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創市級文明工作匯報材料

時間:2022-03-01 10:29:00

導語:社區創市級文明工作匯報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區創市級文明工作匯報材料

文廟坪社區地處學院街辦事處西南角,面積0.1平方公里,居民1557戶,4141人,是典型的老城棚戶區。近年來市、區政府在我社區進行街巷提質、歷史街巷改造、標準化社區建設,先后提質社區8條主次干道,完成了文廟坪和古潭街兩條歷史街巷改造和長效管理,并率先打造了古色古韻的標準化示范社區,使社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升,社區的環境面貌煥然一新。社區班子上下一心,致力于社區建設與發展,近兩年來,先后榮獲湖南省最充分就業社區、“全國科普活動日”活動全省先進集體、市先進市民學校、市科普文明社區、市殘疾人工作優秀示范社區、市殘疾人工作社區,現就今年文明創建工作匯報如下:

一、理清思路,狠抓落實,致力打造文明創建特色陣地。

按照市、區政府對文明創建工作的要求,結合社區是一個典型的老城棚戶區的實際情況,社區把創建市級文明社區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并在這四個方面致力打造文明創建特色陣地。

1、開設市民教育新基地“國學講壇”,大力推進社區文明進程。

我社區是典型的老棚戶區,人口密集,居民住戶大多為普通市民,素質也參差不齊。近年來通過政府的大力投入,社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社區整體環境是舊貌換新顏。為了使社區居民能適應這一嶄新環境,提升社區居民整體文明素質和綜合素養,社區利用文廟牌坊天然優勢開展了特色市民教育——“國學講壇”。國學講壇開設的目的既與文廟坪社區古香古色的整體形象相契合,又開創了以“國學”為主體的市民教育的新天地。這里是一座敬奉孔子的文廟,假若此時夫子有靈,當慶幸古老學府終不寂寞,在一個保存完整的千年牌坊下面給居民授課,這在全國也應該是首創,社區居民反響較好,自發參加活動的居民也是越來越多。國學講壇開講以來,收效甚為明顯。一年來,共開講8次,參與國學講壇的居民群眾達800人次,并多次在《湖南日報》、《瀟湘晨報》、《三湘都市報》、《長沙晚報》、長沙新聞頻道等省、市主流媒體進行了報道,許多居民看見報紙上報道國學講壇時就會自豪的說“那是我們社區的”,國學講壇的知曉率和居民素質一樣,都在逐漸提高。住在牌坊廣場旁的楊玲云,四十多歲,人稱“楊短路”,開一個小粉館。以前只要社區搞大型活動,她就說怪話,說活動都是做給領導看的,形式主義,恨不得活動搞不下去她就開心。國學講壇開講之初,她偶爾也會參與,有時還會講些怪話,隨著國學講壇開講的次數越多,她參與的次數也越多,而且每次都會饒有興致聽完,現在有時看到其他社區的居民來聽講,她還會炫耀的說“這樣的活動我們社區經常都會開展”。在8月底進行的國學講壇之中國軍事發展史的講座中,聽講的人越來越多,社區準備的椅子不夠,她還把粉館的椅子搬出來給大家坐。

“國學講壇”作為全區乃至全市的首創也將一直辦下去,將來開設的內容涵蓋面將更廣,時間間隔將越短,成為社區居民接受市民教育的主陣地、主渠道。

2、成立牌坊管理辦公室,居民維護成自覺。

社區牌坊廣場建成以后,一直沒有專人管理,社區平常只是進行了日常管理和維護。為維護牌坊周圍的亮化設施和休閑設施,社區于2006年底成立專門的牌坊管理辦公室,請專人進行管理。管理辦公室成立后,廣場衛生有專門的工作人員打掃和維護,漸漸的,住在牌坊周圍的居民朋友受其影響,也慢慢開始自覺維護牌坊廣場,保持廣場環境清潔。

3、壯大社區志愿者隊伍,創新多種教育載體。

近一年多,社區通過開展志愿者述職、義務督護、愛心助學、結對幫扶等活動,進一步壯大志愿者隊伍,通過志愿者活動擴大在居民中的號召力和影響力,影響和帶動社會各方面力量,送溫暖,獻愛心,建立文明和諧的人際關系。為了使創建工作全面鋪開,社區黨員就成了創建的宣傳使者。針對社區黨員結構的特點,社區支部成立了一支“創建文明社區老年志愿者宣傳隊”,每位宣傳志愿者每天都在轄區內進行文明創建宣傳,通過自身的一言一行來影響沿街居民,提高居民整體素質。二是為了將創建工作的意義、要求、措施宣傳到戶、落實到人,社區以“爭當創建工作的參與者、宣傳者”為主題,向廣大群眾宣傳相關創建知識,公開招募文明創建宣傳自愿者,共在轄區共招募自愿者500余人。三是成立了一支10人組成的文明督導隊,每天在轄區內進行文明宣傳、違章糾章等活動。

4、通過開展社區殘疾人、中小學生活動,帶動居民積極參與文明創建。

創建文明社區的奮斗目標是大力提高市民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文環境和安居樂業的生活環境,構建和諧社會。社區根據這一奮斗目標,結合社區著力打造“扶殘助殘溫馨社區”特色工作。殘疾人本來就是社會的弱勢群體,而我社區90名殘疾人中大部分又是特困戶家庭,都是靠城市最低生活標準維持生計,生活十分艱難。社區結合“千名干部下基層、排憂解難促發展”活動,使聯創共建支部區委辦、檔案局聯合支部的黨員干部和社區殘疾人結成了“一幫一”的幫扶對象,讓陳建平、汪必愛等10多位殘疾人得到了現金、實物及精神上的幫助,讓他們深切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社區通過“愛耳日”活動、“學雷鋒”活動、“慈善周周情”、爭取大病醫療救助、全國助殘日等,社區都會組織一些論談活動,并對所有名殘疾人進行慰問,讓他們感受到節日的快樂。同時社區也不忘通過開展青少年暑假聽證會、聯系長沙民政學院學生愛心助學、文廟坪小學學生到廣播站播音等多種形式讓社區的中小學生也參與到社區文明創建中來。通過殘疾人和中小學生這兩類群眾來感召廣大居民共同參與其中。

二、廣泛宣傳,層層發動,為創建工作營造良好氛圍。

為確保創建市級文明社區工作扎實推進,街道工委非常重視,在工委會上專題研究我社區的創建工作,并明確要求我社區今年要把市級文明社區爭創成功。首先社區在3月初先后多次召開了社區協商議事會、支部全體黨員大會和居民小組長、樓棟長及居民代表會議,對創建工作進行了宣傳和部署,使社區文明創建工作逐步推開。第二為了切實發揮基層組織力量,充分調動居民群眾積極參與,形成上下聯動、全面參與的創建局面,采取了多種創新手段。一是在一些常用的宣傳手段上采取了創新,通過充分發揮廣播站的作用進行了宣傳發動。防范的預警,溫馨的提醒,通過電波適時送進千家萬戶。廣播站定時播出,社區工作人員輪流上陣,擔當“電臺主播”。廣播站每周一三五下午準時開播,每天除播放時事政治、社區動態、廣播歌曲外,還有自辦節目,播出黨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及科學文化知識,社區好人好事和就業信息等。今年以來,社區更是利用廣播站作為文明創建的基地,每周點評社區內發生的小事作為“文明點評臺”。好的行為大肆宣傳,不文明的行為進行批評教育,小小廣播站也成為了我社區文明創建的陣地之一。二是進一步加大宣傳陣地建設投入,在去年新建不銹鋼宣傳櫥窗、宣傳長廊、名言古訓的基礎上,今年又在每棟樓道制作了樓道宣傳文化墻(共80塊)。并通過文化墻上的黨員帶頭、文明點評、文明提醒等內容,讓居民群眾通過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情來耳濡目染、互相促進,達到提高居民素質的效果。社區通過形勢多樣的宣傳手段,使創建活動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在全社區上下樹立了“創建活動人人有責”的觀念,切實形成了創建工作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的共識。

三、軟硬并舉,協調發展,塑造文明社區良好形象。

(一)完善社區功能,提升社區“硬實力”。

1、改善設施建設,營造好的居住環境。從街巷提質到歷史街巷的改造再到標準化社區建設,先后提質社區8條主次干道,完成了文廟坪和古潭街兩條歷史街巷改造和長效管理,并率先打造了古色古韻的標準化示范社區,使社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升。居民出門有好路走,再也不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綠色也不再是幾棵老泡桐樹,轄區內花草樹木隨處可見,到處生機盎然;社區先后修建了五處1000多平方米的室外健身場所,添置了2萬多元的室外健身器材,羽毛球場、室外健身場、鵝卵石路為居民晨練和茶余飯后提供了極好的休閑場所。在基礎設施得到改善后,社區加強了管理和維護,建立了全候清掃保潔制度,基本杜絕亂堆、亂放、暴露垃圾等現象,給社區居民營造了一個干凈、整潔、舒適的居住環境。在為居民營造了一個好的居住環境同時,社區又完善了“六室三站一場一校一市和一站式服務中心”的功能建設,為居民群眾來社區辦事提供了一個方便、舒適的氛圍。

2、健全綜治網絡,營造安定和諧環境。我們以做好防范、削除隱患、為居民群眾營造一個安定和諧的居住環境為宗旨,通過建立健全社區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網絡,加強巡防隊伍建設,落實群眾群治制度,形成良好的治安秩序。社區現有專業巡防隊員3人,在民警帶領下,擔負著治安巡邏、預防和制止違法犯罪的重任。當夜幕將臨,駐足社區,就可以聽到“居民群眾,請注意防火防盜……”的聲音從社區廣播站傳出,那是社區的巡防員為居民作保平安的溫馨提醒。作為一個老城棚戶社區,現有房屋大多是老式建筑,連住宅樓都是80年代未期的建筑。為了確保“三防”設施到位,社區每棟樓都安排了看門守棟人員,同時利用今年的區人大代表換屆選舉之機,通過代表們的捐建,完成了所有樓道消防器材的配備,共配備滅火器150個。依法治理的法律環境在社區,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法律進社區”活動,可以使公民的法律意識不斷增強,法律知識不斷豐富,運用法律的能力不斷提高。通過普法教育,爭取達到每個家庭都有一名法律明白人;同時把法治宣傳教育融入“國學講壇”這一市民教育平臺,開展的法律活動有成年人的家庭教育;針對社會上日益嚴重的家庭暴力,開展以“女性維權知識”為主題的講座;社區還請到了天心區法律援助中心的周浩律師,為殘疾人朋友開展一堂以“保障殘疾人權益、共建和諧社會”為主題的法律維權講座等,得到了社區居民的大力好評。通過管區戶籍和全體工作人員的努力,社區現在的治安環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3、提升服務意識,做群眾貼心人。我們立足以人為本,本著“服務社區、方便居民”的宗旨,為居民群眾排憂解難。社保工作針對企業改制、下崗失業人員增多的現象,我們常年開展就業指導、培訓活動,并通過建立就業“一站式”服務平臺,搞好就業再就業服務,做好下崗職工的思想工作,引導他們轉變就業觀念,鼓勵他們增強信心,及時為他們提供就業信息,千方百計幫助就業,現在我社區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率達到了98%,鞏固了湖南省最充分就業社區的根基。低保工作是一項緊連民生的工作,充分體現著黨和政府對弱勢群體的關心和關愛,同時也是一項政策性很強的工作。我們本著“應保盡保”的原則、緊把政策關,全年共申報低保戶233戶、516人,慰問困難戶150戶。并通過多種形式為社區特困戶、殘疾人和重特大病患者爭取上級救助資金,全年共大病救助18人、35000元,助學救助9人、2000元,雷鋒超市共發放物資64人、8000元,真正把黨和政府的溫暖和關愛送到需要者的手中,起到了黨和政府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國策工作通過完善相關服務,形成了社區計劃生育生殖健康促進模式,推動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的深入,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并利用計生文化節、男性健康日、清查流動人口等,與服務對象面對面進行宣傳和交流。在省、市、區各級檢查中,多次得到領導的一致好評,同時也得到了廣大育齡婦女的支持和贊譽。

(二)大力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區活動。

大力開展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文體活動,是提高社區居民素質,豐富社區文化的有效途徑。“社區是我家,創建靠大家”,為了培養居民這種家園意識和創建責任感,在全年創建的過程中,我們充分調動社區資源,組織開展了一系列的以群眾性科普、文化、娛樂為主要內容的文體活動。形成構建和諧社區、創建文明城市理念,切實提高自身素質,爭優文明、誠信市民。社區憑借文廟牌坊的文化底蘊和地理優勢,先后利用廉政演講比賽、文明家庭表彰會、“和諧大聯系”、科普進社區板報宣傳展、我與媽媽心連心、文明市民大pk、居民業余健身展示、“國學講壇”等活動,既豐富了社區居民的生活,又為社區增添了色彩和活力,使社區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雙豐收。