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先創優活動匯報材料

時間:2022-08-10 08:52:00

導語:爭先創優活動匯報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爭先創優活動匯報材料

把人才隊伍建設擺上戰略位置,培養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為取得“二次創業”新成就提供人才支持和保證。

1、人才工作領導機構和辦事機構健全有力,黨政一把手人才資源觀念強,各級組織部門牽頭抓總、綜合協調作用發揮好,形成了人才工作的強大合力

幾年來,區委、區政府非常重視人才工作,使人才開發工作在道里區已上升為黨委和政府行為,為實施人才戰略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領導保證,成立了道里區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陸文君,并下設辦公室,由區委組織部副部長負責日常工作。組織部在全區人才工作中發揮了牽頭抓總、綜合協調的作用。指導道里區人事局在去年的機構改革中,將原有的流動調配科與職稱科合并,成立人才資源開發科,配備若干力量,加大了人才工作在全局整體工作中的比重。目前,形成了人才交流中心、人才資源開發科、人才市場三位一體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的人才開發工作格局。我區還不斷加大實施人才戰略的宣傳力度,營造氛圍,強化意識,增強各級領導的緊迫感和責任感,提高人才資源開發在組織領導方面的整體性。區委、區政府領導逢會必談人才,講發展、談認識必談人才,查問題、找差距必談人才;在黨代會、人代會、政府工作報告中都把人才戰略列為一個專題來強調,這在道里區歷史上是從未有過的。區領導人才觀念的轉變體現出理念的創新,特別是人才工作社會化、理性化觀念表現尤為突出,為形成與國際人力資源開發接軌的人才工作理念奠定了基礎。

2、人才戰略迅速啟動實施,人才總量有明顯增強,人才結構同經濟結構的需要比明顯改善,人才隊伍素質明顯提高,人才市場體系和人才管理法規進一步完善

幾年來,區委、區政府按照江總書記關于“實現我們宏偉的目標,關鍵是人才”的指示精神和市委提出實施“五個工程”中“科技先導工程”要實施人才戰略及關于“技術創新,人才為本”、“要重視人才,大膽啟用人才”的要求,把實施人才戰略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全區積極營造人才大環境,大力開發人才資源的態勢基本形成。截止2001年底,全區專業人才19424人,其中,第一產業2076人,第二產業6244人,第三產業11104人,分別占全區人才總數的10.69%、32.16%和57.17%。全區具有技術職稱的12676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1522人,中級職稱5167人,初級職稱5987人,其結構比為1:3.39:3.93。同比,全區專業人才增加1461人,增幅8.13%,人才占職工比例由2000年的27.2%上升到28.31%,上升了1.11個百分點。目前,在全區各行業中,人才所占比例最高的是機關事業單位,已達到84.02%,其中,機關達到90.78%、事業單位達到82.8%;在經濟部門人才數量增加和比例增幅較大的有鄉企、街企、民營等系統,人才數量減少比例下降的有工業和商業等系統;在全區各產業或行業中,增長速度最快的是第一產業,但由于歷史上農業專業人才的十分匱乏等原因,雖然在農業人才資源開發上做了大量工作,農業專業人才數量增加較快,目前僅達到勞動力的3.03%。

區領導人才意識的強化體現了決策的準確定位。在制定政策、確定輿論導向、發揮人才作用、培養重用人才等方面無不體現出對人才工作的重視。在加強人才市場建設方面,探索出了新的運行機制,把區人才市場融入到市場經濟和國際人才開發接軌的大環境中去規劃運作。針對越來越多的人才由“單位人”變為“社會人”、流動頻率加快、人才競爭日益激烈的發展趨勢,我們結合區級人才市場特點,辦好自己的,依托市里的,開辟專項的,開展人事、人才測評、政策咨詢等服務,探索人才經濟業務,擴大服務領域和對象,形成了一個整體聯動、靈活開放、協調發展的區級人才市場服務體系。

3、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推進科教興省戰略實施的若干意見》得到較好的貫徹落實,制定了符合本地實際情況的科技人才隊伍建設規劃和調動人才積極性的政策規定,拴心留人的良好環境得以初步確立

幾年來,我區制定優惠政策吸引、開發人才,先后出臺了《道里區科技發展基金管理辦法》、《道里區引進人才、技術、項目、資金的有關規定》、《道里區民營科技企業發展管理辦法(試行)》、《道里區關于對科教興區工作做出重大貢獻的人員給予重獎的獎勵辦法》和《道里區關于技術創新基金的設立和使用辦法》等20多項獎勵政策和切實可行的優惠政策。前年年底,還制定了按年繳納區級稅收15萬以上分級獎勵住房的優惠政策。今年,又出臺了《道里區招商投資優待政策》、《道里區招商引資獎勵辦法》等政策。區政府還從財政拿出100萬元,作為引進項目、引進人才、引進資金的獎勵基金。這些措施發揮了聚集人才資源、鼓勵科技人員技術創新、加快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促進企業的技術進步和產品升級換代等作用。對一批在道里區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中作出突出貢獻的人才進行了表彰和獎勵,其中對中央商城完成國家“九五”重點公關項目《便民連鎖運作機制的實現》軟件和區財政局填補省內空白的《預算外資金管理系統》軟件的有功人員分別給予了5萬元和3萬元的獎勵;對年度獲“科教興區”先進單位的部門和個人給予獎勵,極大地調動了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我們始終堅持“政策留人、事業留人、環境留人、感情留人、服務留人”的工作路子,強化服務,采取多種形式和有效措施穩定人才。在這方面,取得了較好成效。一是政治上關心培養,提拔重用。黑龍江大學經濟管理系畢業生寧立新,分配到新發鎮企業辦,在鄉鎮企業結構調整、體制創新、規范化管理等方面作出突出貢獻,98年被提拔為主管鄉鎮企業的副鎮長。東北農業大學孫文君,到新發鎮二場村落戶后,在科學種植、農技推廣、滲灌節水等方面發揮了較大作用,業績突出,去年,我們積極爭取區領導和有關部門支持,帶領有關科室到新發鎮現場辦公,將其調入鎮政府農技推廣站,當場辦理了調轉、落編和工資等手續,今年該人被任命為榆樹鄉副鄉長。同時,東北農業大學畢業生陳艷春也被提拔為太平鎮副鎮長。還有一批大學生分別被提拔到科級領導崗位和事業站領導崗位。區教育局在知識分子入黨上采取傾斜政策,做到“兩個優先”,即在同等條件下優先發展知識分子,知識分子在同等條件下優先發展35歲以下青年知識分子。二是工作上給予支持,用人所長。新發鎮二場村發揮引進的哈理工大學畢業生陳偉杰計算機專業特長,在組建微機室方面給予大力支持,使該村成為全市第一家與中國農業網聯網的村。三是生活上排憂解難,真心實意。新農鎮政府為解決引進的大學生住房問題,在新建的集資樓中留出幾套,制定了大學生購房優先、優惠、資金有困難給貸款、不買房的廉價出租的政策。前面提到的孫文君,未婚妻在拜泉縣工作,鎮和村里不僅為他們提供了住房,操辦了婚事,為解決兩地分居的實際困難,在市、區人事局的支持幫助下,將其愛人調到鎮農技站工作,不僅解除了后顧之憂,還引來了人才。四是服務上積極主動,多辦實事。當我們得知哈爾濱益農生化制品開發有限公司以年薪20萬將曾被江蘇省授予“學術帶頭人”稱號的江蘇如東農藥廠原經營廠長招聘來哈,即主動到市有關部門溝通協調,幫助其在較短時間內,辦妥了相應的手續,該人才一進廠就將廠里引進的微氣流粉碎機調試成功投產使用。五是學習上創造條件,抓好培訓。我們組建了繼續教育基地,職業技能培訓基地和公務員培訓基地,開展多種形式培訓,在知識更新、提高綜合素質等方面為現有各類人才創造條件,進一步穩定人才隊伍。

4、充分運用政策機制和市場機制的導向作用,在充分發揮現有人才作用的同時,吸引外地特別是國外優秀人才到本地工作或實現人才共享,力度比較大,效果比較明顯

貫徹人才共享政策,積極引進智力。我們認為:人才共享政策的出臺和實施,對將科技轉化為生產力,活化資本轉化為物化資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在打通人才密集區與人才匱乏區之間的通道、調整產業結構、改造傳統落后的生產方式、優化區域人才結構,實現人才智力合理配置、拉動地區經濟發展等諸方面將起到巨大的、積極有效的促進作用。因此,我們主動到“三大”為企業牽線搭橋,建立聯系。新發鎮實施的“十、百、千”人才工程,采取長期合作,定期服務、專兼職結合等形式,聘請省社會科學院院長研究員劉景林、市社會科學院院長研究員楊明遠、哈工大副校長董書民、東北農業大學教授蔣先華、省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楊子成等10余名專家組成常年顧問團,定期到鎮里對經濟發展進行分析論證,出謀劃策。同時一些企業聘請“三大”現職或退休專業人員到企業任職或兼職,直接參與管理、產品開發和科技改造。建國村還將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兩位老站長、高級農藝師聘到村里,配給4個大棚和一間辦公室,派專車接送,專門從事科研和科技推廣。我們還通過定期或不定期舉辦各類活動,吸引廣大科技人員來道里區解決技術難題、轉化科技成果。比如,東北農大的蔣先華、陳友兩位教授,來我區解決了大棚蔬菜連作引起的減產和病蟲害以及二茬秋蕃茄高產高效等技術障礙難題;市農機研究所的呂工程師來我區進行小型農機具課題攻關,解決了大棚內機械翻地和噴藥等難題;市水利設計院的何洪民工程師將其研究的“單井直連地下低壓管灌技術”應用到我區,解決了大棚節水問題;東北農大的吳絳云教授來我區搞蘆薈組培技術攻關,填補了我區應用植物克隆技術的空白;省現代化研究所的韓雪梅研究員,來我區搞脫毒草莓無土栽培技術推廣,填補了我區應用無土栽培技術的空白。我們還聘請國家和省市知名專家、教授組成“道里區專家咨詢顧問委員會”,幾年來,定期請由楊明遠、彭瑞玲、韓楓等20多位各學科專家組成的專顧委來我區召開咨詢論證會20余次,在經濟、城建、科技教育改革、農村結構調整、旅游資源開發等方面獲寶貴意見和建議千余條,提高了區級領導班子科學決策和科學管理水平,道里區“九五”、“十五”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等都廣泛采納了專家們的意見和建議。公務員之家:

通過大中專畢業生分配這個主渠道吸納人才。我們在組織用人單位參加市人事局舉辦的高校畢業生供需雙選洽談會的同時,還采取了以下幾項措施。一是積極與部分大專院校主管畢業生分配部門聯系,組織用人單位到大專院校與畢業生當面洽談。二是將有意向來道里區的東北農業大學畢業生接到新發鎮,召開三鎮兩鄉用人單位和畢業生見面現場會,組織畢業生到新發鎮二場村及部分鄉鎮企業參觀。三是請已扎根落戶的大學生介紹來道里區后受到的重視和培養、學有所用所取得的成績及有關部門對他們的關心、支持和服務,通過現身說法和典型事例,進一步激發畢業生來道里區的決心。三年來共接受畢業生215人,其中本科76人,專科93人,中專46人,直接分配到企業的109人。

5、領導干部和組織人事部門聯系高層次人才工作成績比較突出,對高層次人才的宣傳力度大,高層次人才工作積極性比較高,作用發揮得好

抓人才的典型推廣,注重培養、選拔人才。幾年來,先后選拔推薦袁乃超、欒芳、劉克三人為省級中青年專家,趙玉文、苗興安、張化建、初元芝、王迎鍵、劉委媛六人為市級中青年專家,李桂玲獲市青年科技獎,孫文軍等4人為市級農村拔尖人才。同時,大膽培養啟用青年知識分子,王彥懷、李桂玲等人走上區二級班子領導崗位,(其中,王彥懷參加哈市首期赴美高級經濟管理人才培訓班,在美國加洲大學進修后獲MBA證書,2002年李桂玲入清華大學進修),寧立新、孫文軍等新一代大學生進了鄉鎮領導班子。區政協和科委推薦張鳴理等科技企業家擔任政協委員;區工會和科委推薦王廣英、盛春利等一線科技人員申報市級勞模。

建立了領導與專家的聯系網。按照領導工作的分工,有利于工作的便利,建立了專家與區級領導的聯系網。欒芳、張化建、苗興安三位專家由主管經貿的副區長王立本和區委副書記呂福才負責聯系;袁乃超、劉克、趙玉文、王迎鍵、初元芝、劉委媛六位專家由主管教育的副區長謝子順和區委副書記劉世勛負責聯系;李桂玲由主管農業的副區長曹桂林和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高衛國負責聯系。區委組織部負責對九位專家定期走訪,每年度召開一次座談會,聽取一年來專家的工作和生活情況,對專家提出的有關問題進行協調落實。

今年來,我區高層次人才作用發揮的比較突出,省級中青年專家欒芳身為中央紅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幾年來撰寫了20多篇論文,分別在省、市、國家級會議上交流或公開發表。她在企業擴張規模的同時,還以一業為主,多元發展,積極發展相關產業,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為保證企業的持續發展,2000年2月22日中央紅集團順利完成了股份制改造,成立了哈爾濱中央紅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為企業的騰飛插上了翅膀。她在國內率先引進了先進的計算機管理系統,改革了零售業沿襲幾十年的售價金額核算,在國內零售業中首家試行單品進價一級核算,受到了國內外專家的一致好評。由欒芳與計算機開發部開發的計算機軟件系統兩次獲得國內貿易部科技成果二等獎;2000年由欒芳主持承擔了國家九五攻關項目《商業自動化技術集成及示范綜合工程》中兩個示范工程《零售百貨單品進價一級核算管理機制的實現》和《便民連鎖運作機制的實現》開發任務,兩課題均通過了國家級的驗收,標志著中央紅集團的研發水平已達到國內先進水平。2001年,欒芳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02年榮獲全國杰出創業女性;113中學的初元芝2001年被評為特級教師,2001年所帶畢業班有30人升入省重點、10人升入市重點,總成績名列學年第一;113中學的趙玉文2001年所帶領的數學教研組在道里區系列大賽中獲全體總分第一名;51中的劉委媛2001年所教的畢業班數學成績超區平均分19.89,升入省、市重點校42人;經緯小學的劉克,堅持聽課,靠前指導,及時了解教師的教學情況,每年聽課近百節,隨時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是教師業務水平不斷提高,保證了教育教學的高質量、高效率;60中學的袁乃超所帶領的數學組,在2001年區解題大賽中,獲得全區總分第一名,其中獲一等獎的5人,二等獎7人。新陽路小學的王迎建,2001年在全國小學作文教學研討現場會上所講的“自能作文”示范課,得到專家的好評。她所歸納的課堂教學中素質教育的操作原則和堅持“一個中心,五個基本點”的做法,得到了專家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