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局上年工作總結
時間:2022-10-29 04:12:05
導語:住建局上年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今年以來,結合“工作提升年”要求,我局立足部門職責,抓重點、強弱項、補短板、樹亮點,各項重點工作扎實推進、穩步開展。
一、2021年上半年工作情況
(一)健全基礎配套,全力提升城鄉宜居品質。一是全域推進精致城市建設。針對公共配套設施存在破損、陳舊、缺失、利用率不高等薄弱環節,牽頭梳理存在問題及目標任務,制定8條工作措施,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改造力度。牽頭梳理《全域精致城市建設重點項目清單》,確定了濱湖公園建設工程、東方大廈城市書吧綠地景觀提升工程等9項攻堅工程,目前已開工7項。二是科學調度城建重點工程建設。對照年度計劃,每周調度城建重點工程建設情況,形成《項目進展情況匯總表》;每月在威海市項目管理服務平臺對項目進行統計監測,全面掌握項目建設階段性成效;每季度現場抽查調研項目施工情況,確保項目推進科學有序。目前,15項工程已全部開工,完成投資約7.5億元。三是積極推進燃氣基礎設施一體化工作。17個鎮街已基本實現燃氣“鎮鎮通”;實施中世門站至臺灣路次高壓管道工程,全長約8公里,已完成回填3.1公里,管道施工5.9公里;督導企業完善燃氣輸配管網基礎設施,增強清潔能源供給保障能力,加快實施農村“氣代煤”工程,已完成管道燃氣覆蓋農村1.1萬戶。四是加強城區供熱管網統籌規劃管理。新增設金水街至東誠熱力廠區DN700供暖主管道,全程共計1.25萬米,預計10月底前完成管線的建設調試工作。該項目建成后,將有力保障東部城區的供暖工作。根據老舊小區改造計劃,督導熱力集團同步完成區內供熱管網改造移交的維護管理,已開展對城東一區、二區、鎖廠巷等18個涉及改造小區的項目招標工作,下半年將開展實施。五是加大環境衛生清掃保潔督導檢查力度。加強道路保潔精細管理,推行深度保潔模式,城區86條主次干道機掃率、灑水率分別達到100%。堅持垃圾清運科學管理,做好城鄉垃圾清運工作,我市城鄉日均清運生活垃圾達500噸,垃圾清運及時率達到99%以上,無害化處理率100%。打造星級公廁,全力提升公廁服務水平。做好海岸帶沿線環境衛生督導工作,明確整治標準、清運標準以及長效管護、自查自糾等相關工作部署,提升沿海環境衛生整治效率。目前,威海市空中排查問題涉及我局46處全部整改完成,延伸排查出動300余人次,排查出437處問題,整改率達到90%以上。六是逐步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加大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智能機投入以及生活垃圾分類亭建設等工作,已投入安裝使用生活垃圾分類智能機22臺,建設生活垃圾分類亭24座,提升市民生活垃圾分類知曉率。七是積極推進農村清潔取暖工作。堅持群眾自愿的原則,仍以“煤改電”為主,計劃新增農村
清潔取暖1.5萬戶,目前《市2021年農村清潔取暖工作實施方案》已完成。
(二)以問題為導向,加強房地產市場管理。一是規范“一手房”市場,對海景房銷售市場實施全過程監管。先后出臺《房地產企業組織外地看房團來備案的通知》、《關于規范房地產銷售場所的意見》等文件,在銀灘12個在售項目全面推行了“六步購房法”,徹底解決了海景房市場不透明、信息不對稱、糾紛化解取證難等一些列問題。“六步購房法”實施以來,受理的800余件房地產交易類訴求中,反映2021年交易房產問題的僅為5件,交易糾紛下降明顯。二是凈化“二手房”市場,探索推行“三碼公示”、“五真”房源。完善房產市場信息系統,推行“三碼公示”、“五真”房源機制(中介機構必須主動公示“中介機構二維碼”、“從業人員二維碼”、“房源二維碼”,對外信息必須落實以“真實委托、真實存在、真實價格、真實圖片、真實產權”為基礎的房源“五真”),從根源解決虛假房源問題,進一步凈化市場環境。目前,軟件程序已開發完畢,并在有形市場內部試點推行,下步將在全市范圍內推廣。三是強化監管,進一步規范市場秩序。采取常態化聯合檢查、暗訪等形式,聯合相關部門成立銀灘房地產市場聯合執法檢查小組,嚴查房地產市場各類信息不實、違規銷售、黑中介等違法違規行為,嚴厲打擊虛假宣傳、不正當招攬業務、誘騙消費者交易等問題。共開展檢查94次,收繳各類宣傳彩頁6400余份、廣告牌52個、橫幅4條。積極開展中介服務機構備案管理,已對全市340余家中介機構完成備案工作,并通過官方網站對備案信息進行社會公示,中介機構執業行為更加規范。制定并了《市房地產開發企業誠信評價管理辦法》、《市房地產中介行業信用信息管理辦法》,實現了信用管理全覆蓋。
(三)堅持以人為本,推進民生安居工程建設。一是棚戶區改造全面提速。對棚改推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實行項目分包制度,由包項目市級領導和部門直接協調解決,采用倒排工期的方式,落實相關部門責任,確定工作時限,合力加快推進項目建設。2018年部分棚改項目采取EPC(工程總承包)模式進行,設計與施工在時間上可合理搭接,減少設計變更,有效縮短建設周期。并采取新建安置、貨幣化安置、回購現房安置等多元化方式,充分發揮被征收群眾的主體作用,全力做好拆遷安置政策的宣傳解釋和拆遷安置工作。目前,89個棚改項目,已完成47個,涉及套數11932套,正在推進42個,涉及套數12331套。二是老舊小區改造進展順利。牽頭制定《市深入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實施方案》,統籌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繼續探索“大片區統籌平衡”改造模式和“4+N”融資模式,不斷加大改造廣度和深度。預計投資1.6億元,對8個工程標段21個住宅小區292棟樓宇進行改造,惠及居民8800戶。目前,區內設施、電力改造、弱電和智慧小區建設的圖紙已完成,正在實地評審,并組織招標和開工準備工作。三是住房保障穩步推進。牽頭起草了《市住房保障家庭租賃補貼實施辦法》,將城鎮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新就業無房職工及穩定就業外來務工人員三類群體擴面到住房租賃補貼范圍。著力規范公租房管理工作,目前,政府投資建設的公租房(除銀灘碧海苑小區外)已全部完成對外配租。按時做好廉租房貨幣補貼發放工作,共對審核通過的112戶低保及低收入家庭發放廉租補貼款約21萬元。四是做好農村房屋安全隱患排查工作。累計摸排農村房屋約17.64萬戶,其中經營性自建房4923戶,對摸排的存在危險的12戶經營性自建房和1063戶非經營性自建房,及時聘請第三方機構逐戶鑒定。對鑒定屬于危房的3戶經營性自建房和545戶非經營性自建房(絕大部分為廢棄及閑置房屋)立即開展整治,目前已全部整治完畢。五是扎實推進農村危房改造。經摸排鑒定屬于危房并且符合危房改造規定的四類群體共19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4戶,已全部納入改造計劃,預計7月底前全部完成。
(四)加強行業監管,推動建筑產業高質量發展。1.加強工程質量監管。積極開展各類工程質量治理活動,不斷提升建設工程質量監管,共辦理質量監督注冊手續12項,監督竣工驗收工程11項,合格率100%。積極引導企業開展創建“泰山杯”、“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優質結構”等優質工程活動。2.建筑科技迅速發展。裝配式項目應用正逐步落實,政府投資項目2個全部裝配式,新開工商業開發項目逐步推廣。中冶集團混凝土預制構件生產項目已正式生產,并積極與工程做對接。城市規劃區范圍內新建民用建筑全部按照綠色建筑標準進行設計施工,已獲得綠色建筑設計評價標識的建筑項目12個,均為一星級綠色建筑設計評價標識項目。全面執行居住建筑75%、公共建筑65%的節能標準,新增節能建筑面積30.96萬㎡。新建住宅建筑、集中供應熱水的公共建筑全面推廣應用太陽能光熱系統,新增太陽能光熱應用建筑面積22.21萬㎡。3.規范招投標行為。強化招投標企業的法制意識和誠信意識,認真做好“招投標監管系統”和“誠信一體化平臺”網上審核工作,實現招標、投標和評標工作的公開、公平、公正、高效。全市公開招標的項目或標段共21個,造價1.5億元。4.加強城市綜合防護體系建設。加快推進1701工程和人防急救醫院等重點項目建設,重新調整了1701工程招標資質,正在準備組織招標;人防急救醫院項目已開工建設,工程主體基本施工完成。加強對在建防空地下室的防護專項監督,已辦理人防工程質量監督手續2項,重點對淮河路九號、云天海景等在建防空地下室進行監督檢查,監督工程面積約4.8萬平方米。對全市防空警報器進行了巡檢,新安裝了防空警報器1臺,維修各類防空警報器15臺,并成功組織開展5·24防空警報試鳴活動,檢驗了我市指揮通信保障能力。5.扎實開展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整治。根據建筑、市政施工、燃氣熱力行業特點,通過推行“布置、檢查、整改、驗收”閉環式管理,督促企業落實主體責任,累計監督在建工程項目48個,下發安全隱患整改通知書90余份,排查各類安全隱患370余條,已全部整改完畢,并對2家企業實施行政處罰。加強住建系統安全生產宣傳力度,提高企業及員工的安全生產意識。積極開展安全生產宣傳、應急演練活動,不斷完善應急預案和管理措施,提高應對突發安全事故的快速反應能力和應急處理能力。目前我市住建領域安全生產形勢平穩。
(五)強化“紅色物業”,提升物業服務水平。一是落實物業管理考核機制。制定《市住宅小區物業管理精致提升實施意見》,建立三級聯動管理考核機制。由物業主管部門會同相關鎮街,通過實施紅黃牌,開展物業服務質量動態評定,并與物業企業信用管理相掛鉤,完善物業市場準入退出機制。修訂完成了《市物業服務規范》,優化服務標準設置,推行“菜單式”服務和收費機制。二是推進建設智慧物業。開展智慧物業平臺應用工作,實現業主信息智慧化、物業管理信息化,已錄入濱海新區13.2萬戶業主信息、18.8萬戶房屋數據、4萬余戶收費標準的設置維護工作,為下一步物業服務動態考核、濱海新區人口管理打下基礎。三是強化智慧小區建設。在21個舊改小區中配建應急救援站等社區配套公共服務設施,安裝人臉識別監控、電動車充電樁、智能快遞柜系統;具備封閉條件的小區安裝智能道閘門禁,增設廣為熱議的高空墜物抓拍監控系統,利用“天眼地網”把老舊小區武裝到“牙齒”,推動物業服務向信息化、智能化發展。四是開展行業下沉社區行動。每月組織相關部門將“街道社區+職能部門”聯席會議開在現場,重點圍繞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拿意見、定方案,解決小區異味擾民、打井取水等問題10余個,通過雙向互動,及時化解矛盾糾紛。
(六)以黨建為引領,強化干部隊伍建設。1.狠抓黨風廉政建設。研究制定了《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清單》,召開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專題會議,研究部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將“探索推行民生訴求辦理‘四項機制’”作為局黨組書記抓黨風廉政建設“提升工程”,把制度建設轉化為推進民生訴求辦理的實際成果。2.著力提升黨建工作。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充分發揮黨組核心作用,突出抓好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扎實開展“主題黨日”活動,推廣主題黨日“3+N”模式,做到規定動作不遺漏,自選動作有力量,充分發揮了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廣大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加強黨組織和黨員管理,積極推進信用“進機關”工作。3.強化黨建統領能力。扎實推進意識形態領域相關工作,推進黨組書記抓基層黨建突破項目建設,著力推動“紅色引擎”示范項目創建。
二、存在的問題
雖然取得一些成績,但與市委、市政府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期盼相比,仍存在一些問題和短板。一是個別重點工作進展較為緩慢,如生活垃圾分類、垃圾填埋場新建、城建重點工程、棚改、危房改造、清潔取暖等工作因資金、政策、土地、鎮主體落實程度不夠等原因,推進較慢,工作落實不細致,工作推進壓力大。二是房地產市場整治缺乏強有力的制約措施,在有形市場試運營過程中,受區位影響較大,中介機構進駐市場積極性不高,給有形市場長期穩定運營帶來不確定性。對網站的房源信息真實性監管存在困難,極易夾雜虛假房源、“釣魚房源”,進而產生交易糾紛。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多措并舉,進一步加強房地產市場監管。一是強化信息監管。完善房地產信息平臺,搭建集中介機構、從業人員信用管理、房源驗證、掛牌等功能為一體的房地產中介行業信息管理平臺,以官方渠道向外所有待售房源,確保房源信息真實準確。二是完善有形市場運營。聯合濱海新區,對有形市場定位、運行機制進行深入分析研究,推動有形市場穩定運營或轉型。三是開展線上線下檢查。常態化開展線上線下聯動執法檢查,加大對虛假房源、不實信息的治理力度,進一步凈化行業生態。探索成立房地產行業網絡信息監察小組,對互聯網中涉及的房地產相關輿情或虛假房源信息進行動態監測,對確實屬于虛假、過期房源或信息的,立即約談信息的中介機構或從業人員,逐步凈化我市房地產市場網絡環境。四是加大信用管理力度。結合房地產開發企業、中介機構信用評價辦法,將所有中介機構、、開發企業納入信用管理,加大對信用信息歸集和使用力度,對信用排名低的企業、、中介予以限制,對失信責任主體實行聯合懲戒,倒逼企業、、中介規范銷售行為。
(二)強化擔當,狠抓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一是結合環保督察典型案例,對我市生活垃圾處理廠、生活垃圾焚燒廠、海岸帶沿線環境衛生、城鄉環衛一體化等方面開展環保督察前自查自糾工作,發現問題立刻整改。二是強化洗砂源頭管控,建立配合聯動機制,加強對砂來源和洗砂點用地的嚴格管控,強化日常監管和巡查,定期開展聯合執法檢查,嚴厲查處,杜絕非法洗砂點出現,不斷規范洗砂行業管理。三是強化秋冬季節、土方開挖階段及后期配套階段等重點時段、施工區域的揚塵治理管控,全面壓實建設、監理、施工的建筑施工揚塵治理責任,綜合運用停工、罰款、誠信評價等措施手段,不斷規范各方責任主體揚塵治理行為,確保建筑工地揚塵治理“六項措施”落實到位。四是開展散煤經營場所專項治理活動,規范散煤經營行為,計劃2021年底按新標準建成17座散煤經營場所并投入使用。
(三)民生為本,不斷提升民生保障質量。一是加大城建重點工程調度力度。對照目標要求和時間節點,創新工作機制,全面掌握威海市城建重點工程項目建設情況,高標準高質量地加快推進道路建設、供排水建設等城建重點工程建設,協調解決好工程建設過程中的問題,確保年度確定的重點城建工程項目如期完成。二是推動《市住宅小區物業管理精致提升實施意見》出臺,與“信用管理”、“聯動調處機制”等配套相關措施相結合,強化落實三級聯動及動態考核機制,確保政策有制定、措施有落實。三是夯實“四位一體”基層機制,推進業委會建設。由市委組織部負責黨建指導,市住建部門負責行業指導,市民政等相關部門協同,鎮區(街道)和社區居委會落實主體責任,全面推動業委會(物委會)建設,理順物業服務關系,明確服務標準和服務內容。四是積極完善網上繳費服務機制,督導燃氣企業積極推動物聯網表更換工作,定期入小區為老年人提供燃氣安檢、代購氣服務,為用戶提供便利。五是借鑒其他地區先進經驗,改進我市農村改廁長效管護機制,積極對接財政部門,根據實際情況重新厘定補貼標準,用好省級長效管護專項資金。并推進改廁長效管護智能化監管平臺落地,為作業軌跡提供支持。六是進一步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引進生活垃圾智能機約70臺,在小區戶數達到300戶以上或管理規范的小區進行投入安裝。重點打造示范片區,建立2個制度、宣傳、推廣完善的垃圾分類社區,樹立標桿,引導其他社區、鎮村參觀學習。同時,計劃完善生活垃圾分類主題公園基礎建設,便于生活垃圾分類戶外宣傳推廣,并作為中小學生開展生活垃圾分類互動場地使用。
(四)強化監管,提高安全生產管理水平。一是持續抓好企業或參建責任主體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安全生產責任體系、風險隱患雙重預防體系的建設,加大對房屋建筑施工、市政設施運營維護、城鎮燃氣監管等重點領域及關鍵環節的檢查力度,嚴格執行網格化監管模式,將安全生產工作做實做細。二是強化安全生產監管人員隊伍建設,加強業務學習,提升專業水平。通過聘請專家等第三方專業人員參與安全檢查,提高檢查的專業化水平,突出對住建領域重要風險點、危險源的監管力度,確保安全監管無死角、全覆蓋。三是針對汛期高頻作業施工的特點,繼續強化施工現場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及隱患排查治理,突出對深基坑、高支模等危大工程及有限空間作業的執法檢查,督導企業做好安全生產培訓教育及應急演練工作,不斷加強企業安全生產自我管控能力,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發生,確保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
- 上一篇:發展和改革局2021上半年工作總結
- 下一篇:城區協作幫扶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