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和改革局2021上半年工作總結

時間:2022-10-29 04:10:03

導語:發展和改革局2021上半年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發展和改革局2021上半年工作總結

今年以來,市發改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提升年”要求,認真履行綜合經濟部門職責,立足當前,謀劃長遠,著力推動各項工作實現大提升。

一、2021年上半年工作總結

(一)堅持黨建引領,推動機關建設大提升

一是積極幫助沃森氏農牧協調解決因公司更名導致玉米配額作廢的問題,為企業節省200多萬元的生產成本。協助玫德集團完成新建高效率發電機組項目立項,出具項目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相關意見,為項目立項提供產業政策支撐。

二是強化意識形態陣地建設。制定了《意識形態工作方案》,修訂完善了《防范化解意識形態領域風險管控方案》,按照“一崗雙責”要求認真履行責任。組織召開意識形態專題會議,學習意識形態會議精神,采取授課輔導、參觀學習、觀看影像資料等方式,不斷筑牢黨員干部的思想“防火墻”,先后21次組織干部集體學習活動。

三是扎實推進黨風廉政建設。研究制定了《市發展改革2021年全面從嚴治黨工作計劃》《發改局黨組書記抓黨風廉政建設“提升工程”》《發改局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不正之風工作方案》,完善《發改局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清單》,有力地促進了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落實。強化廉政警示教育,4次組織學習違紀案例情況通報。強化保密安全意識教育,組織觀看了《護航之道--總體國家安全觀縱橫》等專題宣傳片,學習保密會議精神及警示案例,著力提升黨員干部的安全觀和保密觀。

(二)堅持提質增效,推動產業發展大提升

一是扎實開展企業沖擊新目標。篩選發展前景好的企業、影響帶動力好的大項目入庫,威海沖擊新目標企業庫由原來的5家擴充至6家。1-5月份,6家威海入庫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9.2億元,同比增長16%,32家本土入庫企業實現銷售收入35.8億元,同比增長14.8%。

二是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建設。17個項目列入威海市重大建設項目,截至6月底,開工15個,累計完成投18.7億元,投資完成率61%,河夏線改造、三矢食品分別因投資縮減、投資方暫停投資等原因已申請退出,同時增補了創新新能源制冷設備制造項目,正在等待威海市政府批復。玫德集團高性能流體輸送配件項目列入2021年度省重大建設儲備類項目,待項目手續全部辦理完成后,轉為省重大實施類項目,可為項目爭取土地指標。3個項目列入省新舊動能轉換優選項目,累計完成投資0.96億元,投資完成率50.5%。5個項目列入省補短板項目,累計完成投資5.87億元,投資完成率25%。萊榮高鐵項目征地拆遷工作進入收尾階段,完成智能裝備產業園南園、福喜養殖場等5個企業廠房拆遷及大孤山鎮、口鎮農村房屋征遷,紅線內清表進地43.93公里,完成98.46%。

三是新能源產業招商實現突破。堅持“資源聚集產業”理念,依托優質的海上風場資源,大力發展海上風電裝備制造產業。多次赴省發改委、省能源局,深入對接全省海上風電裝備制造產業基地、風場資源布局等情況,經過努力協調爭取,省初步確定為省級海上風電裝備制造產業基地,未來將依托港,打造海上風電產業園。項目招引方面,成功與明陽智慧能源集團簽訂了總投資120億元的明陽海上風電產業園項目,目前已完成船廠1#2#地塊摘牌工作,3#4#6#地塊正在掛牌,預計7月底完成摘牌,工商注冊、稅務登記、規劃設計等前期工作正在抓緊推進,力爭7月底開工建設。同時積極推進海上風電裝備制造產業招商,與新泰特變電工、湖南湘電動力達成初步合作意向。項目的建設將助推我市優勢資源變優質產業,快速提升我市裝備制造產業實力。

四是強化經濟運行調度監測。建立健全經濟運行調度監測預警機制,納統“窗口期”實行日調度、日通報,主要經濟指標運行情況實行月調度、月分析,針對經濟運行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提出有效應對措施,推動經濟指標平穩健康運行。預計上半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0%,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0%,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0.2%,固定資產投資與去年同期持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1%,外貿進出口增長14%。

(三)堅持創新驅動,推動服務發展大提升

一是強化金融創新服務。鼓勵企業登陸資本市場開展多元化融資,為企業和銀行牽線搭橋,加大信貸投放力度,打出小微企業增信基金、科技支行等金融政策“組合拳”,滿足企業發展資金需求。今年以來,累計為巴特海姆新型材料、五童茶業、歐意特食品3家在區域股權交易市場掛牌企業兌現獎勵資金150萬元,為特來蓓絲特印染、漢泰大麻、北化新材料等5家企業解決資金需求1900萬元,協調4家銀行為宏遠機床、日晟機械、佰德信新材料、振華海洋食品等8家企業發放科技貸款6525萬元。

二是加強企業創新能力建設。超前謀劃儲備,積極支持企業創新平臺建設,篩選伯特利、魯源科技、漢泰大麻等11家企業入庫儲備,深入企業走訪,解讀申報政策,鼓勵引導企業申報省級創新平臺,切實提高企業創新力和競爭力。指導興業源、農商銀行申報省服務業專業人才,為企業發展儲備高端人才。

三是積極與上爭取政策扶持。加大跑上爭資力度,上半年,全市18個爭資考核部門累計上報項目113個,到位無償資金4.64億元,完成全年爭資指標57.3%,實現時間過半,任務過半。其中市發改局到位棚戶區改造中央資金3880萬元,獲批老舊小區改造中央資金6019萬元,預計年內可到位無償資金近億元。積極做好2021年專項債項目儲備申報工作,12個項目通過國家發改委初審,總投資35.32億元,專項債券資金需求11.44億元,上半年已累計發行專項債券資金4.04億元,切實緩解了我市重大投資項目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四)堅持以民為本,推動民生保障大提升。

一是加強糧食安全保障。啟動2021年夏糧收購工作,科學研判糧食收購形勢,積極籌措收購資金,加強倉容倉儲設施檢查,確保順利完成5500噸輪換任務和1萬噸增儲計劃。目前已到位糧食收購資金4900萬元,完成5500噸糧食出庫任務,已收購糧食2113噸。加大對糧食儲備庫、基層糧管所日常監管力度,抓好地方儲備糧管理工作,定期對地方儲備糧進行品質檢測,確保儲存糧食數量真實、質量完好、儲存安全,不發生大、小各類事故。

二是深化價格政策管理。聘請第三方會計師事務所,開展物業公司成本監審,組織碧海苑、東方、富大等11個社區29個小區的業主座談交流,詳細了解實際情況和群眾需求,擬定物業費政府指導價標準意見,解決部分小區物業企業違規調整物業收費標準的問題,確保物業服務行業規范有序發展。積極與上協調對接,為綠色動力、國潤中恒能爭取上級電價補貼,預計爭取電價補貼1800余萬元。依法依規辦理價格政策咨詢和價格認證工作,回復辦理12345政務服務熱線群眾反映事項轉辦單及網絡輿情92件,回復滿意率100%;規范完成101起、總標的額2016萬元價格認定。

三是切實加強安全維穩。研究制定《市發改局建黨100周年安保維穩工作方案》,重點圍繞金融領域、糧食系統、萊榮高鐵三大領域,突出重點人群,加強排查穩控,逐一明確責任領導、責任人,實行24小時嚴密盯防,確保不走一人、不出一事。牢固樹立安全生產底線思維,選派人員開展企業安全生產駐點監管工作,對管轄范圍內7家電力企業、1家長輸管道企業、3家糧食企業,開展問題隱患排查整治活動,實地檢查近40余次,累計整改安全隱患150余處,未發生一起安全事故。

上半年,我局各項工作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與市委、市政府要求相比,仍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創新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力度不夠,威海市級重點項目投資完成率、開工率在威海市四區市排名靠后;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雖然呈現正增長態勢,但從目前情況看,無論是總量還是增速均與其他區市存在差距;服務發展意識還有待進一步增強,深入基層一線力度不夠,等等。

二、下半年工作思路

下半年,市發改局將繼續堅持以創新精神、務實作風和法治思維,引領發展、深化改革、依法行政,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是著力提升規劃謀劃水平。根據上級安排部署,及時向市委市政府匯報,做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印發實施工作,并抓好貫徹落實。強化經濟運行監測調度,加強固定資產投資等主要經濟指標分析預警,抓牢抓實統計窗口期指標納統工作,逐月做好經濟運行情況分析,為市領導科學決策提供依據,推動經濟平穩健康發展。重點把握好三季度各領域中央投資動向集中期,及時解讀宏觀經濟政策導向和中央預算內資金投向等政策信息,指導各部門有的放矢開展跑上爭資工作,確保完成年度爭資8億元的目標任務。

二是著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健全項目推進落實機制,加快省重大項目、威海市級重點項目、省市新舊動能轉換項目建設,進一步壓實責任、細化措施,力促項目建設產生更大經濟效益。加快推進萊榮高鐵段建設工程,完成征遷掃尾工作,加快推進橋梁、隧道等控制性工程施工,年內完成全部墩位施工。

三是著力增強區域發展動力。堅持創新引領,持續加強企業創新能力建設,密切跟蹤省、市級企業創新平臺申報動態,指導伯特利、魯源科技、漢泰大麻等企業提前研究謀劃,力爭成功獲批省、市級創新平臺各1家。持續開展企業沖擊新目標行動,深入企業走訪調研,加強政策解讀宣傳,推動骨干企業梯次發展、本土龍頭帶“鏈”成“群”,力爭年內銷售收入過10億元企業達到3家、過5億元企業達到8家、過億元企業達到30家。持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跟蹤好明陽智慧能源海上風電示范項目,協助企業加快前期手續辦理,力爭7月底項目動工建設,同時加強與新泰特變電工、湖南湘電動力等意向項目對接,爭取早日簽約落地。

四是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強化糧食安全保障,順利完成5500噸糧食輪換任務和1萬噸增儲計劃。扎實做好安全生產管理工作,加強糧食、油氣長輸管道、電力等領域安全生產工作,定期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整改。加強信訪維穩工作,嚴格落實信訪信息報告和預警機制,做好重要節點的穩控工作,確保信訪人在重要節點穩定。加強價格領域政策落實,依法依規做好價格認證。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推進能耗“雙控”、環保督查、“兩高一資”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