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鄉財政管理體制完善半年總結
時間:2022-09-07 05:59:00
導語:縣鄉財政管理體制完善半年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年是我縣第十四屆人民政府的開局之年。我縣財政工作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堅持科學發展,促進和諧理財”的主題,認真落實“五個統籌”,繼續深化財政改革,積極完善縣鄉財政管理體制,狠抓增收節支,優化支出結構,嚴格控制舉債,努力消化債務,強化財政監管,規范財政行為,促進了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一、任務完成情況
1、一般預算收支執行情況。
一般預算收入完成情況12176萬元,占年初預算74.70%,增長42.24%。其中:稅收性收入完成7797萬元,占年初預算65.87%,增長28.45%;非稅收入完成4379萬元,占年初預算98.12%,增長75.86%。
部門和縣鄉完成情況:國稅組織收入1985萬元,占年初預算55.85%,增長3.60%;地稅組織收入6417萬元,占年初預算71.76%,增長45.58%;財政組織收入3774萬元,占年初預算99.21%,增長68.78%。縣級完成9410萬元,占年初預算70.51%,增長39.16%;鄉鎮完成2766萬元,占年初預算93.64%,增長53.84%。
一般預算支出實現26421萬元,占預算45.88%,增長11.23%。其中:縣級實現20053萬元,占預算42.62%,增長6.19%;鄉鎮實現6368萬元,占預算60.50%,增長30.76%。
2、基金預算收支執行情況。
基金收入完成1099萬元,占年初預算22.90%,減少33.31%。其中:土地有償使用收入866萬元。
基金支出2361萬元,占預算49.19%,增長61.93%。其中:土地有償使用支出2156萬元(其中城市土地開發建設支出2156萬元)。
3、上劃中央、省級和市級收入情況。
上劃中央兩稅收入7675萬元,占預算基數的137.92%,減少1.18%;上劃省級八稅收入3375萬元,占預算基數的207.44%,增長42.95%;中央共享所得稅收入2253萬元,占預算基數的354.25%,增長49.80%;上劃市級收入342萬元,增長31.54%。
4、縣級預算外收入2572萬元,占預算的47.30%;預算外支出2226萬元,占預算40.93%。
5、國有資產收益收入562萬元,占預算的56.20%;國有資產收益支出427萬元,占預算的42.70%。
6、今年上半年我局收回縣級財政債權資金395萬元,占全年任務數的197.50%;鄉鎮收回債權資金48.49萬元,占任務數的40.41%;縣級化解債務120萬元,占任務數的24%;鄉鎮化解債務242.34萬元,占任務數的52.68%。
7、上半年我局共爭取上級無償投入資金4525萬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960萬元,增長189.14%。
8、完成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300萬元,占全年任務數的100%。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
圍繞年初制定的財政工作思路,我局狠抓各項工作落實和職能發揮,主要以“七個加強”全力推進各項財政工作:
(一)加強對工業發展的支持,培植和壯大財源。
1、積極支持城北新區建設。上半年撥付財政資金1123萬元,支持“二二四”截污干管建設和道路建設以及土地修編等,完善了新區功能設施,并發揮財政資金的粘合作用,引導民間資本、信貸資本參與工業集中區建設,成功引進了浙江粵華集團和宜賓紙機廠,促進形成產業發展平臺。
2、積極為骨干企業協調技改和財政貼息資金,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向上級財政申請了天工公司、驚雷公司、重啤公司的財政技改貼息資金,敘州水泥公司、三元建材公司的環境治理專項資金。積極支持支柱企業擴大再生產,開展自主創新,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不斷壯大骨干財源。
3、籌措和調度資金,積極支持了向家壩工程建設有關服務工作,同時加大配套產業建設的投入力度,支持配套產業發展,打造向家壩后勤服務基地,推動第三產業發展。
(二)加強對“三農”的支持,推動新農村建設。
1、加大財政支農投入,積極支持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支持特色產品基地、專業市場建設和專合組織建設,為壯大龍頭企業給予財力傾斜,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配合農口相關部門積極申報支農項目,爭取上級對我縣的投入,截止目前,共申報各種支農項目18個,爭取資金2165萬元。縣級財政投入472萬元,支持肉兔、蠶桑兩大支柱產業,新農村建設以及扶貧項目建設。
2、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搞好農業綜合開發、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農村沼氣池、農機提灌站、旱山村治理、農村人飲工程、貧困戶安居工程和農村“金土地”建設,努力改善農村基礎條件,截至6月底,已完成項目總投資1030.37萬元,其中財政投資817.57萬元,改造中低產田1.77萬畝,修復因山體滑坡造成的渠系垮塌75處(段),長度2484米,改善和恢復了項目區6000余畝的農田灌溉。上半年全縣共安排91.5萬元用于救災救濟工作和確保農業生產安全及農村穩定,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我縣旱災、冰雹災害、火災、疫情以及病蟲害對農業生產造成的危害,增強農業抗災能力。
3、積極籌措資金,加大通村、通社公路建設投入,積極參與探索農村公路管理體制,落實道路養護資金,保持公路暢通,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上半年共計投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資金1453.3萬元,完成年初投資計劃的72.67%,重點支持了耕地占補平衡國土整理、通鄉公路前期勘測設計及部分市政工程設計等項目的順利實施。
4、認真落實惠農政策。在全市率先完成信息網建設,實現農民補貼“一折通”。認真落實好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補貼等專項資金,增加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投入,切實助農增收,繁榮農村經濟。5月26日全面完成糧食直補資金734.1萬元,6月底全部兌現農民農資綜合補貼2088萬元。同時,認真落實“惠民行動”目標責任。上半年,我縣“十大惠民行動”26個專項已全面啟動實施,其中城鎮新增就業、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等18個專項已取得實質性進展。為確保“十大惠民行動”落到實處,我局將實施惠民行動所需資金納入財政預算,本著優先安排原則,保障資金按照項目實施進度及時撥付到位。1-6月縣財政安排“十大惠民行動”資金7,407萬元,其中:上級補助資金4,423萬元,市級資金489萬元,縣本級資金1,533萬元,其他資金962萬元。預算執行4,591萬元,其中:上級補助資金2,474萬元,市級資金35萬元,縣本級資金1,121萬元,其他資金962萬元。
5、加強農村基層政權建設的投入。按要求提高村社干部報酬,有計劃地改善鄉鎮辦公條件,上半年撥付轉移支付資金65萬元,有效地提高了基層政權的行政能力。
(三)加強對社會事業發展的支持,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1、支持生態環境建設。完善生態環境財政投入機制,重點治理污染源,保護生態環境,落實好事關人民生命健康和根本利益的財政投入。上半年撥付730萬元,支持了垃圾處理場和污水處理廠建設。
2、大力支持教育事業發展。認真落實轉移支付政策,進一步加大教育投入,確保財政性教育經費的增長幅度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幅度。上半年共安排教育事業支出7692萬元,增長10.40%。積極推動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將義務教育經費全面納入公共財政保障范圍,并嚴格執行《宜賓縣學校財務管理暫行規定》,檢查監督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取消收費后有關政策的貫徹情況,按規定及時兌現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資金1169萬元。
3、大力支持衛生事業發展,增加對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投入,逐步建立公共衛生經費保障機制,提高重大疾病防控能力,大力支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認真落實財政補助資金,完善籌資機制,加強基金管理,防范基金風險。支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促進農村衛生事業發展。一是將鄉鎮級醫院報銷比例調整為55%、縣級醫院為45%,分別比去年提高五個百分點。二是大力做好宣傳動員,今年參合農民達到791574人,參合率達88.37%,比去年增長9個百分點。三是及時審核撥付合作醫療基金1557萬元,其中參合農民住院21228人次、補償1169萬。四是安排資金56萬元,將集體衛生院退休生活費標準從今年4月起由130元調整為300元。五是不斷完善“醫療救助“制度,重新修訂了城鄉優撫對象醫療救助辦法,上半年共審批農民和城鎮無業居民醫療救助1391人、兌現救助資金81萬元。
4、大力支持社會保障工作,多渠道籌集并管好用好社會保障資金,確保按時兌現,繼續落實中央關于就業和再就業財稅優惠政策,積極幫助“4050”人員、被征地失業農民等弱勢群體實現就業,積極支持社會保障體制改革,繼續推進社會救助體系建設。一是將醫療保險繳費基數調整為850元,比去年提高25元,并同時全面實施公務員醫療補助。二是繼續實施城鎮“低保”按季審批,上半年共兌現城鄉低保金640萬元,其中城鎮10128人、543萬元;農村13462人、97萬元。三是貫徹落實《軍人撫恤優待條例》,促進“雙擁”工作。今年在確保各項優撫對象相關待遇兌現的同時,清理完成并制發了《宜賓縣一至六級殘疾軍人醫療保障實施意見》,有效地維護了重點優撫對象的合法權益。四是審查并報縣政府批準失地農民第6~7批和新征地第1批農轉非421人社保補助,半年兌現111萬元。
5、加大對文體事業的支持力度,積極支持開展群眾性文體活動,不斷豐富群眾文化體育生活,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質量。完成了**年擬實施的122個廣播電視村村通的規劃上報工作。
6、切實保障安全維穩投入,維護安全穩定。上半年投入政法經費1546萬元,撥付安全維穩經費20萬元,有效地提高了我縣公共安全應急事件處置保障能力。
(四)努力增收節支,確保改革發展需要。
著力構建“生財有道,聚財有方,用財有度”的增收節支機制,致力于財政收入“三個提高”,即:提高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上半年實現地方財政總收入16409萬元,占全縣GDP%;提高稅收收入占財政收入的比重,上半年實現稅收收入7797萬元,占地方財政總收入47.52%;提高鄉鎮財政收入占全縣財政總收入的比重,上半年實現鄉鎮財政收入2766萬元,占全縣地方財政總收入16.86%。不斷強化領導責任制,嚴格財政收入任務目標管理,努力營造上下齊抓共管的增收工作局面。一是協調稅務部門狠抓工商稅等大宗稅源的征管,確保主體稅及時入庫并穩定增長。上半年完成財政一般預算稅收性收入7797萬元,其中:國稅組織1985萬元,為預算的55.85%,增長3.60%;地稅組織5818萬元,為預算的70.24%,增長40.09%。稅收收入實現了均衡入庫。二是挖掘增收潛力,查處違規行為,加大追繳力度,堵塞跑、冒、滴、漏,努力做到應收盡收。三是加強非稅收入征管,嚴格“收支兩條線”,規范預算外資金管理,堅持綜合預算,做大財政“蛋糕”。進一步完善了非稅收入激勵約束機制,并加強票據稽查,加強源頭管理,保證了各項政府非稅收入的及時足額繳庫。上半年完成縣級政府非稅收入4379萬元,為預算的98.12%,增長75.86%。
調整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提高財政保障水平。按照“保工資、保穩定、保運轉、促發展”的支出順序調整結構,精心安排預算,妥善調度財政資金,1-6月上級累計調入當年財力補助資金2.3億元,占預算的65.21%,有力地支持了我縣經濟和社會事業又好又快發展。強化預算約束力,努力降低人、車、會、話等行政經費,堅決壓縮不切實際的樓、堂、館、所和形象工程建設支出,把有限的財政資金用在發展上。
(五)加強財政監管,規范財政資金使用行為。
1、完善財政資金使用、調度、監督辦法,加強財政資金運行過程監督,著力解決財政資金損失浪費的問題,確保為老百姓辦好事、辦實事。特別是加強專項資金檢查和跟蹤績效問責,確保專款專用,努力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上半年共檢查項目10個,檢查單位16戶,查出違規違紀金額488.3萬元,收繳處罰資金40.5萬元。到6月底實際入庫35.6萬元,其中:財政直接收繳入庫14.5萬元,與縣紀委、縣檢察院聯合辦案收繳入庫金額21.1萬元。
2、加強基建項目招投標執法和政府投資重大項目監管。半年共計參加招投標項目20個,計劃投資規模為1851.59萬元,中標價為1756.88萬元;組織中介機構對財政性投資基建預(結)決算審查項目15個,送審金額為4989.75萬元,審定金額為4557.6萬元,審減金額432.17萬元,為節約財政投入,減少財政資金損失浪費起到了積極作用。
3、規范財政資金支付行為。整合國庫股和支付中心力量,突出了集中支付和財政監督工作重點,取消了會計核算職能,有效規避了會計核算潛在的財政風險。支付中心日均辦理業務100筆以上,基本存款賬戶日均資金存量達4300萬元,半年總計辦理資金收付約4億元,財政零余額帳戶集中支付資金2億元左右。
4、進一步強化“減債就是政績”理念,清理鎖定現有債務,嚴格舉債責任制和審批制,加大債權資金清收力度,最大限度地減少財政資金損失,努力化解縣鄉債務,確保財政安全運行和社會穩定。今年上半年,我縣完成債權資金清收443.18萬元(其中:縣級394.69萬元,鄉鎮級48.49萬元),占年初縣府下達320萬元任務的138.49%;債務償還362.34萬元(其中:縣級120萬元,鄉鎮242.34萬元),占縣政府下達960萬元任務的37.74%。
(六)繼續深化財政改革,不斷強化財政管理職能。
1、繼續深化“鄉財縣管鄉用”改革,完善縣鄉鎮財政管理體制。積極參與全縣農村綜合改革,特別鄉鎮財政體制配套改革,完成了縣對鄉鎮新一輪財政預算管理體制,并全面實施鄉財縣管鄉用財政管理,極大的調動了鄉鎮政府增收節支積極生和支出責任的主動性,促進鄉鎮理財行為規范化,提高了鄉鎮保障水平,進一步理順了縣鄉政府事權財權關系,逐步構建起良性財政激勵約束機制。
2、完善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增強財政資金支出透明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完成國庫股和支付中心資源整合,重新規范和完善了支付中心職能職責,進一步明確人員崗位分工,業務正式歸口國庫股指導。嚴格按下達預算、進度和規定程序批復預算單位用款計劃。截至6月底,累計下達支付額度21912萬元,實際支付20472萬元,結余額度1440萬元。
3、積極推進政府收支分類改革,初步建立起含收入分類、支出功能分類和支出經濟分類在內的政府收支分類體系。半年來,新體系運轉正常。
4、完善管理辦法,搞好預算編制,打造陽光財政,提高財政運轉調控能力。科學、合理的編制了**年財政收支預算,一般預算收入安排為16300元,增長17.19%,高于GDP增幅;支出安排堅持量入為出,厲行節約,不打赤字預算,并做到有保有壓,個人支出部分不留硬缺口,農業、教育、科學按法定比例增長,政府機關,公、檢、法公用經費按省定標準預算保障,積極籌措“惠民行動”資金。
5、創新政府采購模式,完善政府采購網絡建設,不斷提高采購效率和質量。1-6月共下達83批(次)采購計劃(其中協議供貨34批、其他集中采購27批、分散采購22批),采購預算1240萬元,實際采購金額1153.2萬元,節約86.8萬元,節約率7%。其中:集中采購占采購總額的94%,分散采購占6%;采購方式主要是競爭性談判和詢價;采購貨物類占采購總額95%、工程類和服務類占5%。
6、積極開展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清查工作。按照財政部“全面摸清家底、建立監管系統、實現兩個結合、完善管理制度”的清查工作要求,歷時三個月,全面完成全縣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清查。共收集全縣執行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一級單位123個,清查基準日實有資產總額119020萬元,負債總額52798萬元,凈資產66448萬元(其中固定資產:賬面價值61353萬元、盤盈8972萬元、盤虧1948萬元),清查基準日全縣實存固定資產68377萬元。公務員之家:
(七)加強隊伍建設,打造高素質財政干部隊伍
加大財政法規的宣傳和培訓力度,進一步增強了財務人員法律法規意識,促進依法理財;及時完成機關非領導職務申報,完善了下屬事業單位過渡申報,進一步完善了財政系統內部的綜合考核辦法,提高了財政工作效率和質量;切實加強思想理論建設和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加大干部教育培訓教育力度,1名新任副科級干部參加了任職培訓,1名非黨干部參加市委組織部調訓,1名副科級后備干部參加了縣委組織部青年干部調訓,從整體上促進了財政干部隊伍綜合素質提高;加強信息調研和對外宣傳工作,提高財政工作整體形象,上半年采編財政信息32期,被市財政局、縣委、縣政府采用13條(次),上報調研文章3篇,被采用2篇;扎實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切實維護社會穩定,強化安全責任意識,狠抓安全生產工作,每月按時上報安全工作小結,做到年初有計劃,月月有檢查,確保了安全工作萬無一失;切實做好工會、群團、協會、統戰工作,進一步增強了干部職工的凝聚力;認真做好人大和政協有關工作,及時辦理“兩會”建議(提案)回復19件,代表和委員滿意和基本滿意率達100%;深入開展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科學擬定“五五譜法”規劃,有效提高了依法行政能力;認真搞好行政事務工作,上半年處理各類來文來件640份,局機關發文200份,制定了《機關文書檔案歸檔范圍和文書檔案保管期限規定》,承辦了財政決算、部門預算、財政體制改革、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清理工作等會務,為財政業務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堅持衛生管理制度,美化工作生活環境;認真落實縣委、縣政府黨建和精神文明建設以及政務目標任務,層層落實,責任到人;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反腐敗工作和機關作風建設工作,堅持從源頭制止和預防腐敗,對照《中央紀委關于嚴格禁止得用職務上的便利謀取不正當利益的若干規定》認真開展自查自糾,努力建設一支勤政、為民、廉潔、高效的財政干部隊伍。
三、存在問題
1、財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地方財政收入增長遠遠不能滿足支出需要,加之政策性增支多,增支速度快,財政運行風險加大。
2、財政負債沉重,全縣顯性和隱性負債達8.5億元,財政運行舉步維艱。財政歷史包袱重、欠帳多,預算資金調度壓力大,縣財政直接或間接的銀行貸款高達5812.2萬元,每年支付利息520萬元,截至6月縣財政累計墊付利息6175萬元(含專戶)。
3、發展資金不落實,后續財源不足。預算資金只能保工資、保運轉、保穩定,縣級基礎設施建設和企業發展資金均無來源。
4、依法采購意識淡薄。政府采購工作已推行幾年,但仍有部分單位領導、經辦人員不熟悉政府采購工作程序和要求,采購資金不能按時劃轉專戶,影響了采購計劃的及時下達,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采購效率的提高。
5、財政監督檢查在拓寬監督機制和監督內容、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部分單位還存在收入不繳庫、滯留和坐支財政收入的現象,也存在亂支亂用,隨意擠占和挪用專項資金的現象。
- 上一篇:城市園林綠化質監站作風建設實施方案
- 下一篇:財政綜合管理工作半年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