯的藝術表現過程[1]。一方面,動畫作品的畫面都是人為創作出來的,在視覺表現形式上存在與現實生活真實的相異之處,另一方面,“聲音”這個聽覺層面上的藝術表現形式,在塑造動畫表現力以及強化動畫敘事與戲劇矛盾沖突張力的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聲音”填補了“畫面”具象感觀之外的抽象感觀,在動畫領域里是一項不可或缺的設計過程。聲音的設計與使用在動畫作品中不僅起到了還原生活真實感觀的重要作用,同時還加強了作品畫面的藝術表現力,豐富了作品的表現維度。因此,在高校的動畫專業的課程設計中,關于聲音課程的設計就成為一個可以深入探討的方向。

一、動畫專業聲音課程中的現狀及普遍問題

隨著市場需求的日益旺盛以及國家政策層面的不斷調整,設置動畫專業的高校越來越多。在大部分高校的專業建設中,對于畫面表現力以及鏡頭創作層面的課程設計投入的人力、物力都比較豐富,但是對于聲音層面的課程設計卻由于各種因素的制約而顯得比較單薄甚至是根本沒有,重“畫”而輕“音”的現象是非常突出的。這種情況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就有所表現,比如對于聲音相關課程內容、理論知識的理解比較被動,缺乏主動性,進而造成無法很好的獨立進行相關知識實踐的局面[2]。動畫專業本身對于“畫”的部分要求極高,同時視覺又是人類的第一感覺器官,視覺層面的很多課程可以非常直觀地進行設計與表現,而“音”的部分,正好與之相反,聽覺在人類感覺地位中不如視覺直接,其表現形式與創作過程往往更加抽象,這就造成了目前很多高校的動畫專業在課程設置中,與聲音相關的課程被忽略、輕視、甚至無視,有些學校的專業課程領域里完全找不到聲音相關的課程。即便是在很多已經開設聲音課程的學校中,大部分的聲音課程設計也只是圍繞著一個或者幾個聲音軟件的使用而展開的[3],其核心是建立在軟件使用的掃盲層面上。但是對于聲音設計來說,軟件的操作難度遠低于一些其他的軟件工具,在動畫聲音的課程設計中,如果著眼點建立在軟件操作而非“敘事表達”本身,就會背離聲音課程的原本初衷。在一些學生進行的動畫創作與實踐中,聲音的問題也表現得非常突出。由于動畫中的聲音都是全新、完整的再創作,不存在畫面創作的同時進行聲音采集的過程,同時學生又缺少相關知識儲備,對于聲音元素的使用原則、創作規范以及敘事結構等方面了解得不夠深入,創作中就會出現聲音元素使用不當的現象,比如聲音匹配不合理,音樂使用不考究,人物對白與畫面存在剝離感等問題,作品的表現力也隨之大打折扣。

二、動畫專業聲音課程設計的思考

由于產業升級,對于所有的動畫從業者有了更高的行業標準[4],就專業教育而言,對聲音課程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聲音的設計與使用是一個系統工程,涵蓋了現實的、非現實的、具象的、非具象的、直觀的、非直觀的、表象的、隱喻的、聯想的等多個層面的考慮,針對上述的現狀及普遍問題,需要明確聲音課程在專業教育中的地位、目標、教學環節,并在此基礎上研究出一套完整的、合理的、適合動畫專業的聲音課程系統。

(一)調整聲音課程在動畫專業教育體系中的位置與地位

在動畫專業教育體系中,必須確認聲音課程的位置與地位,認可聲音對于動畫敘事及表現力的加強作用。在課程安排與設計上考慮聲音與畫面的關聯作用,詳細計劃先后順序,確定3到4門涉及到配音、擬音、制作、混音、設計表達等知識方面且分布在不同學期的專業課程是必要的。這樣做有以下幾個好處:1.學生在專業學習的開始階段就能夠建立起“音”“畫”一體的概念,從而避免作品創作過程中出現只看“畫”,不聽“音”的創作短板現象。 2.分布在不同學期階段的聲音課程教學目的也不同,通過完成從聲音制作到聲音設計的分階段教學,達到從還原畫面內的生活真實到延伸畫面外的藝術真實的過程,再同步其他專業課程,從而實現動畫專業學習與創作領域“音”“畫”結合的全流程覆蓋。

(二)明確聲音課程在動畫專業教育體系中的教學目標

在動畫專業教育體系中,必須明確聲音課程設計的教學目標,避免將聲音課程弱化的現象發生。比如在《視聽語言》這一類與聲音相關的專業基礎課程的授課過程中,往往就會出現忽略、規避或者簡化視聽中“聽”的部分內容,并且在教學過程中不強調聲音創作的重要性,在作品呈現中對于聲音的作用少做或者不做要求。這種現象的出現,除了課程設置不合理的原因之外,更重要的還在于聲音課程在專業體系教育中教學目標的不明確所造成的[5]。應該明確的是,聲音課程在動畫專業教育體系中的目標是為創作服務,為表達服務,為敘事服務,為作品服務,為觀眾服務。為達到這些教學目標,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1.在專業學習之初,聲音制作類型的課程就應該同步開始。該類型課程的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了解并掌握聲音處理與制作的工具,并且建立起對聲音在敘事過程中所起作用的初步了解。2.在后續教學中開展聲音設計類型的課程教學。該類型課程的教學目標是為了讓學生了解并掌握聲音與畫面表達之間的聯系與延伸,聲音的設計包括對角色對白的設計以及聽覺呈現把控;對環境的營造以貼合觀眾的認可需求;對音響的設計用來還原生活真實,在必要的時候為觀眾延伸,并營造出不同的心理感知空間,從而拓寬畫面本身已經固化了的視覺局限性。3.在上述兩點教學目標的基礎上,開展聲音敘事類型的課程教學,該類型課程的教學目標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把握敘事原則與敘事方法,掌握運用聲音敘事的能力與設計掌控的能力,屬于動畫專業教育中對于聲音課程設計的整體提升階段。敘事的成功與否不僅僅取決于優質的畫面,更取決于聲音層面的把控。在一個完整的敘事結構中,要把事情講述清楚并且有意思,就要做到對故事本身結構的各方面元素進行有機排列,其中使用聲音元素的排列組合在突出時間,營造地點環境,展示人物性格與隱喻,鋪墊故事起因,強化故事經過,呈現故事結果的力度等方面有著決定性的作用。通過確定上述三個明確的教學目標,完全可以實現不同階段不同層次的聲音課程設計。

(三)強化動畫專業中聲音課程設計與教學環節中的重點

在動畫專業教育體系中,需要明確聲音課程設計與教學環節中的重點,避免對于聲音課程教學重點的把握不夠而造成顧此失彼,教學成果不理想的情況。課程設計中,要將聲音的設計理念與使用方式作為重點進行展開,通過視聽層面相結合的方式來分析相關的動畫作品,明確創作理念的核心來源,擴展學生對于聲音的認知,提升學生在創作過程中的想象力,激發學生創作與表達欲望。強化聲音課程教學環節中的重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1.提升學生對于聲音本源的理解,這種理解不僅是聲音在聽覺上的直觀理解,還要在聲音的物理、心理等多層面來進行重點理解,從而建立起完善的聲音認知。2.通過對不同類型的作品分析,完整解構并展現給學生,從而提高學生對于聲音設計的理解與掌控能力。3.將聲音元素綜合運用作為重點進行強化,比如什么樣的角色視覺特征應該匹配什么樣的聽覺特征,是需要吻合并且強化視覺的效果,還是在敘事過程中需要通過與視覺形象的反差來形成強烈的表現張力,這些都應該作為聲音相關課程在動畫專業教育過程中的教學重點來進行確立。

三、動畫專業聲音課程的實踐設計環節與審美提升

好的聲音設計是無痕的,是在作品表現中“無意”拉近與觀眾心理距離的,是在作品敘事中“無意”鋪墊的,是在作品情濃時“無意”渲染的,是在作品爆發時“無意”增強的……這些“無意”是觀眾在無意之間的感受,這種“無意”感受看似沒有深刻印象,但缺失了就會造成整個作品的表達與審美水平下降甚至失敗。同時,與基于視覺表現力所營造出畫面的直觀、具體不同,聲音的設計與使用往往會起到充分激發觀眾抽象感知與想象的作用,從而跳出現有二維銀幕所限制的平面空間,營造出一個帶有上下、左右、前后的全方位立體幻覺空間。聲音在一部動畫作品中的實際效能往往就是在強化這個幻覺空間,使其顯得更加真實與可信,讓觀眾深入其中、深信不疑而又不自知,正是這種幻覺空間的成功營造,使動畫作品具備了擺脫銀幕平面限制的空間審美作用。因此,聲音元素在動畫作品中的實踐環節與審美提升設計是必不可少的,動畫專業教學中的聲音課程設計也需要圍繞這兩個環節來進行展開。

(一)展開實踐設計環節,完善創作流程

聲音課程的實踐設計環節中,可以從強化聲音使用原則與解構重塑經典并加以對比兩個方向進行展開。1.需要在專業教學過程中安排并加強配音、音響以及音樂使用原則的實踐教學環節。首先,強化配音環節的實踐,動畫人物的生命力可以說是由配音賦予的。不同的配音方案,可以賦予人物不同的情感與性格,使人物豐富并鮮活起來,良好的配音必然會塑造出良好的人物形象。通過確定配音方案的實踐設計環節,可以增強學生對于人物的理解,并使其在創作過程中具備快速進入劇本情境的能力,從而實現從人物塑造與表達的角度出發進行敘事的目的。這個環節中,需要先對劇本中人物進行全面分析,剖析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在作品中所持有的世界觀,并以此為根據開展相關配音實踐。具體實施過程如下:(1)分組對動畫劇本進行深入解讀、討論,理解人物及人物關系,分析不同人物的形象及視覺特點,設計出針對不同人物的配音方案。(2)組員試音,通過試音,找到最具表現力并符合配音方案的組員。(3)體會動畫人物,按照規范標準進行配音,塑造出全方位的具象的動畫人物聲音,并在作品中進行展示。其次,強化音響使用環節的實踐,動畫作品中各類情景的聲音匹配都是通過音響設計來完成的。與實拍作品在聲音層面上的最大不同是動畫中沒有同期聲的概念,動畫作品中的聲音全部都是設計和創作出來的,這其中就包括了大量底層環境聲音的匹配,人物動作聲音的匹配,物品碰撞聲音的匹配,情緒表現聲音的匹配等除人聲及音樂之外的所有聲音元素的匹配,音響設計與使用創作的實踐就是這個環節中的重點。對其設計使用成功與否,直接影響到畫面表達的真實度,如果音響問題突出,就會出現音畫不協調的情況,無法得到觀眾的認同,進而無法建立共情,最終導致故事講述的失敗。因此,加強音響使用的實踐教學,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具體實施過程如下:(1)分組進行不同聲場環境的設計與匹配創作實踐。聲場環境主要靠環境音來完成,是畫面環境能夠被觀眾接受并相信的重要因素,按照作品需求,設計并匹配符合生活真實的環境音。(2)基于作品情緒表達的音響設計實踐。設計并選擇不同聲音素材,實現對作品中特定情緒點進行的放大、強調等表現過程。(3)擬音或者從素材庫中找到合適的音響素材,進行符合規范標準的貼合與剪輯。最后,強化音樂的實踐與理解。由于動畫片的特有表現方式,與音樂的關聯性往往比實拍影片更加深入,因此動畫專業聲音課程的音樂部分不應該僅僅以作曲的形式出現,而應該是一個建立在以理解音樂與分析敘事需求的基礎上進行的“二次創作”的編曲過程。將音樂元素按照需要的節奏匹配到畫面中,渲染出合理的氛圍,產生合理的心理效應,從而推進敘事,這是對于音樂部分強化實踐的目的所在。具體實施過程如下:(1)組員自行選曲與教師指導選曲。選曲是進行音樂實踐的前提,不同敘事解構,不同氛圍渲染需要不同風格的音樂進行匹配,實現作品與音樂之間建立聯系的目的。(2)音樂剪輯實踐。對所選音樂根據作品的需求進行剪輯,完成“二次創作”的編曲工作實踐,實現作品與音樂之間相互依托的目的。(3)音樂過渡實踐。因為進行了音樂的“二次創作”,所以音樂的各個節點之間,音樂與人聲之間,音樂與音響之間關系需要進行細化,要做到聽覺上的自然過渡,實現作品與音樂之間順暢配合增強敘事的目的。2.解構重塑經典作品并加以對比的實踐環節課程教學中的解構經典作品是建立在對作品充分分析的基礎上,以反推導演意圖的方式來完成聲音方案分析、解讀與認知,引導學生用重塑經典動畫作品聲音的方式來進行的實踐創作對比環節。具體來說,可以選取相關作品中的某個局部進行全新的聲音方案設計,這里所說的全新設計是指將選取的原始作品片段進行全部或局部消音后,在對畫面進行充分理解的基礎上,發揮主觀想象力,進行以藝術還原為目的,敘事為核心,氣氛渲染為手段的包括人聲、音樂及音響的全新再設計、再創作之后,完成與原作品相同或相異表達意圖的創作實踐過程。之后,還需要將原始作品與再創作作品進行橫向比對,找出表現力差別所在之后,進行積極總結與方案調整,從而在課程實踐中完成全部工作流程的基礎上,實現積累學習與創作經驗的目的。解構重塑與對比實踐之間相輔相成,在課程中將兩者完美的融合對于強化聲音與畫面,聲音與敘事,聲音與情感之間關系等方面的理解,能夠起到積極的作用,也是提升動畫專業聲音課程水平的重要環節和手段。

(二)從提升審美的層面加強動畫專業聲音課程設計與教學

從黑格爾的“藝術美是由心靈產生和再生的美”[6]論述對應到聲音課程設計與教學中來看,從審美感知的層面來進行相關分析與十分必要的。審美感知是作品與觀眾建立共情的重要因素,當動畫作品呈現在銀幕上,變成了“可視空間(視覺元素)+可感空間(聽覺元素)”[7]的時候,空間中每一個視覺與聽覺元素都會使觀眾會產生特定的感知直覺。基于此,動畫的審美感知追求具體表現在于與觀眾心理所產生的共情認知,這種認知是動畫作品的生命力來源所在,聲音部分的設計恰恰強化了這一點。比如在近年的動畫影片《大圣歸來》中對于孫悟空和江流兒兩個人物的語言設計就凸顯了觀眾心理層面的審美認知,野性的孫悟空,率真的江流兒,這是影片對這兩個人物成功塑造出來的形象,觀眾對于這兩個形象的理解,最初就是從兩個人物語言開始的,語言上野性與率真的對比與呼應,在觀眾的共情認知上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審美水平也是作品呈現效果的決定因素,好的審美決定了作品好的起點。在我國早期的動畫片創作中,審美水平極高,比如在上世紀60年代的《大鬧天宮》中,具有戲曲審美特點的配音與配樂使用的淋漓盡致,與古典名著配合的相得益彰;又比如在《阿凡提的故事》這個作品中,大量少數民族審美風格的聲音元素使用,將故事講述的極其優美。另外,在國外的一些動畫片,比如夢工廠出品的《功夫熊貓》中,為了貼合畫面的中國風格,在聲音上使用了極具中國特點的元素,這些在審美層面上既符合作品本身的需求,又符合時代審美的特點,為廣大觀眾所接受。綜上,在專業領域中需要以遵循提升審美的原則來進行和展開,通過不斷的講解、分析、研究、討論、總結、創作來達到提升審美認知的需求,從而實現在提升審美的層面上全面加強聲音課程設計與教學的目的。隨著時代的發展,動畫行業在吸收和發揚傳統影視特點的同時,也越來越多地結合了諸如游戲、虛擬現實等其他技術形式,成為新時代接駁性高,受眾廣的影視形式[8]。因此,在動畫專業教育領域中,廣大高校都在積極的進行著教學設計與探討,關于聲音的課程設計更是如此,在這方面需要進行更加快速的設計、探索與實踐,更加快速地找出一條與我國高校動畫專業教育思路相符合的聲音課程設計方案來,以達到動畫專業全方位提升“視”與“聽”教學質量,完成動畫專業教育全方位立體提升和成長的目的。

作者:王凱翔 王春蓬 單位:北京服裝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