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實重行,規范工商所食品監管(縣工商行政管理局)

時間:2022-06-12 10:26:00

導語:務實重行,規范工商所食品監管(縣工商行政管理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務實重行,規范工商所食品監管(縣工商行政管理局)

務實重行規范工商所食品監管

XX市XX縣工商行政管理局

二00六年五月二十四日

食品安全事關生命與健康。為實現工商工作重心下移,監管關口前移,充分發揮工商所的職能作用,加強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國家總局制定了《工商行政管理所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規范》(簡稱規范)。《規范》實施以來,我局抓機遇、重實際,狠抓貫徹落實。提升和澄清了工商所執法人員的認識,更加明確了職責和任務,加大了日常監管力度,規范了執法行為,努力推進和實現職能到位。在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中,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得到了黨委、政府的肯定。

XX縣是一個農業縣,人口53萬,11個鄉鎮,301個行政村,農民占80%。全縣食品經營戶2300余戶(其中:企業250戶、個體2050余戶)、交易市場14個。全局在職干部78人。下設9個工商所,基層工商干部51人,承擔著53萬XX人民的食品消費安全的重任。面對市場主體多、數量大、點多面廣、經營業態不一、經營者守法意識良莠不齊的現狀。我們按照《規范》要求,理清工作思路,明確工作責任,針對實際,著力解決基層工商所監管工作,該管什么?怎么管的問題入手,探索食品安全監管的方式,務實重效,保證了全縣食品消費安全,具體做法是:

一、抓宣傳、造聲勢,營造貫徹《規范》氛圍

食品安全監管面對的市場主體多,猶如大海的食品,難以科學的找準工作的切入點、著力點,從零開始爬坡起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整天手忙腳亂,耗時費力成本大,費心費力不討好,事倍功半,成效一時。總局《規范》出臺后,我局提出了:抓好培訓,強素質,加強宣傳,造聲勢的貫徹思路。一是抓好基層工商所人員培訓,充電畜能,全員學習《規范》,深刻領會精神實質,并對《規范》進行了專題測試,平均成績89分。二是開展調研。以《怎樣貫徹規范,強化食品安全監管》為課題,全局上下開展了大討論,結合《規范》談感想、談認識;結合實際談做法,交流經驗。集思廣益,就事論理、“百家爭鳴”,局所寫出了調研材料12篇。探索基層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新路。三是利用新聞媒體、宣傳欄、宣傳車、12315聯絡站、散發宣傳資料等方式,向社會和食品經營者,廣泛宣傳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監管的職能,基層工商所的工作職責,主動讓社會和群眾參與,聘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相關同志為監督員,聘請了12人,監督我們怎么干?干得怎么樣?與此同時,還聘請義務宣傳員38人,大造聲勢,大力宣傳工商行政管理職能,構建了一張“宣傳網”和“社會監督網”,從而使經營者明確怎樣規范經營行為,提升誠信意識,促進了企業自律。四是爭取黨委、政府支持,把部門職責轉化為政府行為。黨委、政府把食品安全工作納入為民辦實事工程。我局作為縣食品安全協調辦成員之一,主動加強與政府的相關部門協調配合,建立了部門聯動機制,在法定授權職責范圍,建立多層次的監管網絡。

二、建制度、抓落實,工作務實重行

1、建章立制,措施到位。工作要規范,制度作保障。我局制定了《貫徹國家總局<工商行政管所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規范>實施辦法》、《食品安全緊急預案》、《流通領域食品安全失職瀆職追究制》、《12315消費者申訴舉報聯絡站工作職責》、《12315申訴舉報工作失職、瀆職追究制》等制度,工作有章可循,失職于法紀有據。

2、明確職能,責任到位。我局把食品安全工作納入了“一把手工程”,實施了層級管理與轄區管理相結合的模式,進一步強化責任意識,縣局與各所、所與干部、片區管理干部與轄區內的市場開辦者、經營戶層層簽定責任書,落實了分級負責,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四級責任體系,使監管責任貼近市場主體,責任落實,職能到位。

3、科學監管,措施到位。為了改進監管方法,我局提出了“摸清情況、掌握動態、提高效能”的工作思路,一是要求基層工商所必須摸清轄區食品經營戶和生產企業底數,建立一戶一卡一帳,做到四清:即戶數清、經營業主清、經營地址清、經營重要食品清。二是對食品經營戶實施信用分類監管,針對轄區食品經營戶,按照主體資格,守法記錄、合同履約、消費者投訴、舉報、部門監管信息、公眾評價等綜合指標,實行A、B、C、D四級信用分類監管。A級遠距離監控,B級警示教育,C級重點監控,D級責令停業整頓,把行政監管與企業自律相結合,把企業自律作為治本之策來抓。三是設立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制,定期將抽檢、監測不合格食品及廠家、商家信息進行公示,每月隨時蔬菜、食品質量監測信息,在12家大型超市自覺建立了公示欄。去年來,全縣共信息132期,引導消費。四是建立流通領域食品質量監督巡查登記制度,要求做到:巡內容、巡查有登記,登記必屬實,巡查人員和被巡查業主簽字確認,促使監管到位,量質并舉。五是加強“一會兩站”建設,構建縣、鄉、村三級維權網,動員社會力量,參與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我局已在235個行政村、25所鄉(鎮)學校,15家鄉(鎮)醫院、22個社區、15個相關服務行業設立了“12315消費者申訴舉報聯絡站”312個,聘請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義務監督員(聯絡員)312人,三級維權網絡建設,彌補了執法力量的不足,拓展了社會監督面,使工商工作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農村。六是開展了對重點區域、重點食品的監管,把食品安全監管區域向農村和學校周邊地傾斜,把食品安全監管重點向人民群眾日常生活必須消費品傾斜。我們在2005年的豬鏈球菌和今年禽流感發病期間,堅持了全局24小時值班,全方位監控,觸摸每一個角落,堅持每天巡查,做到巡查不放過一只上市雞鴨,不放過一頭上市豬肉,逐只(頭)檢查過關,逐項登記備查。七是加強對檢測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充分利用配備的食品快速檢測儀,執法人員長年背著檢測箱奔波于市場、超市等經營場所,開展快速檢測工作,改變了手摸、肉眼看的傳統監管方式,采取科學監管方法,提高了監管效力。八是引導企業建立食品安全長效自律制度,倡導企業自檢自律,建立完善企業內部管理責任制以及五項制度,承諾于社會,全縣42家企業、商家聯合發出了不售假冒偽劣食品倡儀書。同時,在全縣開展了“放心購物示范店”活動,對榮獲殊榮的企業,由政府領導授牌,媒體宣傳,弘揚法紀,打造誠信。

三、抓創新,探新路,構筑“農村現代流通網”

我局針對農村食品市場分散、涉及面廣、經營者法制觀念、誠信意識不強、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偏低,且農村經營者進貨渠道不穩定,隨意性大,甚至有人見利忘義,從一些不法渠道進質次價低、假冒偽劣食品的現象。我局充分發揮工商職能作用,服務企業,在大型超市和農村商品銷售網點之間,架起一座合作的橋梁,“當好紅娘”、“牽線結緣打親家”,雙方簽訂供貨協議,定點配送貨源,并在價格上給予支持,質量上保證,在農村商店掛上“某某超市貨源配送點”的牌子,使老百姓放心消費,目前我局在大英福滿家商貿有限公司和大英縣蓬萊鎮農村網點試點成功,已在全縣推行。走出了一條農村食品市場監管的新路,把住了農村市場進貨渠道關,凈化了農村食品市場,提高了大型企業服務社會的責任感。

四、抓巡查,重監管,確保群眾消費安全

在維護食品安全工作中,我們深深體會到:必須“沉”下去,扎實苦干,來不得絲毫飄浮和放松。我局始終保持了食品安全的高壓態勢。在具體工作中:一是抓好日常巡查,把日常巡查工作作為食品安全監管重心和著力點,并對巡查工作細化、量化、績效化目標考核。二是抓住五個重點,即:重點區域、重點商品、重點市場、重點行業、節假日市場以及上級布置的專項整治工作,集中力量、重拳出擊,開展好專項整治。去年以來,開展各項專項整頓26次,查處違法經營食品案件56件,處罰款18.5萬元,沒收不合格食品38個品種,價值58萬元,震懾了違法、弘揚了正氣。三是開展食品經營主體資格清理,開展清理食品經營主體2次,全縣有食品生產加工企業26戶,餐飲服務業360戶,經營企業34戶、個體戶1880戶。取締和查處無照經營食品者18戶,做到了底數清。四是在做好個案抽檢的同時,主動配合省、市組織的對茶葉、白酒、飲料、食用油、調味品、膨化食品、干雜等53個食品質量監測抽樣,根據結果,履行好后處理責任。五是繼續深化推進“五制兩查一承諾”的監管模式,把行政監管、社會監督的管理模式向提升企業自律轉換。幫助企業建立“明白消費卡”,并向消費者發放,明示企業的責任和義務,自覺規范行為。六是落實“四輪巡查”措施,使食品安全監管到位。即:所內交叉巡查,所與所之間異地巡查,機關股室重點抽查,局領導不定期重點督查,督促食品安全監督到位。七是對違法企業,錄入違法企業“黑名單”,重點監控,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局通過貫徹落實《規范》,努力實現監管工作重心下移,推進了基層工商所職能到位。目前,我縣食品質量投訴下降,食品市場購銷兩旺,監管有序,無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發生,群眾消費放心,政府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