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總會義工工作計劃2篇
時間:2022-07-08 09:05:13
導語:慈善總會義工工作計劃2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篇
2014年,慈善義工工作的總體思路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堅持圍繞“縣域科學發展示范點”建設和“弘揚善文化建設新家園”主題活動,以群眾路線教育為契機,以弘揚“善文化”和打造“平民慈善”平臺為依托,以拓展慈善義工服務項目為抓手,通過整合慈善資源,不斷創新活動載體,積極拓寬服務領域,大力發展義工工作,促進我縣的慈善事業可持續發展。
一、加強義工隊伍建設,夯實工作基礎
(一)加大義工招募的力度。要廣泛招募義工,擴大義工隊伍力量,并以開展集體活動為基礎、長期活動為重點,以參與縣級組織的大型活動為促進,最大限度地開展形式多樣的義工服務活動。縣義工分會將充分利用報刊、網絡、廣告等各類媒體采用多種形式開展招募活動。同時,按照就近、就便的招募原則,各鎮(街道)服務站也要通過多種方式動員招募本轄區內的愛心人士,要求每年不少于2次集中招募活動,重點可招募團員青年、具有一定專業技術的工人和農戶、企事業單位干部等,按照規定交由分會審核后發證;各義工分隊也要動員好本單位的干部職工積極參與,做強自身品牌。在廣泛招募的同時,各服務站(分隊)要將義工進行有機整合,根據義工居住區域,各自工作特點,具備的專業特長,設立切實可行的義工活動項目,因地制宜、因人而宜地發揮義工的作用,搞好義務服務。有條件的鎮(街道)義工服務站,可先行將服務網絡延伸至村(社區),建立村(社區)義工小分隊,從而實現義工服務網絡的全覆蓋。
(二)加強義工骨干培養。一支有活力的義工隊伍需要骨干,也必須有骨干的活躍隊伍才能保持活力,各鎮(街道)服務站(分隊)在按照各項規章制度的要求認真抓好落實的基礎上,根據義工的性格和特長,培養一批精英義工,亮出骨干風采。同時,可依照“義工管理義工”的原則,選拔有愛心、有能力的義工,調整、充實義工骨干隊伍,加強對義工服務的指導和自我管理,推動義工工作穩步、健康發展。
(三)抓好義工素質培訓。認真抓好義工的教育培訓,努力鍛造一支高素質的義工隊伍,推進全縣的慈善平民化進程。一是開展好負責人培訓交流。今年計劃要對義工服務站站長和分隊隊長進行2次專門的培訓,內容以提高站隊長的組織能力和管理水平為主,達到相互交流、相互促進。二是舉辦義工知識更新培訓。計劃于11月左右,舉辦一次全縣性的義工代表知識更新培訓會,邀請義工專業導師和義工精英現場交流,因地制宜、因人而宜,有針對性地做好義工服務。三是組織各站隊的特色培訓。在縣義工分會做好負責人及義工代表培訓的基礎上,各服務站(分隊)負責人要結合自身特色,針對轄區內的義工開展行之有效的培訓,要采取靈活、務實的方式,將理論學習與提高技能相結合,通過培訓使義工明確義工組織的性質、任務、目標及工作范疇,提高服務意識、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努力建立一支高素質的義工隊伍,推進全縣的慈善平民化進程,注冊義工培訓率要達到100%,要求全年開展培訓工作不少于2次,形成相關臺帳。
二、打造服務品牌建設,擴大工作影響
慈善義工既是慈善事業的傳播者,也是慈善事業的踐行者。為進一步豐富義工服務活動,縣義工分會將協調縣文明辦、縣婦聯、縣殘聯、團縣委等相關部門,全力配合全縣慈善義工開展多種形式的服務活動。
(一)精心設計服務項目。以各服務站(分隊)日常活動為基礎,今年要圍繞“五水共治”等工作要點,結合當地實際和義工自身的特色,精心設計服務項目,靈活開展各項義工活動。縣義工分會將創立多個義工服務項目,如:“文藝表演義工隊”、“五水共治義工隊”、“愛在善醫義工隊”、“96345義工隊”、“義務獻血義工隊”項目以及“行善崗”。通過項目化運作,提高工作的效率和和工作成效。各服務站(分隊)在積極參與縣級組織的義工服務項目外,今年要求建立2個以上特有的服務項目,確保每月針對項目至少開展一次活動,以確保項目的健康發展,縣義工分會將把成績突出、實效明顯的項目上報,幫助爭取義工項目資金扶持。
(二)創建一批服務品牌。要將“社會需要、義工能做、群眾歡迎”的服務項目,精心打造成自身的服務品牌,各服務站(分隊)要將年度工作計劃和2個以上義工品牌項目于四月底前報縣義工分會,未上報的項目不能參加年終評優評先。同時,對每一位義工的活動情況及時做好義工服務記錄的考核認定,以便于搞好一年一度的義工晉星基礎工作,使義工活動的開展更加扎實有效,促進義工品牌效應的全面提升。
(三)抓好一批先進典型。抓好慈善義工典型,宣傳慈善義工先進事跡,是推動慈善義工工作的重要抓手。今年,縣義工分會將在年末開展首次先進義工組織、優秀服務項目的評比和“星級義工”晉星活動。要協調“和阿姨”、“老娘舅”、“孝親敬老之星”、“道德模范”等隊伍,將他們吸收到慈善義工的隊伍中來,將他們志愿服務的事跡作為典型宣傳。
三、加強機制建設,形成工作合力
(一)完善義工制度。建立完善慈善義工工作制度,細化慈善義工的管理制度、培訓制度、激勵制度和日常管理管理制度。抓緊制訂《縣慈善總會義務工作者分會章程》、《縣慈善義工(團隊)星級評比辦法》,并探索成立《“善銀行”實施細則》,各服務站(分隊)要以縣級義工分會的制度和工作思路為基礎,建立自身的管理辦法、年度工作計劃和義工品牌項目,形成自我管理、自我健康發展的良好局面,使我縣的慈善義工工作具有組織化、制度化、規范化。
(二)形成工作合力。縣、鎮(街道)義工服務站指導好、協調好、組織好各支義工分隊和義工的各項工作,排出活動時間表,整合資源,著力形成各方合力,形成全社會參與慈善工作局面。
(三)營造良好氛圍。要充分利用民政局網站、日報•版和縣電視臺等新聞媒體,多角度、多方式宣傳慈善工作,引導樹立“人人當義工、個個講奉獻”的理念,形成積極向上的社會良好氛圍。
四、相關工作要求
(一)要提高認識。各鎮(街道)服務站和義工分隊要高度重視慈善義工活動的開展,并建立相應的長效機制。做到年度工作有計劃、開展活動有記錄、日常工作有檢查、半年工作有考評、年終工作有總結。
(二)要開展活動。開展活動要力求實效,不搞花架子,不搞形式主義。做到活動內容實用化、活動形式多樣化、活動時間常態化、活動方法科學化,真正為群眾解憂愁、辦實事。
(三)要加強宣傳。及時做好宣傳報道工作。凡開展有影響和比較大的義工活動,都要加強信息報送和新聞媒體宣傳報導,同時充分利用《民政網》、鎮(街道)微博和電視、網絡媒體等進行廣泛宣傳,樹立義工良好形象。
(四)要重視總結。各義工站隊要適時開展義工的招募活動,將初審資料交由縣義工分會審核后。同時,要及時上報義工活動情況和各種相關材料,做好年度義工工作總結和資料的積累。縣義工分會將建立義工活動情況檔案,在此基礎上設立“善銀行”并以此作為年終各項評比表彰的依據。
第二篇
一、加大慈善宣傳力度,推動慈善文化建設
慈善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設中,要以傳播善念,啟迪心靈,升華價值來大力營造慈善文化氛圍。一是積極運用電視、網絡、報紙、LED大屏幕等宣傳方式,弘揚向善文化,普及慈善理念,不斷增強企業家和全體百姓的慈善意識,引導更多的人熱心公益事業,參與慈善活動,為“人人可慈善,人人做慈善”的慈善文化奠定基礎。二是進一步抓好慈善總會自身工作宣傳,運用多種形式宣傳慈善開展的項目,取得的成效,在普及善文化的同時,使全民了解慈善事業,激發各方參與慈善熱情。印發一季一期的《慈善信息》,大力弘揚“慈心為人、善舉濟世”精神,推動我縣慈善事業的蓬勃發展。三是強化激勵機制,充分發揮總會新聞報道員及各鎮(街道)分會報道員、慈善義工在慈善宣傳方面的作用,深入挖掘典型的善人善事,大力宣傳慈善救助的社會成效,及時報道各地慈善新亮點,讓慈善真人真事感動人,規范管理信服人,救助效果溫暖人,營造崇高事業人人參與的社會氛圍。
二、拓寬慈善募捐渠道,增強慈善資金實力
募集資金是保證慈善事業發展的基本條件,沒有一定的資金支撐,慈善救助就沒有基礎,建立慈善資金持續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是慈善募捐工作的重中之重。2014年要創新工作方法,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慈善活動,努力拓展慈善捐贈領域,廣泛動員社會力量以各種形式參與慈善捐贈活動,確保完成募集慈善資金1000萬元(含村、社區幫扶基金,了凡•善基金),力爭達到1200萬元慈善募捐目標。為此,要重點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繼續抓好“慈善一日捐”工作
“慈善一日捐”是年度捐贈活動的主體,是增加慈善資金總量的重要渠道,必須早策劃,早宣傳,早部署,爭取工作主動。一是加大宣傳力度,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作用,調動各方面參與“慈善一日捐”的積極性,努力實現參與面全覆蓋;二是落實捐贈額度,最大限度地體現捐贈效果;三是加強對慈善捐款箱的管理工作。對原有的捐款箱進行回收,重新制作20個慈善捐款箱和10個了凡·善基金捐款箱,選取銀行、賓館等合適地點進行放置。在“一日捐”活動營造良好氛圍的基礎上,在全社會形成人人關心、支持、參與慈善的良好風尚。同時,各慈善分會切實加強領導,盡快完成募捐意向數目標。
(二)進一步壯大企業冠名基金規模
要充分發揮企業在慈善事業中主力軍作用,力爭每個鄉鎮新增2家冠名企業,確保冠名基金穩定增加。一是鞏固做好原有基金擴增和到期續建工作,積極探索“總會推項目、企業、個人選項目”的項目募集方法。二是繼續在龍頭企業中發展留本冠名基金,激勵規模企業,側重在中、小型企業中新發展一批冠名基金。三是整合力量,積極發展國有企業冠名基金,探索個人冠名基金的發展新路子。四是注重培育年輕一代慈善企業家,做好“創一代”向“創二代”的愛心接力工作,使慈善的支撐力更加牢固。
(三)擴大村(社區)慈善工作站募集覆蓋面
村(社區)慈善工作站作為慈善總會的有益補充,2014年要繼續開展募集、宣傳活動,充實慈善幫扶資金。一是已有善款的慈善工作站拓寬募集渠道,提高善款總量,使其更好地滿足當地貧困群體救助需要,形成良性循環。二是尚未開展募集工作的40多個慈善工作站,加大宣傳募捐力度,確保幫扶基金籌集不少于3萬元,以利于開展救助工作,真正實現“村募村用,救助不出村”。
(四)加大“了凡•善基金”募集力度
為進一步發揮慈善名人效應,使“善文化”理念深入人心,讓更多人了解和參與“了凡•善基金”募集活動,壯大善基金的力量,共同推動“了凡•善基金”順利健康發展。一是要發揮統戰、民宗部門作用,積極聯系國內各地研究袁黃文化的寺廟和社會組織,鼓勵資助基金的發展壯大;二是要發揮慈善企業家的作用,重點鼓勵一些臺灣、海外的企業家進行冠名;三是要發揮本縣機關干部作用,積極宣揚了凡•善基金的文化內涵,廣泛發動干部捐贈,同時要面向社會各界大力宣傳,贏得支持。
三、拓展慈善救助項目,加大慈善救助力度
慈善總會作為政府社會救助的重要補充渠道,多年來積極開展以“助學、助困、助醫、助老、助孤、助殘”六大工程為重點的慈善項目救助。2014年,我們要加大調查研究,提升慈善項目化救助范圍和救助質量,并要探索救助方式的多元化格局,激發受助人的主觀能動性,增強“造血”功能。
(一)擴大精品救助項目覆蓋面,完善新形式救助項目
近年來,我縣設立了“關愛尿毒癥血透患者”、“關愛白血病患者”、“關愛高齡老人”、“圓我大學夢”等精品慈善項目,社會反響較好,下一步我們要鞏固精品優秀救助項目成果,總結多年來的經驗,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調整救助形式,擴大救助覆蓋面,提升救助實效。一是完善“關愛白血病患者救助”項目,由原來的每年一次申請救助,調整為低保、低保邊緣戶每季度申請救助一次,一般困難戶還是每年一次申請救助,以有利于患者用救助金再次治療,延續生命。二是完善“關愛精神病患者門診救助”項目。在充分調研基礎上,將提高患者免費服藥的藥費標準,改善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質量。三是推出“造血型”脫貧項目,通過推出為困難家庭免費提供種羊、種子、化肥等農資產品的“造血型”幫困項目,幫助更多低保家庭脫貧致富。四是設立救急難專項基金。出臺《縣救急難實施方案》規范應急救助行為,提高解決群眾生活中可能遭遇的突發性、臨時性、緊迫性困難問題,進一步織密編牢社會救助安全網,守住人民群眾基本生活安全的底線,維護社會穩定。
(二)打造三個“善文化”公益項目,弘揚了凡文化
一是實施學善行動,培養向善之心。投資50萬元設立“了凡•善館”,作為慈善文化宣傳教育載體,展示了凡生平、學說介紹、了凡遺物、文化產品等。在青少年中廣泛開展“善文化講堂”教育實踐活動,并以青少年和結婚新人為重點,開展善文化禮儀培訓,提高自身修養,做到“知禮、明禮、習禮、達禮”。二是實施行善行動,鼓勵樂善之舉。由“了凡•善基金”設立專項資金支持各鎮(街道)義工服務站,依托養老中心、醫院、車站、景區等公共場所設立1-2個行善活動崗,定期組織開展義工服務。探索開設“善銀行”,落實激勵機制,將義工所做的善行義舉,以“道德資產”的形式存儲,并可用以換取別人相對應的服務。三是實施揚善行動,弘揚崇善之風。探索設立“了凡獎”,在全縣范圍內進行“善人善舉”評選,推出“聚焦凡人善舉尋找身邊好人”征文活動,聚焦一批凡人善舉,挖掘身邊看得見、摸得著、學得到的“平民英雄”,匯編成冊并制作成文藝作品搬上舞臺。
(三)增強慈善義工隊伍建設,擴大招募范圍和數量
一是加大義工招募的力度。縣義工分會將充分利用報刊、網絡、廣告等各類媒體采用多種形式開展招募活動。同時,按照就近、就便的招募原則,各鎮(街道)服務站也要通過多種方式動員招募本轄區內的愛心人士,要求每年不少于2次集中招募活動。各義工分隊也要動員好本單位的干部職工積極參與,做強自身品牌。有條件的鎮(街道)義工服務站,可先行將服務網絡延伸至村(社區),建立村(社區)義工小分隊,從而實現義工服務網絡的全覆蓋。二是加強義工骨干和義工素質培養。根據義工的性格和特長,培養一批精英義工,亮出骨干風采。同時,可依照“義工管理義工”的原則,選拔有愛心、有能力的義工,調整、充實義工骨干隊伍,加強對義工服務的指導和自我管理,推動義工工作穩步、健康發展。同時,針對轄區內的義工開展行之有效的培訓,要采取靈活、務實的方式,將理論學習與提高技能相結合,推進全縣的慈善平民化進程。三是抓好義工及團隊總結評比。每年開展“星級義工”和“星級義工團隊”評選。通過評比,提高義工及團隊服務意識、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努力建立一支高素質的義工隊。
四、加強慈善資金管理,力促慈善陽光透明
最大力度地提高慈善的社會公信力,增加工作透明度,為募集資金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努力打造陽光慈善、透明慈善。一是堅持慈善組織的公正性、公益性和非營利性原則,加強規范運作,嚴格按照“法律”和“條例”的要求做好慈善工作,管理好和使用好善款,自覺接受社會各界和新聞媒體的監督,事事透明,處處陽光;二是加強制度建設,建立公開透明的慈善管理機制,完善財務管理制度和社會公示制度,自覺接受法律監督、行政監督、輿論監督,逐步形成科學規范的自律機制和監督管理機制,做到向社會交出一本明白賬,放心賬,良心賬,用嚴格科學的管理取信于民;三是加強指導村(社區)慈善工作站管理。指導規范村(社區)慈善幫扶基金的使用,定期抽查工作站的使用賬目,不定期回訪受助群眾,狠抓村(社區)慈善資金的到位率,真正實現“村募村用,救助不出村”,進一步夯實基層慈善工作。四是按照“內強素質,外樹形象”的要求,進一步加強自身建設。繼續加強總會、各慈善分會、工作站從事慈善工作人員的理論學習,嚴格自律,照章辦事,堅持公正公開公平,維護慈善組織良好形象,進一步提高公信力,切實管好用好慈善資金,打造公開透明機制,取得社會各界人士的信任和支持。
- 上一篇:執法監察和效能監察工作要點10篇
- 下一篇: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論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