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工商局市場監管工作小結
時間:2022-03-17 05:17:00
導語:市工商局市場監管工作小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1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瀘州市工商局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強化責任意識,開拓創新,更新監管理念,市場監管工作有力提升,整體推進,亮點紛呈,為瀘州經濟發展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作出積極貢獻,得到省局、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現將全年工作總結于后:
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創衛保金牌,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成效顯著
今年以來,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深化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確保國衛金牌的工作決策和部署,牽頭開展市場環境治理工作,全系統工商干部職工,勇挑重擔、敢當主力,顧全大局、甘當苦力,充分發揮主力軍作用,全市集貿市場的市場秩序和環境衛生得到顯著改善,深受社會各界的好評,集貿市場做到了科學規劃,規范管理。
(一)、三個強化,組織到位
一是強化領導。我局黨組高度重視,把深入推進城鄉環境治理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并與國衛迎復審工作相結合,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深化市場環境治理工作。繼續由黨政一把手任指揮長,進一步完善了機構設置,實行一個機構,兩塊牌子辦公,并調整充實了指揮部成員。全市工商系統從市局、區縣局到基層工商所實行三級聯動,基層工商所對轄區市場實行網格化監管,做到目標明確,責任到人。
二是強化方案。結合工作實際,根據工商行政管理職能,今年我局制定和完善了《瀘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除陋習、樹新風”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瀘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關于進一步完善包保聯系市場責任制的通知》等12個工作方案,為扎實開展市場環境治理行動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是強化宣傳。全市工商系統依托市場為宣傳陣地,充分利用網頁、簡報、宣傳車、發放資料、宣傳欄、標語、制作音像短片等宣傳手段,扎實開展“七進”活動、“除陋習,樹新風”文明衛生評議活動和愛國衛生月活動和在我局辦公自動化系統中開辟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專題欄目等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宣傳。同時,我局還向群眾發放宣傳資料50000余份,形成了社會各界及廣大市民大力支持、積極配合和廣泛參與治理活動的良好氛圍。
(二)、兩個重點,措施到位
一是以督促市場開辦者落實第一責任人制度為重點,全力治理市場衛生秩序。轄區工商所與市場開辦者簽定責任書,明確市場開辦者在市場規范管理工作中,對市場物業管理、商品質量、交易秩序和消費者投訴等承擔相應的第一責任。并指導市場業主與經營戶簽定責任書,落實五包責任制。同時,配合商務部門積極督促市場業主做好農貿市場的升級改造工作,完善市場硬件設施;督促市場業主加強市場環境衛生管理工作,完善病媒生物防制措施,確保市場環境清潔、衛生。
二是以市場監管執法為重點,全力治理市場經營秩序。繼續在各市場實行定人、定崗、定職,將責任具體到人,采取“5+2”的錯時工作制和延時工作制等舉措,堅持做到市場不散、人員不撤,進一步加大市場巡查和食品安全監管力度,重點治理亂擺攤點、亂搭亂建設設施、占道經營等不法行為,在市場內嚴格實行劃行歸市、劃線定位,堅決取締占道經營,及時查處市場內無證無照經營、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等違法違章經營行為,切實維護市場良好經營秩序。
(三)、四項機制,保障到位
一是完善領導捆綁機制。在繼續推行市局領導及所分管科室負責人對口聯系各縣區工商局的同時,采取市局機關包保聯系市場的方式,實行與所聯系單位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暨國衛迎復審工作“捆綁”考核,承擔連帶責任。
二是健全經費投入機制。將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經費列入經費預算,不斷增加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經費投入。我局在經費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已投入200余萬元開展市場環境治理工作。
三是落實統籌協調機制。正確處理好牽頭與各司其職的關系,掌握工作的進度、存在的問題,及時向當地黨委、政府領導匯報,并按照職責分工,加強與相關部門之間的溝通與聯系,協同作戰,形成整治合力。今年我局向市政府書面報告7次,向相關部門函告9次,各區縣局也針對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及時向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去文去函。
四是嚴格考核問責機制。把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納入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嚴格督查、考核、獎懲、問責,堅持定期考評和通報,在評先評優時實行一票否決。制定了《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暗訪督查工作制度》;成立暗訪工作組,對市場規范管理工作進行巡查指導和督查督辦;實行市局暗訪組,區縣局分管副局長,監察室主任、市場股長,工商所所長四級督查制度。堅決問責整改,不走過場,市局、區縣局共下發督查通報40期,處理責任單位15個/次、責任人26人次。
(四)、四個提升,成效明顯
在今年的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中,全市工商系統組織開展市場整治7281個次,出動執法車輛12391臺次,出動監管執法人員56385人次,檢查經營戶15戶次,清理違規經營行為34628起,取締無照經營戶3196戶,規范亮照經營22852戶,規范亂擺亂放攤點81956處,取締冒口經營18917戶,清除市場內“牛皮癬”7373處,清除衛生死角4555處,督促市場業主清運垃圾9500噸,拆除違章搭建棚架4206平方米,撤除違章雨棚3131平方米,協助市場業主除“四害”533場次,督促市場業主投放滅鼠藥966公斤,工商部門投放滅鼠藥612公斤,簽定“門前三包”和“門前五包”責任書16514份,新增保潔人員246人。
一是市場基礎設施明顯提升。積極協助、配合地方政府和商務等部門加快市場升級改造速度。全市農貿市場的基礎得到較大改善,全市完成市場升級改造42個,正在升級改造市場14個,投入改造資金3543余萬元,其中政府投入688余萬元,市場開辦者投入2855余萬元,改造地面58556平方米,改造攤位1790個,改造排水5357米,改造活禽宰殺101間。
二是市場衛生環境有效提升。全市農貿市場環境衛生得到徹底改觀,做到:市場內雨棚、店招統一制作,商品劃行歸市,攤位擺放整齊,車輛劃線停放,市場內無占道經營和攤外攤現象,衛生死角、“四害”孳生得到有效治理,市場環境清潔、衛生,市場管理實現“六歸”、“五進”、“四上”,衛生管理制度健全。
三是市場經營秩序有力提升。不斷完善監管措施,市場經營秩序取得了新進展。市場內外的經營戶都做到了證照齊全、100%亮證亮照經營;進一步提高了食品安全監管水平,適時開展蔬菜農藥檢測工作,食品經營戶100%建立進銷臺賬、100%無“三無”、過期、變質食品;戶外廣告及店招店牌得到了有效規范,市場內無牛皮癬廣告。
四是市場的滿意度顯著提升。現在只要走進城區農貿市場,就能聽到市民這樣的感慨:農貿市場比以往整潔了,秩序也井然有序了,現在去農貿市場購物有種去超市的感覺。市民對農貿市場的現狀是拍手稱贊,連聲叫好。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也對城區農貿市場的市場秩序和環境衛生多次予以批示表揚。2010年6月7日,市委朱以莊書記在市工商局《勇挑重擔敢當主力顧全大局甘當苦力——瀘州市工商局國衛迎復審階段性工作匯報》上作出重要批示:“市工商局班子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目標,帶領全系統廣大干部職工努力工作,特別是在這次創衛過程中,克服困難,迎難而上,為我市的農貿市場整治工作做出很大貢獻,受到全市人民的肯定。希望繼續努力,進一步規范管好市場,為瀘州的經濟發展和和諧社會建設做出新的貢獻。”劉國強市長6月6日批示:“市工商局在全市農貿市場改造和創衛迎復審工作中敢當主力,甘當苦力,功不可沒,感謝工商系統的職工,并希進一步發揚‘工商兩力’精神,為瀘州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省工商局主要領導也在全省工商系統深入推進市場環境治理工作視頻會上對瀘州局的市場規范管理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二、組織完成市場監管信息系統的研發推廣應用
今年5月以來,瀘州市工商局結合實際,自行研發市場監管信息系統。2010年8月,系統正式研發成功并投入試運行,完成了信息化在基層市場巡查管理工作中的一次探索和創新,實現了全局基層市場監管效能質的飛躍。
1、積極創新,強化組織領導。為確保市場監管信息系統的運行,局領導高度重視,成立了由局黨組書記、局長任組長的市場監管信息系統實施工作領導小組。并下設辦公室,統籌全市工商系統市場監管系統的管理,研究確定實施工作方案,組織完成市場監管信息系統的研發、實施工作,保證信息系統的運行、升級、完善,以及日常運行維護等工作。
2、試點先行,升級完善系統。確定古藺縣工商局市場監管信息系統為試點單位,局領導和辦公室人員多次深入古藺縣指導市場監管信息系統的試點工作,實地論證該系統的創新性、優越性、可操作性和實效性。經過反復測試和試點運行,市場監管信息系統已正式投入運行,能有效監管全縣市場主體。
3、現場演示,推廣應用系統。9月29日,瀘州市工商系統市場監管軟件應用現場會在古藺縣工商局召開。通過現場講解和操作演示,與會人員對該軟件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認識。會議對在全市推廣應用市場監管信息系統做了安排部署,要求2011年初在全市工商系統全面推廣應用。
三、市場信用分類監管全面完成
商品交易市場信用分類監管是今年省局確定的重點工作。全省市場信用分類監管現場會后,市局領導高度重視,加強領導,精心組織,明確目標,層層落實工作責任。通過完善信用分類監管制度、指導幫助市場開辦方開展信用分類監管工作,經過各級市場監管干部的共同努力,市場業主、廣大經營者的積極配合,圓滿完成年初確定的工作任務。全市有137個市場開展市場信用分類監管工作,除去22個無市場業主無法核準認定,已核準認定市場115個。在核準認定的115個市場中,農副產品綜合市場66個,消費品綜合市場38個,工業品市場7個,生產資料綜合市場4個。市場信用類別分別為a類市場72個、b類市場18個、c類市場24個、d類市場1個,分別占62.61%、15.65%、20.87%、0.87%,已通過核準認定的市場占市場總數的70.98%。
四、網絡商品交易監管工作全面啟動
網絡商品交易監管是工商部門市場監管手段轉變一次飛躍,我局高度重視,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一是深入學習,準確把握《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管理暫行辦法》的精神實質內涵。二是加強組織領導,制定工作方案。抓好各個環節的落實,確保機構設置,監管人員配備,監管技術設備,監管經費保障,監管內部協調到位。三是加強培訓,全面掌握《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管理暫行辦法》相關規定。參加省局組織的培訓后,我們迅速對各區縣局相關人員培訓,區縣局又組織工商所進行培訓,全市系統上下相關人員快速掌握了網絡監管知識。四是廣泛宣傳,努力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網絡商品交易關系到廣大網絡消費者、經營者切身利益,我們采取召開座談會,通過媒體,懸掛標語等形式向社。
五、強化措施,農資市場監管成效顯著
我市各級工商部門都高度重視農資市場監管工作,切實加強領導,將肥料農藥監管和農民群眾利益擺到了重要高度;加大市場監管力度。
1、完善制度,采取“五嚴”措施。
一是嚴格農資經營戶備案制;二是嚴格留樣備查制;三是嚴格落實“兩帳兩票一卡一書”責任制;四是嚴格“四定”監管責任制;五是嚴查八種違法行為。嚴查生產、銷售甲胺磷、對硫磷、久效磷、磷胺等國家禁用的高毒農藥行為;嚴查生產、銷售未經國家有關部門審定或批準生產、銷售農資商品行為;嚴查生產、銷售摻雜使假、以次充好等假冒偽劣農資商品行為;嚴查虛假標識、標識不清、商標侵權行為;嚴查利用對產地、質量、商標虛假標示等手段,冒充進口化肥行為;嚴查制作、種子、化肥、農藥和農機具等虛假農資廣告行為;嚴查利用境外虛假登記的企業名稱,以委托加工、授權使用、監制等名義加工生產“傍名牌”產品行為;嚴查農資經營中的商業賄賂行為。
2、強化監管,確保實效。
一是充分發揮農資協會的作用,加強行業監督和指導,確保農資市場的有序競爭;二是保障農資質量,進一步完善農資連鎖經營模式。已形成了農資公司—農資連鎖配送中心—農資連鎖配送站—村級綜合服務站的農資連鎖配送經營網絡服務體系。四是開展種子、化肥質量監測。1-10月我局抽檢化肥、農藥等農資186個批次,配合省局抽檢肥料農資商品23個批次。通過檢測,有效地防止了不合格農資流入農村市場。五是嚴厲打擊制售假劣農資坑農害農行為,嚴厲查處不合格肥料農資產品,堅決把不合格肥料農資清除出農資市場。
3、工作扎實,成效明顯。
由于措施有力,工作扎實,農資市場監管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截至目前,我市各級工商機關共出動執法車輛645臺次,執法人員3526人次,檢查農資經營戶6205戶次,檢查農資市場915個次,立案查處農資案件112件,罰沒54.72萬元,沒收查扣物質684121公斤/臺、件,取締無照農資經營戶75戶,受理農資投訴46件,為農民挽回經濟損失13.32萬元。
六、其它各類市場監管成效明顯
在抓好重點工作的同時,我們統籌兼顧,扎實開展了農資、成品油、農產品、糧食、生豬、品牌汽車、煙花爆竹、旅游等市場專項整治。各類市場監管都取得了明顯成效。
七、宣傳報道工作成效顯著
注重兩個層面的新聞信息工作。一是及時上報工作信息。在第一時間高質量地將本局在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中好的做法、所取得的成績等情況采取簡報、信息等形式上報給當地黨委政府、整治辦和上級局。二是及時做好新聞報道。緊扣市場環境治理工作主題,利用消息、特寫、報道等體裁,通過新聞媒體的專欄、專刊,真實地有針對性的重點宣傳市場環境治理工作,突出展示瀘州工商的新形象、新業績。市場科全年編制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簡報47期,被省局情況簡報采用1篇(專刊1期肯定我局研發市場監管信息系統),省工商局城鄉環境整治簡報采用19條/篇;被市整治辦工作通報及簡報采用3篇,市政府公眾信息網采用工作信息21條,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專題網采用4條;被市局《調查與研究》采用1條,市局情況簡報10條,市局圖片新聞6條;被市級以上新聞媒體采用稿件16條。
存在問題
城鄉環境綜合治理還存在突擊整治,應探索建立市場長效監管機制,促進市場秩序、環境衛生常態化。
2011年工作思路
2011年,我們將進一步轉變觀念,更新監管理念,強化責任意識,進一步增強工作的主動性,敏銳性和前瞻性,突出工作重點,圍繞一個中心,即深化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強化五項監管,即著力開展好網絡商品交易監管、市場信用分類監管、市場監管信息化建設和農資、成品油市場監管;把瀘州市場、監管工作推上一個新的臺階,為促進瀘州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再立新功。
- 上一篇:手機業品牌營銷策略的建議
- 下一篇:出口產品的綠色營銷對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